小說王-台灣最大小說網 > 科幻靈異 > 大漢帝國風雲錄 > 第429章 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

第429章 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

第429章 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

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   熱

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

[ 作者:王彥俊 左峰 | 轉貼自:武侯祠 | 點擊數:269 | 更新時間:2004-11-27 | 文章錄入:眼鏡 ]

“晖晖若長庚,孤出照一方”。諸葛亮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法家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成果輝煌,爲中國曆史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爲後人樹立了光輝典範。本文試圖從他法家思想的形成、後人罩在他身上非法家思想的畫紗和他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等方面提出讨論,求教方家指正。

一、諸葛亮法家思想的形成

諸葛亮法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現擇其重而論。

1、時代特征。東漢王朝是豪強地主壟斷政權。統治者爲維護本身利益,尊儒反法,大肄兼并土地,極度盤剝農民,促使階級矛盾激化,公元184年“八州并發”黃巾農民起義,摧毀了東漢王朝統治基礎,打擊了豪強地主勢力,蕩滌了上層建築領域内的污泥濁水,孔孟之道和谶緯神學被風掃殘雲,客觀上爲新一代法家人物茁壯興起提供了适宜氣候和土壤随黃巾起義失敗,地主階級内部急劇分化,派别鬥争、路線鬥争接踵出現,戰争連鎖爆發。公元189年東方州郡聯兵讨伐董卓。而以袁紹、袁術、公孫瓒、陶謙、劉表、劉焉爲代表的豪強地主官僚背人願望,逆潮流而奉行孔孟之道,憑“内親民事,外領兵馬”,依家兵、部曲,割據一方,“家家欲爲帝王”,連年混戰,使全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黃河流域經濟遭到空前破壞,“百裏無煙,城邑空虛,道瑩相望”,“千裏無雞嗚,白骨蔽平原”。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以曹操、劉備、孫堅、孫策爲代表的中、小地主階層人物,對農民的專政和豪強地主相一緻,曾鎮壓過黃巾起義,但在地主階級内部财産權利再分配上和豪強地主、州郡軍閥的主張與要求根本不同。主張統一,反對分裂,要求重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主張法治,反對禮治,抑制豪強兼并,打擊州郡軍閥割據;主張“唯才是舉”,反對“任人爲親”。他們與州郡軍閥分道揚镳,強烈要求法家統一革新路線,革新東漢腐敗政治,高舉法家戰鬥旗幟,進行着統一中國的戰争。結束了自西漢元帝以來儒家思想路線占統治地位的局面。

2、出身特征。公元181年,諸葛亮生于琅邪陽都的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當時崇儒反法的東漢王朝已無力控制局勢。天下動亂,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内部争權奪利的鬥争極其激烈,分裂割據趨勢已基本形成。諸葛亮四歲(184)之年,黃巾起義,

漢靈帝組織保皇軍鎮壓,屠殺義軍,使繁華的中原大地淪爲殺人屠場。

諸葛亮父親諸葛矽曾任太山郡丞,不久去世。自188年諸葛亮由其叔父諸葛玄撫養。

家鄉戰亂峰火的恐怖,在諸葛亮幼小心靈中打上了深刻烙印,在其思想上渴望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人民安甯的願望猶爲強烈。公元l94年,諸葛亮十四歲随叔父流寓豫章。195年諸葛玄丢官後帶諸葛亮依附劉表于荊州。公元197年諸葛玄病故,十七歲的諸葛亮與其弟躬耕隴畝于南陽隆中,直至公元207年。颠沛流離、四處奔波避難謀生的少年諸葛亮,又經曆了十年躬耕,面對此情此勢,居危思安,要求祖國統一的法家思想由此而産生是在理中。

3、社會特征。東漢後期,南陽、襄陽一帶是官僚、豪強的展集地。據載,從襄陽岘山以南至宜城百餘裏間,刺使、太守之類官僚有數十家。豪強勢力兼并土地的矛盾十分尖銳,參加黃中起義的農民達數萬人。公元190年,袁術唆使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占據南陽。3月劉表繼任荊州刺史,得到南郡小廬縣土豪蒯越與襄陽土豪蔡瑁支持,入據襄陽,襄陽成爲荊州地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可劉表“外寬内忌,好謀無決”《劉表傳》,喜歡空談,不識“庶務”o境内“遊子甚多”,“平居發調”,“人心不悅”

