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聽聞這個小宮女說,朱慈烺這臭小子不愛吃早飯,不由得又擔心起來,隻是周皇後還是有些奇怪。
“你怎知太子不吃早飯?”周皇後問。
那宮女的膽子壯了一些,慌忙福了一福:“回皇後娘娘的話,奴婢鬥膽聽幾個鍾粹宮的小太監說的。他們都說太子殿下聰明的緊,是咱們大明未來的希望。可太子殿下也有一樣壞脾氣,就是不愛吃早飯。殿下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吃早飯怎麽行。是以奴婢看到皇後娘娘端來的這碗蓮子粥,倒是不如送去鍾粹宮給了殿下吧。”
周皇後有些滿意的點點頭:“你倒是有心了,宮裏上上下下這麽多人,居然還不如你一個小宮女關心我的皇兒。”
突然,周皇後覺得眼前這個小宮女有些眼熟。她仔細一想,不由得又有些吃驚。
周皇後想起來了,眼前的這個小宮女,正是前些日子崇祯在乾清宮被氣的暈厥,衆人一片慌亂的時候。正是這個小宮女,去坤甯宮通知的自己。
當時乾清宮的宮人們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這個小宮女居然表現得異常鎮定。當時,她就給周皇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宮女和太監也是分人的,能入乾清宮做事的都是比較聰明伶俐的。蠢的一些隻能在宮裏做一些粗話,聰明的則往往被選拔伺候帝王嫔妃們。
這個宮女如此小小的年紀居然能到乾清宮當差,要麽她在宮裏有什麽後台,要麽就是她辦事聰明。
周皇後相信她是後者,因爲上次的事件,周皇後看出她的不同尋常:“你叫什麽名字,何時進宮的,本宮怎麽沒有見過你。”
周皇後覺得這個小宮女是個人才,這樣的人才不用實在可惜了。
這小宮女也老老實實回答:“回禀皇後娘娘的話,奴婢叫豆花兒,剛進宮不過三月有餘。是、是尚儀局的女官淩姑姑,她舉薦的奴婢。”
尚儀局的淩菲,乃是宮中的老人了。周皇後知道這個女官,淩菲剛正不阿,當初得罪了客氏差點被害死。
當初魏忠賢想對張嫣下毒手,淩菲爲保護懿安皇後張嫣,親自跪在天啓皇帝面前冒死爲張嫣求情,後來爲客氏記恨。
這個老宮女舉薦的人,人品自然差不到哪裏去。
當下,周皇後的臉色也緩和了起來:“豆花兒,你進宮僅三個月就能得人舉薦來乾清宮,足見你還是很聰明的。你又是淩菲舉薦之人,這樣吧,本宮調你去鍾粹宮,服侍太子,你可願意?”
豆花兒一驚,顯然沒想到自己會受到周皇後的賞識,她有些震驚。
“怎麽,你不願意?”
豆花兒慌得慌忙跪下:“不不不,奴婢受寵若驚。能得皇後娘娘賞識,是奴婢三生修來的福氣,奴婢願意。”
周皇後微微一笑:“好,即日起你便去鍾粹宮當值。由你負責太子的飲食起居。不過咱們醜話說在前頭,若是你去了鍾粹宮,太子還是不肯吃早飯,本宮拿你是問。”
豆花兒猶豫了一下,然後跪地磕頭:“奴婢謹遵皇後娘娘懿旨。”
這個豆花兒是誰,她正是東廠提督太監王之心,當初要強娶豆花兒做妻的。
王之心被朱慈烺抄家殺頭之後,作爲無辜受害者的豆花兒重獲自由。
可是,在舉目無親的北京城,一個弱身孤女又該何去何從。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恰巧遇到皇宮挑選秀女。豆花兒就去報了名,一路過五關斬六将,成功得到了尚儀局女官淩菲的注意。
一個合格的宮女,要學會揣摩迎合主子的上意。同時,還要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強大的内心。
你要忠于自己的主子,還要學會在殘酷的後宮之中生存。
淩菲力排衆議,極力舉薦旁人在宮中數十年都不能踏進乾清宮半步的機會,讓給了豆花兒。
因爲女官淩菲在宮中深受懿安皇後賞識,她的意見堅持,旁人也無可奈何。最終,豆花兒如願以償進了乾清宮。
而崇祯皇帝眼裏隻有政務,對于身邊宮人根本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上次崇祯皇帝被氣暈,在朱慈烺的帶領下,豆花兒鎮定自若的去坤甯宮禀告周皇後,這讓周皇後記住了當時那個年紀幼小卻沉着冷靜的豆花兒。
而這次,豆花兒又主動勸周皇後放寬心。又把自己擔心太子爺不肯吃早飯的事告訴了周皇後,周皇後非常滿意。
這麽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宮女,把她送往鍾粹宮伺候朱慈烺,那是再合适不過。
十二生肖裏沒有朱慈烺的屬性,他是屬貓頭鷹的。深夜子時睡覺都算是早的,不到淩晨不睡覺的朱慈烺,總會給自己找來屬于自己的很多樂趣。
無事要麽在鍾粹宮中畫草紙,要麽研究各種神器。或者,找幾本書腦補學習一下知識。
總之,早睡是不可能早睡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早睡的。隻有夜深人靜的時候在鍾粹宮鼓搗這個鼓搗那個,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晚睡的人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晚起賴床。
加倍喜歡賴床的朱慈烺,自然也會把早餐時間給省下來。吃早飯?沒那愛好。老子忙得很,哪有閑功夫吃早飯。
這樣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朱慈烺的脾胃出現了問題。可他依舊是我行我素,誰勸都不管用。
直到-豆花兒被分派到了鍾粹宮。
鍾粹宮的幾個宮人們,劉來福忙着慈甯宮後花園的地,孫旺财狗一般的天天跟在朱慈烺屁股後面鞍前馬後。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鍾粹宮,成了三喜的天下。
幾個宮女将豆花兒送來的時候,三喜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于是還想抗衡一下。
可當他得知豆花兒是皇後娘娘欽點,送過來伺候太子爺的時候,三喜立刻變成了一隻舔狗。
“豆花兒小妹妹,你餓不餓啊?”
“豆花兒,你渴不渴啊。”
“豆花兒,有什麽事您盡管吩咐,我三喜定會爲你辦的妥妥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