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台灣最大小說網 > 科幻靈異 > 大漢帝國風雲錄 > 第1002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第1002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第1002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郗慮和趙松立時明白了李玮的意思。昨天太學發生的事,丞相大人已經知道了,而且馬上提出了一個誘人的無法拒絕的建議,但這位丞相大人可不會如此慷慨,他現在正掙紮在改制的漩渦裏,以他行事的一貫風格,他鞏固新經地位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爲了從改制漩渦裏擺脫出來,可能還有更大的目的。

郗慮和趙松忐忑不安,擔心老師鄭玄被李玮利用了。老師已經七十多歲了,經不起大風大浪的折騰了,而李玮以弱冠之齡追随大将軍征伐西海,久曆官場,其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本事早在十幾年就名震天下了,此人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有深意,萬萬不能輕率答應,以緻害了老師和新經。

李玮微微一笑,對兩人的謹慎和擔憂不以爲意。

“昨天,向大師發難的是高堂隆。”李玮慢條斯理地說道,“高堂隆是什麽人?他是泰山平陽人,祖上就是本朝初年著名的經學大師高堂生,其家傳《禮》學,曆代都有人出任太學博士,乃青州世家。高堂隆的老師是誰?孔融。”

“高堂隆曾在泰山郡太守薛悌府中出任督郵,有次薛悌和都尉發生争執,此人一怒拔劍,要殺泰山都尉,後來因爲此事遭到彈劾,被孔融竭力保下了。孔融謀逆被誅後,他受到牽連,被解職歸家。”

“高堂隆發難後,響應者很多,而新經學派的崔琰、趙商、公孫方、王基,還有兩位大人……”李玮手指郗慮和趙松,“你們都是大師的高足,立即挺身而出,奮力駁斥。那麽,我想問一下,你們的對手是誰?”

郗慮和趙松若有所思。

“如果我的消息正确的話,率先響應高堂隆的是王朗、華歆、宋衷、穎容、王凱和董訪。”李玮看到兩人都不說話,隻好自己接着往下說,“王朗是徐州東海人,他以“通經”聞名于世,他的老師是楊賜,就是太傅楊彪的父親。華歆是青州平原人,他的老師也是楊賜。宋衷是穎川人,和水鏡先生司馬德操齊名,以研習《太玄》而著名,(《太玄》是本朝大儒揚雄所作,兼采儒、道和陰陽。)他的老師是楊賜。穎容是豫州陳國人,他師從楊賜。董昭、董訪兄弟的老師也是楊賜,而兩人上次能逃脫張邈、孔融謀逆案的牽連和楊彪的保護有莫大的關系。王凱是兖州山陽人,出身世家,其祖是大儒王暢,其父是王謙(曾任大将軍何進的長史),他的老師是楊彪。”

李玮說完後,笑吟吟地望着郗慮和趙松。兩人暗自驚駭,寒意層生。李玮的目的暴露了,他要對付楊彪了,要打擊以楊彪爲首的關洛士人了。

“你們是不是以爲我要對付太傅大人?”李玮似乎看破了他們的心思,撚須而笑。

兩人愣然。難道不是?



“新經是對今古文經學的融合,是集今古文經學之大成,因爲是融合,所以就要兼顧兩種經學的優點,同時也要照顧到兩種經學的缺點,這就難免遭人诟病。”

李玮猶豫了半晌,後邊話沒有說了。他身份特殊,說話份量重,對經學不能随意評價,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郗慮和趙松很想知道李玮對新經的看法,而且這種看法很可能直接關系到朝廷國策的修訂,關系到新經地位,所以兩人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書房的門。趙松搶先說道:“大人,今天我們關起門來說話,說到哪算到哪,出門就忘,絕對不傳出去。”

李玮笑笑,想了片刻,繼續說道:“新經能夠成爲官學,是有其必然原因的,不僅僅是因爲朝廷的需要。”