《諸葛亮傳》。“博術儒術”、“關西、兖豫學士歸者蓋幹數”《劉表傳》。然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勝袁紹後,統一北方的形勢将近;孫權割據江東亦趨穩固。急劇變化的形勢,激蕩着荊襄志士仁人。穎川徐元直、後廣元、汝南孟公威,博陵崔州平等,他們與諸葛亮“晨夜相從”,讀書吟詩,談古論今,評論天下大事,抒發自己的見解,遊學傲社會調查,運用法家思想,分析現實,研究曆史,尋找實現統一祖國遠大政治報負的良策。他們耳聞目睹了董卓造亂、二袁等堅持儒家路線的敗亡;黃巾農民起義的威力;曹操、孫策、孫權執行法家路線的勝利;由于豪強、州郡軍閥混戰國家四分五裂,人民深受饑苦的情景。因此,諸葛亮對當時的現實和人民渴望統一的願望感受極深所以當他身居草廬,志在統一,成爲當時“識時務”的俊傑。因而諸葛亮多年後在《又與群下教》中說“昔初交崔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徐元直,勤啓‘誨”。在這些人幫助下,特别是他和不滿劉權妁襄陽名士龐德公、司馬德操過往甚密。這樣,便在襄陽形成一支鄙視儒生的集團,他們認爲儒生是“不識時務”的庸才,隻有懂得時務的人才是人才。龐德公是這一集團的首領,很器重諸葛亮,稱作“卧龍”稱司馬德操爲“水鏡”、龐統爲“鳳雛”。龐德公之子龐山民娶諸葛亮小姐姐爲妻。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又是沔南名士,其妻“才堪相配他韻賢内助。這些密切的社會關系與他們對社會實踐的調查研究以及他十年的躬耕實踐,無不是諸葛亮法家思想的形成之因。

4、學習特征。諸葛亮法家思想的形成是和他青少年時代精讀研究法家著作,博采衆長分不開的。諸葛幼年時期,齊魯文化的熏陶,法家人物管仲、樂毅是他們所崇拜的垂範。諸葛亮客居襄陽,隆中十三年,特别是隆中少年的躬耕中,他刻苦學習,閱讀了許多政治、經濟、軍事書籍,精研了曆代政治、經濟和各學派的政治主張及思想觀點,通過分析得出:“老子長于養性,不可以臨危難;

商長于劄法,不可以從教化;蘇、張長于馳辭,不可以結盟”《諸葛亮集、論諸子》。他對先秦法家人物特别是管仲、申不害、韓非等人的著作,更是認真鑽研,“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諸葛亮傳》這些法家著作的學習對他的法家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從《諸葛亮傳》載看,他學習不死讀書,而是“觀其大略”,抓住綱領,體會精要。反對抓住經典不放,尋章摘句,竄鑿附會的煩鎖考證而脫離現實的儒學之風。他從所讀著作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和教訓,作爲觀察社會現狀和天下形勢的借鑒。他“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樹立了他遠大的理想與政治報負,形成了他的實現國家統一的法家思想。諸葛亮的這一遠大報負從他以後在經驗總結的基礎上,以《誡外甥書》、《誡子書》、《又誡子書》、《與兄謹言子界書》、《與兄謹言子贍書》中,要求晚輩要有遠大志向和奮鬥目标可以明确看出。如《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商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滞,使庶兒之志,燃揭然所存,側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間,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靈趣,如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兔子下流也”。這段話,可說是諸葛亮青少年時代遠大政治報負的自述。

由于以上四點重要原因,使諸葛亮法家思想逐步形成,因而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時,他能在怪中對策中,爲劉備精辟地分析了客觀形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統一革新法家路線,先取荊州、益州,與曹操鼎立。然後和戒扶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而後再兩路出兵,“北定中原”,以成霸業,重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此後,諸葛亮以自己的法家思想和路線,在中國曆史上譜寫出了光輝的政治、軍事篇章。

