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蓮公子行走于西方大地,在他雙眼所見,這絕對是一塊富庶的土地。
聽聞這裏曾經十分貧瘠?
可現在這片廣袤的平原上水網密布而氣候宜人,萬物生長,萬靈蘊生。
這裏絕對堪稱富庶,甚至任意一處平原上的土地比南瞻部洲最肥沃的地還要好。
農人在此耕種,幾乎隻需要将糧種撒入地理,那糧食作物就會自然而然地生長起來,并且擁有不俗的産量。
而這廣袤的平原又四面環山,在山區内則是輕易可以開采出大量的金屬礦物,物産極其豐富。
這裏有許多小國,卻又沒有多少争端,因爲這裏的國家輕易可以養活自己的國民,就沒必要爲了争奪生存資源而去戰争。
大國則是極爲奢華富庶,大戶人家都是以黃金白銀打造器具使用,家中也往往金碧輝煌極盡奢華。
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幾乎杜絕了饑荒的地方。
可是在紅蓮公子眼中,這種地方真的好嗎?
他看到了許多無所事事的人,他們不需要怎麽努力就能夠擁有足夠的糧食,就能夠過上不錯的生活。
所以他們内心十分空虛,需要一些東西填充進來。
原本以知識來填充這空虛的内心當是最好的選擇,可知識隻掌握在那些貴族、祭司的家族,普通人隻能選擇宗教與信仰。
于是幾乎所有人在簡單解決了自身的溫飽後,花費一天中絕大部分的時間用來歌頌自己的信仰。
他們由此不再覺得空虛,而佛門也得到了大量的信仰願力。
紅蓮公子見狀隻覺得啞然失笑,這就是西方大興的樣子?
這個樣子,恐怕在東方寸步難行。
因爲東方沒有那麽富庶的土地,東方的老百姓必須竭盡全力才能夠生産出滿足自己一家人生存所需的糧食和物資,他們哪裏來的時間去歌頌信仰?
東方的老百姓普遍更現實,有那閑工夫去憧憬來世,倒不如好好過好當下。
東方人的眼裏,子女後代才是他們信念的延續。
他們可以爲了子女、爲了父母向滿天神佛祈禱,可是如果滿天神佛讓他們、讓他們的家人活不下去了,那可是會暴起抗争的!
當年夏青陽去東海龍宮做客時就聽過一個趣聞:
有一地旱災,官員帶着老百姓向龍神祈雨。
結果那官員是帶着鞭子來的,若是跪求不管用,可就直接要上鞭子了!
還有個地方的龍神塑像總是過幾年就‘翻新’一次。
因爲風調雨順時大家當然好好祭拜,一旦哪年風不調雨不順了,這些百姓就會把這龍神塑像給推了洩憤。
然後來年風水又好了,這塑像就會再被立起來……
東方的老百姓就是這麽的暴躁。
偏偏天庭還拿他們沒辦法。
畢竟這天地主角是人族,天庭說是管理天下,實際上能拿人族怎麽樣呢?
這種對待信仰的兩種态度,也決定了這西牛賀洲與南瞻部洲兩地人族的文明也發生了根本性的差異。
西牛賀洲的人族,在紅蓮公子的眼中太脆弱了。
他們追求的并非是本族的強大,甚至都沒什麽發展生産力的想法,所有人的智慧都集中于如何供奉自己的信仰。
而南瞻部洲的人族,雖然戰争不斷也一直處于饑荒的威脅下,看起來活得十分辛苦。
可南瞻部洲的人族正在用自己的智慧不斷地提升生産力,讓自己能夠做到更多的事情……這使得整個文明充滿了前進的動力,并且不斷地發展着。
紅蓮公子思考着兩邊文明的差别,無聲無息間行走到了一處宏偉的佛像前。
這裏……
正在雕山成像!
這是這個國家的君王表現自身信仰的方式。
可是爲了這尊佛像,紅蓮公子看到了佛像腳下無數精疲力竭的奴隸……累死的、墜亡的不計其數。
這個國家沒有戰争,可是它的國民依然面對死亡的威脅。
最可怕的是,哪怕死亡時有發生,這裏做工的人都沒有任何的怨怼,反而還覺得因此而死是一種榮幸。
紅蓮公子睜開他的慧眼看着那正在雕塑中的佛像……。
隻見這些因建築佛像而亡的工匠、苦力,其隕落的生命正化作絲絲縷縷的業障向這佛像纏繞。
顯然如此‘敬佛’,對于佛來說也是業障。
尤爲可怕的是這已經成爲了西方世界的一種風氣,唯有如此才能表達人們心中對佛的敬意。
紅蓮公子想要做些什麽,可對這種凡人自發的信仰又覺得無力改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西方二聖對這西方地界的掌控太成功了,他們完全掌控了這塊土地的思想,讓這裏徹底成爲了一塊專屬于宗教的沃土。
紅蓮公子想了很多很多,最終隻能無奈轉身。
他回到了靈山之中默默思考,同時也将自己的思考送入了混沌虛空中……
他覺得自己終究隻是一個化身,隻是本體的一部分念頭,思考總會有限制。
……混沌之中,正在感悟大道的夏青陽回過神來。
他感受到了紅蓮公子的迷惘。
紅蓮公子終究是他的善屍,可是這種明明知道是錯的卻又不知如何改善的感覺,已經讓那紅蓮公子徹底不知該怎麽做了。
“本體,你覺得我該怎麽做?”
“紅蓮,你什麽都不用做。”
“就這麽看着那些人因爲宗教而生又因爲宗教而亡,完全沒有自我嗎?”
“紅蓮啊紅蓮,你隻是以自己的觀念在進行判斷,可伱沒有看到那些人心中的快樂。”
“不,那是欺騙,我不想讓這種欺騙也傳入東方。”
夏青陽搖頭道:
“那是智慧,而且是大智慧。”
“隻是,凡人總是喜歡依靠别人,依托于别人的智慧去指引,這才使得他們漸漸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紅蓮公子沒有了聲音,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佛法并非是欺騙,而是錯在了以神佛的智慧來直接引導凡人,讓凡人看到了太大的差距以至于放棄了自己的思考。
又或者說,佛經将神佛的智慧表現得太直白了,讓人看了就心生向往而忽略眼前。
這一點夏青陽就覺得道門做得更好。
道家經典也有許多,可這些往往深奧晦澀讓人難以理解。
有緣有慧根者當然可以從中參悟妙法去求那長生道果,而對于智慧不夠者就如同看天書,還不如早早放棄過好自己的日子。
就像太上聖人假借玄都之手傳下的《道德經》便是如此。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能從中解讀出不會過時的理解,這是何等的大智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