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現在是大明嘉靖二十七年,也就是後世公元紀年的1548年,後世中國四大名繡還未成形。有名的刺繡還隻有蜀繡、蘇繡,粵繡剛剛開始揚名、但還沒有達到兩大名繡的那般聲望,湘繡則更是要到清朝末期才顯名。即便是現在有名的蜀繡、蘇繡,其刺繡還是基本沿襲了宋朝以來比較寫實的風格。一些藝術刺繡雖然在宋代繡畫的基礎上略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亦是有限。
明朝時期的那些專業刺繡的世家,現在在這嘉靖二十七年的時候還沒有開始揚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露香園”顧家,是從嘉靖三十八年後才開始揚名的。
至于肥皂,雖然宋代時期已經被生産出來了,但卻是用皂角粉混合一些藥物或者花瓣的粉末,然後制成球狀後用來洗漱之用;明朝以沿用了宋代的方法來制造肥皂,但卻因爲産量稀少,尚屬于奢侈品一類,一般家庭根本用不起。
系統之中卻有制造肥皂的相關資料。根據這些技術資料生産出來的肥皂、香皂,必然要比現在的成本低上許多。畢竟現在的江南,棉籽油、油菜籽油、豬油多的是,隻要把堿制出來就能大量生産肥皂、香皂了。而且,制造肥皂、香皂并不需要占用多大的地方,在毛家老宅中騰出兩間房子就能成立工坊了,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技術的外洩。
毛烈的計劃就是趁着雙嶼被填、江浙一帶絲綢銷量大跌的機會,招攬一批絲女繡女來毛莊進行組織全莊婦女們織綢刺繡,将毛莊打造成明朝的一個手工制造和專業刺繡的莊園。
毛莊以前隻是生産生絲,并沒有紡織和刺繡的高手,所以毛烈需要另外招收一些繡女過來。
繡女們幾乎個個都是在絲綢上作畫的高手,隻要毛烈将系統中存儲的後世刺繡方法、構圖方法傳授給她們,做出精美的刺繡作品簡直是易如反掌。
再加上明朝時期的男女關系比較平等、并沒有後來清朝那樣地地位懸殊,毛烈出面教授刺繡技法也并不顯得過于突兀。在廣東一帶,甚至許多繡工還是男人。
隻是,毛莊現在的土地已經基本全部被占用了,沒有足夠的空地來營造房屋以容納更多的流民。
三十個新加進來的家庭,已經是毛莊的極限了。
而且,新的刺繡方法一日不能成功,毛烈就不能大張旗鼓地在甯波城中興建作坊。畢竟現在的毛家正是極度虛弱的時候,任何一點的風吹草動就能将毛家傾于一覆!
至于木工,江南以及福建、廣東一帶的木工幾乎個個都是船工,既會打造修理木質工具、又會造船修船。毛烈計劃用他們來幫助莊子裏制造器具、修理漁船,另外還有個小心思,就是找幾個貼心的木匠來研究一下海船。出海經商也是毛烈爲毛家的未來選定的一條道路。
畢竟現在的大明,雖然執行的是海禁政策,但是所謂民不舉官不究,隻要不是太出風頭、再給官府以及巡檢司一些油水,官府還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而出海經商必須要用到海船。所以,毛烈計劃先跟這些木匠船工們進行一些技術上的儲備,以便日後出海經商後,起碼能自己來修理海船。
鐵匠,一來可以修理工具,二來也可以參與到海船研究中來。
至于那些礦工,毛烈計劃招進來暫時作爲壯勞力使用,畢竟毛莊附近也沒有什麽礦産資源。礦工們都是從事重體力勞動之人,可以說是個個身強力壯,招收進來後哪怕是作爲家丁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之所以選擇刺繡來作爲毛莊以後的手工方向,是毛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得出的結論。
嘉靖時期,明朝社會的工商業已經相當的發達。絲綢、陶瓷、冶煉等多種行業的産量占了當時全世界的絕大部分。
但是,這些發達的工商業卻與現在的毛烈無關!
