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整編回八旗,号召中亞的勇士集體去打印,終歸不是短時間能完事的,畢竟這個時代沒有電報機……
所以,在撒馬爾罕決戰結束後,中亞大陸又進入了平穩期,甚至奧朗則布都沒感受到威脅,他忙着鎮壓異教徒起義呢!
與此同時,東方大陸也進入平靜期,沒有大戰爆發。
在大唐帝國皇帝的戰傀威懾下,李長青手底下養的耿精忠牌走狗,李二狗這條真狗,邱輝和尚之信兩條老狗,表現的都非常好。
在武威五年,整個外東北,HLJ流域,都已經臣服在大唐旗幟下。
嗯,反正那裏被康麻子刮了一遍後,已經沒多少人了……
基本上就是插旗子遊戲。
至于羅刹國那點兵力,在聽說耿精忠有數萬大軍後,立刻老實了,别說主動入侵了,對方沒打過來就謝天謝地了!
别以爲羅刹國的戰鬥力有多強,哥薩克是什麽?
哥薩克是在歐洲戰場上被爆錘後,羅刹國朝廷廢物利用派到西伯利亞探索開疆擴土的土匪兵!
李長青上輩子世界曆史上,鼓吹哥薩克的戰鬥力,不過是因爲清朝跟少量的哥薩克打仗,赢的很難堪罷了。
畢竟,史書上不能記載自己弱,必須記載敵人強!
數量上不能編的太離譜,就隻能從質量上下功夫了。
畢竟,曆史上清軍幾千上萬人圍攻一座幾百人的堡壘,還被打敗的事迹,實在是難以啓口……
這個世界的羅刹國哥薩克,可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他們都是親眼目睹康熙帝是如何被吓得的丢掉外東北跑路的。
自然知道大唐帝國妖道李長青的厲害。
他們不光是畏懼耿精忠的數萬大軍,更怕李長青朝他們的堡壘丢一波戰傀。
實際上,李長青想都沒想過這件事,原因很簡單,數量太少的哥薩克駐守的堡壘,在小地圖上連小紅點都沒能顯示出來……
李長青也沒把天寒地凍環境裏築壘的少量哥薩克放在眼裏。
外東北那片土地李長青都不在意,更何況是更北面的羅刹國橋頭堡?
那種地盤想要占領,不是插一根旗幟就完事,是需要移民墾荒駐軍的!
這往往意味着年年虧損……
李長青更看重的是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雖然物資不豐富,但人口還是蠻多的,人口在這個時代就是寶貴的财富啊!
朝鮮王國首都漢城,大唐帝國的上使大搖大擺的走上朝堂,開門見山的宣布李長青的意向。
大體意思就是讓朝鮮王國放棄抵抗,并入大唐帝國,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們可以繼續當你們的官員,朝鮮王室也能得到一個無權的世襲王爵。
最重要的是,李長青并沒有鏟平朝鮮兩班貴族的意思,保證了朝鮮兩班貴族的權勢。
至于朝鮮王室的權力被剝奪……
大唐帝國那麽強大,兩班貴族又有什麽辦法?
别說是傳聞中無敵的天降神兵了,就算是陳兵鴨綠江的數萬耿精忠大軍,朝鮮王國也頂不住啊!
當年的清廷入朝之戰,也不過就幾萬人吧,那時候的清兵可是把朝鮮王國打了個對穿,敗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此時耿精忠的大軍,就是原本的清兵套了一身唐軍的袍服罷了,頭頂上還懸着李長青召喚的戰傀威脅,朝鮮王國的主戰派聲音是真的微不可聞。
因爲明眼人都知道,他們不可能打赢。
當初擁兵幾十萬的康麻子都跑了,朝鮮王國何德何能對抗大唐帝國?
葛爾丹的十幾萬大軍一天之内潰滅,朝鮮王國能拉出同等規模的十幾萬大軍麽?
把女團賣了也湊不出來啊!
