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覆滅之後,秦霄暫時安分了下來。
僅僅隻是派兵将東周公國、西周公國滅掉,徹底斷了周室血脈之後,便不再有任何動作。
周王室覆滅,在天下貴族、士族之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甚至齊國和燕國還直接發聲,譴責秦霄和秦國。
但口号喊的響亮,實際行動卻是半點都沒有。
倒是趙國,悄咪咪地占了秦國河東之地數十座城池,頗有趁火打劫的意味。
秦國也不是什麽軟柿子,反手就抽調了十幾萬大軍打了回去。
爲此,司馬錯和王龁都顧不上瓜分滅周之後的戰利品,匆匆趕回國内領兵。
臨走的時候,還再三請求秦霄與秦國會盟。
秦霄猶豫了一陣,口頭上答應了下來,但并未做任何明确的承諾。
結盟肯定是要結盟的。
但這個時間和結盟的方式嘛……
那就有的等了。
過個三五七八年再開始談,又談個十年八年的,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嘛!
具體什麽時候開始談判,什麽時候開始結盟,那還要看秦國和趙國這一次戰争能打到什麽地步。
總之就是看戲。
當然,看戲歸看戲,秦霄也怕一不小心,趙國趁着秦國元氣大傷的機會,直接把秦國給滅了,直接抽調了大量的人手,緊盯着這場河東大戰的結果。
秦國現在面臨的麻煩不小。
巴蜀那邊的叛亂雖然大體平定,但依然還有少量的叛黨流竄。
滅周一戰,又損失了大量的精銳。
北方的胡人虎視眈眈,每年都要南下打秋風。
趙國又在這個時候大舉進攻。
秦國雖然底蘊很強大,但要是一個處理不好,真有可能出大事情。
趙國這一次入侵,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
趁着秦國最爲虛弱的時候,狠狠地咬下一塊肥肉來。
若是晚上個三五年,讓秦國緩過這口氣來,十有八九就打不過了。
不得不說,趙國的這個選擇還是很靈性的。
秦霄自然是樂得看戲,沒有插手的意思。
暗中發展,積蓄實力,才是秦霄最需要做的事情。
所幸,楚國在之前的垂沙之戰中損失慘重,還在舔舐傷口。
趙國和秦國打了起來。
南、西、北,三個方向都很安全。
唯一需要戒備的,是東邊的齊國。
不過目前看來,齊國似乎并無入侵魏、韓的意圖。
靠着兩國的資源,加上周王室寶藏,秦霄隻需要等待人口額度的積累,便能讓自己的實力不斷增強下去。
其實在滅周的一戰當中,秦霄的損失也不小。
一萬五千【秦之銳士】全軍覆沒。
陷陣營和先登死士傷亡過半,低階武将傷亡三百餘人。
就連普通軍隊,都有數萬的傷亡。
所幸沒有和趙國打起來,要不然,這損失還得更大。
不過,秦霄帶進副本的兵力基數足夠大。
即便經曆了伊阙之戰、滅周之戰這兩場大戰,有了不小的傷亡,秦霄麾下的總兵力仍然保持在八十多萬。
雖然七階超凡兵種的數量少了些,但八十多萬六階精銳大軍,也足以單獨推平任何一個國家了。
若是四國甚至五國聯手,秦霄還會擔心一些。
但既然秦國和趙國已經打了起來,秦霄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安心種田才是當務之急。
秦霄沒有回韓國或者魏國,而是在洛京的周王宮住了下來。
一面研究着《符文之書》,一面盯着秦、趙之間的戰事。
同時,慢慢等着神秘基地的人口額度積累,擴充兵力。
這一等,就是足足五年時間。
秦、趙之間的大戰打了足足五年。
