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
“嘻嘻,讓讓,我開車來羅”
“哈哈,好玩,好玩,父王,你看孩子跑得快不快?”
小萬曆一邊踩一邊敲着虞進特制的鈴铛,滿大廳地跑,吓得那些太監、宮女小跑着跟着,不斷叫着小心,生怕小萬曆摔着,要是小王爺摔傷,他們肯定沒好果子吃。
可他們的加入,反而讓小萬曆覺得更好玩,不斷踩着小腳踏闆車左沖右撞,不時發出清脆、爽朗的笑聲。
一時間,整個裕王府都是小萬曆的笑聲。
看到兒子這麽高興,裕王忍不住摸了摸胡須,高興地說:“虞校書,這玩意叫什麽,腳”
“王爺,這叫腳踏車。”虞進補充道。
“沒錯,這腳踏車真是奇思妙想,這是虞校書想出來的?”
虞進謙虛地說:“也就是随意做的一個小玩意,這腳踏車讓孩子玩的同時,又可以鍛煉筋骨、增強手腳的協調能力,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幸好小王爺也喜歡,殿下不怪下官給小王爺送小玩意,讓他玩物喪志就好。”
“哪裏的話”裕王擺擺手說:“王兒年紀太小,還是一個還要人照顧、疼愛的孩子,哪有什麽志向,本王希望他能平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長大就好。”栢鍍意下嘿眼哥關看嘴心章節
說罷,給虞進行了一個禮:“難得看到王兒這般高興,本王替王兒謝虞校書。”
“不敢,不敢,殿下請起,下官愧不敢當。”虞進哪敢讓裕王給自己行禮,連忙扶起來。
裕王對虞進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拍着虞進的肩膀說:“虞校書真是本王的福星福将,哈哈哈”
自從虞進入了裕王府,裕王感到自己的運氣一下子好了起來,做什麽都如有神助一般,特别是在鞑靼使團那一役中,虞進可以說憑一己之力扭轉局面,裕鏡的出現,更是神來之筆。
不僅一改被景王打壓的局面,也讓裕王府的财政得到極大的寬裕,福将啊,要不是顧忌着身份,裕王都想和虞進斬雞頭燒黃紙,做沙煲兄弟了。
看到虞進和裕王好像唱“将相和”,你一喝我一和,再看看那套被冷落在一邊的小号文房三房,張居正的老臉抽了抽,心裏不是滋味,張張嘴想說些什麽,可是最後什麽都沒說。
真沒想到,自己竟然還不如一個小秀才。
但虞進的能力,又不得不讓人佩服。
“王爺,高學士到。”就在張居正心情複雜時,有下人突然上前禀報。
作爲裕王最敬重的老師,高拱每年都是裕王府夜晚夜的座上賓。
一聽到高拱來了,裕王精神一震,那張圓臉現在激動之色,馬上大聲說道:“王兒,快,陪父王迎接高老師去。”
朱載垕前途未蔔時,高拱正擔任裕王的老師,多次出入王府,多方維護,不僅在學習上細心指導,在情感上也多方彌補,二人名爲師徒,情如父子。
裕王對高拱極爲尊重,一聽到他來,二話不說,馬上出去迎接。
張居正和虞進進來時,裕王也就在大廳外等候,而高拱來了,他急忙忙外出迎接,那待遇明顯有差别。
虞進知道二人的故事,也知道二人的情誼,并沒有什麽表示,而張居正則是把目光從虞進身上收回,轉而有些怨毒地望向門外。
什麽是主,什麽是次,張居正還是分得很清的。
虞進和小王爺玩成一團,在送禮物上技高一籌,但這并不算什麽,在張居正眼中,也就有點小聰明,構不成威脅。
原因很簡單,虞進隻是一個小秀才,就是頂天也就一個四五品官員,因爲朝廷有個不成文規定,要想進内閣,一定要入翰林,翰林院是文職的分水嶺,這就是俗話說的“無翰不閣”。
古代的翰林院,相當于後世軍屆的黃浦軍校。
這樣一來,裕王寵信虞進,也就是給他榮華富貴,但是重要的位置和重要的事件,還不能交給他去辦理,他需要另找代言人,自己的老師徐階,早已位極人臣,而有潛力、也是自己最大的對手,那就是高拱。
虞進是争寵,而高拱,則是争權。
站在一旁的虞進不知道,那個并沒有多少交集的高拱,就是一個最佳吸收仇恨的載體,也是由于他的出現,自己無意中躲過叔大同志的一波又一波攻擊。
支持裕王的人大臣衆多,裕王也是“暧男”,上門的官員接二連三,最後足足擺了十桌,過年了,喜慶的氣氛不能打散,裕王的臉面也不能不給,不管怎麽樣,大夥都能維護着臉上的笑容。
直至結束。
