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之前對幾人的詢問中,每個人多少都有所提及。
會不會是被人下藥了?
闫儒玉和吳錯對視一眼,兩人均對無法查證感到煩惱。
“除此以外,還有什麽異常嗎?或者……有沒有什麽特别的人?請你仔細想想。”闫儒玉道。
“異常得話……好像……嗨呀,我記不清了。”
蛋蛋皺着眉,欲言又止,顯然是覺得哪裏不對勁,卻又不知該如何表達。
闫儒玉緩緩道:“沒事,你慢慢想,被着急。”
吳錯刻意背過身去看着窗外,一面三個人的盯視讓蛋蛋緊張。
“那天有個小妹,新來的,我覺得挺有意思……之後我單獨去找過她,ladyfirst的經理說她不幹了,而且是接待完我們以後,第二天就不來了……我也說不上來,就是覺得……不太對勁兒。”
闫儒玉一拍手,“太不對勁兒了!”
小白道:“看來我有必要再去跟ladyfirst的經理好好聊聊。”
下午,案情分析會。
明輝和小白分别陳述了就關震和張宇翔的進一步調查結果。
小白道:“我又去詢問了ladyfirst的經理,他提供了那名陪酒女的入職資料……說是入職資料,不過就是一張身份證複印件。
金子多幫忙查過,身份信息是假的,系統裏根本就沒這個人,不過,據經理确認,身份證上的照片是她本人無疑。”
投影上出現了一張巨大的黑白一寸照片。
因爲過度放大,使得細節不甚清晰。但還是能從輪廓看出,這是一個長相頗爲清秀的年輕女子。
長發,齊劉海,劉海恰好在眉毛上頭一點。五官棱角分明,眼睛很大。
與一般的亞洲人相比,她的鼻子更高,眼窩更深邃,竟像是有歐美血統。
吳錯問小白道:“詢問過其她陪酒女嗎?”
“問了,可她在ladyfirst工作的時間實在太短,滿打滿算也就兩天吧,同事對她的印象……内向,不愛說話——不過我覺得,内向是爲了刻意隐瞞自己的身份,畢竟,言多必失。”
吳錯深以爲然,“我們最開始的判斷中,兇手有兩個人,而且其中一個是女性,從事眼科醫生或者相關職業。
現在又知道她的長相,可以放一部分警力在全市展開排查了。”
老廳長向與會的幾名刑偵隊長下達了任務,讓他們務必細細篩查,全力配合重案一組的工作。
吳錯總結道:“就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關震和張宇翔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他們都是命案的相關者,并且,他們都用錢與死者家屬私了,逃避了法律制裁。”
老廳長一拍桌子,怒道:“恥辱!這簡直是我們H市的恥辱!法制建設這麽多年了,還有隐瞞不報,私相買賣人命的事兒!簡直駭人聽聞!我這個廳長難辭其咎。”
他是真的愧疚,還是當着重案組的面故意擺姿态,就不得而知了。
吳錯不失禮貌地接了一句“不能全怪您”,便繼續道:“眼下,還剩最後一名死者——記者安烨聲,我建議先搞清楚他身上是否也背着人命。”
“當然,”老廳長連連點頭,“你之前讓我聯絡安烨聲單位的領導,看能不能安排實習生進去,就是想讓我們的警員以同事的身份暗中調查吧?”
“是。”
“實在不好意思,我那朋友……出差去了,恐怕……得等幾天。”
等幾天?沒聽錯吧?
吳錯晃晃腦袋。這種驚動了中央的大案,擱在現在,稍有怠慢就是掉烏紗帽,要擱在古代,興許連腦袋都一并掉了。
參與這種案子,誰心裏還沒點數。
你跟我說等幾天?逗我呢吧?
好在,金子多的發言很快轉移了吳錯的注意力。
金子多看起來蔫蔫的,顯然酒還沒徹底醒,但他的工作效率卻是有目共睹。
“我查了安烨聲報道的新聞,其中一則引起了我的注意。”
“哦?”
金子多将電腦接上投影,衆人看到一個令人心驚的标題:
同學落井,麻木走開,誰該爲花季少女的死亡負責?
标題下方的配圖是一張照片,照片裏的少年被一隻大手揪住衣領,滿臉的驚慌失措。
按照相關規定,新聞媒體應該格外注重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在敏感問題或社會性問題的報道中,所披露的圖片、影像資料裏,應當爲未成年人的面部打碼,影像資料中甚至要給未成年人變音。
這則新聞的圖片上倒是也打了碼,但不難看出,打和沒打一個樣。
記者十分草率地僅僅在少年雙眼之間拉了一個黑條,被擋住的面部還不足十分之一。
少年的長相,以及他的惶恐神态一覽無餘。
新聞内容則十分簡單:
一男一女兩名(據說是)早戀關系的初中生,放學後不回家,到處壓馬路,女孩不知怎的掉進了井裏。
據調查,因爲施工的原因,井蓋沒蓋好。
墜井的瞬間,女孩就被污水沖走了,男孩吓壞了(也有可能是兩人打鬧時,男孩失手将女孩推進了井裏),以至于他隻顧着逃回家,而沒有通知校方或者家長營救女孩。
直到女孩的家長報了失蹤,警方展開調查,得到女孩失蹤的最後時刻是跟男孩在一起的這一線索。
警方找到男孩,詢問之下男孩才說出了女孩墜井的事。
闫儒玉皺眉道:“男孩把女孩推進井裏的說法靠譜嗎?”
“不靠譜,沒有任何證據能支撐這一說法。
男孩的口供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情況。他說他低頭看了一會兒手機的工夫,走在旁邊的女孩就不見了。
他四處找了,還打了電話,他發現了那個沒蓋井蓋的井,感覺女孩可能是掉井裏了,卻又抱着僥幸。
他心裏特害怕,再加上他的父母對他要求特别嚴格,除了因爲成績罵他,根本就沒有其它的溝通,老師也是隻關心成績……與其說他消極應對,倒不如說,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麽應對。
哦,對了,我說這麽多,還是爲了下一條消息:
這個男孩……被輿論活活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