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前世也沒有任何值得玉子毅留戀的事情,所以玉子毅漸漸地開始把自己當成一個原原本本就是這世界的人來生活。
不過,畢竟兩世爲人,玉子奕怎麽說也都還有着前世的記憶,所以,從小玉子奕便顯得特别成熟穩重,流出着他那個年紀不該有的成熟。
“子奕少爺,宗主大人叫子奕少爺用餐了。”
小桃是玉子奕出生不久後紫櫻宗的長老,也就是玉子奕的小姨玉門馨特意在出雲國領養的名孤兒,比玉子奕要大三歲左右。
這些年來小桃也從曾經的小女童長大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
穿着一件小白花裙,頭上紮着兩個鼓鼓的發鬓包,嬌嫩的小面頰映着淡淡地紅暈,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總是透着一絲讓人憐惜的意味。微微的小鼻子下兩片朱唇輕輕含着裏面的貝齒。
因爲也到了少女發育的年紀了,小桃的胸前也有了兩個小鼓包兒了。
作爲一直以來便是照顧玉子奕生活起居的丫鬟,也可以說是玉子奕在這個世界的青梅竹馬了,小桃一直都很喜歡自己的少爺,嗯,單純地喜歡而已。
“嗯,好的,我知道了,馬上過去。”
雖然這麽這麽說着,不過玉子奕并沒有放下自己手裏的書,作爲一個前世在各種穿越小說縱橫的世界生活過的玉子奕來說。
即使自己不是很喜歡看小說,但也不妨礙他對小說還是了解過的。
而據穿越們的前輩的經驗,異世界要麽魔法亂飛,魔獸橫行;要麽仙術盛行,各路神仙妖怪遍地走。
所以想要在這種世界裏安心的生活,修煉是必不可少的,雖然自己出生在修道大宗紫櫻宗,但是很遺憾,因爲宗門并沒有男性的修煉功法,更别說什麽前輩的經驗和心得。
所以借着身份的便利,玉子奕這些年來讓自己的母親和小姨收集了很多出雲國男性修士的功法。
至于結果嘛隻能說是不好也不算壞,就是一般而已。
在出雲國裏,無論男女修士,他們都有一個特定的修煉等級對應的。
從一開始的初境到之後的窺境,接着便是融境,融境之後則是入微,入微後就是小荥,中荥和大荥。每個大境界則又分了十個小境界。
玉子奕這個世界的母親玉門清就是入微三層的一名修士,玉門馨則是入微六層的修士。
大荥之後的境界有沒有這個玉子奕暫時不能确定,因爲并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記載。
這些年,玉子奕也就從初境剛剛進入窺境三層而已,窺境期的修士在整個出雲國是最多的,一般人都是停留在這個時期,天賦好一點的大概在窺境八九層的樣子,差一點的可能一二層,而結合玉子奕此刻的年齡來看的話,他的天賦也隻能說一般。
“子奕少爺,宗主大人又在催促了,如果子奕少爺再不去的話,小桃又要被宗主大人責怪了。”
丫鬟小桃的甜甜的聲音裏透着一股不滿,再次在玉子奕的耳旁響起來了。
因爲玉子奕的習慣,總是賴在書房裏,即使是用餐時間也會拖拉很久。
所以小桃也經常因爲此事而被宗主玉門清責怪過。
“額,好的,我馬上就去!”
終于,玉子奕還是放下了手裏的書跟着小桃過去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再賴着,小桃又要被自己的母親責怪了。
不管怎麽說,一個男孩子讓一個女孩子無緣無故地爲自己受責肯定是不好的。
“母親,小姨,貴安!”
雖然小桃和玉子奕的關系很不錯,玉子奕也對小桃很好,嘛,這也是必然的,其實對于玉子奕的心裏年紀來說,小桃都差不多可以做他女兒了。
所以說,隻要那個人不是什麽大變态,基本上換做誰都不會爲難和自己女兒一般年紀的小女孩吧?
但是,雖然玉子奕不反對,可是玉門清和玉門馨則是堅決不同意的,所以,小桃是沒有資格和玉子奕同桌用餐的。
這個事情,玉子奕也拗不過自己的母親和小姨,所以也隻能作罷。
“奕兒今天怎麽這麽快就過來了?以前可是要等你好久的呢?”
