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氣的渾身發抖,他顫抖着指着朱慈烺:“你、你、你逆子,你、你不孝!”
爲什麽崇祯的反應如此之大,爲袁崇煥和毛文龍平反,無論如何崇祯皇帝是無法接受的。銀礦的案子尚未了結,如今朝廷上上下下所有的眼睛,都盯在了銀礦案子上。
涉案的官員前前後後已經幾達千人,可以說,這是自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創了大明王朝以來。僅次于胡惟庸藍玉的大案了,甚至于,其輻射更廣。
錦衣衛們幾乎是連軸轉,抄家的抄家、滅族的滅族,無數的人頭滾滾落地。百官們都被皇帝的雷霆手段給驚住了,朝政體系已經幾近崩潰的邊緣了。
抓的官員太多,殺的官員太多。已經造成了朝局不穩,恐懼籠罩在整個京城上空。那些文武百官,在上朝之前甚至于要在家中禱告。有的,甚至于交代一番後事之後,才去匆匆上朝。
人人自危的後果就是,整個朝政體系已經面臨崩潰的風險。這個時候若是再來個外憂内患啥的,隻需輕輕一推,整個大明王朝就如多米諾骨牌一般了。
崇祯皇帝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可這次他卻是鐵了心的鐵腕反腐。單單是河南一地的官員,幾乎是三去其二了。
其力度之空前,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甚至于在民間,已經開始流傳朱由檢是個暴君的傳言。
一個皇帝,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名聲遭到玷污。若是來個遺臭萬年,被後世标榜上一個昏君的名聲,那真就是萬劫不複了。
可崇祯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這次微服出行使得他大開了眼界。雖然不敢說真的了解到了民間疾苦,至少,崇祯不再是那個深宮之中的蒙昧皇帝。
查一個案子,最怕的就是牽連甚衆。沒有一個皇帝願意這麽做,這會動搖國本的。
比如說,崇祯皇帝扳倒魏忠賢的時候,就幹的非常漂亮。當初,他就沒有牽連下去。
當初整個朝政都把持在魏忠賢手中,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是他的人。不服從魏忠賢的,要麽給罷官要麽被直接弄死。
而崇祯皇帝隻誅首惡,并沒有牽連甚廣。這一點,對于剛剛登基不穩的他,做的非常漂亮。
一開始,崇祯皇帝确實是展示了一個明君該有的潛質。哪怕是朱慈烺,也未必做的比他要好的。
隻是,後來的一系列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大明的亡國,似乎真的是氣數已盡,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明一般。
吏治的腐敗,天災頻發、流寇四起,加上建奴寇關。更是加上了一些巧合,這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這逼的崇祯皇帝數次下罪己诏,然而,依舊是沒有什麽用。崇祯沒被逼瘋掉,已經算是不錯了。
當然,這也不能說崇祯皇帝真的就是個明君了。和隋炀帝楊廣一樣,崇祯皇帝不過是末世王朝的倒黴蛋而已。
衆多的的封建王朝中,明朝真的可以算是一個另類,雖然比不上秦、漢、盛唐,但是完全是可以稱得上是最有骨氣的王朝。我們知道強秦雖強,但是也曾在春秋戰國争霸的時候割地賠款;大漢雖然威武,同樣也對匈奴奉行和親政策;即使後來盛極一時的唐朝,也多次和少數民族進行過屈辱的和親。
據說崇祯繼位第二天就給魏忠賢一個下馬威,魏忠賢當時就吓得不輕。
說白了,明朝的太監不同于末唐。其實魏忠賢雖然勢大,然而手中并沒有掌握什麽實權。
别看魏忠賢飛揚跋扈,但是實際上他并沒有真正掌握權力,他一直在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像寄生蟲一樣依附皇帝。
其實,明朝的太監就是給皇帝擦屁股的。天啓皇帝朱由校昏庸無能,自然朝政就被魏忠賢一手把持。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崇祯皇帝上台。自然就會重新培植自己的親信,而魏忠賢自然也就離他的末日不遠了。
那魏忠賢真的就一無是處了麽,其實也未必盡然。魏忠賢掌權時,大家都對他恨之入骨,在民間橫征暴斂。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這期間,有一條著名的甯錦防線,從錦州到甯遠再到山海關。
這條防線是由魏忠賢提拔的著名将領孫承宗所建立的,當時的後金也就是滿清的努爾哈赤怎麽打都打不穿,因爲山海關非常堅固,易守難攻。錦州又靠着海岸線,所以不管努爾哈赤怎麽圍攻,隻要保證海運補給正常,錦州也攻不下來。
甯錦防線的所有軍饷、糧饷都是由魏忠賢源源不斷的提供給孫承宗的,包括鑄造當時的大殺器——紅衣大炮的費用,也是魏忠賢毫不猶豫的提供給他們的。
其實不管是東西廠還是錦衣衛,别看權勢滔天,隻不過都是皇帝的附庸品罷了。他們,也很容易成爲皇帝的背鍋俠。
隻是在魏忠賢手裏,大明王朝并沒有出現太大的動蕩局面。崇祯皇帝上台弄死魏忠賢也是對的,唯一的錯誤就是他沒有配置自己的勢力去對付東林黨。
崇祯皇帝弄死魏忠賢鏟除閹黨之後,應該迅速扶持錦衣衛或者重建東西廠的。這樣東林黨和閹黨之間就會互相平衡,從而達到互相制約的目的。皇權,才能得到鞏固。
偏偏崇祯皇帝太相信這幫文臣了,自斷臂膀之後弄得東林黨一家獨大。文臣盡忠的時候,确實也有文人風骨。文臣禍國的時候,同樣喪心病狂。
而此時的崇祯皇帝在處理私自開采銀礦案子上,已經在擴大化了。無數的朝臣受到牽連,無數人因此入獄。
甚至于,那些首惡都被株連九族。誅九族是極其殘暴的懲罰,曆史上沒有哪個皇帝輕易動用株連九族的大罪的。畢竟,都不想落下一個暴君的名聲。
除了成祖皇帝朱棣,他的江山本就是篡位奪來的。所以他誅方孝孺十族的時候,毫不手軟。因爲朱棣不怕被後世唾罵,反正虱子多了不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