兩百年來,古文經學不斷發展,對于打破師法家法以及今文、古文經的融合,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古文經學基本上是在民間傳授,因爲研習者少,學習者就要廣泛求師。賈逵之父賈徽曾先後從劉歆、徐恽、謝曼卿等大儒學習,班固和馬融也是“所學無常師”,鄭玄更是遊學在外近二十年,遍訪名師大儒。廣泛求師再加上有條件閱讀各家著述,使這些大儒們能吸取各家各派之精華,而不必拘泥于一師之學說。

研習古文經學的大儒很多人不受功名利祿之誘惑,志在博學精思,所以大都能不受章句之學的束縛,如桓譚、班固、韓融、盧植等人通古今學,好研精卻不守章句。

孝桓、孝靈皇帝朝,宦官和外戚輪流把持權柄,最終導緻了黨锢之禍的發生。在王權衰微的情況下,今文經學在國政上的作用微乎其微,相當一部分大儒名士随即轉入純學術性的經學研究之中,而古文經學沒有嚴密的師傳系統,正好适合此種偏于純學術性的研究。幾十年的黨锢之禍,雖然打擊了士人參政,但造就了一大批通儒,而鄭玄大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古文經學在學理上對經學的貢獻非常巨大,其重要原因就是古文經學家們都是以研究學問爲宗旨、不受師法家法的約束。既無師說和章句,當然就無師法家法可言,這随即成爲标榜師法家法的今文經學家抵制古文經學的一條至關重要的理由,所以,古文經學要争取官學地位,古文經學的儒士們要想進入朝堂,則必須破除死守師法家法的陳規。

在古文經學強有力的挑戰下,今文經學各家各派爲了共同抵禦對手,不得不拆除内部的宗派藩籬,取長補短,此外他們也受到了古文經學學風的影響,其内部的師法家法也開始逐漸削弱。大儒張玄習《顔氏春秋》,但又兼通數家,因此丢掉了博士職位,但儒生們認爲他學問高深,願意從其學習,弟子上千。這種混淆家法的作法漸漸受到儒士們的歡迎,甚至盛行于太學之中。

雖然今文經學中的正統派仍在力圖維持師法家法及其章句之學的權威地位,但在學習途徑增多、學術交流和論争頻繁、各家學說的優點和弊端都日益明顯的形勢下,仍要求儒生們尊一師之說、守一家之學的作法越來越行不通了。

孝順皇帝時,曾規定諸生舉孝廉,務必試家法,但此後以經術舉爲孝廉的儒生中,有許多不墨守家法而博學多識的人物,如服虔先爲太學生,後精研《左傳》,被舉爲孝廉,可見“試家法”的規定未能嚴格執行。盧植大師通古今學,不守章句,竟被任爲博士;鄭玄大師更是不專一師之說的博學之士,也被征爲博士,由此可見到了孝靈皇帝朝,連太學博士的家法也開始動搖了。

自光武皇帝以來,本朝儒生大都研習兩經以上的學問,而且古文經學興起後,今、古文經兼治成爲一時的風尚,儒生們越來越向着通學的方向發展,相當大一部人甚至學通五經,還有不少人是今、古文兼修,且兼治谶緯、數術,比如蔡邕、荀爽、楊彪、鄭玄大師等人。

另外,經文文本的正定和統一,也大大促進了“通學”的發展。在經學傳授中,因爲師法家法的不同,以及今、古文經的不同,經文文本的差異非常大。經文不統一,經說自然更無法統一,有些儒生爲了謀取利益甚至還在經籍文字上作手腳,所以自本朝中後期開始,經文文本不斷被正定、統一,規模最大一次是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孝靈皇帝下旨,令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谏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揚等人正定六經文字,并由蔡邕書丹于碑,立于太學門外。

古文經學的發展,今文經學的衰落,師法家法的淡化,經文文本的統一,種種事實證明,今、古文經學的融通是必然的,鄭玄大師的新經成爲官學也是必然的,無人可以憾動新經的地位。