雙方不斷添碼,前前後後加起來,總計出動了超過百萬大軍。
司馬錯和趙奢棋逢對手,誰也奈何不了誰。
五年下來,雙方都沒有讨到任何的好處,反而國力大損。
秦霄卻是借着這個機會,迅速發展起來。
依靠着【神秘基地】,在徹底消化掉周王室寶藏之後,秦霄麾下的超凡軍隊已經擴充到四十萬之多。
另外還有近十萬人仍在修煉當中,一年之内就能加入軍隊。
這四十萬大軍,【秦之銳士】占了三十萬。
另外還有十萬【嶽家軍】。
在嶽飛晉升完成之後,他的專屬兵種【嶽家軍】的階位也從原本的四到六階提高到了六到九階。
但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嶽家軍】不會直接晉升階位,而是需要重新訓練、考核。
【嶽家軍】對兵源的要求比【秦之銳士】低一些,不需要【超凡種子】這個耗費人口額度的大戶,但需要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特性配合。
一個【嶽家軍】的合格兵源,根據兵種和階位不同,需要五百到一萬八千多的人口額度。
其中七階兵種,根據兵種不同,需要三千到五千之間,相當于【秦之銳士】的一半不到。
九階兵種【背嵬軍精銳騎兵】則需要一萬八千多人口額度,接近【秦之銳士】的兩倍。
和無上限的【秦之銳士】相比,【嶽家軍】有總數33萬人的上限,并且每一個細支兵種都有明确的人數限制。
……
嶽家軍
類型:類型:多功能步、騎混合兵團。
主帥要求:嶽飛本人或其直系後代,統帥職業階位SSS級或以上。
階位:6~9階
包含裝備類型:樸刀、長矛、輕盾、步戰長弓、重型塔盾、騎射短弓、鳳嘴刀、斬馬刀、皮甲、劄甲、鏈甲、闆甲、重型馬甲等。
轉職周期:7~30天。(不包含修煉通用功法所需時間)
配套功法:《忠魂》(軍魂類超凡功法。)
各兵團詳情:
【背嵬軍】:
人數/階位上限:騎兵一萬人(九階)、輕裝步兵一萬人(九階)、重裝步兵一萬人(九階)
裝備要求:九階輕/重騎混用戰馬、金色品質制式裝備。
主帥要求:嶽家軍主帥本人。
【中軍】:
人數/階位上限:輕/重步兵七萬人(六階)、輕/重步兵七萬人(七階)、重裝步兵一萬人(八階)
裝備要求:藍色~淡金色品質制式裝備。
主帥要求:王貴+郝晸,或一名S級統帥+三名S級武将。
【前軍】:……
【右軍】:……
【左軍】:……
【後軍】:……
【踏白軍】:……
【選鋒軍】:……
【勝捷軍】:……
【破敵軍】:……
【遊奕軍】:……
【水軍】:……
軍團特殊能力:
【忠魂】:嶽家軍全員将領、士兵忠誠度鎖定爲滿值。每一名陣亡的嶽家軍将士,都會爲成爲嶽家軍魂的一部分,爲全軍提供永久性屬性加成。該屬性可疊加、無上限。當前加成:0。
【嶽家十二軍】:當嶽家軍十二軍團齊聚,且每一軍團存活人數均不低于滿編的三分之一時,軍團協同能力+300%,全屬性+30%。
【神武】:集結嶽家軍全軍超凡之力,發動一次超階攻擊,強度取決于嶽家軍整體超凡水平。必須由主帥本人引導,且會對主帥造成極大負擔。
……
一共十二支軍團,規模最小的【踏白軍】隻有一千多人的配額,規模最大的【中軍】主力則多達十五萬人。
不過,秦霄現在沒有足夠的資源将【嶽家軍】擴充到極限,僅僅隻配備了二十五萬人。
六階和七階兵種都達到了滿編,前者十五萬人,後者十萬人。
至于八階和九階,分别有五萬和三萬人的編額,但因爲沒有足夠的資源,隻能暫緩,留到以後再說。
軍團特殊能力看上去似乎不錯,但沒有【秦之銳士】的加成那麽直觀。
具體效果好不好,還得到了實戰中才知道。
