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全程基本上都跟着李世民,李世民在幽州,那李泰也在幽州待着。
而随着李世績與李道宗在前線打開局面在圍攻遼東城,李世民則親自到前線去督戰。
而李泰自然也跟着李世民來到前線,主要還是負責糧草與物資的分配等輔助事宜。
不過,真說起來李泰手上的瑣事實際上并不少。
上到各種物資的運輸籌備,下到士卒們的吃喝拉撒,都是李泰需要去安排的。
别得不說,甚至連士卒們的排洩物,李泰都需要找人收集起來。
這些東西主要是爲了給武器上附魔用的,基本上隻要能夠砍傷對手,或多或少帶上些疾病效果。
至于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李泰不知道,但多少能增加殺傷力。
而遼東城内,高大石雖然通過舍棄士卒保存了精銳回到遼東城,但這批士卒因爲出城戰敗的影響士氣也相當的低落。
而李世民此刻親自過來督軍,一增一減,雙方士卒的發揮,自然有天然之别。
李世績與李道宗兩人默契的在李世民來前把遼東城的外部防禦設施盡可能的清理幹淨,但攻城的事倒留給了李世民,讓李世民來做。
畢竟聖人過來遼東多少是要戰功的,李世民後來在高句麗戰績自然現在誰也沒預料到。
就現在來說,從軍士士氣上考慮,如果李世民一來遼東,那就能拿下遼東城,自然全軍士氣大漲。
而李道宗與李世績兩個人應該怎麽說呢……
李世績的政治敏感性還是相當強的,曆史上幾次站隊幾乎全對,而李道宗算李世民一手帶出來的。
所以李世績稍稍暗示了一下,李道宗便默契的跟李世績幹起了這件事。
果然,在李世績帶着中軍主力來到遼東城池後,大唐軍隊士氣大振,開始全面攻城。
一開始,雙方交手還很正常,像唐軍清掃阻礙,填平溝壑,準備攻城器械,進行全面壓制,然後圍三阙一,挑選一門進行重點進攻。
基本上就是教科書似的對城池發動進攻,絲毫沒有什麽新奇的地方。
唯一能夠算得上一提的,那就是唐軍進攻的戰鬥士氣,明顯就比守城一方要高的多。
而攻城了幾日,李世民也讓手下每支戰部去試一試。
一是讓這些軍隊知道已經進入到戰場,讓他們不要再以自己在後方的心态待在戰場上。
二是自己到底有些年沒指揮具體作戰了,自己也需要稍稍找找感覺,免得因手生出現什麽低級錯誤。
而就在輪到了薛仁貴的學府兵時,薛仁貴所帶領的學府兵又一次吸引了眼球。
按照正常道理來說,學府兵這種重步兵,因爲自身身着重铠,正面作戰雖然很有優勢,但在攻城戰過程中很少人會讓重步兵去攻城。
倒不是戰鬥力的問題,而是體力消耗驚人,更重要得是,重步兵是甲士,屬于國家精銳,很少會有人把重步兵當做攻城士卒使用。
就算李世民也隻懷着自己挺看好薛仁貴的,就讓他感受感受攻城的氣息,并沒真指望這支戰部能有什麽出人意料的表現。
畢竟是步兵,表現再驚豔能表現到哪裏。
但薛仁貴帶着學府兵出場時,别得不說,單那冷豔逼人的全身覆蓋铠甲便讓高句麗守城的士卒們感覺到幾分絕望。
他們看看手中弓弩,再看看學府兵在陽光下反射着光輝的甲胄……這一刻他們想要繼續打下去的心,更是下降了不少,畢竟這重甲真不好打啊。
當然,如果學府兵隻是單純重步兵,要跟其他重步兵一樣爬雲梯坐井闌,那學府兵自身的優勢發揮不出來,那在這戰場的主要貢獻怕也就隻是浪費對方的防禦器械了。
但薛仁貴到底是一個有追求的将領,他知道李泰與李世民對收複遼東,念念不忘的。
所以經過他研究後,發現高句麗這民族因爲被大隋打了多次,所以别得技能不說,但防禦技能點滿,尤其各種城牆設施是正常攻城軍隊看了都隻想要放棄。
而薛仁貴便思索着學府兵,能不能基于自己工具掌握的熔煉,以及自适應的天賦,在攻城戰争中有着一定表現可能,然後薛仁貴便把主意打到自适應士卒的裝備上。
因爲薛仁貴突然發現,學府兵能擁有比肩二天賦的戰鬥力,其中最重要得就是士卒裝備。
若沒有這身裝備,基本上遇到其他的一天賦部隊自己都未必能夠做到穩勝。
至于其他部隊酸酸的什麽自己要是有學府兵的裝備,他們也能怎麽樣怎麽樣,薛仁貴全部都當做沒有聽到。
因爲薛仁貴很是清楚,同樣的裝備就算是交給他們,他們也穿不上。
但同樣的,自己士卒的天賦不變,但裝備可以一定程度變化啊!