郗慮和趙松聞言,大喜過望。

李玮是大漢朝丞相,是一位年輕的丞相,他在仕途至今看來還是非常輝煌,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李玮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他對新經地位的肯定基本上可以代表天子、代表朝廷。有了李玮這句承諾,新經在天下穩定後将得到迅猛發展,鄭玄大師在新經中的巨擘地位也有了堅實的保障。

“但是,新經有兩個不足的地方。”李玮望着喜形于色的兩位大臣,緩緩說出了一句令人心驚膽戰的話。

“本朝今文經學的儒生們一般抱殘守缺,穿鑿附會,而古文經學的儒生們雖然在學問上比今文經學的儒生們要廣博得多,但仍不能擺脫傳統的束縛和桎梏,最顯著的便是《易》學。古文經學的《易》拘泥于象數蔔筮,支離瑣碎,可厭之處和今文經學的《易》學相差無幾。”

“鄭玄大師在融合經今古文經學的時候,在注解《易》學的時候,依舊沒有擺脫這種束縛和桎梏,他在注解中摻雜了大量的谶緯并且解經煩瑣,這正是昨天遭到王朗、宋衷、高堂隆和穎容等一批大儒名士指責的原因。”

“谶緯和繁瑣是新經的兩個緻命缺陷,尤其是谶緯,更成爲今古文經學兩派儒生共同攻擊的對象。”

“關西楊家是今文經學世家,在今文經學走向窮途末路的時候,他們突然跳出來,以新經指正新經,以新經反駁新經,以新經糾正新經,不能不說他們的智慧非常高,他們的策略非常巧妙。”



鄭玄大師本人更偏重于古文經學,他在注經的時候,沒有遵循師法、家法,也不守章句,但幾百年來,谶緯之學已經深深紮根于經學,對儒生們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所以他也不能例外,他在融合今古文經學的時候,對谶緯采取了保留的态度,在注經中多以谶緯爲據,并且爲緯書《尚書中侯》作注。

谶緯之争由來已久。本朝經學大儒在治經中,是用谶緯,還是反對谶緯,一直争鬥激烈,所以當今古文經學走向融合的時候,如何對待谶緯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本朝自光武皇帝以來,盛行谶緯之學,從此有了“用谶緯”和“反谶緯”的争論。

“用谶緯”其實就是傾向神秘主義的以谶緯治經,“反谶緯”就是傾向理性主義的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谶緯治經。

這兩個派别分歧太大,兩百多年來,凡是“反谶緯”的儒生都沒有好下場,比如大儒王充、張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反谶緯”一派一向人才凋落。對于那些試圖走進仕途的儒生來說,選擇何種方法治經,不言而喻。

鄭玄大師注經,采用了谶緯之學,屬于“用谶緯”一派,這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大漢經過二十多年的戰亂後,谶緯之學遭到了殘酷的血淋淋的打擊,它的的确确成了不合時宜的、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無益于大漢中興的學術。

二十多年的戰亂,幾千萬人的死亡告訴大漢一個事實,實力才是決定一切的力量,所謂代表神意的谶緯根本沒有意義,它既不能挽救社稷,也不能拯救無辜的生靈。

今文經學之所以迅速走上末路,原因就在于以谶緯治經。舊王朝沒有了,以神意來論證大漢王朝合法性的谶緯失去了支柱,緊緊依附于王權、以谶緯治經的今文經學也就無法生存了。

至于新經繁瑣的問題,和谶緯同樣有關系。鄭玄大師注經,引入了谶緯,神秘妖妄之說充斥其學,當然不可能擺脫煩瑣的影子,另外,鄭玄大師注《易》的時候,沿用的是本朝象數易學的方法,爻辰、卦變、互體兼采,自然煩瑣。還有一個原因是鄭玄大師偏重于古文經學,熱衷于辭訓。古文經學的訓诂也有瑣屑之病,故鄭玄大師在融合經今古文的過程中,無論對今文經學,還是古文經學,都存在着反繁瑣的問題,他以一人之力,當然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

