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峥意欲使公孫衍的合縱攻擊秦大業再度複生,如今伐秦良機猶如天賜當然不能放過。持續了兩年的衛楚之戰結束後,年輕的魏缭在這兩年立下戰功無數,如今已經在短短兩年時間内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百夫長連連高升,爵至上國柱。
國柱,所謂國之柱石也,能獲得此等殊榮者莫不于國立下汗馬功勞。
朝歌王宮别苑。
魏缭私下被衛峥召見入宮喝酒,後者借着酒興直接問道:“魏缭,寡人欲合縱三晉讨伐秦國,由你統兵,如何?”
合縱伐秦?此話讓魏缭分外驚訝,一番暗想不由得的點點頭,老楚王客死秦國的消息已經遍傳天下,他也知道了這件事情,君王意欲借此伐秦,的确是弱秦的絕佳機會。
頓時面王拱手可,卻道:“啓禀我王,臣以爲,論統伐秦大軍之帥,非武安君莫屬。魏缭何德何能哉。”
衛峥手持大爵随意瞥了他一眼,笑道:“你就不想親自統領一支大軍證明自己的才能?證明你魏缭也不比武安君若?”
“這……”魏缭猶猶豫豫的半天,憋了許久還是實誠地道出了一個字:“想——”
“武安君既出,自是戰必勝、攻必克,寡人深信不疑。”衛峥信心十足的笑道,旋即話鋒一轉而喟然歎息,補充道:“可此次寡人欲伐之國,乃是白起母國,着其統兵或有不妥之處啊。”
“還是我王想的周到。”魏缭拱手應承,心下卻也生起了其他想法,後世被人尊稱尉缭子,雖然如今處于青年之時,但到底是一個曠古絕才之人,自有他的精明之處。魏缭似乎也猜出了君王此言的隐性含義,他也看出了衛峥這是在有意提拔自己。
在他魏缭看來武安君白起是秦國人不假,着其統軍攻伐母國不妥之說也許不假,但更多的怕是王上有意之舉啊。如今白起已經貴爲武安君,地位在衛國已是僅次于國君,無法再封,凡是伐戰皆尊舉武安君,久而久之未免有功高蓋主之嫌。
魏缭也發現了一點,白起在衛國軍中的威望也是無人能及,便是自己也異常崇敬之,武安君與君王義結金蘭的事迹也廣爲人知,對君王忠心不二也是事實。
可常言道,有無造反之心是一回事,有無造反之能力又是一回事,長此下去于國終究不是益處。
魏缭的猜測并無差錯,衛峥也有此意,身處當世爲一國之主,爲君王者無需事必親躬,禦下之道不可不察,衛國有一個武安君終究是不是長遠之計,惟有将星如群星閃耀的局面才是家國穩定的基礎。
造反,這是對任何一個君王而言皆爲最敏感也是最忌諱之事,人活當世有時便是身不由己,衛峥自然不會忘記曆史上的趙匡胤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之事。臣下隻要有造反的能力,即便他無造反之心,一旦他的部下不願意,便是無造反之心也不得不造反,甚至會逼着你造反。
盡快把魏缭扶持上來平衡武安君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僅僅是衛峥于國穩定而考慮,也是更好的爲了保護白起。
“寡人着你爲帥,有沒有信心破了那崤山函谷?”這時,衛峥微笑的惬意說道,語畢便将樽爵内的酒水一飲而盡。
“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塞河水。其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并辔’之稱。當年犀首合縱五國伐秦,嘗以十倍之地、五倍之衆,叩關而攻秦,秦将樗裏疾開關迎敵,諸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崤山函谷至今未曾有被攻破之先例。”
魏缭說道這裏,沉吟了片刻,接道:“十八年前,犀首合縱五國之兵于函谷關含恨告敗而終,令人唏噓慨歎。魏缭以爲,犀首之敗不是敗于秦軍之手,而是敗于五國之手。當年合縱伐秦,聲勢何其浩蕩,五國聯軍大有滅秦而分其地之勢,怎料結果竟是落得如此局面。皆因列國各懷異心,人齊而心不齊,犀首大敗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說道這裏,魏缭看向了衛峥:“我王意欲合縱伐秦卻不可同往日而語。”
衛峥低着腦袋,手持筷子夾起了一團細皮嫩肉入嘴咀嚼,随意道:“願聞将軍高論。”
魏缭頓時侃侃言道:“如今時局大變,三晉同氣連枝而制霸中原已成大勢,韓國在我衛國攻楚一戰盡得好處,況且秦略其地,辱其國已久,如今我王意欲興師伐秦,韓國必唯我王馬首視瞻。而趙國雖然沒有與我一同伐楚,卻也有十年鐵盟,兩國共進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加之如今趙主父不失爲天下雄主,秦國亦侵占趙國多地,宿願不少,此弱秦之舉于趙國有利,魏缭堅信趙主父定然義不容辭,我王一旦振臂高呼,韓、趙兩國定會興師響應。”
“如今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王之手,伐秦大業何愁不成乎?”
