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峥親自修書一封轉交給了劇辛,劇辛便如獲至寶一般,之前爲求法甚至不惜要做一個任聽衛峥使喚的左右,身爲一個大才士子,能夠如此放下身段可見其求法之心切,人品都是上上者,這樣的人不能得志,世間也無人能有所作爲了。
劇辛離去了,再也沒有呆在齊國的心思,與衛峥告别之後,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前往衛國目前的都城朝歌去見姜牧,以便來日等待衛峥歸來。
隻是後來的劇辛萬萬沒有想到衛峥竟然是衛國的國君。
稷下學宮這一次争鳴論戰也随同諸子百家開始向外流傳,這一次的儒法之争讓天下士子大開眼界,衛黎之名一時間在列國士子面前如雷貫耳,幾乎有所學識的人都在飯後議論這一突然橫空出世的法家大師。
此次儒法之争發生的事迹也如同長了翅膀一樣火速傳遞,衛峥在争鳴台上的論法、與孟子争辯的人性善惡之論無不在士子間議論紛紛,大開眼界。
但最讓人熟知的莫過于衛峥悉數痛斥儒家之言,竟是把儒家當代大師孟夫子說的個欲語而不得,使其氣急攻心,吐血三分。
讓諸子百家久久不能忘去的便是衛峥大罵儒家盡出大僞欺世盜名之說,尤其是那一句“夫子謂人皆可爲堯舜,衛黎說人皆由此而僞”,這句話是諸子百家士子最爲印象深刻也是衛峥最驚世駭俗的言論。
仔細想想,衛峥的言論不無道理,自古天下聖人能有幾多?儒家主張人人有德,人皆可爲堯舜,這是典型的理想豐滿,确實偉大卻不面對現實的客觀條件,天下萬民怎麽可能做到人皆可爲堯舜呢?
既然人皆可爲堯舜,儒家又爲何要給天下萬民分等級呢?
顯然是做不到的,而做不到卻又主張人皆可爲堯舜,正如衛峥在争鳴台上的言論:儒家大談聖賢王道,緻使天下不賢之人而以賢者居之,不君之人而以君子居之,如此賢者君子豈非僞賢僞君子?此等儒家豈能不出僞君子?
本就做不到,卻硬是要所有人都做君子,那所謂被冠以聖人賢者君子,不是反而成爲了小人的遮羞布,那不盡出僞君子?
儒家被衛峥痛斥的如此一無是處還培養出了無數的僞君子,這猶若把儒家的立世根基給一窩端的節奏,批的體無完膚,孟夫子不被氣急攻心才怪。
彼時,稷下學宮第九十九場争鳴論戰已經結束,諸子百家先後離去,衛峥自然離開了,此次論戰突然以儒法之争開始也以儒法之争結束,衛峥代表法家應戰既是一個必然也是一個偶然之舉,若不是在稷下學宮遇見了劇辛這個法家學士,或許就不會發生儒法之争了。
劇辛這個當下不可多得的法家有爲之才,衛峥便已認定衛國将來要變法的推行者,劇辛最爲合适不過,雖然其才華比之韓非這樣的法家集大成者頗有差距,不過對于變法,有衛峥在,法度不需要劇辛過于思考,衛峥最需要的便是一個有利的執法者和推行者,顯然,劇辛是護法的不二人選。
如今劇辛聞得衛峥的法而求法心切,這是正中處于求賢若渴中的衛峥的下懷啊。
來齊國,并參與稷下學宮的百家争鳴便是前來求賢的,當然,表面上并沒有流露求賢的意思。
諸子百家,争鳴于齊國,天下士子盡皆在稷下學宮争鳴論戰,衛峥深知這裏便是天下名士的彙聚之地,妥妥的人才市場,與其去天下尋求作膀右臂,效率遠不及在稷下學宮物色來的快。
這一次在争鳴論戰上大出風頭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一個有才華的法家,對于衛峥即将要在衛國變法之事,劇辛的出現簡直就是及時雨,可不能錯失這樣的大才讓他跑道燕國去做個将軍,最終還戰死。
……
齊宮。
“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懼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伏,執法必嚴!”已是暮年的齊威王在心中默念這句話,一動不動。
稷下學宮是他一手大力舉辦的,随即出現緻使天下諸子百家争鳴于齊國的盛況,天下士子盡入齊境内,這也是老齊王非常驕傲的一筆。
稷下學宮剛剛發生的儒法之争已然傳到了齊威王的耳朵裏,不僅僅是齊威王,齊國廟堂上的百官群臣都對這次的争鳴論戰略有耳聞,竟是連鼎鼎大名的孟夫子都被氣急攻心而吐血三分,想不知道都困難。
“此子大才也,相國,這位法家大才是哪位天下名士,胸腹如此才華爲何寡人卻是聞所未聞也!”惟聞齊王之聲,轉而看向了鄒忌。
“我王恕罪,臣下亦未嘗聞也!”鄒忌說道。
隻見齊威王微微仰頭連連眨巴着眼皮,盡是深思之色,“相國以爲,這衛黎之才比之衛鞅如何?”
“我王容禀,依老臣之言,這衛黎之才華比之衛鞅或猶有過之。”鄒忌如是說道。
“不錯——!”齊威王亦是微微點頭,道:“此子人性之論,寡人亦是大開眼界。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僅此一句便可擔當一代大師爾!”
“衛黎、衛鞅、李悝、吳起……這衛國還真是多君子啊!”齊威王忽然感慨的說道。
衛地多君子,燕趙之地多慷慨悲壯之士,都是天下有名的。
“這衛黎歲是大才,卻是主張法治的法家學士,我大齊信奉黃老之學,怕是不能爲我所用。”齊威王不無可惜的說道,顯然,衛峥的才華令齊王頗爲欣賞,但齊國行的是黃老之學,齊王本身也推崇黃老之學,而且在齊威王的治理之下,齊國國富而民強,對于法家一派的治國主張,雖法不誅心卻也過于無情,雖然不會貶斥,卻也不敢苟同。
但衛峥在稷下學宮的表現,尤其是對其闡述天下戰國的大争之世,強國富民爲其根本的言論深得齊王欣賞,齊王非常想把這一的大才攬入麾下卻又不想采納法家的主張,所以齊威王是矛盾的。
鄒忌見此狀況便建議道:“啓禀我王,不若先召見那衛黎,且看是否能爲我大齊所用?”
“寡人正有此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