李玮望望神色凝重的兩位大臣,語氣漸漸沉重起來。

“對于朝廷來說,選擇何種經學爲官學,隻有一個标準,一個唯一的标準,那就是是否有利于社稷的穩定,有利于大漢的中興,有利于大漢的長治久安。”

“大漢的國政實踐才是決定官學的唯一标準。”

郗慮和趙松霍然而悟,李玮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讓他們立即意識到新經危機的根源所在。

“當初朝廷力推鄭玄大師的新經爲官學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因爲當時今、古文經學兩派争論激烈,隸屬于經學兩派的朝中大臣各不相讓,爲了緩解朝中矛盾,迅速推行新政,朝廷才選擇了這種融合今古文經學兩家之長的新經學。”

“古文經學一直‘反谶緯’,王充、恒譚、尹敏、張衡等大師都是如此,到了馬融、趙岐大師這一輩,還是如此。”李玮說道,“新經成爲官學後,對于古文經學來說是一種打擊。兩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古文經學家們前赴後繼,一直想讓古文經學成爲官學,但最後卻被剛剛興起的新經奪取了官學的位置,由此可見他們心中的失落和憤懑。”

“這個時候,今文經學成了古文經學的盟友。今文經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失去了官學位置,不能對朝政繼續實施影響了,但過去研習今文經學的大儒名士們幾乎都是兼習兩派經文的‘通士’,尤其是最近幾十年,更是如此,所以他們很快就能轉變研習方向,繼而和今文經學的儒士們一起,舉起了‘反谶緯、反繁瑣’的大旗,共同對抗新經,試圖把新經趕出官學,讓古文經學坐上官學的位置。”

李玮輕輕敲了一下案幾,加重了說話的語氣,“你們想想昨天的太學争論,最後站出來攻擊新經的是誰?是關中馬家,是馬融大師的後人馬豐。是許混,是許劭大師的兒子許混。這兩個人站出來支持王朗、高堂隆,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書房内陷入了沉默。

“谶緯之學,今文經學融入其中不分彼此,古文經學也大量采用,相比起來,新經中的谶緯并不算嚴重。”郗慮慢慢說道,“現在今古文經學儒士突然提出,經學應該在兼采今古文兩經的基礎上,完全剔除谶緯,是否太過極端?”

李玮搖搖頭,鄭重說道:“朝廷曾三次下旨,收繳谶緯書籍,反谶緯的态度非常明确。”

“谶緯神學所宣揚的符瑞災異說,其用心未必壞,但效果卻極爲惡劣。本朝大儒王充在《論衡》中對谶緯有過評論。谶緯神學或許在光武中興時期、大漢重建過程中起了積極作用,但當社稷恢複穩定後,這種學說的負面影響随即遠遠超過了其積極意義,它所宣揚的那些東西,實際上隻能導緻百姓對天子、朝廷和國策的極度不信任。”

“王充大師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符瑞災異說雖然有其文化底蘊,但朝廷必須放棄以符瑞災異爲主的谶緯神學,這樣才能真正恢複純儒學,恢複純儒學的精義,才能對社稷有益,對百姓有益。”

“今天,我們回過頭去看看,王充大師在《問孔》、《刺孟》諸篇中的話,與其說是對以孔子、孟子爲代表的早期儒學傳統的诘難,不如說是基于本朝儒士們對儒家精神的曲解而發出的恢複儒學真面目的呐喊。”

“古文經學的儒士們多年來,一直試圖通過對儒家倫理的重新建構,爲大漢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國策,以扭轉社稷的衰落和制約禍國奸佞對社稷的危害,但在外戚和宦官的雙重打擊下,他們的願望落空了,他們自身也受到了迫害和打擊,這種殘酷的事實刺激了那些有心救國的儒士,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怎樣才能真正挽救社會危機,而又不至于因愛國忠君而作出不必要的犧牲。”

