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淩晨五點,寶亀克壽就命令所有部隊立即開鍋造飯。
吃過飯之後,寶亀克壽讓炮兵作爲主攻部隊,而步兵大隊作爲預備役。
在山口外邊所有部隊擺好隊形,先是以炮兵開路,将進山口附近的土地炸了一遍,用意就是用炮彈排雷。
随後便是炮兵的20門90野山炮同時開火,巨大的炮彈拖着長長的尾巴飛向山口的八路軍碉堡。
與此同時,寶亀克壽又命令一個中隊立即向進山口的八路軍工事發動試探性的進攻,想看看是否能一舉攻下黑山入口。
“轟”“轟”“轟”
劇烈的爆炸聲不斷地在頭頂響起,但是碉堡裏的戰士們卻一點都不覺害怕,碉堡的堅固他們都是知道的。
用支隊長的話說,除非是日軍運來了重炮(105毫米以上的算是重炮了),不然頂多把上面的泥土和枕木炸飛,别想傷着碉堡。
炮擊過後,戰士們看到500多個小鬼子正向前沿陣地沖了過來。
待小鬼子進入有效射程之後,随着一聲發令槍響過後,所有明堡暗堡同時開火。
十幾挺重機槍同時開火,将進山的路封了個嚴嚴實實,進攻的鬼子頓時被打倒了一大片,死傷慘重。
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支那人的火力果然很猛,負責前線指揮的堀部隆一随即命令進攻的那個步兵立即撤回來。
與此同時,在不遠處觀戰的寶亀克壽等人都是暗自後怕,剛才八路軍開火的時候他們都看到了。
那麽多的輕重機槍構成的火力點幾乎将進山的道路全部封死了,就算是所有人全部投入戰鬥,結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隻會徒增皇軍的傷亡而已。
而且炮擊的效果也是很不盡如人意,90式野炮的口徑隻有75mm,對于支那人隐藏在半地下(碉堡,是地下一半,地上以班的)的碉堡殺傷力很小。
炮轟十幾分鍾既然沒能摧毀任何一座,這讓寶亀克壽對90式火炮更加的不滿了。
日本陸軍以前使用的壓制性火炮爲38式野炮,不過這種産自德國的火炮設計年代爲1888年,是1905年日本陸軍花費了400萬日元向德國克虜伯公司買回來的,由于那一年正好是明治38年,所以被命名爲38式野炮。
38式野炮雖然性能不錯,但畢竟是半個世紀前的産物了,所以早在1920年以後日本陸軍就開始打算新型野炮了。
但當時因爲海軍艦隊,搞得日本陸軍很差錢,後來又是關東大地震,又是經濟蕭條,對于炮兵新技術的發展,當時日軍還是考慮依賴國外的技術,并派出了赴外考察團,最後焦點集中在施耐德公司身上。
1928年施耐德開始着手設計新炮,1930年經過數輪的修改,樣炮完成,31年完成設計定型,32年開始在大阪兵工廠生産并命名爲90式野炮。
但90式野炮比38式野炮重了三百公斤,參謀本部擔負作戰的部門對新型火炮過重非常不滿。
但新炮由第2師團攜帶參加了九一八後的實戰,反饋認爲多出的射程比多出的重量更劃算。
這才讓90式火炮正式進入生産,但産量不高,隻有幾百門,而寶亀克壽的混合成師團就有這麽一批裝備90式野炮的。
其實寶亀克壽不知道的是,并不是炮擊的效果不好,也不是火炮的原因。
而是在修建的時候玄一讓人在裏面加了很多的鋼條,鐵盤,并且還把碉堡(碉堡分爲明堡和暗堡)的混凝土加厚了許多,就是重炮來了打在上面也不是幾下就能破壞的。
炮擊效果不佳,步兵試探性的進攻受阻,而請求的航空兵也遲遲不能到位,寶亀克壽隻能寄望于堀部隆一的土工作業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