在嶽飛的【登神之路】晉升完成,第一批【嶽家軍】成軍之後,秦霄也将嶽家軍從第一軍團中獨立出來。
因爲【嶽家軍】對統帥的高要求,除了嶽飛本人之外,還需要三名S級以上的統帥、五名S級以上的武将爲副手。
除了原有的趙雲、劉三刀、牛興、許褚之外,秦霄還将關羽、張飛、華雄、夏侯淵四人調到嶽飛麾下。
另外,三十萬【秦之銳士】拆分開來。
原本由白起單獨統領這三十萬【秦之銳士】是最好的搭配,但因爲功勞、資曆的問題,貿然将白起提到這麽高的位置難以服衆,秦霄隻給了他十萬人,單獨作爲一支“特别行動隊”,專門負責最高危的攻堅任務。
剩餘的二十萬,張遼、張郃各分到了十萬人。
另外,陷陣營、先登死士這兩支兵種,則分别劃到了馬超、呂蒙的麾下。
至此,秦霄麾下的各個部隊,都包含了一定數量的超凡兵種。
這一波并非是單純的擴軍。
原本的普通軍隊,也裁撤、遣散了一批,裁軍的總數超過三十萬人。
除了馬超、呂蒙的手下沒怎麽動之外,其它三軍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員,以保證軍隊的總數依舊在百萬上下。
以秦霄現在的财力,倒是不存在兵太多養不起的問題。
但高階将領就這麽些,在沒有足夠人才的前提下盲目擴軍,反而容易出問題。
不是每一個統帥都有兵仙韓信那樣的能力,能從容指揮五六十萬兵力而不出亂子的。
一般的統帥,能指揮十萬人算優秀,能指揮二十萬人,就算是非常傑出。
秦霄麾下,也隻有嶽飛、張遼兩人,可以保證指揮三十萬大軍而不出亂子。
兵力再多,戰鬥力反而未必會提高,更大的可能性是降低。
正因爲這一點限制,秦霄才選擇了裁軍。
至于裁撤下來的這些人,在副本世界裏,直接安排他們去屯田種糧,等到離開副本世界,自然不會缺了安置的地方。
無論主世界還是三國世界,都有大量的人力缺口,隻要肯幹活,生活總是能保證的。
……
這五年時間裏,秦霄和其它諸國之間并非完全的和平。
試探性的争鬥也有過好幾次。
不過每一次都是淺嘗即止,沒有打起來。
最大的一次沖突,也隻是張遼試探性地對趙國發動了一次進攻,雙方加起來出動的兵力都不到五萬人。
在廉頗嚴密的防禦之下,張遼沒能占到太大的便宜,很幹脆地放棄了進攻,撤回長平。
本想趁着秦、趙大戰的機會占點便宜。
但廉頗的防守實在太強,沒有給張遼半點機會。
既然占不到便宜,自然是要立即撤軍,免得陷入泥潭之中。
除了張遼之外。
張郃和楚國、呂蒙和齊國之間,也都有過幾次試探性的交手,但也就僅此而已,都沒能真正打起來。
楚國在垂沙之戰中的損失慘重,至今都沒能恢複元氣。
齊國的主要注意力在燕國、宋國身上,也沒有太多心思盯着中原。
在曆史上,齊湣王在軍事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垂沙之戰四國伐楚,楚國至今沒有恢複元氣。
函谷關之戰五國攻秦,秦國同樣大敗,險些丢掉了函谷關。
所幸樗裏疾臨危受命,大破韓、趙,瓦解了五國聯盟,這才爲秦國挽回了些許的損失。
而後,在齊湣王的主持下,齊國又打殘了燕國,吞并宋國。
但可惜,也正是因爲樹敵太多,最終引來了五國伐齊,損失慘重。
這個時期,齊湣王已經和燕國打了一次,主要精力都放在宋國身上。
宋國不敢面對強大的齊國,四處派人救援。
但可惜的是,願意出手幫助他們的人幾乎沒有,最多隻是口頭上表示一下支持。
甚至于,趙國還打算拉上秦霄一起,和齊國一同瓜分宋國。
作爲戰國七雄之外唯一一個弱小國家,宋國的滅亡隻是遲早的問題。
反正早晚都要滅國,爲什麽不插一手,撈點好處呢?
