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總喜歡拿玉米、紅薯、土豆做對比。
其實華夏自古并不缺少高産農作物,高粱、芋頭、葛根都足以解決吃食的問題,更不要說漢朝時候傳進來的蘿蔔和蓮藕。
曆史上之所以總出現餓死人的事情,最多的還是天災,當然也有許多是人爲。
受固有思維影響,所有人總愛在麥子一種農作物上面抓饒,因爲總以爲白面是上等吃食,幾千年耕種下來,整個北方麥子的産量已經低到了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
而張繼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改變大家的飲食習慣,再開發出一些更多的吃食。
漢朝時期有許多葛坡,當時的人們對葛根隻是少量用于藥材,并沒有加工成食物,而是利用葛藤加工成了布匹,其中史書上記載最多的,就是諸葛亮的羽扇葛巾。
現在的時間是九月中旬,正好是葛根上粉上的差不多的時候,所以張繼決定帶兩萬人去山上挖葛根制葛粉,順便練兵。
因爲前幾天有手下回報燕山水澤邊出現了巨人的身影,所以張繼就決定去燕山水澤。
從營地出發,沿澧水而上五十裏就是燕山水澤,此時的燕山水澤因爲沼澤遍地蛟龍縱橫,所以還是一片洪荒之地,并沒有明确的歸屬于那個縣管轄。
張霸的人手早已經派出去,打探好了路線,沿途也被張鹫的手下鋪設好了能通行牛馬車的道路。
吃過早飯之後,張繼接見了層層推舉上來的排長,百人一個正房主,五千人一個正排長,張繼現在的營地已經有了近二十萬人,所以張繼面前就出現了八十人,正副排長各一半。
“都起來吧,你們雖然是奴,可也是皇上的奴,而且你們現在已經算是官身了,要記住你們手上掌管着五千人,交州的許多小縣可還沒有五千漢民給縣長掌管。
所以從今以後,你們要跪也隻跪皇上一個人,其他的人,包括我在内,你們都不需要跪,都記住了?”
“屬下等銘記在心。”
張繼看着面前的八十個少年,裏面居然有三十幾個是女孩子,最小的一個可能剛剛達到張繼規定的年紀,也就是十歲。
雖然張繼要求男女分開住,青壯和老弱婦孺也分開住,可也隻是要求分屋子而已,又沒有要求整排房子都男女分開。
所以出現女房主是正常的,出現小娃的房主也是正常的,張繼對房主規定的就是十歲到二十歲,是因爲張繼想讓房主能學點知識,你要管人最起碼要能寫會算吧,可你排長裏面也出現小女娃,就有點過分了。
“你,對,就是你,别害怕,上前來,爺有話問你,告訴爺,你是怎麽當上排長的?”
十歲的小女孩,膽小的像鹌鹑一樣,遠沒有後世小女孩的潑辣和伶俐勁,用蚊子嗡嗡叫般細小的聲音說道:“他們說大人要吃人肉,說我的肉細嫩些,所以就把我選了出來。”
張繼滿腦袋黑線,“你們覺得,爺天天給你們白面吃,就是爲了把你們養胖了之後,好吃肉嗎?”
“都說說,一個個的說,你們都是怎麽被選出來的?”
答案很讓張繼惱火,其中有一半都說是因爲張繼要吃人肉,所以才被選出來的,八十人裏面隻有幾個是因爲平時生活中比較有能力,才被選出來的。
最奇葩的是裏面有個十一二歲叫葛燈的男娃,一看就是個傻大膽,是因爲他自己吵吵着要當房主,所以就當了房主,再吵吵着要當排長,所以就當了排長。
張繼來了興趣,好奇的問道:“别人都害怕,你爲什麽要吵吵着當房主排長的?還有,你名字爲什麽要叫葛燈啊?”
“因爲威風啊,什麽主啊,長啊的不都是有本事的人才能當的嗎?
至于名字,我出生的時候,家裏面最值錢的就是一盞青銅油燈,我爹說我是寶貝兒,和青銅油燈一樣的寶貝兒,所以我就叫葛燈了。
可惜爹娘都不在了。”說到最後,傻乎乎的葛燈也有點傷感。
張繼拍了拍葛燈的肩膀,說道:“沒事,你爹娘不在了,你也能活的好好的,以後每年祭祀一下你爹娘就行了,爺這裏不許祭祀鬼神,但是祭祀祖宗先人是被允許的,也是被提倡的。”
溫飽無依靠的時代沒那麽多的時間感傷,更不可能長時間的替别人感傷,早些安排完還要出發去找尋吃食呢。
不管這些人都是怎麽被推舉上來的,隻要被推薦上來了,就是他們運道,注定了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步,這就是作爲第一個吃螃蟹人的好處。
張繼從來不認爲,一個人會比另一個人笨多少,隻是每個年齡階段的精力不同罷了,既然這些被選出來的正副排長年齡上沒問題,張繼也不準備更換了。
“英娘、蓉娘、貞兒,你們三人每人自己挑選出十個女娃,張虎、管虎、程大、王軒,你們四人每人挑選出十個男娃。
剩下的六個男娃和四個女娃全部歸于王普名下,病不忌醫,男女都無所謂了。
以後就由你們負責教導她們,你們所學會的一切,從今後,每天爺教授你們兩個時辰,你們再教授他們兩個時辰。
時辰已經不早了,現在就出發吧,不然天黑之前,恐趕不到燕山水澤邊的營地了。”
随後張繼帶着衆童子出去坐車,張繼自己一架馬車,身後王貞他們每人帶着十個排長坐上一輛牛車。
前面管亥帶着三百長槍兵開道,張繼馬車前後跟着二十輛裝載了改進大黃弩的馬車,張霸的斥候兵和張繼親自統領的奴兵馬隊,混雜在四周警戒。
随後是王貞他們的牛車,王貞他們後面是典韋的三百扛着尚方斬馬劍的壯漢壓陣。
最後面跟着這次挖葛根制葛粉的兩萬青壯,制葛粉所需的石磨之類的工具裝備,已經先行運輸了過去
除了留守的華佗、程珥和張山三人以外,張繼的全部力量都在這裏了。
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向張鹫在燕山水澤邊,正在建造的簡易營地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