散席後,虞進是被下人擡上馬車的,沒辦法,最近風頭太盛,想低調都不行,這種時間、這種場合,有時想不喝都不行。
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回去後,自然少不了青兒的一陣唠叨。
慢慢地,青兒都懶得唠叨了,因爲風頭大盛,虞進天天有邀請,日日有宴席,有時一天要吃三四個席,于是經常醉酒回家的情節,唠叨得多,青兒也不得不放棄
嘉靖雖說經常不上朝,但他比貧苦出身的老祖宗朱重八要開明很多,不會像看仇人一樣看官員,在節假日方面,也明顯增多。
洪武年間,官員一年隻有三天假日,分别是春節,冬至,和皇帝的生辰,别的時間,那得按老朱同志的要求,老老實實地點卯輪值,替老朱家服務,放在後世,朱重八同志那是一個徹底的資本家,不僅要聲讨,更要刑罰。
可惜在大明朝,沒人敢對這位極爲強勢的皇帝說一個“不”字。
到了嘉靖年間,雖說俸祿沒有增加,但是假期還是增加了不少,一月固定休假3天,加上節假日放假共18天,每年休假50天左右,從過年到元宵,更是有十天的假期,讓官老爺們能好好放松、陪陪家人什麽的。
踏入嘉靖四十四年,邊防還算穩定,田地的收成還得過,所以大明上下都呈現一片喜慶的氣氛,皇親貴族、官員士紳百姓等,都利用這段時間,聯誼的聯誼、探親的探親,家裏有适齡的女子或小夥子,也趁這個機會多些走動,祈求天賜一段好姻緣。
這是一年中,最讓人開心、釋懷的日子。
大明帝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整個國家每天都有那麽多事發生,所以有些人注定不能離開崗位,如守衛邊疆的士兵、維持秩序的捕快、輪值的官員等等。
守衛皇陵的的士兵,也是其中之一。
人死爲大,但是皇親國戚豐厚的陪葬品,還是讓一些人垂涎三尺,爲了防止死去的皇族成員被人盜墓,皇室特别設立孝陵衛,保護皇陵的安全。
别看是守陵墓的,可在官兵的眼中可是一項肥差:不用出生入死、不用勞師遠征,待遇好、饷銀高,還可以世襲給後人。
孝陵衛和各地的衛所設置相當,5600人一衛,一衛中有5個所,每一個所中有1120人,都是挑選出來的精兵擔任。
據史書記載,“不能勝任者,可令其男兒承替,無男兒承替者,應侍祿回鄉養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樣,不能勝任的人,就可以令他們的兒子來繼續幫着守陵。如果沒兒子頂職的士兵,就可以領着俸祿回鄉養老。
這些福利,别的士兵并沒有。
明朝的孝陵衛分爲南陵衛和北孝陵衛,因爲明朝曾經遷都,由南京遷到北京,朱元璋和馬皇後就葬在孝陵,所以分爲南北兩支孝陵衛。
北京的皇陵較多,所以北孝陵衛又分爲孝陵前衛、孝陵後衛、孝陵左衛、孝陵右衛和孝陵中衛,每個小衛就是一個衛所,分四個方位拱衛着皇陵的安全。
這五個小衛中,又以孝陵後衛較爲倒黴。
無它,因爲它守的并不皇陵,而是金山。
每一任皇帝,身邊都很多人,有皇後、嫔妃、夭折的皇子、公主等,皇陵是大,但不可能把所有與皇帝有關的人都葬在皇陵,一些不大重要的皇室人員,不能葬入皇陵,但也不能像那些可憐又卑微的宮女焚灰填井。
他們最後歸宿就是葬在金山,像裕王的生母杜康妃,死時就是葬在金山,等到裕王登基,最後才谥封爲皇後,遷入永陵。
這裏的金山,并不是坐座在威海的金山,而是京城以西大約三十裏的西山。
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西山在京西三十裏,爲太行之首,峰巒起伏,不計萬千,而一峰一名,聞者不易志,知者不勝道也。其在京畿一帶者,以位置當太行之西,故名西山。”
在這裏下葬的皇室成員,就籠統地稱爲“俱葬金山”。
皇族嘛,就是死也比普通百姓高貴,說西山不好聽,金山就顯得高大上多了。
爲了不讓有心人打攏他們死後的安甯,就是在金山,也安排孝陵衛保護。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個不顯眼、并沒有安葬什麽大人物的金山,在嘉靖四十四年的正月,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