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宋皇帝垂拱而治,宛如聖天子。而真正享有權力的依然是士大夫們。
曾經有位大遼的皇太子到汴京來訪問,慕名參觀了四級會議的辯論現場。他驚訝的發現,當代表皇權的大宋皇帝在就坐之後,執政的閣員與反對黨的精英們遙遙鞠了一躬,便再也沒有管過他。這些士大夫們相互噴的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全然沒有一個人把如同吉祥物一樣擺在那裏的皇帝當回事。
據說看罷這一幕,遼國皇太子深有感觸的對自己的随從說道:“我可憐的趙家兄弟……他真是可憐。”
今天恰好是休沐日,也是四級會議的對外開放日。
早期的四級會議是閉門會議,所有内容隻有結果才對外公開。後來有一位首相認爲适度的對外開放有助于減輕外面對四級會議的猜忌和懷疑,從此以後,四級會議每逢休沐日都對民衆開放,而四級會議的常規性辯論也允許一些報社記者或者社會名流旁聽。
程祁已經知道四級會議代表的選舉采用的是推薦加間接選舉的方式,但對于四級會議本身的運作依然充滿了好奇。
還好,進門左手邊就是紀念品商店,程祁買了一本《四級議會史話》還送一本小冊子,黃陽蓋了一個紀念郵戳寄回家。郭山是老汴京,就不打算浪費銀子了。
四級議會起源于第一帝國末期,設立議會的原因也很簡單:無代表不納稅。大宋的士大夫與某時空中明朝的士大夫不同,大宋朝的士大夫們很是“知恥”——要他們拿銀子出來支持官家北伐也好西征也罷,都要讓士大夫們分享權力就可以。特别是海上來的關稅,更是大宋帝國朝廷的财政柱石,爲了衡平各方的利益,大宋皇帝下诏成立四級議會,特許士農工商四等階層的精英就國務各抒己見。
在設立之處,趙家天子的想法是奔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而去的,而且在皇家的構想中,這最多是一個聊被咨詢的參謀機關,養老也好、用來安置不同流派的學術大咖們也罷,頂多是變成一個趙宋版的稷下學宮。
不過源頭一開,後面的事情發展可就由不得趙家天子自己的想法了。四級議會不起眼的逐日蠶食皇家的權利。到了孔曆一七八九年的時候,意識到這一危機的皇家想要關閉四級議會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姓名。
從孔曆一七八九年到孔曆一九一一年,經曆了一百多年帝制與共和的殊死搏殺,中國最後接受了君主立憲的政體。從形式上看,還都汴京給了趙家天子一個面子,但天底下就算是瞎子都知道,從孔曆一九一一年以後,大宋帝國真正的主人是四級會議裏面的諸位紳士們!
四級會議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開會(吵架),而且和地方一樣,也同樣分爲常駐代表會議和全體會議。全體會議每年召開一次,一般定在年終寒冬臘月的時候,因爲年底要對大宋朝廷一年的功課進行審計并且決定下一年度的主要人事安排和财政預算,因此年關這個說法也就悄然流行起來。
常駐代表共五十人,其中二十三各路分别有兩名代表,還有四名代表來于四大殖民都護府的特别代表:澳新都護府(澳洲與新東南島)、中南美洲都護府、西南非洲都護府和東非都護府。另有常駐代表會議祭酒一名,他由全體大會指定,負責召集常駐代表會議。
常駐代表會議每月召開一至兩次,主要讨論國家的大政方針,對内閣提出詢問、質詢、意見和建議,可以根據全體會議的授權制定法律和法令,任命最高司法機關大理寺的推官,任命最高法律監督機關禦史台的禦史,決定内閣成員的增補,接受内閣成員的辭呈,發布榮譽令或表彰令,宣布戰争或和平,決定外交使團的成員,審查下級議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或命令等。
在常駐代表會議也休會的期間内,四級會議的各司按照四級議會的授權分工協作。截止到現在,大宋帝國的四級議會内共有:立法條文司、财計司、四都護府司、方外司、農工司、諸國事務司和内務司七個内設機構。它們維持着四級議會的日常運轉,處理程序性事務,受理下級對口衙門的相關提議,并尋求和有關議員的聯絡。
每一位常駐代表都有自己的一套幕僚人馬,他們負責幫常駐代表應付一半以上的陳情表和外界打擾。對于一些非常著名的常駐代表,如果事必躬親的話,那麽不等人氣過半恐怕就要積勞成疾了。
而且每位代表的任期四年,每兩年改選一半的代表。基本上任期的的最後一年各位代表都要集中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經曆來參與競選,這時候他能用在議會裏面的精力也就更少。
爲了應付這種局面,政黨就應運而生了。政黨負責将幫助有意願的人獲得選票,代表則投桃報李,在政黨關心的話題上投出統一行動票。爲了保證議員們不會在關鍵的節點上反水,一個全新的職位——黨鞭——就誕生了。
現在,程祁他們就圍觀在當今四級會議第一大黨東林黨黨鞭史可法——這可也算是一位曆史名人啊。程祁覺得心情還有些小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