哦對了,現在朝鮮王國隻有舞女,沒有女團。
朝鮮王國不需要知道李長青的其他戰績,光是這兩條,就足以讓不會被踢出權力層的兩班貴族反對。
至于朝鮮王室……
沒錯,朝鮮國王确實有不少權力,但在大唐天兵的威脅下,兩班貴族集體保持噤聲,沒有人支持朝鮮王室起兵。
而朝鮮國王也比較從心,不想出師未捷身先死。
仔細斟酌一番後,感覺世襲罔替的閑散王爺也不錯,至少世世代代的富貴沒問題了。
此時的朝鮮王國政體,其實對朝鮮老百姓的壓榨非常狠辣。
原因無他,朝鮮半島人口太多,偏偏資源又少,所有的權力都把持在兩班貴族之中,别說是普通朝鮮人,即便是兩班貴族出身的庶子和孽子都沒有繼承權!
庶子就是非正妻所生的貴族之子,孽子就是私生子,生孩子的女人連妾室的地位都沒有……
朝鮮王國的兩班貴族也知道,這麽大點地方,是經不起他們無限繁殖剝削的,所以制訂了嚴格的嫡子繼承制度。
庶子和孽子别說繼承權了,連成爲貴族的機會都沒有,科舉這條上升渠道都看不見!
老父親死了之後,朝鮮王國兩班貴族的庶子和孽子會被驅逐出家門,連能吃飽飯的日子都一去不複返……
朝鮮王國的兩班貴族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控制貴族的人口規模,維持着朝鮮王國的貴族能一直享受奢華的生活。
當然,朝鮮王國的兩班貴族的奢華生活,不過就是能白米飯吃到飽罷了。
跟中原漢地的權貴根本沒有可比性。
不過,隔海相望的日本島上的貴族跟朝鮮的兩班貴族的生活水平差不多,都是窮哈哈裏面誕生的貴族,吃飽飯就是他們最大的追求了。
理所當然的,日本島的大名貴族那麽苦逼,跟他們人口過多是一個道理。
都是人口害得!
不出意外的,在絕對的武力威懾下,任何反抗都變得虛弱無力,甚至連反抗的心思都不敢生出來。
朝鮮國王宣布退位,朝鮮王國變更爲大唐帝國治下的朝鮮行省……
兩班貴族僅僅隻是變更了一下官員的名字,繼續統治着朝鮮半島上的賤民。
朝鮮國王一家子則被拉到大唐帝國兩大陪都之一——BJ城,當起了一個悠閑的無權王爺。
人家好歹是主動投降的,連國家都賣給李長青了,李長青自然不能吃相太難看。
其實,朝鮮王國的案例,就是李長青給其他小國做出來的榜樣。
除此之外,耿精忠的大軍入朝,兼職了朝鮮總督的職務。
有槍杆子的耿精忠可不是那些兩班貴族敢招惹的,朝鮮人向來武德不夠充沛,現在又投降了,自然不敢做出破格的事情。
而李長青讓耿精忠帶軍入朝後,第一件事就是從朝鮮王國走私人口……哦不,是遷徙人口!
理所當然的,遷徙的人口都是年輕男女。
其中有點姿色的沖入大唐帝國官辦的教坊司,爲大唐帝國的服務行業添磚加瓦,增加大唐帝國的财政稅收……
男的則被拉入到大唐帝國各大礦區和集體農莊。
最開始,李長青辦集體農莊是給俘虜準備的,後來發現投降自己的俘虜都是成建制投降,甚至大部分都不是打起來以後才投降的,準确來說,那些俘虜屬于投誠而不是投降。
理所當然的,這自然不能把這種政治覺悟較高的戰俘拉入集體農莊和礦場中。
結果李長青建立起來的集體農莊和礦場,長期處于缺少勞動力的狀态。
現在的漢地到處都是人少地多的場景,即便是人口大省河南、山東、江南等地,均田過後都有很多富餘的抛荒熟地。
泱泱大國,人口總數才六千多萬!
這還是将那些漢化的少數民族都算在内的人口數量!
沒辦法,清廷屠殺後留下來的大鍋,李長青除了當接盤俠又能如何?
