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光灑在崇德殿外的時候,劉宏方才邁着慵懶的步伐,沒精打采的坐上龍椅。
張讓華服在身,緊跟在後,見皇帝坐下,下面山呼海嘯般的“萬歲”後,取代小黃門,故意捏着嗓子:“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若是往常,侍中不免裝模作樣的上谏,讓中常侍冷眼旁觀。
但今日,他們的心不在此處。
張讓聲音停止回響後兩秒,沉默方才被侍禦史王允打破。
他邁着公府步走到大殿中央,朗聲拜道:“臣聞天下乃是陛下所有,天下之兵皆是陛下管轄,熟料河内太守何邡私自募兵三千,朝廷上下無人知曉,陛下更是無從得知,此乃犯上作亂,其罪當誅。”
太尉楊賜微微側目,嘴角微翹。
尚書令盧植,司徒袁隗暗自不語。
前者深知王允,後者心中明悟,不由冷笑:這個人情……那河内太守誰要誰拿去,這朝堂上下,幾人願意知曉那事?
他比兄長袁逢更早登三公之位不是沒有道理,他看重袁紹而非袁術,唯獨看不懂将要議論的自己兒子袁恒。
尉廷楊彪恨不得拍手稱快,這是他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想說而不能說的話。
他一直堅持本心,每每上書,卻不得回音,殊不知,父親楊賜請中常侍張讓扣下所有文書,并勒令不許朝堂言。
議郎陶謙老好人模樣,家族沒落已久,尚且算不上豪族,與世家有天壤之别。
但這不妨礙他親近世家,出列幫言道:“陛下,侍禦史大人所言極是,自古來,養兵自重者比比皆是,每每是國家心腹大患。”
侍中劉岱邁動步子,緊随其後一本正經的厲聲道:“臣懇請陛下,誅殺此獠,以正國法。”
張讓看着台下跪着的一個個大臣,他們來自天南海北,此刻爲了一個共同的“敵人”,省了長篇大論,每一個字都離不開河内郡,那個何邡。
他的目光停駐在劉岱身上,片刻後離開。
好在宗正劉焉閉目養神,一動不動,沒有站出來的意思。
他們今天看不慣安靜,尚書郎公孫度出言道:“懇請陛下,此事當重處,以儆效尤,否則天下人,州郡屯兵一方,豈不知天下大亂?”
“放肆!”
“胡言亂語!”
前者聲音尖銳,正是張讓所發。程亮說罷擡起頭,見他氣的發抖,不知真情還是假意,一時也有些佩服。
他拱拱手,想着遼東侯此刻忠駿,強忍笑意正色道:“天下之事,皆有因果……”
“程大人難道要在朝堂之上讨論鬼神?”劉岱轉身,眼神輕蔑。
司空張溫有點喜歡這個年輕人,抛開陣營,程亮溫文爾雅,喜好音律已是人盡皆知,又常在朝堂勸誡陛下,陛下大多接受……
如此,他隻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秀,僅僅值得拉攏。
令人驚奇的是,他的出現像那些太守,校尉般琢磨不透,一群這輩子也當不上太守的寒門,居然能夠讓陛下花費功夫任命……
張溫知曉龍椅上陛下的心思,同劉焉一般閉目養神,不願參加此時朝會。
程亮道:“鬼神之言,何嘗與因果有關?難不成侍中大人坐馬車不是因爲購置了馬車?”
“你!”劉岱老臉一紅,一時反駁不了。
程亮又道:“何邡何憂之新任河内太守,所作所爲微臣并不清楚,卻也知曉此事若是郡丞反對,告知……”
王允心一橫,打斷道:“何邡所作所爲證據确鑿,區區一郡丞,如何對抗太守?河内郡丞又曾言太守何邡與其讨論舉孝廉,行賣官賣爵之事,其能上書便是萬幸,黃門侍郎程公明胡言亂語,擾亂朝綱猶不自知,以内臣而悅外臣,實屬不可……還請陛下明斷。”
侍中不得不跳出來,厲聲質問何邡這種行爲,中常侍不好幫腔,冷眼旁觀。
劉宏不曾言語,懶洋洋的打量着朝堂争議。這種争議時常出現,往常都是對着十常侍,外戚,今日是那河内太守何邡,下次又是誰?