二、揭去罩在諸葛亮身上的非法家思想外紗

人民群衆出于對法家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崇敬,經過長期創作,出現了諸葛亮的藝術形象。然在儒家思想成爲地主階級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所産生的文學戲劇作品是爲其政治服務的,特别是嚴重反法傾向的《三國演義》的出現,給諸葛亮身上蒙罩上了層層非法家思想的外紗,歪曲了諸葛亮本身的思想體系。

1、儒家思想的典範,這些作品把諸葛亮裝扮成‘克已複劄‘、‘忠貞報恩‘的忠臣。說蜀漢是‘嚴正統‘,曹魏是‘篡逆‘。劉備是‘聖君仁主‘,曹操是‘亂臣賊子‘。諸葛亮是‘興滅繼絕‘的‘正統‘代表。他死守‘士爲知已者死‘的封建道德信條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天命思想。他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端坐四輪車,手搖羽毛扇,使鬼驅神,予決生死,未過先知,在他身上灌注上了唯心論的先驗論和荒誕不堪的迷信思想。把諸葛亮作爲儒家封建道德典範,特别是臣道的化身狂熱歌頌。然諸葛亮果真終生是爲了‘報知遇之恩‘嗎?是爲了繼劉漢的‘絕世‘而鞠躬盡瘁嗎‘?事實并非如此,諸葛亮和劉備的結合,固然不排除‘報恩‘因素,但主要是他倆對執行法家路線有一緻性。劉各雖有統一天下、建立功業的報負,但他起事時,出身寒微,勢力單薄,将隻有關張二人,地無一席,前半生目睹曹操節節勝利、兩袁失敗之因。他本人東碰西撞,走投無路,怎能不考慮選擇什麽路線問題。諸葛亮生于亂世,志在統一。他親眼看到兩袁推行儒家路線而身取滅亡,劉表、劉璋行儒家割據路線.而芨芨可危。他以法家求實的思想出發,對當時形式勢作了具體分析。劉備走投無路,諸葛亮胸卻有胸成竹,所以草廬一席對诏,使劉備頓開茅塞。諸諸葛亮一出隆中,使劉備“如魚得水”,他們先占荊州、益州,在貫徹執行逐步統一天下的這條法家路線的紐帶下,使他倆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以後事實證明,執行諸葛亮這一正确路線,就便劉備轉危爲安,由小到大,成爲鼎足三分的一國皇帝。所以他倆的結合是爲了推行統一前進的法家路線,重建統一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并非“興滅繼絕”、已複禮”。

2、“神機妙算”的神仙、隐士。說諸葛亮這位隐士、“神仙”能“夜觀天象”,子知“劉表不久人世,劉璋非立業之主,久後必爲将軍”。草船借箭的前三日就算定有大霧。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等等。事實上這是諸葛亮善于運用法家求實思想,觀察社會現實和自然現實,調查研究,-并對客觀形勢,作具體分析研究總結而得出的結果。絕非是“神機妙算”、“未蔔先知”。假若諸葛亮隻是位“駕小舟旅于江湖之中,或訪僧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于村落之間,或樂琴棋于洞庭之内”的“隐士”,不是“商卧”,就是“閑遊”,恐怕連益州在哪裏?曹操是何許人也都不知道,豈能對當時形勢和人物做出如此深刻的分析。

3、

“呼風喚雨”的道士竟然讓一位傑出的法·家政治家、軍事家身披道衣、跣足散發,沐浴齋;戒,焚香禱告,興妖作法。“七星壇祭風”,“巧布八陣圈”、“驅六丁六甲掃蕩浮雲”、“五丈原禳星”,凡此等等,其實,赤壁之戰有東南風是自然規律。陸遜不趁劉備大敗而跟蹤取川,是“魏兵襲其後也”,絕非“八陣圖”的亂後吓退。“死諸葛走生仲達”是諸葛亮平時治軍有方,戰略戰術靈活,使司馬懿一時摸不着底細而不敢長驅直追,并非什麽将星“似墜不墜”所緻。