玉子奕的母親玉門清現在已經把宗門很多事情都轉手給了妹妹玉門馨了,她現在差不多可以算是一個全職母親了。
不過畢竟還是入微境的修士,所以在玉門馨的臉上并沒有歲月流過的痕迹,即使生過一個孩子,也沒有普通女性生産後的情況。
玉子奕的小姨也是一樣,而且據說兩姐妹曾經可是出雲國修士界的兩朵花,隻不過沒有誰有能力去摘下她們而已。
“母親和小姨越來越漂亮呢,如果我不快點過來的話,可能一會兒小桃又要被你們訓斥了,所以,爲了不發生這個情況,我就趕緊過來了。”
“奕兒真是的,母親哪裏會越來越漂亮了,是越來越老了吧!”
玉門清雖然這麽說着,不過從她那笑眯眯的眼睛可以看出來她還是很高興的,女人被别人誇贊漂亮肯定會高興的,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
“奕兒,小姨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小桃隻是你的丫鬟而已,不用對她那麽上心的。”
玉門馨還是一如既往地對着玉子奕說教着。
“是是是!我知道了,小姨。”
面對玉門馨的說教,玉子奕隻是點頭應付着。
其實這個世界和玉子奕前世的古代有些相近,一般而言女子相對于男子的地位要低一些,這點即使是在全部都是女性修士的紫櫻宗也不例外。
更何況小桃還僅僅隻是一個丫鬟,身份上就已經很低了,所以玉子奕對小桃的态度,整個宗門都是很驚訝的。
不過作爲曾經的新世紀五好青年來說,玉子奕肯定和她們不一樣,不過他也沒有辦法改變她們的觀念,所以也就沒怎麽計較,自己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
“哎!小姨就知道你肯定不會聽的。”
看到玉子奕那應付的态度,玉門馨知道自己的話又白說了。
“嘿嘿!”
對此,玉子奕隻能拿出他現在這身體的特有技能—賣萌。
這一招對玉門馨和玉門清兩姐妹都百試百靈,畢竟會賣萌的可愛男孩子實在是太招女性喜歡了。
“奕兒,你又來!”
沒有辦法,玉門馨還是抵不住誘惑一下子把玉子奕給抱了起來,把玉子奕的頭按在了她雄偉的胸懷裏,使勁地蹭着玉子奕的頭。
“嗚嗚……”
雖然身體年紀小,但是玉子奕的心裏年紀不小啊,每次這個時候他都會覺得特别尴尬。
不過,雖然有些呼吸不暢,但是卻好香啊!一股淡淡的奶香味撲進了玉子奕的鼻子裏。
一時之間有些流連忘返了。
人們常說民以食爲天,從這裏可以看出吃食對于我們的重要性,但是,從“衣食住行”裏又能看出,衣物對于我們而言似乎也是非比尋常的重要。
說到衣物,作爲一名中國華夏子孫,我不由得想起了已經漸漸被埋沒的傳統服飾—漢服。
漢服,即“漢民族傳統服飾”,又被稱爲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也就是明末清初之際華夏子孫一直所穿着的服飾。
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爲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爲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别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也是是中國的“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裏斯國的完美體現。
它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缬、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真正意義上地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漢服的足衣分爲:舄、履、屦、屐、靴、鞋。堯舜禹以後始服木屐。伊尹以草爲履,以帛爲屦。周人以麻爲鞋。屐是木履之下有齒者,又稱木屐。
江南以桐木爲底,用蒲爲鞋,麻穿其鼻。《南粵筆記》記載:
“枹木附水松根而生,香而韌,可作屐,曰枹香屐。潮人刳之爲屐,輕便而軟,是曰潮屐。”
又說“粵中婢媵多着紅皮屐,士大夫亦尚屐。沐浴乘涼時,散足着之,名曰‘散屐’。散屐以潮州所制拖皮爲雅。草屦是黃帝之臣所做,即草鞋。
靴來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潮州木屐、杭州合村繡花鞋制作技藝、邳州繡花鞋、邳州麻編鞋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
頭飾也就是首服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绾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主要的頭飾有帽、巾等。帽主要有紗帽、風帽、笠帽等,巾主要有綸巾、網巾等。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通用的主要有冕、弁、幞頭等。漢代時有職位的人一般都會先包帻後戴冠,而平民則隻包帻不戴冠,喜慶時用白色缣巾(紗)裹頭,平時隻戴小帽、草帽。