若是宋國全部都被齊國吞并,對其它國家來說,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一個過于強大的齊國,不符合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
趙王的使者早已到了洛京,想要聯合秦霄出兵宋國,搶占一部分好處。
秦霄也有些心動。
主要是滅掉宋國之後,能夠觸發【征戰四方】的特性加成,增加一些屬性。
不過,猶豫了一陣,秦霄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主要是另一件事,要牽扯秦霄大量的精力。
經過了五年的漫長大戰,秦、趙兩國都已經不願意再打下去。
趙國占據了河東之地數十座城池,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跨越黃河一步。
秦軍以少梁爲依托,想要反擊,卻也很難起到什麽成效。
這個時期的趙國,剛剛完成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不久,又有廉頗、趙奢兩位頂尖名将,軍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甚至比起巅峰時期的秦國來說,也沒有弱太多。
再加上秦國在滅周之戰中損失慘重,一時沒有恢複元氣,被趙國占了不少便宜也是正常。
這幾年來,秦國倒是慢慢恢複了一些實力,但趙國的先發優勢太大了,秦國想要奪回河東之地,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到的。
打了五年,秦、趙兩國消耗都很大,需要時間重新積蓄國力。
這種情況下,秦、趙兩國隻需要一個合适的契機,便能促成議和。
而這個“契機”,恰好,也是秦霄期待已久的。
在大軍的護送下,郭嘉代表秦霄出使秦國,很快便帶回來一個消息。
秦昭襄王嬴稷同意與秦霄會面,地點則是在安邑。
安邑是魏國舊都,如今屬于秦國,但距離洛京很近,周圍視野開闊,沒有适合布置伏兵的地方。
從這個地點來看,嬴稷顯然是将秦霄當做一方諸侯來對待了。
戰國時期的傳統,諸侯會盟,地點要麽在兩國邊境附近,要麽就在第三方國家。
畢竟大家互相都不信任,我去你的地盤上,被你派大軍抓起來威脅怎麽辦?
誰都不信任誰,那就隻能在邊境見面了。
而且這個會面的地點也有講究,必須要一望無際,視野開闊,不能有複雜的地形,以免有人提前設下伏兵。
同時,會面的時候,雙方都隻會攜帶少量護衛,人數需大緻相當,大軍也不得靠近,以示誠意。
僅僅隻從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戰國諸侯之間那股濃濃的不信任感。
爾虞我詐,明争暗鬥。
這,便是戰國。
秦昭襄王十九年。
秦霄如約來到安邑以東五十裏的平原上,與秦昭襄王嬴稷會盟。
會盟的地點提前布置完畢,在曠野上搭建起了一座涼亭模樣的建築,擺好案幾、美酒和幹果。
除了貼身的十名随從之外,兩人的親軍都停留在百米之外互相戒備。
而更遠處,三裏之外,則是黑壓壓的大軍。
兩軍對峙,雙方的“王”,則是在兩軍之間飲酒暢談,看上去頗有一副指點江山的氣勢。
“秦王!”
秦霄入座,對嬴稷象征性地拱了拱手,以示敬意。
嬴稷同樣對秦霄拱手緻意,笑道:“我該稱你韓王呢?還是魏王?”
秦霄在韓、魏兩國的權勢很大。
兩國的朝堂雖然還保留着,但大部分權利都歸于秦霄。
嬴稷這句話,看上去帶有譏諷的意味,實則是試探秦霄的野心如何。
“直接叫我秦霄就好。”
秦霄假裝沒聽明白嬴稷的試探,笑呵呵地回了一句,便轉口道:“聽說秦王想要讓我從中說和,與趙國議和?”
