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廓來的主要官員有陳東、裴宣、魯青、張婉、安道全等人,夏溝來的有書生、也狐敖、胡玟、唐安等人,野狼軍有魯智深、時遷、楊志、朱武、韓世忠、猴子、李俊、張三、李四、孫二娘、莊肥、黃磊、冷豔、仁多薩、李虎榮等。
此次前來的還有東廓和夏溝的頗有名望的士紳商賈,來了差不多有三十四人。一個個忐忑不安觀望,哪怕見到一個認識或者熟悉的文官武将,趕緊上前拉關系套近乎。
這些人原本還沒有對林沖産生信心,但是七裏崗密約從黨項那邊洩露出來之後,很多人的心态馬上就發生了變化。
“林沖保證三年内不主動對黨項開戰!”這裏面隐藏着什麽意思,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
肯定是黨項方面經過測算,發覺怎麽都打不過野狼軍,這才慫了。不惜用大量的好處,換來一個三年平安的承諾。
既然野狼軍在東廓和夏溝站住腳了,這一幫名望商紳算自然見機快的,早早地投靠過來。比如水路運輸、米糧酒食、手工五金、醫館藥鋪等各行各業的大戶,就連僧道儒學都有人過來打算探聽口風。
林沖從陳東和也狐敖的渠道,已經知道他們的大緻想法,對于這些人的擔心十分理解。提前就做了相應的準備,此次正好一并解決。
因爲現在野狼軍在黨項内腹,形同飛地,若是處處都要等朝廷頒令,黃花菜都涼了。所以爲了快速決策,提高應變效率,
加上林沖一共二十五名軍政高官提前開會,首要議題就是組建自治州内閣,并在二十五名内閣中篩選七名常務内閣。
在場的沒有傻子,這是确定班底的時候,既然涉及到權力,沒有人不上心的。
因爲目前還沒解除戰争狀态,軍隊體系的閣員較多,不過林沖提前做了約束條款。鑒于地政關系的重要性,在三年内,整個内閣必須擴大到四十九名,而行政閣員必須逐漸上升到七成比例。
這一點上魯智深和時遷都支持林沖,所以軍方一系默認了這一限制條款。按照現在二十五人,占據十五席的比例,三年内頂多再增加一到兩名軍方内閣。
其實林沖根本沒打算增加軍方的話語權,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會逐漸削弱軍隊對地方行政的幹預,軍人一旦操縱最高權力,往往帶來的是破壞性的後果。
騎馬打天下可以,但是沒聽說騎馬治天下的。現在林沖不介意用自己的權威給軍隊劃一道緊箍咒,并不是要打壓軍隊,而是希望能兼顧其他群體的訴求。
政治是妥協的産物,政治是強者的遊戲,在實力面前,規則僅僅是規則。
林沖自然知道他這個決定會引起中層将官的非議,但是僅僅靠兇悍的軍隊,并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除非把東廓和夏溝建設的更爲強大,才能震懾黨項和朝廷。
而搞生産建設,就要依靠官吏士紳去執行政令,軍隊的作用并不大。其實政治民生良好與否,對軍隊建設同樣至關重要,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林沖痛下決心未雨綢缪。
朱武、李俊、張三、黃磊他們覺得自己打生打死才得來的局面,卻反而要讓弱雞一樣的文官占便宜,以後更要騎在自己頭上拉屎,頗多微詞。
林沖問朱武“少華山爲什麽會被攻破?不是因爲我人多,也不是因爲戰法多高明,而是你們沒有根據地,沒有自己的後勤保障,我有了地政關系的保障能耗上三個月,你們能耗幾天?”
“老實和你們說,戰争并非指兵多将廣,打的是綜合實力。我們之前打過那麽多對手,包括這次黨項十萬大軍來襲,爲什麽我們能擊潰他們?是靠軍心士氣、後勤保障、科技鍛造等等方面都要比别人強,才行。”
一個個武将們被林沖訓得鴉雀無聲,誰也不敢亂說。
最後魯智深摸了摸長出來的新發茬子,接上話頭“一個兩個都能耐了是吧?能打勝仗了不起了?别以爲你們流過血,出過汗就能在這裏矯情!你們去看看,同樣是西軍,同樣是朝廷禁軍,過的什麽日子?侯爺這麽做,你們不領情反而廢話啰嗦的,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執行完了自己回去慢慢理解。再給我聽到怪話連篇的,軍法可不講情面。”
他這一發狠,下面明顯觸動很大,平時帶兵訓練的确毫不含糊,打罵那都是常事。但是魯智深私下裏很少紅臉,今天正大光明訓斥這麽多将官,還是頭一遭。
今天是時遷到達西北首次正式亮相,最後他轉轉眼珠站出來打圓場。
“兄弟們也别着急,咱們在這裏四面全是黨項人,一個個恨不得吃砸門的肉喝咱們的血。俗話說得好,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沒有地政關系的支撐,咱可連口熱湯都喝不上。何況将來,咱們還會有第三座城,十座二十座也都有可能,所以盡管份額少了,實際上地位還是大大擡高的。”
野狼軍三巨頭都開口說話,證明他們都已經達成共識,不能再不識相。
朱武有些不好意思,于是點頭說道“全憑三位長官做主。”
這話出來,就算是代表這些少壯派,在内閣權力劃分上的妥協。
“知易行難!”林沖笑着說“說起來都頭頭是道,臨到自己頭上别忘了就行。你們是野狼軍一步一步走到如今,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底,千萬不要有鳥盡弓藏的想法。當然,也不能忘本,我們原本就是窮苦人家,通過努力有了如今的身份地位,但是和那些犧牲的烈士們比一比,是不是很慚愧?”
果然,這番話打動了每個在座的将官。
前前後後,野狼軍犧牲的将士都快接近三千人了。他們的家人隻能得到三十貫的撫恤金,活下來就是幸運的,能夠坐在這裏絕對是幸運兒中的佼佼者。
所以林沖隻提醒他們不要忘本,剛剛安定下來,就開始有了小心思。
這種風氣必須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