4、“英雄創造曆史”的代表。說什麽“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當諸葛亮登台後,總演主角,凡事都在他予料之中,他坐上四輪車,搖着羽毛扇,指向哪裏,勝在哪裏,似乎曆史被諸葛亮指揮得團團轉。但曆史證明,如果沒有東漢末年的黃巾農民大起義,就不可能摧毀儒術橫行的東漢政權,就不可能開辟出一個推行法家路線的新時期。諸葛亮之所以有成功的軍事政績,是他順應了曆史發展的潮流,是他法家思想的啓現,是他推行統一中國的法家路線的結果。而“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三、諸葛亮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

諸葛亮自公元207年登上政治舞台後,在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中,使其法家思想得到了偉大實踐,極力推行了統一祖國的法家政治路線,其成果輝煌。公元2o8年,他親赴紫桑,說服孫權,孫劉聯兵,以少勝多,赤壁一戰,擊敗曹操。爾後助劉備趁勝“跨有荊益,保其岩阻”。公元221年使劉備正式建立蜀漢政權,與曹魏、孫吳鼎足抗衡。劉備死後,他“兩和諸戒,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務農植谷,閉關息民”。“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中。“軍資所出,國民富繞”。“冶戒講武,以侯大舉”。自公元227年始,“獎串三軍,興師北上,五出祁山,八年伐魏。終因主客觀原因所限,未能達到“北定中原”的總目标,

公元234年病發五丈原軍中。“出歸未捷身先死”,但他順應曆史潮流,在其法家思想的實踐上,爲實現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人民安甯、社會生産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l、  “内修政理”,以法治蜀。

諸葛亮在治蜀方針上采取了先秦法家“法住而國治”的思想。化爲了革除劉焉父于推行儒家仁政而造成“文法羁糜互相承事,穗政不單,威刑太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答法正書》)的混亂狀況,堅持“以法治蜀”的鮮明立場。“刑法峻惠”,嚴加抑制豪強兼并割據勢力。當時法正勸諸葛亮應“緩刑馳禁”。諸葛亮嚴正回答,并明确宣布:“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思;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上下有節。爲治主要,于斯面薯”《答法正書》。有人諷刺他吝惜敖罪,他說:“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治理國家要用“以刑德治臣”。因而在北伐中,蔣瑰認爲正在用人,勸請葛亮不宜斬馬謾,諸葛亮在《論斬馬謾》中說:“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複廢法,何用讨賊邪?”此說明諸葛把法治與統一緊密聯系在一起,要實現統一,必須“以法治蜀”,“内修政理”。因此,他在政治上“刑不擇貴”,組織上“務在舉賢’;輕濟上推行屯田,“務農植”,鹽鐵官營,他從各方面整頓法紀,革新政治,抑制豪強,有效地加強了蜀漢中央集權統治秩序。

2、

“科教嚴明,賞罰必信”。諸葛亮在《賞罰》中說:“禁令刑罰,所以成心”,“賞以興功,罰以禁奸”。他認爲法令刑罰是治國的重要工具,可震懾人心,勸善規惡。他說:“經常之法,

規矩之要”。如何掌握和發揮這一工兵作用,諸葛亮主張“有忠于國”(《與群下策》)反對“豎私枉公”(《兵要》)。他認爲“賞罰不明,教令不常,

以私爲公”,“人有二心,其國家危殆”(《賞罰》),影響到國家的存亡。所以,諸葛亮在治政洽導中,‘開誡心,布公遭,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勁必戴”(《諸葛亮傳》),并建議劉禅要“陟罰撼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使内外異法出也”《前出師表》。他“賞不逾時”,“刑不阿貴”。萱恢出使東吳有功,回國後“未滿三日,辟爲丞相府屬,迂巴郡太守”

《萱恢傳》。甫将軍李嚴受劉備托孤之重,諸葛亮發現他兩面三刀,破壞了北伐,即上表貶黜。他在《賞罰》中明确說:“賞罰不避怨仇,則齊桓褥省仲之力。誅罰不避親戚,則周公有殺弟之名”。這是他對先秦法家“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3、