“明明是你的使臣提出來的要求!”
嬴稷心裏想的當然是趕快結束和趙國的戰争,休養生息,積蓄國力。
但在秦霄面前,他嘴上卻是不肯認輸,反問道:“足下身爲秦國少良造,爲何幫寡人的敵人說話?”
這是質問秦霄的立場了。
秦霄笑了笑,反問道:“我身爲秦國少良造,秦王可曾信任過我?”
秦霄這句話,直接将問題抛回給了嬴稷。
既然你不信任我,我爲什麽要幫你賣命?
嬴稷沉默了片刻,沒有回答秦霄的這個問題,而是問道:“你有什麽提議?”
“如今齊國坐大,燕國已經半殘,宋國岌岌可危。秦、趙繼續打下去,隻會便宜了齊國。若是齊國吞并燕、宋,占領東部,則有吞并天下之勢。”
秦霄想了想,繼續說道:“我願從中調解,秦、趙就此罷手,再加上韓、魏、燕、楚……嗯,楚國就算了。五國伐齊,共同瓜分齊國,再滅楚國之後,再各自争雄,豈不比秦、趙之間打個你死我活,要劃算得多嗎?”
雖然已經完成了滅周的主線任務,已經有了一個“保底”。
但秦霄還是想嘗試一下,完成副本的第一個主線任務,五場史詩大戰。
其中,五國伐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一旦能夠促成五國伐齊,後邊的三場大戰,就容易得多了。
鄢郢之戰秦國伐楚、華陽之戰是秦國、韓國對抗趙國、魏國,最後的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展開。
秦霄控制着韓、魏兩國,想要推動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成功的把握很大。
而通過這一場場戰争,秦霄左右搖擺一番,也能盡可能讓七國之間的實力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态,将“大統一”的時間推遲到秦始皇嬴政那一代。
其中的關鍵,便是推動五國伐齊這件大事。
“五國伐齊?”
嬴稷一聽,立即便來了興趣。
但他在表面上還是做出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反駁道:“秦國和齊國之間又不接壤,伐齊,對秦國有什麽好處?不如坐山觀虎鬥,看你們打個你死我活!”
話這麽說是沒錯。
秦國和齊國之間隔着三晉,即便滅掉齊國,秦國能得到的直接利益也不多。
但,以嬴稷的戰略眼光,肯定不會看不到齊國的威脅。
如今,齊國崛起的勢頭如此明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肯定是想要打壓齊國的。
哪怕秦國不賺任何好處,隻要能把齊國崛起的勢頭給打下去,都是值得的。
但,嬴稷卻不願這麽幹脆地讓步。
或多或少,總要爲秦國争取一些利益。
或者退一步說,借此來逼迫秦霄,讓他在秦、趙議和這件事上,想方設法讓趙國多做一些讓步。
比如說“退還”河東之地給秦國。
秦霄不清楚嬴稷想要的是什麽,但卻也知道他是在借機讨要好處。
思索片刻,秦霄開口道:“齊國确實和秦國不接壤,占領一塊飛地,不符合秦國的利益。”
“就是說嘛。”
嬴稷雙手一攤:“隔着那麽遠,寡人又管理不過來,還容易被别的國家搶走,要來何用?”
“這樣吧。”
秦霄心念一轉,提議道:“隻要秦國在伐齊這件事上出力夠多,無論結果如何,事後,我支持秦國伐楚,如何?”
頓了頓,秦霄繼續道:“垂沙之戰後,楚國至今未能恢複元氣。即便再給他三五年,也很難恢複。五國伐齊之後,秦國的損失,完全可以從楚國來彌補!”
提出這個提議,完全就是爲了鄢郢之戰做打算。
當然,對秦國來說,能得到秦霄的實質性支持,從楚國身上割下一大塊肉來,絕對是有很大好處的。
嬴稷完全沒想到,秦霄會提出這麽一個提議來。
但仔細一想,這事,好像能成啊!