鹽、茶等重要的大宗商品被朝廷專營,經營這些商品必須要向官府購買鹽引、茶引等。燒瓷煉鐵則必須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場地。
畢竟,大明朝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穩定期,社會中的各種利益分配已經基本定型了。土地、各種資源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毛烈根本沒有實力去從那些已經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手中搶得多少土地和資源了。
除了毛莊這三千多畝田地、千戶人家,毛烈再沒有擴張的可能,甚至還要面臨着土地丁戶被奪的危險。
沒有了擴張土地的可能,那些需要場地的大型工坊就不能創建;丁戶可能被奪而導緻的人員流失,也使得毛烈無法放心把系統中記載的先進技術拿出來使用。
想來想去,毛烈發現自己隻能從不太顯眼、不占什麽場地的手工技術開始入手了。
而且正所謂船小好掉頭,毛烈自恃,就算是在自家現在前途不明的情況下,保住手下核心的幾十個人還是有些把握的。
看着興沖沖走出去的老管家,毛烈的心情也是一陣輕松,不過馬上就又開始沉重起來。
明朝,在史料的記載中,是一個異常繁榮的時代,甚至被許多人認爲是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時期。但是在公元1567年隆慶開關之前,明朝的情況并不是像史料記載中的那樣。
經濟方面。明初時期,由于人口較少、土地荒蕪,再加上嚴厲的懲治腐敗,人們的生活确實還算是不錯。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官宦貴族數量的增長,土地開始不夠使用了。
由于明朝大肆分封土地給那些皇親國戚,甚至是皇帝自己帶頭占用土地、設立皇莊。上行下效之下,皇親國戚、權勢貴族們自然也是大肆擴張。最多的時候,明朝被權貴們占用的土地竟然達到了全國土地面積的将近一半,後來經過張居正的重新清丈,依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掌握在權貴手中!
而且,明朝實行衛所制度,每個衛所占據的屯田土地也不在少數。
這些權貴們、衛所們掌握的土地,都是肥沃之地,平民百姓們自有耕種的土地都是一些貧瘠的薄田。
另外,明朝政府優待權貴以及讀書人。權貴們不需要繳納賦稅、應付徭役。讀書人們,隻要能夠成功考取舉人功名,就也不用繳稅赴役了。如此的國家财政政策,使得大量的财富集中在了權貴勢族手中,朝廷反而是囊中羞澀、無力支付必要的軍費、工程費用等。
于是,平民百姓頭上的膽子便越來越重!年景好些,還能勉強支撐;年景不好,便就是流民遍地!平民百姓們爲了生活,不得不托庇在權貴勢族或者取得功名的讀書人名下,成爲其家丁;否則的話,就隻有破産倒閉,成爲工坊裏的工人。
明朝時期那備受後人贊揚的發達工商業,勞動力來源就是那些承受不住巨大生活壓力而破産的流民們。
政治方面。明朝自洪武年間便對官員們實行精簡政策,而且薪水微薄、甚至于經常以貨代薪。按照史料記載,鄭和下西洋時候帶回來的香料,一直到萬曆初期還作爲官員們的薪水予以發放!幾乎将将夠養活一家人、沒有餘錢來迎來送往迎合上司的官員們,自然是想方設法增加收入、貪腐成風!
再加上官吏人手嚴重不足,根本無力對地方上形成有效的管理,緻使土地兼并之風橫行、流民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文化方面。在明成祖朱棣的禦臨下,以程朱理學爲标準,彙輯經傳、集注,編爲《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等書籍,诏頒天下,即所謂“合衆途于一軌,會萬理于一原“,作爲治國齊家的統一法理和準則。程朱理學于是便取得了獨尊的地位,就像漢代那時的“獨尊儒家”。
毛烈所學、傳承自大儒王陽明的王學,此時根本沒有動搖理學的力量基礎,甚至于許多學習王學的官員們,都不敢公開說自己在學習王學。也就是一些無意于仕途的學者,才敢聲明自己學習王學,并且開堂講學、傳播王學。
到了明朝後期,王學門人勢力衆多,才開始公開與理學叫闆,卻釀成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林黨争,把本來就内憂外患不已的大明朝最終送上了死路!
毛烈每每想起自己所處的這個時期,都會有一種沉重的曆史滄桑感。
作爲一個從後世來、熟知這段曆史的人,毛烈深深地知道王門心學确确實實符合了中華文明發展的趨勢。而這,正是毛烈毫不猶豫地拜在荊川先生唐順之門下的原因。
毛烈知道,自己自從來到這個時代、自從拜入王學門下開始,就必須要真真正正地面對現實,在這個時代裏做出一個穿越之人應該做到的事情:扭轉大明朝的弊端,使得中華民族不要像後世曆史中那樣,在明朝滅亡後陷入數百年的黑暗沉淪;中華文明,也不要被扭曲成那個樣子;中華民族,也不要像後世那樣麻木不仁!
該如何來做,毛烈心裏也有了一個大緻的方向。其實也無外乎振興王學、發展科技,但是其中的坎坷波折根本無法能夠預料。
而且,毛烈自己的體貌特征,也是他在這大明生存發展的一大障礙。
不過,世事往往變化無常,毛烈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王學講究知行合一,毛烈便決定先從自己能夠影響到的範圍開始着手、先從毛莊開始。
想到這裏,毛烈的心情舒坦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