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選妃制度十分規範,過程大緻分爲“八級”,對初選人員進行逐級篩選、淘汰。
比如說天啓皇帝選妃的時候,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到了大婚年齡時,就派遣宮中的太監們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天下美女中嚴格選出五千名。
這五千人相當于拿到了一張選美“準考證”,皇家則支付若幹銀币作爲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選。
試想一下,整個大明天下最終隻選出來五千人。這五千個美女,自然都是國色天香。
然而選拔的殘酷的,第二級叫初選。所有的美貌女子被集中在一起,由太監把這些少女百人排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淘汰,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然後是第三級的複選。初選第二日,這些過關的美女們便繼續列隊,而太監們會極其嚴苛挑剔的标準,仔細察看每個女子的品行樣貌,她們的五官、頭發、皮膚白皙與否,身材大小比例是否勻稱等等。當然也包括“三圍”,隻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就會别淘汰。
緊接着,是讓這些女子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聽聽她們的聲音、儀态,對于那些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态欠雅者,又會淘汰掉二千人。
這一步,剩下來的女子則更爲嚴苛。稍有不慎,就容易慘遭淘汰的命運。
到了第四級是精選,太監們會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台步”,看看步姿與風韻。于是,那些腳大、手腕粗、舉止不端的,又直接被刷下來。
最終留下來直接能進入皇宮的,隻有一千人,而這一千個女子,個個都是傾國傾城,遇到個昏君直接全部收入囊中。
朱慈烺也不是沒有想過,若是他生在盛世,自然會混吃等死逍遙世間。不爲别的,就爲了這萬花叢中溫柔鄉。
這一千人,從全國各地挑選出來的佳麗過五關斬六将的,還得繼續參加“考級”。不過,接下來的選拔就與太監們沒有關系了。
爲了防止太監們營私舞弊或者沆瀣一氣,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将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嗅其腋,扪其肌理”進行體檢,聞聞她們身上有沒有異味,有無隐形傳染病等等,最後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爲入選留宮的宮女。
後面還是相當的嚴酷,第六級是晉嫔。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人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智慧賢惠。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五十人自動晉級爲嫔妃。
一般剩下的這五十人,都會留在宮中,成爲皇帝的嫔妃。這也就意味着,這些平民女子能夠一步登天,盡享富貴榮華。
第七級是“選三”,由皇太後或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這類似科舉廷試後張榜的“一甲三名”。
當初的天啓皇帝就是這樣的,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後選定三人,即皇後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最後一關則是欽定。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态轉告皇帝,天啓皇帝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
從全國挑選出來的前三美女,天啓皇帝自然是神魂颠倒。見着三個美豔絕倫的美人,天啓皇帝還真有些左右爲難,舉棋不定,便讓趙選侍決斷。最後趙選侍建議定張嫣,于是欽定張嫣爲中宮皇後,王氏封爲良妃,段氏封爲純妃。這年,張嫣才十五歲。
後來的張嫣貴爲皇後,她聰明機警,在魏忠賢大權獨攬的時代,最終笑到了最後。
一般“選三”後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爲貴妃,也有被賜予金銀銀退回家的。如明光宗當太子時選太子妃,劉大姑與郭氏姐妹進入最後一輪角逐,郭氏老大被選爲太子妃,她妹與劉大姑落選,賜給金銀後返回家中。
群臣集體勸谏,崇祯皇帝被說動了。畢竟選妃是大事,不能由着朱慈烺的性子胡來。
“諸位愛卿既皆如此作想,此事容朕再細細商榷。”
“陛下,臣等也不是故意從中阻撓。這沈氏雖不能爲太子妃之選,然可當爲才人之選。”
大明太子妃之下設置才人、選侍、淑女,也就是說,小詩詩雖然不能貴爲太子妃,倒是可以選爲才人。這也算是,以吳北爲首的文官們的一種讓步了。
都知道這位太子爺乖張跋扈,莫要真惹惱了他,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是之前,崇祯皇帝可能會一口答應。那時候的崇祯耳根子軟,經不起臣子們的軟磨硬泡。
不過現在的崇祯,被臣子們坑了一次又一次坑慘了之後,崇祯皇帝就變得老奸巨猾起來了。
崇祯皇帝并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表示要先考慮考慮。這件事,他知道以朱慈烺的性子,斷然不會答應。
可想到江山社稷爲重,在江山面前,兒女私情根本不值一提。他怕的是,即便是兒子如今屈從與壓力,選擇了隐忍。一旦将來他登基繼位,反手再把沈詩詩升爲皇後。這樣,在朝中不免又掀起一陣風波。
這種事曆史上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年幼的皇帝或者太子,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默認了被太後或者皇帝選中的,自己并不喜歡的女子爲正室。一旦将來自己皇權獨攬的時候,即刻就會廢掉正室,進而選擇自己喜歡的女子爲正宮皇後。
朱慈烺性子剛烈,難保将來不會幹出這種事。崇祯皇帝不再是之前目光短淺,他已經學會看的長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