楚國雖然地處南荒,但質量不足,可以用數量來彌補嘛!
(注:南方長江流域這時候是水災比較多的,土地質量和人口密度遠遠不如黃河流域的中原。所以看戰國地圖上,楚國的面積最大,但國力其實一直不算第一梯隊。)
想到這,嬴稷立刻就精神了起來:“你打算如何支持寡人出兵?”
“派兵與秦聯合伐楚,具體各自出兵多少,利益如何分配,就讓下邊的人去談好了。”
秦霄随口帶過這個話題,笑道:“重點在于,先伐齊、後伐楚,這個提議,秦王是否滿意?”
上位者,隻需要讨論出一個大的方向。
細枝末節的問題,完全可以交給下邊的人去商議,也免得傷了和氣。
若是下邊的人談崩了,還有挽回的機會。
如果一上來就是雙方領頭人之間的談判,一旦談崩了,就連緩和的餘地都沒有了。
嬴稷思索片刻,重重點頭道:“可!”
“那麽,我們來商議一下秦、趙停戰議和的事吧。”
見目的達成,秦霄笑得很開心:“我提議,就以現在的實際控制領土爲界。反正河東之地,也是你們從魏國占領的嘛。先讓趙國拿去,以後緩過氣來了,再打回來就是了。”
“這如何可行?!”
嬴稷一瞪眼,怒道:“寡人即位以來,從未有過割地求和之先例!”
“但是你們秦國有啊!”
秦霄笑道:“秦、趙本爲一家,何必鬧得那麽難看呢?”
“什麽一家人,他趙國……”
嬴稷下意識地罵出口來。
但說了一半,忽然意識到不對,又将剩下的話憋了回去。
“果然……姬延說的沒錯,秦國并非是飛廉的後人,而是帝辛的血脈……”
秦霄一看嬴稷這反應,立即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秦霄已經從周赧王姬延口中得知了這段秘辛的基礎上。
若是秦霄不知道這些,頂多會覺得嬴稷的話有些奇怪,而不會産生這麽多的聯想。
秦霄不動聲色,勸說道:“忍一時之氣,換秦國未來,以秦王雄才大略,想必是能想通這一點的吧?聽聞有一縱橫家名蘇秦,正在密謀串聯六國伐秦之事。若是秦王動作慢了,五國伐齊變成六國伐秦,于秦國可是大爲不利啊!”
蘇秦……
嬴稷對這個人也有所耳聞,知道這個縱橫家自稱鬼谷子弟子,甚至還打着秦國前朝丞相張儀的名号來增加自己的份量。
蘇秦在六國之間不斷遊說,想要聯合六國抗秦。
若是真的讓他做成了這件事,一個處理不好,對秦國就是滅頂之災。
秦國雖強,但其它六國也不是吃素的。
哦,不對。
韓國、魏國基本上已經廢掉了。
楚國、燕國也強不到哪去。
但趙國、齊國,如今可都處于鼎盛時期,對秦國的威脅不小。
其它四國雖然廢,但聯合起來,也能增加不小的聲勢。
秦國一家獨木難支,對上六國,敗多勝少,殊爲不智。
猶豫了一陣,嬴稷不情不願地答應了秦霄的提議,但看他的表情,卻是十分的勉強,似乎付出了難以承受的巨大代價。
事實上,對于死要面子的嬴稷來說,對趙國服軟這件事,确實是不好接受。
但,相較于面子,嬴稷更重視實際利益。
盡快與趙國議和,然後推動五國伐齊,在打壓齊國這個強大對手的同時,破壞蘇秦聯合六國的計劃。
這,對于秦國來說,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這件大事面前,其餘的一切都可以爲之讓步。
“既然秦王答應,說服趙國的事,便交給在下好了。”
大緻商定了秦、趙議和的條件之後,秦霄露出笑容,話題一轉,又說道:“既然兩國議和,爲了彼此信任,在下建議兩國各自派遣質子于洛京。聽聞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不妨挑選一不受寵愛的庶子……”
這,才是秦霄最重要的目的。
但卻被秦霄隐藏到了最後。
而且,互相派遣質子,這本來就是戰國時期的傳統,嬴稷并未懷疑什麽。
雖然把質子送到作爲“公證”的第三方去,這種先例不曾有過。
但仔細想想,倒也沒什麽大礙。
最重要的是,選擇質子,肯定是要選一個不受寵的去。
畢竟随時會有生命威脅的嘛。
嬴稷的幾個兒子裏,安國君嬴柱的子女最多,光是兒子就有二十多個,死上一兩個也不心疼。
在秦霄的引導下,嬴稷很快就決定了質子的人選。
嬴稷的孫子、安國君之子,年僅不到十歲的嬴異人!