“這些儒士們冷靜反思的結果,就是采取消極的不合作态度,要麽拒絕出仕,搞純儒學研究、培養弟子,要麽采取迂回攻擊之術,這使得朝野争鬥更加複雜化、激烈化,朝廷無奈,對那些反抗不止的儒士們實行了禁锢之策,就是黨锢之禍,結果是什麽?天下崩潰。”

“我們做一個設想,如果沒有外戚和奸閹禍國,如果社稷一直穩定,百姓一直安居樂業,如果朝廷能夠和儒士們齊心協力共建大漢,那麽,在今古文經學發展的同時,在張衡、馬融、蔡邕、鄭玄等一代代大師的努力下,儒家學說應該有可能作出新的解釋,重建新的儒家倫理以适應各種危機的挑戰,推動大漢的進步, 然而,曆史就是曆史,它不可能按照百姓善良的願望而發展,大漢還是走向了傾覆的深淵。”

“今天的朝廷要吸取血的教訓,要恢複純儒學,要讓大漢的儒士們齊心協力,重新建構可以推動大漢中興、社稷長治久安的儒家倫理學說,所以,把谶緯全部清除除經學是必需的,把新經打造成天下儒士都能接受研習的經學更是必需要做的。”

“博采衆說,不守一家之法、一師之說,給各派儒士們以最大限度地學術自由,讓儒學迅速恢複本原,讓儒學迅速發展,這是今後新經研習的原則。” 李玮堅定有力說道,“這是朝廷對官學的原則,不會改變。哪一派經學符合朝廷的原則,哪一派就是官學,這個觀點朝廷不會改變。”



郗慮和趙松帶着非常複雜的心情離開了丞相府,匆匆趕到館驿拜會老師鄭玄,商讨對策。

丞相李玮今天召見他們,肯定不是爲了安撫他們,而是要掀起一場狂風暴雨,這從他最後幾句話裏就能看出來。雖然他一再說朝廷堅持新經爲官學,但其背後的意思很明顯,新經如果不做出重大調整,前途黯淡。

李玮說朝廷希望恢複純儒學,那麽接下來,他要幹什麽?



李玮急召議郎王朗和郎中許混。

李玮首先對今古文經學兩派儒士堅持的“反谶緯”、“反繁瑣”主張予以了肯定,然後提出了恢複純儒學的建議,并且重申了朝廷選擇官學的原則:大漢的國政實踐才是決定官學的唯一标準。

無論哪一種經學,隻要它有利于社稷的穩定,有利于大漢的中興,有利于大漢的長治久安,它就是官學。

李玮這番話讓王朗和許混又驚又喜。這句話可以理解爲,朝廷對新經中的“谶緯”和“繁瑣”非常不滿,有意重定官學,而首選目标就是古文經學。

兩人匆匆離開丞相府。

王朗去拜會楊彪。楊彪立即明白了李玮的意思,他知道李玮的最終目的是什麽,但現在李玮既然提出了“純儒學”的觀點,那麽經學之争的帷幕就已經拉開了,誰都輸不起。他即刻邀請在京的今文經學大儒名士商讨對策。

許混回家禀報自己父親的許劭。許劭很激動,古文經學爲了恢複純儒學奮鬥了兩百多年,爲了重新構建儒家倫理也奮鬥了兩百多年,現在終于等到機會了。他急速邀請王剪、許靖、崔琰、淳于嘉等人到太學會晤,商讨對策。



将作大匠趙戬、太史令馬豐先後趕到丞相府。

關中馬家是古文經學世家,馬融大師的地位極其崇高,鄭玄、盧植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馬融大師反對谶緯之學,反對注經繁瑣,當代古文經學的很多學術觀點都是出自馬融大師。

李玮詳細解釋了朝廷對經學的态度後,對馬豐說,朝廷堅決支持今古文經學的融合,這是朝廷當初選擇新做經爲官學的主要原因,隻要這樣,儒學才能發展,儒學才能幫助大漢中興和推動社稷進步。“反谶緯、反繁瑣”的主要目的是推進今古文經學的融合,更好更快地融合,以便快速推動儒學的發展。

“但儒學向那個方向發展,如何确保儒家倫理的重新構建符合朝廷的利益、符合大漢的利益、符合百姓的利益?”

