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帝國自古以來就有“人口不足”恐懼症,早在中原五代十國的亂世,遼帝國的幾次南下都以掠奪人口爲主要目的,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紹聖戰争(宋哲宗紹聖年間,遼睿宗時期)中,遼國軍隊仍然在大肆掠奪河北人口。
紹聖戰争之後,遼國的南下戰略受阻,被迫向北方所謂的荒蠻地帶去征集人口。在遼仁宗初年曾經由戶部做過一次人口統計,據統計,遼國本部(即漢、契丹、奚族與開化女真)人口約一千萬,草原部落各族人口約六百萬,賓服部落(即黑龍江流域及大小興安嶺廣大地域的漁獵原始部落如野人女真、食虎人、趕豬人、海西女真等)人口約百萬餘,荒服部落(黑龍江以北、凍土苔原地帶以南的廣大地域中分布的大小部落)人口約在五十萬至百萬之間。廣闊如斯的大遼帝國人口不過區區兩千萬——也就與大宋帝國中原河南一地相當。如果不能夠快速的增加人口,那麽顯然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争奪世界殖民地的行動中根本分不到一口熱湯。
爲此,遼國建立了一套上下一體的軍國體制,首先建立以荒服、賓服爲差等的朝貢體系,在這個朝貢體系之下,各部落按人口選拔青壯男子到遼國的軍校讀書、進修,并在野戰軍隊中充任基層軍官。遼國總參謀部注意到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來自朝貢體系下的軍隊由多個語言不通、習俗不同的部族組成。在遼睿宗之前,按照舊俗相同部族的士兵會被編組在同一個軍營裏,但在近代化的馬路改革(馬路,字公略。遼文宗至高宗時代的軍事改革家,遼國總參謀部第二人總參謀長,上将軍,封欽察國公,一等忠獻公)之後,爲了推行全盤“周化”政策,首先在軍隊之中強制推廣漢語,每一個基層的軍官都要求能夠熟練地适用漢語下達指令、與上下級進行溝通。這樣,來自不同部族的士兵和軍官就可以被編組在同一個團隊中,也從根本上避免了國家的軍隊成爲某一個部族的私軍。
在編組成功一支強大而且有凝聚力并且知道自己是爲“大遼的土地,神聖的玄武旗以及萬世一系的大遼皇帝”而戰之後,那麽就要給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小夥子們一些甜頭了。
從遼文宗時代開始,新編遼軍就不斷地西征,第一次西征打到了裏海北岸,掠奪了大量的人口、牛馬,而且還發現了相當豐美的水草地,第二次西征爲了這些牧馬地與夏王朝打了一個七年戰争,讓宋人大發戰争财——宋國著名的克虜伯大炮軍火集團就是通過七年戰争崛起的——參加戰争的夏、遼兩國最後都沒有撈到什麽好處,最後草草的簽了一個《洛陽合約》劃定界線,各自去專注于自己的戰略目标了——夏人醉心于“佛教護法帝國”的光環,一心要飲馬印度河,統一天竺消滅異教徒,而遼人隻想更多地土地和人口。
第三次西征發生在遼高宗中期,經過二十年的休養生息,由遼國總參謀部總參謀長陳洛元帥親自統軍,遼國威名赫赫的承天皇後監軍,浩浩蕩蕩的三十萬大軍翻閱烏拉爾山進入到歐洲的東部地帶——那是歐洲紀年耶曆1212年,比另一個時空中的蒙古西征早了近三十年。而這些提前到來的征服者裝備更加精良——他們手持燧發火槍,身套無袖的胸甲,一般雙馬或者三馬。每一名正規軍騎士都有三到四名輔兵,這些輔兵單馬或者雙馬,也有輕甲,他們用的武器是長槍、套索還有盾牌,除了騎兵之外,善于打造兵器的工匠們還制造了行軍炮、火箭、攻城戰車等設備,對于東歐平原上的斯拉夫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首先被毀滅的是羅斯公國,這個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遭到了徹底的毀滅,人口被遼國的仆從軍們強制遷徙到烏拉爾以東,并被分散成爲數十個白狄部族,每一個部族都被迫依附于一個遼國的軍功貴族——簡而言之,整個部族都淪爲了奴隸,成爲了大遼帝國賞賜封建領主的物品。
随後,陳洛元帥分出的右翼軍先後碾碎了波羅的海沿岸的一系列維京人的城市,并從中掠奪了相當數量的北歐女性回家去充實自己的人口。
左翼軍在基輔城下圍點打援,震耳欲聾的大炮震碎了斡羅斯人抵抗的決心,他們的首領經過讨論最終放棄了抵抗,甘願“爲王前驅”轉身把刀鋒對準自己的東正教同族。
斡羅斯人熟悉東歐的地形和各公國之間的淵源、糾葛,在他們的帶路下,遼軍順利地占領了頓河流域,見慣了一路的荒蠻地帶的遼人欣喜地發現這裏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很适宜農業耕作。監軍的皇後下令将基輔城改名爲三河,并設立了定西長史府掌管民政。從此定西都督府正式成立,象征着一個橫跨萬裏的空前帝國的陸地霸權的正式确立。
此後遼軍右路軍在波蘭平原擊敗了條頓騎士團和波蘭領主、日耳曼騎士們的聯軍,解除了北部的壓力之後,中路大軍劍鋒直指馬紮爾(匈牙利),左路軍則順着黑海沿岸向古老的東羅馬帝國進軍,但因爲糧草不濟而停在了多瑙河北岸沒有繼續向君士坦丁堡進攻,但是指揮這一路的軍事主官卻已經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南方那個千年大城的存在,決心把征服它作爲自己軍事生涯最爲輝煌的頂點。這位雄心勃勃的将軍就是來自于蒙兀室韋部的大将軍、衛國公、一等武毅公鐵木真。
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戰鬥,中路大軍終于抵達了布達佩斯城下,而狡猾的神聖羅馬帝國援軍卻依然懷着保存實力、渾水摸魚的打算——他們想趁着馬紮爾人與遼國遠征軍拼一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同時劫掠雙方。但最終,在元帥陳洛高超的指揮藝術下,布達佩斯城破,神羅聯軍也灰飛煙滅。
第三次遠征雖然因爲遼國本部的動蕩而被迫中止回師,但留守定西都督府的鐵木真将軍卻依然迫不及待地在次年秋收之後就發起了南征戰役,自度無力一口吃下歐洲兩大帝國(神羅、東羅)以及數不清的大大小小封建領主的鐵木真,選擇了掠奪和消耗爲主的策略。他麾下的斯拉夫騎兵與少數遼國近衛步兵忠實的執行了大将軍的“燒光、搶光和殺光”政策,把原本富裕安甯的多瑙河流域變成了千裏無人區,而成千上萬名東歐各族女子則被源源不斷經過定西長史府的中轉送回大遼本土,成爲帝國軍部犒賞遠征軍将士的戰利品——也由此,帝國收買了賓服乃至荒服各部落的人心,讓那些部落的長老知道,當帝國軍部的征調令下達,就意味着女子、财帛還有奴隸來到自己的部落。
由此,盛大的民族融合開始了,白頭發的、紅頭發的、金色頭發的各族美女紛紛進入到遼皇的深宮,軍功貴族的宅院,乃至于騎士健卒的帳篷……這一場盛大的民族融合中,雖然有一點點的淚水,不過考慮到曆史的進程,還是爲後世的史學家們所盛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