……
在秦霄的協調下,雖然生出了一番波折,但最終的結果依然是好的。
在秦霄的公證和監督下,秦、趙兩國互換了議和盟書,并各自派遣一名質子入洛京,以示結盟的誠意。
同時,三方共同派出使者入燕,說服燕王聯手對付齊國。
甚至于,大體的利益劃分都已經定好了。
一旦擊敗齊國,則宋國歸韓、魏。
攻占的齊國領土,則由趙、燕分享。
至于秦國,則取齊國的财貨、糧食,以補充軍耗。
說服燕國需要一定的時間。
何況即便說服了燕國,五國伐齊,出兵事宜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準備好的。
秦霄暫時将精力從這件事上轉移開來,準備在秦國質子嬴異人身上“下注”。
嬴異人,就是秦國未來的君主秦莊襄王。
也是秦始皇的老爹。
不過,此時的嬴異人才剛剛十歲,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
在嬴異人抵達洛京之後,秦霄并未第一時間去見他,而是随便安排了一棟宅子将他打發過去。
随後,秦霄招來郭嘉,問道:“人找到了嗎?”
郭嘉點頭道:“衛國富商呂不韋,已經到洛京了!必須要見他嗎?”
“嗯。”
秦霄點點頭,吩咐道:“你去按之前的計劃做一下準備。”
“陛下放心。”
郭嘉嘿嘿一笑,道:“通過嬴異人來影響始皇帝,陛下好算計!”
“誰讓嬴稷不信任咱們呢?沒辦法,隻能把希望寄托在嬴政身上了。”
秦霄聳了聳肩,面無表情道:“去安排吧,三日之後,召見呂不韋。”
郭嘉應聲而去。
三天時間裏,郭嘉按照計劃,對呂不韋進行了反複的試探,确認他确實如同曆史描述的那樣,有着極大的野心之後,向秦霄彙報了詳細的情況。
三日後,秦霄在書房召見呂不韋。
此時的呂不韋還很年輕,隻有二十多歲,但已經是富甲一方的巨商了。
衛國是魏國的附庸國,實質上也是在秦霄的控制之中。
作爲衛國的巨商,呂不韋實際上可以算是秦霄的“領民”。
得到秦霄的召見,呂不韋忐忑不安,不知這次見面是好是壞,一路上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大意。
在戰國時期,商人的地位其實不算低。
但和一方諸侯比起來,那就什麽都不是了。
秦霄雖然并未立國,但架空了韓、魏兩國朝堂,比起一國君主,地位隻高不低。
此時的呂不韋,還不是未來那個“仲父”,雖有野心,但還很稚嫩。
見到秦霄,呂不韋隻覺得雙腿一陣發抖,膝蓋一軟,忍不住跪了下來。
“衛人呂不韋,拜見大王!”
這家夥慌張的,連稱呼都搞錯了,直接把秦霄當成了一國之王。
秦霄見狀,笑了起來,卻是沒有點破呂不韋的口誤。
“起來吧。賜座。”
秦霄伸手一揮,示意侍者引導呂不韋入座。
等呂不韋端端正正地坐好,秦霄才開口道:“你可知我爲何召見你?”
