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秦獻公抵達前線之前,秦霄悄悄将公叔痤和太子申放了回去。
赢虔是兩天之後才得知此事,怒極之下,跑來秦霄的營地中大鬧了一番,甚至還揚言要給秦霄個教訓。
秦霄不在意赢虔,卻不得不顧及秦獻公的看法。
不過,事情已經做下,無法反悔,隻能考慮怎麽補救。
關于這一點,在放人之前,秦霄就和嶽飛、商鞅兩人仔細研究過。
對待秦國的态度,無非就是兩種。
若是想避免麻煩,幹脆就糊弄一番,拖延過去,拖到副本時間結束,秦國怎麽看待自己,都是無所謂的事了。
這次副本之中,秦霄積累的戰功不多,大部分都已經用掉,剩下的不過是最後一戰中,收獲了大約七八萬的戰功。
其餘的,都變成了士兵身上的铠甲、武器。
這點戰功,遠遠沒有達到秦霄一開始的預期。
不過,若是算上嶽飛、商鞅這兩名英雄,這次副本的收獲已經足夠高了。
剩下的一個多月,即便什麽都不做,也不至于虧本。
但,這樣做的話,就意味着放棄了未來一個多月的收益,未免不太劃算。
除此之外,某種程度上而言,也算是在秦國面前做了小人。
其它人暫且不說,嶽飛是個正直的君子,恐怕會很難接受這種做法。
秦霄固然是可以用軍令強壓下來,但卻也不得不考慮嶽飛心裏的想法。
何況,商鞅對秦霄提出的三個條件之中,也有一個是和秦國有關的。
至于另一條路,自然就是謀求秦獻公的諒解。
這也容易,隻要送出足夠多的好處,秦獻公也不會死抓着私放俘虜的事不放。
抓俘虜,本質上就是爲了争取利益。
既然如此,用利益交換,自然是可行的。
按照秦霄的計劃,隻要秦國的要求不是太過分,秦霄都會盡量争取秦獻公的諒解。
一方面,是爲了接下來一個多月的副本時間不至于浪費,能夠借助秦國的戰争,謀取更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自己的名聲考慮。
幾天時間裏,秦霄一邊規劃着未來的行動,一邊命人四處搜集各類物資,囤積木料、銅鐵、石料等等材料,爲戰争做着準備。
幾天之後,秦獻公終于帶着大部隊抵達前線,秦霄得到消息後,立刻前往求見。
臨出發時,秦霄猶豫了一陣,卻是将商鞅也帶上了。
秦獻公大約是已經從赢虔那裏聽了秦霄所做的事,并未當着秦軍高層的面召見秦霄,而是私下裏會面。
“連公,在下前來請罪了。”
一見面,秦霄對秦獻公行了個禮,苦笑道:“在下爲謀私利,有損秦國利益,還請連公諒解。我保證,必會給出足夠的補償。”
“你是說公叔痤的事吧?”
秦獻公靠在椅背上,擺了擺手,聲音有些虛弱:“将軍不必自責,老夫當初在魏國時,曾蒙受公叔痤的恩情,原本也是要放他回去的。”
“公叔痤的事是其一。”秦霄卻是搖頭,拉過商鞅,說道:“我來介紹一下,此人名叫衛鞅,是秦國未來崛起的大功臣。我的領地上缺乏可用之才,已和衛鞅約定,待離開這世界時,他會随我一起離去。這件事,是我對不住連公,于情于理,都需要給秦國足夠的補償才是。”
商鞅連忙對秦獻公行禮道:“鞅,見過秦公。”
秦獻公長途奔波,本來十分疲憊,私下裏見秦霄,也沒有太注意儀态,毫無形象地靠在椅背上,半坐半躺着。
聽到秦霄的話,秦獻公下意識地坐正,打量着商鞅,嘴裏嘀咕道:“衛鞅?”
“連公可還記得,我曾說過秦孝公變法強國的事?”秦霄在一旁解釋道:“這商鞅變法中的‘商鞅’,便是衛鞅。”
之前秦霄曾和秦獻公開誠布公地徹夜長談,期間聊起過許多話題。
尤其是涉及秦國未來發展的内容。
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便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過去的一件大事。
秦獻公一聽秦霄這話,立刻就明白秦霄的意思了。
放走公叔痤、太子申,确實不是大事。
但挖秦國牆角,挖的還是奠定秦國強盛根基的一個重要人才,這确實是大事。
其實,若是可以的話,秦霄是不想和秦獻公坦白這件事的。
但,嶽飛在得知此事之後,卻勸說秦霄,要待人以誠。
雖然隻是旁敲側擊了一番,但秦霄卻看得出來,嶽飛很重視這件事。
更不要說作爲當事人的商鞅,也同樣重視。
考慮到這兩人的态度,秦霄不得不硬着頭皮,來找秦獻公坦白,請求諒解。
“連公莫怪我說話直接,這人,我是不肯讓的。”
秦霄先是硬氣地表明了态度,然後态度立刻軟了下來,苦笑道:“但好歹共事一場,我還是想能從其它方面補償秦國。連公,不妨聽聽我的想法?”
秦獻公有些生氣。
本以爲來了個秦國的救星。
結果是跑來挖牆腳的!
挖牆腳也就罷了,挖走的還是如此重要的人才!
但,生氣歸生氣,秦獻公卻是拿秦霄沒有任何辦法。
若是逼得急了,大不了,人家拍拍屁股回到自己的世界去,留下一個爛攤子。
别看秦霄說的好聽,秦獻公敢肯定,若是自己逼迫太甚,秦霄肯定幹得出來這事。
沉默了半晌,秦獻公有些艱澀地開口道:“你且說吧,老夫聽着。”
這個“且”字,便有些疏遠的意味了。
這是在隐晦地表達不滿。
“我準備送連公兩件大禮。”
秦霄思索片刻,開口道:“其一,我麾下的槊騎營,連公已經見過了。在我離開的時候,我會留下至少五千套裝備,以及鍛造裝備的圖紙給秦國,以保證秦國軍力強大。”
五千套重裝騎兵的裝備,不算工匠的人工成本,單是材料耗費,就高達四萬點戰功。
這是一筆巨額的開支。
但和商鞅這個頂尖的内政人才比起來,這點花費完全不值一提。
至于圖紙,自然不是系統認證的圖紙,而是由工匠将槊騎營的裝備鍛造方法編寫成冊,交給秦國。
至于秦國能否依照圖紙鍛造成功,那就不關秦霄的事了。
這份禮物,已經是價值不菲。
以秦國的國力,養上五千槊騎營有些吃力,但絕不至于養不起。
有了這份“禮物”,秦國至少可保證在軍事力量上,絕對領先于其餘六國。
聽了秦霄的話,秦獻公表現出明顯的興趣,追問道:“其二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