“以法治果”、“以武爲計”,“以威武爲政”。諸葛亮認爲法治路線決定軍隊的一切,他在《整師》中悅:“若賞罰不明,法令不信,全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之師無疊于用”。他在《兵要》中說:“有制之兵,無能之将,不可以敗;玉,,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勝”。說明将帥的作用依賴于兵,更依賴于法。所以他在《論斬馬謾》中強調:“孫、吳所以能勝天下者,用法明也”。闡明以法治軍,可以無敵于天下。他在《斬斷》中提出:“軍法異等,過輕罰重.今不可以犯,犯令者斬”。他在軍中“立旌旗以視其目,擊全鼓以鳴其目,設斧铖以齊其心,陳教令以同其道,興賞賜以勸共功,行誅伐以防共僞”。如街亭之失後,因王子有功,立即井遷。馬謂有過,斬首示衆。并上魏自貯,降職三等。以訓職明法。由于他“法令明,賞罰信”。堅持法家路線,“以法治導’,“士卒用命,赴險而不顧”,故蜀軍“賞罰肅而号令明”,“戎陣整齊”,“及其兵出入如賓、行寇,刍荛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限如風”。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能克敵緻勝。他“以法治軍”妁軍事路線是爲其法家統一革新的政治路線服務的。他在孫武:“兵者,圍之大事,死生之地,存已之遭”和孫膑:“以兵繩之”的基礎上,在《治軍》沖明确提出;“治軍爲政,謂治邊境之事,

匡敵大亂之遭,以威武力政,誅暴讨遭,所以有國家安社稷之計”。他還說:“國以軍爲輔,群以臣爲佐,輔強用國安,輔弱别國危”。所以在諸葛亮以法治軍的偉大實踐下,使軍隊成爲保衛和鞏固蜀漢政權的可靠工具,爲貫徹諸葛亮法家統一革新路線起到堅強柱石作用。

4、“治國之道,務在舉賢”。先秦法家用人主張;“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發于卒伍”。諸葛亮總結曆史經驗,得出可靠結論:“桓公以管仲如霸,秦王以趙高喪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前出師表》。據這些有益經驗,他認爲:“治國之遭,務在舉賢”。怎樣才能舉賢?他采用;“懊人擇之,不自舉;使法量功,不自度”

《兵要》的辦法,依靠部下,通過評議,按法令來推薦。這樣使“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飾,忘譽者不能進也”《兵要》。他以“民之五害”作爲考察、升免官吏的标準。披如州書佐蔣琬,他認爲是:“社稷之器”,特推薦提拔,魏國降将、天水冀人姜堆,‘思慮精密”,“深解兵意”,是“涼州上士也”,故破格重用。由于他以先秦法家用人路線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這樣的組織路線爲貫徹他的法家統一革新政治路線起了巨大作用。

5、鹽鐵官營,勸務農桑。諸葛亮在經濟政策上吸取前漢法家人物的理财經驗,實行鹽秩官營,設置了司鹽校尉和司全中郎将,專省煉鐵煮鹽,抑制豪強壟斷鹽鐵生産,增加了蜀漢财政收入,僅鹽業一項,“利入甚多,有裨國用”。同時,請葛亮極爲重視農桑生産,提倡“勸務農桑”。他率先垂範,鼓勵子孫家人耕種農桑,精心組織蜀國的種桑養蠶,織錦生産。形成了川西平原“棟宇相望,桑梓連接”,“技巧之宋,百室離房,機抒相和”的繁榮景象(《張膏傳》)。使蜀漢“決敵之資,唯仰錦目”。并将蜀錦生産由成都平原推廣到南中地區産品遠銷吳、魏,其收入是蜀漢軍費支出的主要來源。“務農植谷”,“閉關息民”,“功分務穑,以舉民财”是諸葛亮的一貫法家政蛤、軍事主張。如在甫征中,“今士兵種蔓菁于山谷”,“以濟軍食”《劉禹錨嘉話錄》。“命人教打中以伐刀耕”馮蘇《滇考·諸葛亮武襄修南征》,使西南少數民族“漸去山林,徒治平地,建成邑,務農桑‘《同上》。在北伐中,“休士勸家”,“分兵屯田于渭濱”。爲促進農業發展,他提倡興修水利,特設堰官,派1200多人常駐成都堰區,組織、管理、修築堵葛堰,以利灌溉。爲促進文化交流和經濟生産,改變“益州險寨”,交通不便,諸葛亮組織軍民在川陝邊界“鑿石架空”,修複秦棧遭。在白水關至成都建驿站400餘處。在越崔郡開山鑿石,修築了一條“石蹬崎岖”的山路。諸葛亮爲限制豪強地主對農民過分壓榨,“鑄直反錢,平諸物價,今吏爲官市”《劉巴傳》,穩定農民,使農業得以發展。蜀漢經濟,雖處連年戰争,但在諸葛亮法家思想路線的實線下,成都平原仍顯出“溝洫脈散,疆裏绮蠟;黍稷油油,士稻莫莢“(左思《蜀都賦》)和“田疇辟,倉事實.器械利,蓄積饒”《諸葛亮傳》的繁榮興旺景象。