雖然這想法對房玄齡等人來說有些逆天,但薛仁貴直接上報兵部,表示自己需要找魏王要點讨伐高句麗的專屬裝備。
所以薛仁貴直接把自己的要求跟李泰說了,而李泰正好執掌整個讨伐高句麗的後勤,上表自己在幽州建造高爐進行煉鋼,以及修建兵工廠,供應朝廷讨伐高句麗的兵器消耗。
房玄齡思索了一下,覺得在李泰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也不敢胡亂來便同意了。
而李泰也的确沒胡亂來,隻不過李泰獲得了直接打造甲胄的權利。
所以,薛仁貴直接向李泰定做了一批新的特質甲胄,甲胄的重量被一定程度的削減,但減少的重量卻增加在了其他的地方。
一是制造出一個能完全把人覆蓋住的雙手大盾,基本一百六十斤的負重,身上甲胄隻有六十斤,但雙手大盾卻有真正一百斤,突出得就是把防禦進行到底。
這塊大得能把整個人都能遮掩住的大盾,需要時就完全能夠把士卒全部都遮掩起來。
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給周圍其他學府兵進行協助防禦。
另外一批學府兵身上的甲胄也是經過削減,但沒削減的這麽多,一身甲胄的重量差不多也就一百斤左右。
而這些空餘出來的負重,就個人來說的确是出現空餘,但當他們聯手操作各種戰争機械時,平常士卒都十分吃力推動戰争機械,對他們來說能夠輕易的搬動了!
這一刻,随着薛仁貴帶着這一支學府兵上場,薛仁貴一聲令下。
他們在衆目睽睽下,一個個擡着沖車,以步兵沖擊的速度,直接把沖車頭車等攻城器械擡到高句麗的城牆下面。
這迅捷的攻城武器推進速度,不僅看呆了唐軍自己人,就算是城牆上的高大石都看傻了!
等到高句麗士卒想反擊時卻發現像弩車,投石器之類的工程工具因爲角度問題很勉強。
至于箭矢,甚至是破甲弓弩,面對着一百斤重的雙手大盾也沒多少用處。
真正有用的,還是落石這種直接向下砸的樸實攻擊,又或者金湯這種不至死,但相當令人惡心的負面攻擊,但這已經阻止不了學府軍,用攻城武器娴熟的進攻城牆了。
城牆中哪個點最是薄弱,攻城武器哪一個角度殺傷力最大,以及士卒本身對攻城武器當前狀态的準确評估,甚至還準備了一部分可以替換的零件。
可以說,學府兵們在使用刀槍劍戟這種簡單武器時,工具天賦的熔煉隻能夠算讓他們能發揮出正常一天賦戰部應該發揮出來的戰鬥力,算一定程度的補強但也就到此爲止了。
但在進入到攻城戰,在他們開始操作各種複雜的攻城武器時,工具掌握這個天賦開始全面發揮,這讓學府兵所能發揮出來的作用變得截然不同,他們操作攻城器械更加有效率。
是的,效率!
