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曲仁神情激動,第一個表态:“敵人既然撤退了,我們正好趁勝追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張輔搖搖頭:“敵人雖然撤退,但很有可能做好了應對準備。若是他們沿途設下埋伏,反而會讓我們自己吃虧!”
辰鋒保持着沉默,現在兩種聲音都很響亮,幾乎一半人想要趁勝追擊,一半人想要撤退。
不管是武林大軍還是大明軍隊,大家都不是鐵闆一塊。
像龍向天這種背負深仇大恨的,恨不得将輪回門與東察合台汗屠戮殆盡。大明軍隊之中,也有些激進以及想撈軍功的人,他們都想殺滅敵人加官進爵。
這批人占了一半,還有一半人則是保守地認爲,撤退才是最好的選擇。
大家争論紛紛,張輔這個主帥能壓制軍隊的人,但也無法說動武林大軍。
趁着衆人議論,張輔便把辰鋒拉到了一邊。
“辰驸馬,大軍深入敵國,這絕對不是什麽好事啊。我們這一次本就是爲了阻擋敵軍的攻擊,現在要長途跋涉去追擊,不管是後勤還是士兵的狀态,都達不到要求。而且追擊敵人有太多的變數,我們還是撤退更穩妥一點。”
辰鋒點頭贊同:“張大人說得很有道理,可那些主張追擊的人,未必說的都是錯的。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什麽折中的辦法呢。”
“折中的辦法?”張輔聽到了新的意見,所以頗感好奇。
辰鋒沒有明說,而是把張輔拉回到了衆人面前,然後大聲地說道:“各位請靜一靜,你們有些人主張追擊,有些人希望撤退。要不這樣吧,咱們一部分人追擊,另一部分人原地待命,大家說這樣可好?”
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有一個主張撤退的将領詢問道:“你讓我們原地待命,萬一追擊的人遇到了危險,那我們到底救還是不救?”
“這不是很簡單嘛,能救則救,不能救那就放棄,你們到時候撤退也來得及!”辰鋒笑着說道。
戰争無非是兩個結果,要麽勝,那麽敗。先讓一部分人去追擊敵人,這些人是自己決定追擊的,遇到危險也怨不了别人。若是敵人沒有埋伏,局勢對己方有利,那麽待命的軍隊就可以加入到追擊之中。
看似冷血的提議,可對于兩邊争吵的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李曲仁第一個表示贊同:“辰少俠說得對,要去追擊的人便去追擊,留下來的人原地待命。不知辰少俠想加入追擊的隊伍,還是留在這裏待命呢?”
辰鋒毫不猶豫地道:“我自當與大家一同追擊。”
他當然想徹底消滅輪回門,如今輪回門的餘孽已經不多了,正是斬草除根的最好時機。這一次追擊,就算打不過敵人,辰鋒也認爲自己可以全身而退,隻不過到時候顧及不了其他人罷了。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接下來便是迅速組織追擊以及待命的隊伍。
像天龍派、華山派、峨嵋派、昆侖派、崆峒派、蒼雲派、唐門、玄音閣這些門派的弟子,都是虛弱不堪需要休息。就算他們想要追擊,也隻能留下來待命。他們恢複起來倒也不慢,等到追擊部隊需要的時候,估計他們也恢複好了,可以随時接應。
剩下的各大派肯定要參與到追擊的隊伍當中,而大明軍隊也分出了二十五萬大軍,張輔放心不下,準備親率大軍指揮追擊。
原本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可是當大軍準備出發的時候,一道八百裏加急的聖旨從天而降。
過來傳旨的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東廠廠公黃俨。他親自前來,可見這份聖旨的重要性。
張輔趕緊跪拜聽旨,軍隊的人都是跪了一片,隻有武林大軍的人并沒有跪拜。
黃俨也不在意,他仔細地宣讀聖旨,語氣還帶着一絲戲谑。
聖旨内容很簡單,就是東察合台汗已經與大明朝廷簽訂百年和平協議,讓張輔遣散各衛所的軍隊,隻留下邊軍,然後帶着剩下的禁軍班師回朝。
“什麽時候的事?我們前線還在打仗,怎麽朝廷簽訂和平契約了?”辰鋒難以置信。
黃俨卷起聖旨,然後交到了張輔的手中,這才冷冷地瞥了一眼辰鋒:“這是皇上與各位大臣一起商議的結果,豈容你來指手畫腳!”
聖旨已經下達了,沒有人可以改變。就算要改,也要回京城去和皇帝說去!
張輔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他同樣有些不甘心:“黃廠公,不知道東察合台汗開出了什麽條件,皇上爲何會應允呢?”
黃俨對張輔還是比較恭敬的,立刻回答道:“英國公有所不知,如今我大明三線作戰,國庫消耗巨大。北方和西南的戰事基本落下尾聲,敵人全部被擊潰,可唯獨西邊的戰事還遙遙無期,而且西域各國可不比其它小國,和平共處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可萬一東察合台汗吞并了西域其它國家,到時候撕毀協議,集結百萬兵馬來攻打我大明,這又該怎麽辦?”張輔一邊說着,雙拳都是握得緊緊的。
黃俨笑道:“英國公多慮了,朝廷答應和平協議的前提,便是東察合台汗不能侵略别國。到時候大明與東察合台汗會加強聯系,派使者長期駐守。若是東察合台汗入侵别國,大明便可以率軍西征!”
“到時候既然也要率軍西征,爲何不現在清除隐患?”張輔還是難以理解朝廷的決定。
黃俨的臉色開始變差了,淡淡地道:“英國公,剛剛我已經說過了。朝廷多線作戰,現在已經不堪重負。隊伍在前線又如此疲憊,就算能打勝仗,可結果對朝廷又有什麽好處呢?軍隊死傷慘重,朝廷入不敷出,百姓怨聲載道,恐引起民變啊!”
這話說得有些重了,但這些确實是朝廷的考慮因素。
黃俨一臉頹廢,即便他現在回京,恐怕也說動不了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