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則不然,大明不該亡也不能亡。可偏偏到了崇祯手裏,就是亡了。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小冰河時期就是其中之一。
小冰河期始于十三世紀,在十七世紀達到巅峰,并最終在大約二百年前減緩了活動趨勢。也就是說,崇祯皇帝撞上的,正是小冰河時期。在它的巅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有人認爲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饑荒中喪生。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亞的部分地區白雪皚皚,中國的農作物欠收,蘇必利爾湖湖面開始結冰。
從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中國曆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确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
而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幹旱,糧食大量減産,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蕩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隻銳減一半是得益于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産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
然而,對于大明來說,天災頻發,崇祯帝告谕戶部、都察院:直省告饑,而畿輔、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并無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澤量,言之堕淚。
其中,河南山西災情撲滅。可是,京畿周邊、直隸地區各省、山陝西都有災情。百姓們們啃食野菜,以觀音土充饑。糧盡柴絕,牽連無數。崇祯說着,自己都留下了眼淚。
這樣的一個皇帝,卻也生生斷送掉了大明江山。擺在大明眼前的,内憂外患天災人禍。
然而,有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是,河南大饑,被李待問赈災之後,闖賊李自成聞訊,欲發兵河南,此時的李自成占據湖北,擁兵數十萬。而張獻忠西走白羊山與羅汝才會合。此時曹威、過天星欲渡江,爲明官兵所阻。張獻忠至,與之會合。
随着李自成和張獻忠的不斷壯大,崇祯皇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如何對付這幾股流寇,崇祯有些苦惱。
大明朝不乏名将,可洪承疇等人得鎮守遼東。派誰去阻擊流寇,崇祯暫時沒有什麽合适的人選。他想到了許多人,可每個人身上都有其長短處。剿滅賊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幾日,崇祯都在爲此事煩心。
這日,崇祯皇帝去了周皇後那裏,依舊是一幅愁眉不展的樣子。
周皇後一看丈夫如此操勞,不由得大爲關心:“萬歲還需保重龍體,臣妾見您這幾日茶飯不思愁緒滿臉,不隻是遇到了什麽難事。”
朝中之事,崇祯皇帝本不想告訴妻子。可他與周皇後感情笃深,不忍妻子擔心,隻好說道:“也沒什麽,南邊流寇肆虐,朕聽聞那個李自成隊伍壯大不少,更是自稱擁兵數十萬。而那個張獻忠更是難制,朕這幾日隻是爲流寇煩心。朝中官員皆昏,朕不知該派誰去剿寇。”
這種事,自崇祯登基以來就沒有斷過。流寇作亂時有發生,這些作亂的流寇通常是”營”爲單位,各營有一頭目,各營之間相對獨立,時分時合,各自爲戰,各營頭目之間相互不節制,無領導關系。後來又出現爲以“家”爲組織形式的,由各營相對穩定的合并後組成.農民軍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動的,一大股往往有一營或數營。初有三十六營之說,攻陷鳳陽時有“十三家七十二營”之說,後統稱十三家,最終形成李自成,張獻忠兩支主力。明末參與圍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農民軍有幾股,因此無法從根本上來說道底明末農民軍有多少支。
這些流寇對中原大地的百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其中固然有天災人禍官逼民反的原因。但更多的,也是有流寇四處燒殺搶掠,使得許多地方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境。
被洗劫一空的地區,百姓生活無以爲繼,于是紛紛加入這些流寇隊伍。結果,使得他們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就如,李自成現在自稱擁兵數十萬。其實現在的李自成尚未到勢大難制之境,而明軍的戰鬥力尚在。這些人不過是一群烏合之衆,隻要有個名将帶領,擊潰他們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一旦等到他們繼續壯大,橫行中原的時候,那個時候官兵怕就萬萬不是對手了。即便是官兵再能打,可是面對數十倍上百倍的農民軍,也隻能是敗走的命運。
崇祯十三年,能戰的将領先後戰死病死。想拍誰去領兵,崇祯一時沒有了頭緒。
而周皇後是不能幹預政務的,再者說她一個婦道人家自也想不出什麽好法子。隻是看到丈夫爲此憂心,周皇後心中也自抑郁。
此時,在坤甯宮内,坤興公主卻突然開口道:“父皇,女兒聽說我慈烺哥哥很是厲害。不如,你們問問他呀。或許,我哥會有什麽好辦法的罷。”
崇祯和周皇後二人一驚,女兒怎麽會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崇祯皇帝忍不住問道:“你是怎知你哥哥很是厲害的。”
坤興公主閃着一雙清澈的大眼睛:“宮裏人都這麽說啊,現在外面的人也都在傳。說我哥哥把三大營的将士整頓的好生厲害,現在咱們京城的将士可不像是以前那麽好欺負了。女兒還聽說,在四城城牆上,還安裝了三十多門抛石車。女兒一直想去看看來着,奈何母後不肯陪我出去。”
看着坤興公主嘟起的小嘴巴,夫妻二人互相對望了一眼,周皇後說道:“萬歲,咱皇兒說的也不無道理。這事,不妨問問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