“說的好!”衛峥大喜,當即拍闆的道:“此次伐秦統帥,就你魏缭了!次年舉事,發兵迫境!呵呵,這函谷關無人可破,便由寡人開這個先例。”
魏缭心中大振,亦是大喜,他預感到這一次是他真正功成名就的契機,函谷關向來無人可破,若是這一次自己統軍破了秦之崤塞,勢必威震天下。魏缭當即從席墊上起身,強忍心中激動,面王拱手而道:“臣謹遵王命,必不負我王之托,魏缭願立軍令狀,不破函谷,提頭來見!”
五日之後。衛國以“伐無道,誅暴秦”的名義昭告天下,衛峥振臂一呼,發起了聲勢浩大的三晉“太行會盟”,趙、韓兩國毫不猶豫的響應号召,宛如百餘年前魏文侯率三晉以擯四海之盛況,一呼百應。
一時之間,整個天下爲之傾動。
三晉衛、趙、韓三國之相,即以衛相居辛、趙相肥義、韓相張平三人爲三國百官之首會盟太行晤談合縱伐秦之事。
太行之地,乃是衛峥稱王之地,在此會盟,其意不言而喻。便是要說明,三晉之首乃是衛國。
三晉雖然同氣連枝,但内部也要分清主次,顯然,衛國在三晉之中鶴立頂首,衛峥更是從殘酷的諸侯兼并中曆經二十年洗禮,建立赫赫功勳,無人不服。衛國國力也是三晉之首,加之韓國親衛,“大哥”地位牢不可破。
趙武靈王雖也是一代雄主,趙國國力如今也是十倍昔年,但趙雍和衛峥兩個人的威望放在三晉之中,無疑是衛峥更加高。
趙國自然也隻能爲衛國之後,對此,趙國倒也服氣。
如今三晉,趙國胡服騎射變法正直當要,需要衛國的鼎力支持,自然不敢開罪,韓國就不用說了,自從得到了楚國的南陽郡,嘗到了大甜頭的韓王做衛國“小弟”也是不亦樂乎,非常的聽話,對于韓王來說,管他誰做大哥呢,能拿好處就行。
此時,太行之地的原野上,三面纛旗獵獵招展,三面纛旗中刻着分别“衛”、“韓”、“趙”三個字,三面大纛旗之下是無數大帳。
當此之際,正是三晉晤談伐秦大事之時,不但三國之相競相會盟于此,各自也帶來了自家最優秀的将領一同前來。
韓相張平帶來的韓國将領也就暴鸢能拿得出手,之前也跟随衛國一同伐楚,韓國也沒有想出頭,一心跟着衛國聽其調遣便是,盡力出力即可,韓王堅信衛王定然少不了他的好處。
趙國肥義老相國帶來的趙國将領就豪華了,不但豪華更是一窩,趙國雖然尊衛爲三晉之首,也沒有想要在此次會盟之中掙得合縱長與三軍統帥的頭銜。趙雍卻也不能堕了趙國的氣勢,看這帶來一窩将軍架勢也大有一番趙國是強國的味道。
肥義老相國本就是出将入相之人,自是不消多說,而此次趙國帶來的将軍都是趙國的中堅力量,大将廉頗赫然在列,也有追随趙武靈王伐中山國而立下功勞的樂毅,更有原本是一個收田租稅而被平原君趙勝發現的大才馬服君趙奢也在其列,當然,現在的趙奢還沒有封君。
若是衛峥來到太行會盟之地,看到趙國帳下的這些将領定然會倍感驚訝,趙國的名将竟是逐一前來會盟,這幾個人就是趙國無可争議的國之柱石啊。
趙國的陣容堪稱豪華至極,也由此可以看出來此番伐秦,也是趙雍要以此告訴衛峥這個合縱長盟主,合縱伐秦,趙國此次無比堅定。
至于衛國,居辛作爲東道主國之相,此番會盟隻帶來了一個在衛楚之戰中剛剛成名的青年魏缭。不過,卻沒有人會因此輕視衛國,反而覺得衛峥沒有派武安君來是給其他将軍面子,且不說衛國帳下有一個武安君,白起既出,這裏的三國諸将領莫不黯然失色,屠百萬雄中雄者,殺出來的滔天兇威,生平至今從無敗績,放眼天下出武安君白起者無出其右爾。
如今的白起,更是被天下人稱贊爲非孫膑、吳起在世不能敵武安君。
居辛雖然隻帶來了一個年輕的衛将領,但衛國也是名将如雲,白起、孟贲、姚尤、魏缭、穆邯皆是衛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将,号稱衛國五虎将。
太行會盟以如此太史,秦國此番面對來勢洶洶的三晉,怕是不死也要脫層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