唐朝以帽爲主,以白缣巾裹頭幞發。宋代則出現了鐵線幞頭,同時馬夫戴折翅幞頭,當差人戴直角幞頭,而平民則是夏季戴涼笠、竹笠,冬季戴深檐帽塵帽,宋元時期的頭巾種類繁多,如圓頂巾、方頂巾、琴頂巾、紗巾、綢巾、東坡巾、程子巾、山頂巾等。
女子的首服主要由副、編次。發髻可梳成各種式樣,并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鬓發兩側飾博鬓,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漢族婦女有八大首飾之稱,分别爲簪、栉、钗、華勝、步搖、金钿、珠花、勒子(額帕)。狄髻是八大首飾的金銀組合飾品。
其中宋元時期除了發髻等飾物外,有一個極爲突出的特點即戴冠。頭插梳篦自漢代即有記載。南朝婦女就愛在髻上插飾梳栉。唐朝婦女流行廣插钗梳。北宋宮中婦女多在飾冠上安插白角長梳,後來傳至民間,有高髻插梳之飾。
宋詞曰(yue):“髻鬟雲樣梳”。明代女子盛裝頭上插滿钗梳。漢族婦女還有戴絹花的習俗,所謂“寶髻簪花花”。明朝孔府在大莊設佃戶花莊,一年四季專供孔府擺設和夫人、小姐插戴,演習宮女的冠戴裝束絹花。花絲鑲嵌是漢族特有的首飾工藝,在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以成都銀花絲制作技藝和北京花絲鑲嵌工藝爲代表。
漢服布料自黃帝時期以來主要有苎麻和蠶絲兩種,總稱爲布帛,分别由典枲、典絲執掌,另設掌葛征收做葛布的苎麻。
葛布又被稱爲夏布,是喪服、祭服以及深衣的布料。夏布中的細密者稱爲纻絲。夏季服葛麻紗羅、冬季以絲綿充絮,故此稱爲冬綿夏葛、夏紗冬绉。至東漢時,在海南雲南又開始興起棉花的紡紗織布。
而布帛根據紡織工藝、經緯組織又可細分爲錦、绫、羅、絹、紗、绨、绡、绉、綢、緞等等。
秦漢時期,除齊纨、魯缟享有盛名外,尚有吳绫、越羅、楚絹、蜀錦等名品。
後來北宋朝廷在東京設“绫錦院”網羅了很多蜀錦織工爲貴族制作禮服,從而形成宋錦。
明代建都南京,又形成了雲錦。織金、錦、羅、绫是最昂貴的織物,冕服用青羅衣、赤羅裳、赤羅蔽膝制成。圓領袍官服則皆用绫。官服胸背就是用雲錦中最精美的妝花緞制作。
周禮就規定有染人從事印染,并設置了專門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員負責“掌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
漢服傳統印染分爲礦物染和草木染兩種。
礦物染原料包括朱砂、石黃、空青、石青、胡粉、蜃灰、炭黑。傳統的草木染材料包括:靛藍、紅花、烏梅、蘆木、蘇木、黃檗、青礬、苋藍、槐花、棓子、楊梅皮、藍牙葉、蓮子殼、綠豆粉等等。
夾缬、蠟缬和絞缬是漢服印染中獨特的印花工藝。隋炀帝曾命令工匠印制五彩夾缬花羅裙,用來賞賜宮女及百官的妻母。灰缬是唐代以降的蠟染替代品。藍草染成的灰缬布料叫做藍印花布,古時稱爲藥斑布。
周禮還設立了“典婦功”、“縫人”等職負責刺繡。《周禮·畫缋》中說:“五采備,謂之繡。”按不同地區的傳統習慣,形成了不同風格特點的繡法。其中最著名的是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和廣東的粵繡,稱爲中國的四大名繡。
漢服的紋章也及其豐富,周禮“以紋爲貴”代表了漢文化的信仰和習俗。漢服中的紋章與漢人意識、認識中的天形地象、陰陽八卦、無形無色、吉祥圖案等各類文化符号緊密像通用。
黃帝的黻衣是最早的帶有紋章的上衣,黻即指兩色相背的紋章。《詩經》雲:“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将将、壽考不忘。”虞皇的“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彜、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紋章中,日、月、星辰昭明,象發生萬物、養成萬物。
山龍興雲雨、能适應沾物濟衆以配天。火明而炎上,強調明理崇禮精神。又如虎,嚴猛;蜼,智慧,象神武定亂。粉米粒民。黼象割斷能決。韨象背拂于非義,或君臣可否相濟。
《新唐書·車服志》中記載官服章紋,有鹘銜瑞草、雁銜绶帶、地黃交枝等名目。明朝文武官公服有用以标明品級的補子,補子以動物爲主,如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鶒,八品黃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民服上則有以動物源性單獨構成圖案的,并且與官服圖案中的動物有所區别,其中最主要的即是十二生肖。另外,漢服的圖紋常選用八卦圖。
漢服的紋飾上喜歡采用帶有吉祥寓意的圖紋。如“六合同春”、“五谷豐登”、“錦上添花”等圖案。同時,依據不同的場合,也會選擇不同的紋飾。
如新婚婚服和戀人互贈的辛無傷往往采用鴛鴦爲主的圖樣,如“鴛鴦同心”、“鴛鴦戲水”等;壽誕則往往采用“松鶴長壽”、“鶴獻蟠桃”、“龜鶴齊齡”等意味着長壽的圖案。