規矩他知道,暗笑那河内郡郡丞開了一個好頭,怕是剩下人會小心謹慎的多。
昨夜他便知道今日議論之人,一是袁恒,二方才是何邡。
他對何邡所作所爲固然不解,想辯解卻抹不下身段,張讓在此事同樣無法開口。
何邡犯的确實是不該犯的錯誤,成了世家試探的好機會。
劉岱緩過神,借着侍中一職,看了眼劉宏,心驚膽戰:“臣嘗聞,夕郎不應結交外臣,此般辯解,實屬……逾越,若是……”
他止住言,陛下許之四字他不敢說。
劉岱知曉劉宏知道自己心意……
程亮不知道劉宏眨眼間便想了這麽多,不服氣的組織了語言,反擊劉岱:“侍禦史大人所言甚是,河内郡郡丞上書真是萬幸,還請陛下徹查此事,嘉獎有功之人,何邡若是一心反叛,自當斬其首,以儆效尤!”
朝堂上上下下愣了一秒,王允,陶謙,劉岱,公孫度都沒想到程亮會如他們的意。
徹查徹查,就應該徹徹底底的查,拿回本應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之後,再牽連幾個豈不美哉?
“如何徹查?”劉宏今天第一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即不清朗,也不悅耳,卻無人敢于忽視。
程亮微微一笑,成竹在胸:“臣久聞尚書令盧植大人嚴明……”
王允不知道程亮接下來說了什麽,隻知道殺人立威是不可能了。
盧植是士人,同樣是皇帝的人,和他們最大的區别就是,有自己的考量,很少爲了利益出賣本心。
程亮幾次前便見了這文武百官,一個個的衣着光鮮,滿肚子雞鳴狗盜,對漢室的忠誠遠遠沒有對官位的執着。
王允他曾經很佩服,想叫粑粑,見了之後方才發現不過如此,還沒有董卓時期的沉穩,是世族的一把利刀,每次朝會都會認真的闡述自己觀點。
“準。”
盧植面無表情。
……
張讓故意吊他們胃口,聲音拖得長長的。
“宣漁陽太守袁恒觐見!”
“袁遠征數次破鮮卑,此次更是大破素利部,有功當獎!”太仆趙祁出列道。
大司農崔烈,大長秋曹騰,議郎韓融,司隸校尉應劭,射聲校尉馬日磾,一衆文武百官都不願意在此事上發言,剛剛站出來的官員,也紛紛站回原位,那件事,他們是盟友,這件事,他們泾渭分明。
出了崇德殿已經是辰時,日頭在雲層中穿梭,堆積的白雪因爲劉宏歡喜,未曾像雒陽城中一般清掃,除了房檐,樹梢不時滴落的雪水,一點不剩。
三三兩兩的大臣商讨趣事,政事,唯獨程亮一人昂首闊胸,大步向前走。
他心中有數,何邡的河内太守當到頭了。
他回了又來,比其他人更晚出宮,知曉袁恒破鮮卑素利部的封賞出來,是護匈奴中郎将,那是是袁隗的兒子。
年不過二十五就有此封賞,袁家和宦官首次達成的共識居然是袁恒的封賞。
他搖搖頭,發現擺脫不了冷意,便揉揉發紅的鼻子,吐出濁氣:“倒是器宇軒昂,不愧爲袁家子。”
比袁恒更加引人矚目的是何邡,一個私自募兵,準備造反的太守是皇帝陛下親自任命的,不知多少人錯愕,大笑。
至少小樓裏的四位是如此。
顧箐行色匆匆,瞥了一眼。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