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張飛手持一杆丈八蛇矛,一身怒吼,躍入城牆之中,手中的蛇矛大開大合,也不知殺了多少**,而**這座城門的守将,原長安外城南門守将張文德,瞧着張飛,立馬揮舞着手中的利劍殺了過去,張文德并不是禦林軍的将軍,他是長安城原本五萬守城部隊的将領。
禦林軍是把守皇宮負責皇上安全的士卒,自然不可能去把守城池,而守衛城池的任務是交給城内另外五萬的戍守部隊,而之所以這支戍守部隊一直沒有露過面,全是因爲.......他們大多都戰死了,三國聯軍第一波猛攻,就是由他們頂了下來,開戰還不到半個時辰,這支五萬人的戍守部隊,就戰死了近八成,要不是禦林軍的将士們來的夠快,隻怕長安城外郭四門半個時辰就會被攻下。
五萬人說起來是不少,但這五萬人是分散到四門防禦,平均每一座城牆上隻有一萬多人,可就是這一萬多人幾乎要面前十幾倍與自己的敵人,生生頂了一個小時,不得不說**戰鬥力的強悍,有這麽大的傷亡也在情理之中。
後來這支僅存不到三千人的戍守部隊,在四門被攻破後,随禦林軍一同撤進了皇城之内,之後被整編到了禦林軍中,重新派往皇城八門守衛。
張翼德見一員唐将朝自己沖殺了過來,丈八蛇矛狠狠朝着張文德胸膛刺去,張文德揮劍格擋,“砰地一聲”張文德手中的利劍直接被蛇矛打飛,張飛持槍的右手又是一槍刺去,直接将張文德刺死在了城牆之上。
禦林軍不愧是大唐的精銳部隊,即便是被十幾萬的敵人攻上了城頭,他們依舊在拼死血戰,至于那五萬多名新兵,攻城的時候便死了四千多人,在看到張飛帶領的蜀軍沖上城頭之後,隻有一萬多人咬牙沖了上去,其餘的三萬多人要不就是跪地投降,要不就是逃下了城頭,你讓一群老百姓幫忙放放箭,搬運個擂石什麽還可以,可你要讓一群都沒見過血的人,上前和窮兇極惡的蜀軍厮殺,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張飛的十幾萬蜀軍依次借着雲梯爬上了城牆,縱然兩萬多禦林軍将士拼死血戰,可也改變不了覆滅的結局。
僅僅是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後,兩萬五千禦林軍全部戰死,新兵戰死八千,俘虜兩萬,而張飛爲此也付出了近三萬六千多條生命的代價。
雄偉的安喜門上,濃郁的血腥味兒萦繞在空氣之中的每一個角落,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更是将這慘烈的城頭之上,平添了幾分悲涼之氣。
這一切,都隻是爲了一個小女孩兒。
安喜門一破,大将軍劉仁軌不顧一切,從被三國聯軍佯攻的“上東門”,調走了三千禦林軍和五千新兵,他帶領着八千将士奮不顧身的殺向了安喜門,誓要奪回這座失陷的城門,劉仁軌明白,皇城八門隻要被破一門,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到了那時,隻怕這附近本就在敵軍猛攻下,搖搖欲墜的建東,定鼎二門同樣會失陷,這二門一失,皇城基本可以宣告被攻破,而皇城一破,長安就隻剩下最後一道宮城。
劉仁軌帶領的八千士卒剛剛趕到安喜門下,便被蜀軍鋪天蓋地的箭矢射殺了幾百人,劉仁軌急忙讓麾下的士卒散開,他則是打量着安喜門上的蜀軍,看了許久,劉仁軌發現蜀軍居然沒有出城攻擊他們,反而人頭攢動的城牆之上,變得稀疏了起來,從原本的十萬大軍,變成了眼下的三萬,這.......