李玮伸手從案幾上拿出一卷竹簡,緩緩打開,霍然是趙岐大師的《孟子章句》。

趙戬和馬豐恍然大悟。李玮繞了一個大大的圈子,說到底還是爲了改制。

本朝研治《孟子》的大儒,前有揚雄著有《孟子注》,後有程曾著有《孟子章句》,趙岐著有《孟子章句》,鄭玄著有《孟子注》、劉熙著有《孟子注》,還有一個就是盧植大師的弟子高誘著寫的《孟子章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趙岐大師的《孟子章句》。

趙岐老大人的《孟子章句》是自《孟子》成書以來,本朝儒士第一次對《孟子》系統的整理和義理的串釋。在趙歧老大人看來,孟子是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最重要的傳承者,是孔子之後最偉大的儒學代表,他不僅全面繼承了孔子的學術思想,而且有許多創造性的發展,是儒學通統中應時而生的一個關鍵性人物。

孟子最重要的學術思想當然不是王充大師在《《刺孟》中所批評的那些宿命觀點,而是《孟子》的“人本”或“民本”觀念。

趙岐老大人在注解《孟子•梁惠王》中着重提到了孟子的幾個“人本”理念。

“治國之道明,當以仁義爲名,然後上下和親,君臣集穆,天經地義不易之道,故以建篇方始也。”

“聖王之德,與民同樂,恩及鳥獸,則忻戴其上,大平化興。無道之君,衆怒神怒,則國滅祖絕,不得保守其所樂也。”

“王化之本在于使民,養生喪死之用備足,然後導之以禮義,貿已裕窮,則斯民集矣。”

“王者爲政之道,生民爲首,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挺服強,仁與不仁也。”

趙歧老大人對這些治國觀念的重視,無疑是基于自己對大漢陷入重重危機的深切感受,是想借助《孟子》的治國理念,喚醒儒士們對早期儒家“人本”思想的關注,複興這種有利于社稷和百姓的治國理念。

綜觀《孟子》的核心理念,無疑就是“民貴君輕”,提倡“王道”,主張“仁政”,而這正是當前的大漢所迫切需要的。

本朝國策一直建立于儒家的倫理道德之上,李玮此刻提出純儒學,重建儒家倫理,很顯然就是爲了推行新政,完成改制,确保大漢中興的成功和社稷的長治久安,而重建儒家倫理的方向無疑就是《孟子》的“民本”理念。

李玮伸手拍了拍案幾上的《孟子章句》,鄭重說道:“我需要你們的幫助,以确保儒家倫理的構建方向符合大漢的利益。”



大司馬徐榮和太尉張燕一前一後走進了丞相府。

“大将軍到了河西嗎?”李玮把兩人請進書房,笑着問道。

張燕擡頭看了看他,“你身體好些了?”

“太累就歇幾天。”徐榮關心地說道,“你一旦躺倒,朝廷基本上就癱瘓了。改制的事不要急,慢慢來,總會有辦法的。”

李玮感激地笑笑,搖搖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這麽大一堆,難道還撐不下去?”