呂不韋心裏一慌,連忙道:“草民不知。莫非,草民犯了什麽事……”
他心裏浮現出無數念頭。
這次召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莫不是要與我做生意?
但也不對啊!
此前那位郭奉孝大人,反複試探我的野心……
完了!
該不會我呂氏生意做得太大,家産被盯上了吧?
一念至此,呂不韋腦海中浮現出呂氏滿門被滅,家産被抄沒的畫面,眼前一黑,險些要暈過去。
“别怕,這次找你來,不是壞事。”
秦霄并不知道,自己在呂不韋心中已經變成了一個爲了奪财而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看到呂不韋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當即出口安慰了一句,而後開門見山地說道:“我聽說你到處宣稱你是姜子牙的後人,頗有野心。如今找你來,便是給你這個機會。”
呂不韋姓姜、呂氏,自稱爲姜子牙二十三世孫。
這一點是真是假,早已沒法考證。
但至少從他到處宣稱自己的出身來看,呂不韋确實是很有野心的。
再加上郭嘉的試探,也表明呂不韋的野心确實是在朝堂,而不是在商業方面。
秦霄基本上可以确定,他現在雖然年輕,但在心态上,仍是“未來”那個圖“謀國大利”的秦國丞相。
當然,比起未來的呂不韋,現在的他,因爲年齡、經驗、眼界等各方面的緣故,手段上必然稚嫩許多。
但這不要緊。
秦霄找他來,隻是讓他做一個工具人。
一個在未來推嬴異人上位的工具。
在曆史上,嬴異人繼承秦王之位,可以說是步步驚心。
一步走錯,秦莊襄王就要換一個人。
若是沒有呂不韋,光靠秦霄自己,很難在不引起嬴稷懷疑的前提下,将嬴異人推到秦國儲君的候選名單之中。
秦霄從不會小瞧自己的對手。
何況,這個“對手”還是堪稱一代雄主的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嬴稷。
所以,呂不韋這個人的存在,就是必須的。
秦霄需要他去給嬴異人造勢,幫助嬴異人在未來進入秦國權利階層的核心。
至于爲什麽要這麽早找來呂不韋……
秦霄怕這家夥提前下注别人。
這個時代,值得呂不韋下注的人可不少。
若是呂不韋早早地選定了自己的“奇貨”,不帶嬴異人玩了,那怎麽辦?
秦霄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影響太大了,天知道哪個蝴蝶效應,就會導緻曆史出現變化。
隻能早點把呂不韋送到嬴異人身邊,确保這對CP組合不出差錯。
秦霄看向呂不韋,開口道:“你不必多想,你那點家産,我根本看不上。這次找你來,僅僅隻是因爲你有野心,也有能力,而我恰好需要一個你這樣的人,你懂嗎?”
“知……草民知道了。”
呂不韋戰戰兢兢地表忠心道:“不知大王要草民做何事?但有吩咐,萬死不辭!”
他未必是對秦霄有多忠心,僅僅隻是因爲巨大的身份、地位差距,所導緻的恐懼,讓他不得不表一個忠誠的态度出來。
秦霄對呂不韋的表現有些失望。
這樣一副膽小如鼠的樣子,可不像是曆史上那個對秦國造成巨大影響的呂相。
秦霄突然有些沒了興緻,不想和呂不韋繼續聊下去。
但他還是耐着性子,按照一開始的計劃,對呂不韋說道:“我會給你制造機會,讓你去接觸一個人。”
“是……”呂不韋有些不解地問道:“那,接觸之後,草民要如何做?”
“随你。”
秦霄本該讓呂不韋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執行。
但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改口道:“你想如何做,和他交朋友也好,做敵人也好,都是你的事,我一概不幹涉。僅有一點,按照你的想法去做,然後把這次見面的事爛在肚子裏,明白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