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抱了軍隊養活了官員,他們才能爲你效力。可是之前崇祯皇帝沒錢,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甚至于,讓遼東将士們和滿清決戰的時候,都在爲軍饷發愁。
現在好了,國庫裏存着三千多萬兩白花花的銀子。那可都是現銀,這麽多的銀子,并非都是來自于民間百姓的賦稅。
一部分是查抄官員撈的,一部分是查抄那些私人銀礦場所得。還有,就是細水長流的商業稅。
尤其是商稅,崇祯皇帝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這麽多的錢。
封建時代的統治者,都是重農抑商。這是農耕文化的弊端,是無法避免的事。再加上儒家思想的作祟,無商不奸的理論使得曆代統治者對于商人并沒有太多的好感。
尤其是那些有錢的大商人,能夠富可敵國的時候,加倍會引起帝王的厭惡。
不止是帝王,笑你無恨你有的那些臣子們加倍的厭惡。他們無法容忍,一個下九流的商人,地位和身份能夠在他們之上。于是,曆朝曆代都在打壓商人。
他們覺得既然百姓們都是以農爲本,那就應該安分守己,好好的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隻有百姓們安分守己了,才能利于自己的統制。
“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古代不同曆史時期具體表現必然爲經濟形态所決定,重農抑商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爲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重農抑商”、“農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約和影響中國曆史。
在新型作物引進之前,糧食産量極低。遇到個天災人禍啥的,百姓們就容易沒飯吃。而重農爲立國之本,沒飯吃就要有動亂。無論什麽時候,農業都是立國的根本。
最通俗的一句話就是“民以食爲天”,無論到了多會兒,民生方面“吃”是第一位的。一個國家糧食是否充裕,是關系到社會是否穩定的大事,因爲在大部分人餓肚子的情況下,社會就會發生動亂,不過在有道聖人治理下不會出現人民的暴亂,人民會選擇一起渡過難關。
“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輕重斂散之以時,則準平”,意思就是糧食多了朝廷就持續買進,把糧價搞上去;民間糧食少了就抛售,直至把價格壓下來,保持價格的穩定,其目标就是爲了更多人的民生問題,使得“大賈蓄家不得豪奪吾民矣”,這保護的是百姓的利益。
抑商,打擊奸商行爲,更是對天下百姓的保護。所以說,曆朝曆代對于商人都是采取打壓的态度。
宋朝除外,宋朝對于商業一直秉持着寬容的态度。所以在宋朝,商業是空前的發達。而大宋,其經濟體量也是整個封建王朝最大的。甚至于有人粗略統計,當時整個大宋的GDP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60%,是當今漂亮國占比的3倍。
具體統計數字真實性有待商榷,可是大宋經濟發達離不開商業支撐這是真的。
如今朝廷诏令一道接着一道,商稅的征收雖然得到了一些大地主和商賈的抵制。可是對于普通百姓卻是有益的,因爲普通百姓們的賦稅減少了。
崇祯皇帝有錢了,花錢也就大手大腳起來。首先遼東的軍饷要充足保證,這關系到朝廷的安危,乃是重中之重。
有了強有力的軍事後盾,百姓們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這個時候,他們才能做剩下的事。
除了保障遼東軍事體系,剩下的就是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傾國之力的支持教育。
自從和兒子朱慈烺促膝長談之後,崇祯皇帝很清楚要想使得大明強盛起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東西。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在這裏同樣的适用。
其實大明王朝一直在鼓勵教育,隻不過後來有些走偏了。讀書人的地位過于優待,培養重視教育事業,也不是爲了讓這些讀書人得到一些過分的優待。
讓他們學以緻用,不能單純的以讀書做官入仕爲标準。更重要的,是培養那些科技人才。
此外,就是反腐治貪乃是長遠國策。大明王朝爛成這個樣子不是一天兩天,想要徹底的根除貪腐的弊政,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抓了這麽多的貪官,并不是就能徹底杜絕了貪腐的現象。比如說,在向西廠賄賂的官員,不還是大有人在麽。
皇極殿,早朝。
今日的早朝和往日并無不同,隻是朝堂上的氣氛似乎有些不對勁。朝臣們個個蔫頭耷腦的,就連端坐在龍椅之上的崇祯皇帝,也是面無表情。
在殿下上朝的朱慈烺眼觀鼻鼻觀心,似乎眼前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今日朝會略顯沉悶,朝臣們上書的奏疏,也多是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
這也難怪,東西廠和錦衣衛的打壓之下,官員們都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甚至于,出現了懶政怠政的現象。下面的臣子們竊竊私語,每個人都懶散着混日子。
崇祯皇帝終于忍不住了:“夠了!”
皇帝一聲暴喝,終于使得臣子們慌亂了起來,每個人都振作了,齊齊的看向崇祯。
崇祯皇帝依舊目光冰冷:“你們不要以爲有些人想在朝廷混日子就沒事了,改管不去管該做的不去做。朕要你們何用!你們或許會說,管的多了管不好,廠衛們就會找你們麻煩。可朕要告訴你們的是,若是你們誰想混日子,朕也不會饒你們!”
官員們似乎還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他們覺得自己委屈。廠衛對每個官員都死盯着不放,西廠還在大肆收受賄賂。說是反腐治貪,實則還不是換湯不換藥。
尤其是,那個被西廠羞辱的禮部趙文通,像是他這樣的官員,并不在少數。
誰知,就在這個時候崇祯說道:“雨花錢,給朕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