人口少自然有人口少的好處,均田均稅的政策推行的十分順利,李長青甚至不需要去剝奪那些大戶地主家的田地,有的是抛荒的土地均給普通農戶。
但人口少卻限制了李長青擴張的财力。
尤其是軍工産業,開礦更是急缺人口。
剛好,人口稠密的朝鮮人送上門來。
當然,李長青也不是不近人情的帝王,前夕朝鮮年輕人口的時候,是允許夫妻家庭帶着孩子一起來的。
但李長青并沒有讓朝鮮人大群大群的定居繁衍,而是分散到各地大雜居小聚居的管理,如此一來方便對他們進行漢化。
隻需要一兩代人,這些朝鮮人基本上就不會說朝鮮話了……
不光是遷徙過來的朝鮮人口這麽幹,在朝鮮行省,李長青的大唐帝國也要求朝鮮行省進行全面漢化教育改革。
有耿精忠的數萬大軍監督,那些朝鮮兩班貴族自然不敢反駁。
好在,這個時代沒有民族意識,朝鮮人對于這種變化抵觸并不大。
改革教育主要影響的其實是貴族和有錢人,隻有他們才有資格讓自己的孩子受教育。
至于口語這東西,則需要慢慢來,官方語言定性爲漢話,所有的朝鮮行省官員都必須說漢話,所有的公文都必須寫漢字!
朝鮮人的服飾則定性爲民族特色服裝,平日裏的正裝要求必須是漢服……
這種改革是全方位的,耗時較長,但有政策傾斜,同化起來肯定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
至于遼東乃至黑龍軍流域的大片黑土地,李長青則要求從漢地遷徙部分窮苦的漢民。
在遼東和HLJ流域分配雙倍乃至三倍的田地!
同時,遷徙數量差不多的朝鮮人過去給漢人農戶當佃戶。
畢竟農民家庭被分配到的土地超過了他們的耕種能力,肯定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這種佃戶并不是強制性的,因爲遷徙過去的都是朝鮮貧困戶,他們遷徙過程中所有的消耗都記賬,是需要支付的。
當佃戶其實就是他們在‘還貸’。
隻不過還貸的對象是他們的漢人農夫主子而已。
漢人農夫主子并不會拒絕這份貸款,他們不光不用額外掏錢,還能在還貸的時候,多剝削朝鮮佃戶的一些剩餘價值來貼補家用。
因爲漢人的數量和朝鮮人的數量相當,所以大唐帝國不用擔心朝鮮人會反客爲主。
當然,這一切都還停留在政策上,大規模的遷徙動辄以年爲單位,還要消耗大量的糧食物資。
這些糧食物資都是背在遷徙人群身上的貸款,隻有漢地的遷徙人口,才能得到一定的遷徙補貼。
這場大遷徙中,讓李長青看到了地方守備軍的重要作用。
人員的調控和保護,基本上都是他們在負責。
至于從朝鮮半島募兵,李長青想都沒想過。
倒不是說看不起朝鮮兵的戰鬥力(确實不怎麽樣),而是李長青感覺沒那個必要。
他打仗還需要軍隊投放麽?
在擺平朝鮮後,李長青也想日本島派遣了使者團。
派往日本的使者團宣告的條件跟朝鮮差不多,但李長青很清楚日本國是絕對不可能如同朝鮮王國那般臣服的。
朝鮮王國自古以來就一直将中原王朝視爲宗主國和天朝上國,對中原王朝有天然的畏懼,對漢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但隔着一片海洋的日本國,可從來沒有被中原王朝征服過,文化烙印跟中原王朝完全不同,頂多算是半個學生。
依靠一個使者團讓日本國臣服,哪怕有着天降神兵作爲威懾,李長青感覺可能性也很小。
不過即便使者團失敗了也無所謂,表達完态度,日本國拒絕了,李長青剛好可以名正言順的對日本國投放戰傀。
李長青隻需要抵達朝鮮行省釜山城,就能在小地圖上看到日本島大半地區。
其中就包括江戶、京都、大阪等日本國中央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接下來,就看德川幕府打算怎麽死了……
武威五年三月,大唐帝國的使者團率先拜訪了京都城的乞丐天皇,讓德川幕府感覺受到了輕視。
随後,才前往江戶,結果卻吃了閉門羹,德川将軍連使者團的面都不見,就把使者團轟走了……
不過使者團并沒有離開,而是分别拜訪了一直跟德川幕府不對付的西南強藩。
然後才乘船返回大唐帝國本土。
武威五年六月,得到使者團報告的李長青,正式對日本國宣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