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閃電戰,快速的解決戰鬥。一鼓作氣,徹底擊垮流寇們的戰鬥意志。
該死不死的,這個王得仁就撞到了槍口上。宋獻策的建議極爲正确,十二團營一下子蓋了過來。王得仁的部隊,迅速潰散。
鑒于在衛輝府和懷慶府的大敗,王得仁部已經成了驚弓之鳥。而明軍敢﹑果﹑效﹑鼓四勇營,如神将軍天降。僅僅一個照面,王得仁部幾乎沒有什麽像樣的抵抗。
厮殺的過程也極其簡單,一潰如沙的流寇,第一次被官兵如此順利的圍着打。敢勇營都督範雲﹑果勇營都督洪舟﹑效勇營都督黃三利﹑鼓勇營都督水天宇,他們帶着部下對着王得仁部猛打猛沖。
除了兵器上的優勢,官兵對于陣型還有戰術的配合都秒殺流寇。這樣大規模的戰役,不單單是表現個人勇氣的時候。最最重要的,是各部隊的互相配合。
配合的默契,就可以給敵人以巨大的殺傷力。而這一次,明軍顯然占盡了優勢。
之前,朱慈烺整頓三大營的功夫沒有白費,至少十二團營的戰鬥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尤其是軍隊互相配合上面,做的非常不錯。
果勇營洪舟的部隊,直接繞到了王得仁的隊尾,截斷了他們的退路。同時,敢勇營範雲的部隊作爲主力,效勇營黃三利負責側翼迂回,鼓勇營水天宇部,作爲機動部隊随時馳援各部。
可以說,王得仁的軍隊直接被圈起來打了。
孫子兵法有雲,圍師必阙。意即對撤退的敵軍不要阻攔,對被包圍的敵軍留下逃走的缺口,對瀕臨絕境的敵軍不要過分逼迫。
可是,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個合格的将領,絕不能局限于對兵法的死搬硬套。這樣,隻算得上是紙上談兵,若熟讀幾本兵書就能打仗,那這世上就沒有不能打仗之人了。
像是圍困王得仁部這樣的情況,是不能圍師必阙,給他們留有缺口的。而是,直接一鼓作氣,将其全殲或者俘虜。
因爲像是王得仁這樣的部隊,已經徹底失去了鬥志。他們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如果圍師必阙,給了他們生還的希望,他們反而會發瘋般的猛沖。
就是直接阻斷他們的退路,徹底毀滅他們的希望。讓他們的士氣徹底的挫敗,反抗也是徒勞。
可沒有人不怕死,就不怕他們狗急跳牆麽。
不怕,王得仁的軍隊甚至于連朝廷的雜牌軍都算不上。他的部隊本就是從衛輝府和懷慶府撤下來的,再加上李自成給他補充的兵員,也都是一些烏合之衆。這樣的軍隊,指望他們破釜沉舟是不可能的。指望他們狗急跳牆,也是不現實的。
面對洶湧而來的明軍,他們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丢掉武器,乞降。
朱慈烺曾下令不接受任何流寇的招降,所以,明軍對于流寇的投降,他們顯得慎之又慎。投降可以,将這些流寇們,全部關進流寇集中營。
然後是逐一審查,挨個的審判,這些流寇都需要逐一登記在冊。姓名籍貫,年齡等等,都得需要嚴格審查。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還是他們做過的惡行。
那些參加流寇部隊,手上沒有人命案子的,發配遼東服徭役。那些手上沾染了鮮血的,殺害無辜百姓的,不管你是不是乞降,一概殺無赦!
殺光這些沾染了鮮血的流寇,也是不得已而爲之。這些流寇的安置是個大問題,稍有不慎他們很容易再反。因爲他們嘗到了燒殺擄掠的甜頭了,搶劫他人财物,比什麽都快。
隻是,審查他們是個龐大的工程。而且,難免會出現一些漏網之魚。有時候,免不了就得執行一些酷刑,使得這些投降的流寇,遭受一些皮肉之苦。
好在,審訊這一方面,錦衣衛有着豐富的經驗。對于審訊,他們輕車熟路。這一戰,王得仁的軍隊幾乎是全軍覆沒,而王得仁本人,死于明軍亂箭之中。
本來,差一點就将王得仁俘虜。若是俘虜李自成麾下這麽一員大将,對于李自成部隊的士氣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可惜,在明軍圍住王得仁的時候,這厮身邊的親兵試圖負隅頑抗。無奈之下,明軍亂箭齊發,其中王得仁就死于亂箭之下。
朱慈烺叫來身邊一名親兵:“你回京城,帶着本宮的軍令,命駱養性調兩千錦衣衛來河南。記住,速度要快。”
手下親兵領命,快馬加鞭而去。調兩千錦衣衛,不是爲了打仗。而是,爲了審訊。
接下來,明軍會俘獲更多的俘虜。這些俘虜,将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決。朱慈烺不想做聖母,來個大赦天下将這些投降的流寇全部無罪釋放,讓他們歸鄉務農。
世上,沒有這麽便宜的事。做錯的事,就應該付出應有的代價。無辜百姓的血,不應該就這樣被輕易地抹除。
審訊這些俘虜,逼迫他們說出自己的惡行。除了互相檢舉揭發,幾乎沒有别的途徑。這其中,自然會有很多漏網之魚。這個,就需要錦衣衛的幫忙了。
所以,朱慈烺頒布軍令,讓錦衣衛的駱養性,挑選兩千錦衣衛奔赴河南。其目的,就是審訊這些投降的流寇們。
中牟縣一戰,徹底擊潰王得仁部,主帥王得仁被亂箭射死。手下十萬大軍,被官兵斬殺七萬餘人,逃亡八千到一萬人。剩下近兩萬人被俘,這些俘虜中,經審訊手中沾染了鮮血的,足有七千多人。
這是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朱慈烺也不由得寒毛直豎。兩萬流寇中,就有七千多人手染無辜百姓的鮮血。這一點,細思極恐。
李自成麾下兵勇百萬,這麽算下來,至少有三四十萬人,濫殺無辜。而每個流寇的手上,又不止沾染了一個人的鮮血。死于流寇之手的無辜百姓,粗略計算數以百萬計。甚至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