“陛下和大将軍已經到了武威,馬上就要到亦不剌山了。”張燕說道,“大将軍回信說,北疆平叛的事可以拖到七月,就是大漠雨季結束之後。這段時間,他先讓閻柔将軍帶着軍隊趕到河套一帶會合大單于劉豹、右賢王劉冥,然後陳兵于雲中,威脅扶羅韓。”

“陛下呢?他是和閻柔将軍一起到雲中嗎?”李玮問道。

“大将軍說,他打算帶着陛下到張掖、酒泉一帶轉轉,讓他看看玉門關、陽關,讓他知道西域在哪。”徐榮笑道,“看樣子,将來大将軍有意讓陛下親自率軍收複西域,打到蔥嶺了。”

“沒錢打什麽?”李玮沒好氣地說道,“他和陛下遊山玩水,把我們丢在京城受罪,哪有半點兄弟之情?”

徐榮和張燕失聲而笑。

賈逵和溫恢抱着書簡走了進來,分别遞給了徐榮和張燕。這文卷是剛剛草拟的,墨迹尚未幹透。兩人看完之後,都有點疑惑。

“仲淵,太學鬧起來了,無益于改制之策的商讨和制定。”徐榮說道,“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根本問題是利益,是利益分配。”張燕把竹簡放到案幾上,“經學上的争論,儒家倫理的重建,并不能讓他們從中受益。”

“對,兩位大人說得對。”李玮笑道,“但經學各派爲了從這場争論中受益,肯定要做出策略上的調整,盡可能讓自己的治國理念迅速融入到國策中去,并從中受益。”

“現在呢?”徐榮把書簡卷起來,舉到了李玮面前,“現在我們等着經學争論的結果?”

“對,朝廷有原則,對官學、對經學、對儒學倫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相信這場辯論很會就有結果。”李玮非常肯定地說道,“但爲了節省時間,朝廷需要做出一些姿态。”

張燕笑了起來,“好,聽你的,我們明天都到太學去。”接着他看看徐榮,“仲淵請我們來,當然不會是爲了邀請我們,你看……”

徐榮皺皺眉,“長公主親臨太學,安全上的事……”

“我保證。”張燕笑道,“我親自負責殿下的安全。”



三月二十六,長安,太學。

在朝廷的推波助瀾下,太學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經學辯論。

今、古文經學兩派首先舉起了“反谶緯、反繁瑣”的大旗,但新經一派沒有正面應招,而是虛晃一槍,把辯論方向引到了《周禮》上,挑起了今、古文經學兩派的内讧。馬豐和趙戬馬上抛出了《孟子章句》,經學辯論的主題随即由儒家倫理轉到了“純儒學”上。



四月初七,經學辯論的規模越來越大,各地儒士在老師、同窗、朋友的召喚下,日夜兼程趕到長安。

征西将軍鍾繇也急奏朝廷,請求返京參加這場經學盛事。長公主準奏,鍾繇帶着數十名穎川大儒、名士飛速進京。

此刻,朝廷發起的麒麟殿議政已經擱置,朝中大臣們大都被卷進了這場無休無止的經學辨議之中。

李玮有些焦頭爛額了。



四月十二日,骠騎将軍鮮于輔急奏朝廷,烏丸人能臣氐和修武盧合兵一處,攻打白鹿王鹿破風。鹿破風向鮮于輔和白山大單于樓麓求援。鮮于輔急調鮮于銀、柯比熊、射虎、射纓彤等人率兩萬鐵騎進入上谷郡,樓麓也出兵相助。

能臣氐、修武盧随即向扶羅韓、射隆求援,鮮卑人以此爲借口,率軍越過長城,殺進了上谷郡。現雙方對峙于治水(即桑幹河)南北兩岸,暫時還處于調停階段。

鮮于輔說,如果北征大軍遲遲不能到達大漠,大戰估計将很快爆發,懇求朝廷給個準确答複,以便我決定是否即刻發動攻擊。

大司馬徐榮急告鮮于輔,朝廷改制之事尚未解決,目前不宜進行決戰,請設法拖延戰事的爆發,适當時候可以滿足鮮卑人的一些要求。



四月十五日,太傅楊彪、禦史大夫荀攸、廷尉卿陳群、大鴻胪袁耀、太常丞袁渙、征西将軍鍾繇、老臣楊奇、劉和、司馬防、趙溫等人聚在一起,商議應對之策。

經過半個多月的辨議,今文經學一派遭到了重創,現在經學的辨議主要是古文經學一派和新經一派的争論,其實也就是古文經學内部的辯論,把今文經學一派徹底踢出去了,這是辨經之前,今文經學一派根本沒有預料到的事,他們完全沒有想到今文經學在短短的二十多年裏,竟然敗落到如此地步。