6、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諸葛亮爲實現法家統一革新政治路線,針對西南、西北地區多漢、戎、夾雜居特點,他的法家思想在其民族政策上做出了偉大實踐,一反儒家掠奪、屠殺、鎮壓之法.采取“西和”、“南撫”。雄護了蜀漢政權内部的安定團結,對外一緻抗曹。這是先秦家法人物沒有提出過的。如在平南中,除懲治鎮壓與蜀漢政權爲敵曲首要分子外,對上層叛亂首領孟獲也采取了“兵戰”馬“心戰”相結合的策略,在武力威服同時,敦擡攻心,“七擒七縱”,經傳投降,并任丞相府呻丞之職。對願與蜀漢合作的上層人物,采取“即其渠帥而用之”的政策,選任爲郡、縣至中央官吏。使南中地區“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谕谏》。北伐中西和諸戎,聯合羌胡,破格重用人之傑、天水姜維,使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建立起一支以各族人民組成的抗曹聯軍,促進了蜀漢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族人民的融合,爲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7、

“外結好孫權”,聯吳抗曹。這是諸葛亮爲實觀其法家統一革新戰線,在草廬中制訂的戰略方針。實踐證明,能否堅持它,關系到蜀漢的勝利與發展。赤壁大戰,孫劉敗曹,使劉備趁勝“跨有荊、益”,能與曹、孫鼎立,是這一方針的勝利。蜀、吳聯合抗曹雖是趨勢的必然,但也存在着利害的沖突,集中表現在荊州之争上。蜀漢有荊州,可屏衛益州,直下江東,北向宛、洛。孫吳得荊州,可控長江中遊,窺察蜀漢,直驅宛洛。故劉備取益州,孫權立即索取荊州,幾乎釀成孫、劉大戰。曹操平定漢中,劉備隻得“與孫權連和”,以湘水分界。實踐證明,孫劉解盟,必利曹操。然劉備取漢中,關羽輕率北攻曹魏,又不結好孫權,曹孫默契,“孫權襲殺關羽,取荊州”o劉備拒絕諸葛亮勸告執意伐吳,既失荊州,又失戰略出路。給蜀漢以後的發展造成不可醫治的創傷。劉備死後,諸葛亮先結好孫權,與吳形成“犄角之援”,北伐中孫權稱帝,他派人緻賀,奠定蜀、吳盟好,并派費“頻頻至吳”,鞏固兩國聯盟,使諸葛亮南征北伐,“無顧江東之憂,河南之友,不得盡西,北之爲利,亦已深矣”《絕盟好議》。從上蜀漢在聯吳方針上的反複而後果不同,說明了諸葛亮這一戰略策略方針的正确性。

“出師一表千載無,這比管樂遺有餘”。從諸葛亮法家思想形成之因,後人罩在他身上非法家思想外紗和他的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分析看,他在以法治蜀、治政、治軍、治人、治财、治戎、治外交等方面,進行了偉大實踐,做出了較大貢獻,取得了輝煌成就,爲後人做出了光輝典範。對此,曆代法家.政治家、軍事家都有充分的肯定。今天,在化改革、擴大開放、防腐反貪,大力發展生産力,振興中華中,無疑有着十分現實的借鑒和裨益作用,應以發揚光大。

作者單位

王彥俊、天水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副館長。

左峰、天水市文化出版局副局長、

天水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本章完)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