其他的士卒操作攻城器械靠得是經驗,但學府兵們卻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
這種教育在雙方拿着比較簡單功能的武器時,頂多隻強化一下學府兵的組織力。
所以讓學府兵能夠很容易掌握軍團天賦,但更進一步的人與人之間的厮殺,卻看不出他們的優秀所在。
但在武器變得複雜,尤其是需要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共同操作的攻城器械時,學府兵讀過書,鑽研過度量衡,尤其是小學水準的教育能讓他們操作時效率上碾壓其他的士卒。
他們讀過書而當兵所帶來的益處才真正的體現出來。
一就是在集體的協力操作上,他們完成的比任何一支攻城部隊來得更加優秀。
第二就是标準化上,因爲李泰對他們的教育,已經周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他們對标準化的追求幾乎是銘刻在了他們的骨髓中,這讓他們在上戰場前,會本能的對易損壞的部分多準備些預備零件,能幫助他們哪怕在戰場上也能随時更換相應的零件。
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台下功夫的準備,這讓薛仁貴所率領的學府兵在攻城時顯得格外強。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真正把各種攻城武器的極限發揮了出來。
而不像其他攻城部隊,他們更多是經過重重聯手後,勉強發揮出攻城武器差不多六七成效果。
而高大石也顯然沒想到,大唐居然還有這麽支特别會攻城的軍隊。
等到應對時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應對不了,在沖車幾乎極限發揮的情況下,沒足夠的人頂在城門下,整個大門直接便被學府兵所操作的沖車給直接的撞擊開了。
“城門破了,大家跟我殺!”薛仁貴看到了城門已經撞破,倒也沒有任何的遲疑,馬上便帶着士卒們沖殺了進去,整個遼東城的徹底占領,也就隻是剩下了時間問題了。
“薛卿果然是福将啊!”李世民拿着望遠鏡看着薛仁貴帶着學府兵一上,便攻克了遼東城,心中也相當欣喜,看着薛仁貴的目光到底是越看越是欣賞了幾分。
李世民把望遠鏡放下,目光落到李泰身上,開口道:
“薛卿熔煉的那個天賦是你基于掌握弄出來的,是專門爲了攻城武器準備的?”
“真不是!”李泰連忙搖搖頭,自己這麽愛好和平,怎麽會幹這種事,連忙說道,
“主要是爲了方便士卒退伍後,就算回歸到了地方也能夠有一技之長。
種地什麽也能盡快熟悉工具,實在不行去幹徭役搬磚,借助工具也能搬磚到五六十歲。
畢竟正常士卒能當上将軍的寥寥無幾,封爵更是少數,百夫長便是他們職務的盡頭,所以總歸要給士卒們安排好後路!”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沉默了,話題直接就被李泰給終結了。
李世民總感覺青雀這人特矛盾,像各種爲了戰争準備的器械那真的是不要錢的弄。
但李泰本身又仿佛并不是很喜歡打戰,甚至在李泰的眼中,士卒本身的重要性居然比他們身上這一身不知道幾百貫的豪華裝備都要來得重要,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李泰都親自帶過兵了,難道不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嗎?難道不知道士卒在戰場上就是消耗品!
而且根據李泰的人口理論,大唐未來很可能會因爲人口問題,而導緻局勢出現動蕩。
這樣的話,每次戰争都會一定程度的削減人口,甚至從其他國家掠奪過來的資源,更能讓大唐國運得到延續。
但即使如此,在李泰看來,人本身的重要性還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有點懷疑李靖對于李泰名将的評價,但轉念想了一想,李泰能夠這般的仁心,也許成爲不了名帥,但卻能成爲一個優秀的大唐繼承者。
畢竟仁本身就是一名領導人相當難做到的品質啊,想到這裏李世民倒也不強求扭曲青雀的觀念了。
李世民從容的跟李泰道,“等到遼東城裏面的潰兵清剿結束,你跟我一起進遼東城!”
“遵命!”李泰對着李世民恭敬的回答道,看着李世民沒有什麽動怒,李泰的目光卻又重新回到了戰場上。
“看起來現在的攻城武器對于學府兵來說有些輕了,全鋼制的怎麽樣?按照坦克的标準,給他們弄出來一個讓他們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試一試?”
李泰在心中不由盤算着,與之相比遼東城破,倒是小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