如果不是很多今文經學大儒都是兼學今古文經,估計現在太學裏都看不到今文經學一派的儒士了。

哀歎之餘,要即刻想出對策,以便救助研習今文經學的門生弟子和儒士們。

今文經學是大家的飯碗,現在今文經學敗落到如此地步,飯碗也就砸了。經學争來争去,說到底,就是飯碗之争,就是生存之争。

如何生存?馬上改學新經?那也要一個過程,不是說改就能改的。今文經學講究師法、家法,幾百年了,這個觀念在門生弟子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叫他們突然丢掉學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今文經,怎麽可能?沒有一代人、兩代人,沒有幾十年的時間,今文經學的儒士們很難改變觀念。

過去北疆人一直打擊其它派系,比如關洛士人就曾經很長時間得不到入仕的機會,但那個時候主要是派系之争。自從新經成爲官學後,研習今文經學的儒士們首當其沖,算是徹底丢掉了飯碗,這導緻很多儒士迫于生計,不得不改學新經,但忠誠于今文經學的儒士還是占據了絕大多數,他們很多人如今一貧如洗,即使滿腹經綸,才華出衆,也隻能抱着竹簡長籲短歎,無法一展抱負。

“我們即刻拟定一個選拔制度,代替朝廷現在實施的察舉和鄉評選拔制度。”楊彪說道,“這個新制度在選拔人才的時候要以才能、道德爲主,而不是以學習什麽經學爲主。新選拔制度的原則是唯才是舉,這完全符合朝廷選拔人才的原則,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盡可能讓今文經學的儒士們能夠得到入仕的機會。現在朝廷的改制之策還沒有最後議定,隻要朝廷答應修改選拔制度,我們就讓步,同意朝廷制定的一系列改制之策。”

衆人眼前一亮,思路頓開。

“朝廷是支持新經的,隻要新經大力改革,盡快從經文中把谶緯拿掉,古文經學一派還是輸,所以他們肯定也支持選拔制度的修改。”老臣劉和高興地說道,“隻是,怎樣改呢?把察舉制度推翻了?”

“不用推翻,推翻重制,矛盾更大,還是盡力解決朝廷選官和鄉裏清議的問題,以斷絕北疆人和新經儒士對選拔的控制和操縱。”荀攸搖手說道,“把選拔權一分爲三,丞相府負責儒士品第的評定。尚書台負責監督和調節。中書監負責依狀授官。各地具體負責鄉評的官員也改由朝廷委派,這樣通過各官署之間的制衡,将選舉權完全收歸朝廷,而皇權也能因此得到了有力的維護。一舉多得。”

“擴大選拔對象,人才選拔的機會應該均等,有才能的庶民也可以入仕爲官嘛。”鍾繇說道,“如果朝廷和各地鄉評能對所有儒士進行品評,真正做到唯才、唯德是舉,那麽此策完全可以去除察舉制的弊端,對大漢中興極爲有利。”

衆人連續讨論了一天一夜,然後由陳群、袁渙拟制了新的選拔制度,并征求多方意見。

===

四月二十日,以太傅楊彪爲首的十一名大臣聯名上奏,要求修改選拔制度,并呈遞了以“九品中正制”代替“察舉制”的奏章。



推薦府天的新書,《武唐攻略》,書号174038,特別推薦一下。

朋友的一本新書《簡單殺戮之1930》,請大家有空去看看,謝謝,感激不盡。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章完)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