一個大大的疑問出現在了劉仁軌心中,他們爲什麽不繼續攻擊,而且自己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他們竟無動于衷,百思不得解的劉仁軌,最後做了一個小小的測試。
他讓士卒在城下大聲叫罵,但不管他們如何辱罵,蜀軍就是不出城,劉仁軌微微蹙眉,随後,他又帶領了八千士卒朝安喜門沖去,城牆上的蜀軍立刻拔箭還射,可還是不出城殲滅他們這支僅有幾千人的隊伍。
随着這一系列的試驗過後,劉仁軌突然想起昨天李績說的話,這些身份不明的敵軍,好像......并不打算趕盡殺絕。
但此刻,劉仁軌卻犯了一個錯誤,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那就是他離開了自己親自鎮守的龍光門,要知道此刻的龍光門,正在被五子良将之首,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帶人猛攻,之前的皇城攻防戰中,安喜門,建東門,定鼎門,三門的情形最爲惡劣,而龍光門雖然有着大将張遼和十萬魏軍,可劉仁軌也不是什麽吃幹飯的,殺得倭寇心驚膽戰的他,自然有着他的獨到之處。
與張遼交戰一個時辰,愣是沒讓一名魏軍沖上城頭,而他的龍光門至今爲止也在戰死了不到兩千禦林軍和三千新兵,但張遼卻至少付出了七千人的代價。
此刻,就在劉仁軌帶兵前去增援龍光門時,張遼抓住時機,親自帶人沖鋒,在一波猛烈的箭雨和擂石之後,張遼手握大刀率先沖上了城頭。
張遼憑借一人,揮舞着手中的索命大刀,竟活生生的在自己周圍二十米的方位之内,殺出了一道真空地帶,禦林軍的将士們瞧着渾身沐浴着鮮血的張遼,渾身都在顫抖,就在剛剛,這位黃臉大将一刀就劈死了他們的王将軍,王将軍可是号稱是他們禦林軍的第一高手啊,結果在他的面前來一招都沒走上,天啊,這些人究竟是什麽來路。
在張遼沖上城頭之後,五萬魏軍緊随其後,眨眼間,雄偉的龍光門上,遍布兩軍将士厮殺的身影兒,同樣在酣戰了一個時辰後,龍光門的五萬新兵折損了三分之一,其餘的都四散而逃,而兩萬五千禦林軍則是戰死了一萬八千人,僅存的七千殘兵在一名副将的逃脫下,朝着不遠處的上東門撤去。
.......
大明宮内,李治忐忑不安的坐在龍椅上,握着武則天的玉手,聽着外面震天的厮殺聲,這一刻的李治居然有了一種大唐将亡的感覺,可他才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啊,難不成虎視天下的唐帝國,和滅亡不久的大隋一樣,氣數已盡了?
可以明顯看到李治額頭的冷汗,和不斷發抖的雙臂,證明這位皇帝已經吓到了極點,估計這時候隻要看見一名聯軍士卒提刀殺進了他的眼前,他就會一谷腦鑽到桌子底下,跟玉皇大帝似得。
但反觀大殿之上的其他人卻是要比他鎮定多了,武則天雖然也很焦慮,表面卻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而英武公李績,卻可以說是全場最鎮定的人了。
不管是表面還是心理,他都一點也不緊張,李績一生戎馬,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況且他已經猜透了聯軍心中的想法,現在,他就等着皇上開口,派人去談判了。
至于李治爲什麽自己都吓成了這幅模樣,也沒有派人去和談,很簡單,兩個字,尊嚴。
不僅僅是他這個皇帝的尊嚴,更是大唐的尊嚴,泱泱大唐,帶甲百萬,這麽一個超級大國,居然會被人包圍了都城,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而且注意,之前說李治要是看見有聯軍将士沖到他的眼前,他的反應頂多就是鑽鑽桌底,而不是投降,李治雖然中庸了一點,但身爲一位皇帝,一位執掌了大唐數十年的皇帝,又怎能沒有傲骨,雖然他這個傲骨有沒有都沒啥用.......
李治心裏想的很簡單,那就是他要在援軍到之前守住長安就好,他傾整個大唐之力,難道還對付不了城外的賊軍嗎,這一仗必須要赢,也一定要赢,李治心中的想法,可以說是在場絕大部分大臣的想法,這都被人家打上門了,要是不還教訓他們一頓,大唐的臉面不都丢盡了嗎?
所以在昨天晚上李績提出和談的想法後,立刻遭到了百官的炮轟,尤其是那些禦史,一群天天吃飽了沒事兒幹,看誰不順眼就打誰小報告的家夥們,不說指鼻子罵李績,也差不多了,總而言之就是一頓冷嘲熱諷,說李績怎麽怎麽貪生怕死,怎麽怎麽喪權辱國。
和談?這置大唐的威嚴與何地?那群禦史甚至要求,劉仁軌立刻就帶兵出城,和城外的賊軍血戰。
李績冷哼了一聲,懶得理會這些酸腐書生,到了現在連人家身份都沒搞清,枉然出兵搞不好就會損失慘重,要不是和那些酸腐書生争辯怕髒了自己的口舌,李績真想問他們一句,是那所謂的尊嚴重要,還是大唐幾十萬将士的性命重要!!
最可笑的是讓劉仁軌帶着城中僅存的六十萬士卒出去血戰,你們都是白癡嗎,六十萬,聽起來是不少,這六十萬人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新兵,把他們派上戰場和送死有什麽區别。
書生誤國,書生誤國啊!!
當時在場中,贊同李績和談這一想法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大将軍劉仁軌,一個就是武則天,雖然他們也将大唐的尊嚴看的很重,但.........有些時候,尊嚴真的不能看的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