古典布料的染色遵從古制,體現了陰陽五行信仰。有“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黃土”、“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羽青謂之黻,五彩備謂之繡。……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的記載。
有六象六色之說,青所以象東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黃所以象地。除了六正色以外,還有對應的間色:纁、紫、紅、綠、缥。
間色也是南北朝以後公服的色制:朱、紫、绯、綠、青,如唐代爲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淺绯色,六品着深綠色,七品着淺綠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淺青色。另外還有绀、绯、绛、缇、朱。
傳統對服飾色彩的選擇上有着明顯的階層分界。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爲尊貴的顔色,隻有天子權貴們才能穿用。古代漢服的色彩以深色爲貴,淺色次之,因此正式的禮服常使用深沉的織綿圖紋,而一顔色爲主色調,裝飾以鮮豔華麗的刺繡。平民常服則多用淡色,因而有黔首、白丁、青衣、青衿、青衫、赭衣之稱。
漢服裝飾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喜飾玉佩玉。還有配飾如蔽膝、披帛、襪、帔、香囊(香包)、劍、绶、印、笏、牙牌、革帶、玉帶、銙、騰蛇等等。腰飾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魚、佩牌、佩帶飾等飾物。儲藏漢服的家具被稱爲衣箧,挂漢服的衣架稱爲衣桁。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後六服、儒服、劍服位于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後六服相加不僅象征天之大數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漢服的兩種基礎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爲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貴賤的作用,爲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
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裏對漢服禮服有着詳細的描述。
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爲主,講究天人合一。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
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着在不同體态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娴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另外,漢服也是日本和服以及越南宮廷服飾的原型,在公元748年,小勃律國王蘇失利芝到了長安,被賜紫金袍、金帶,到了公元780年,留居長安。當時漢化式地穿着唐式服裝和漢人混居的各國人士就已有兩千人以上。
這些人将唐朝衣冠穿戴回國,直接帶去了唐代衣冠制度和服飾裝束,将唐朝衣冠和以漢服爲主的中國服飾的威名一起傳播到全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雖然漢服在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内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着漢服的特征,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
在21世紀初,随着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複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複傳統節日,恢複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複傳統漢服并身着漢服進行推廣。
所以我相信,隻要我們有心把華夏漢服的文化傳播下去,那麽,錦繡華美的漢服文化依舊會散發着屬于它自己的魅力和光芒的,讓我們熱愛華夏,熱愛華夏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爲這份美麗的長存一起努力吧!(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