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河谷内較爲荒蕪,林沖被迫退進河谷,隻能依照這裏的地勢構築起簡易的防禦陣地。
右側四百尺高的山嶺上,被野狼軍構築了一些工事,三道步兵戰壕拱衛着主陣地,可以拆卸組裝弩車五架,輕型投石車布置了三台。
林沖再把兩千五百人分成六部分,左右翼各一百五十人扼守,八百步寬主陣地,一千五百人分成三批輪換,最後的七百人作爲預備隊。
野狼軍的布置剛剛停當,黨項人就發動了進攻,第一波,一千人黨項步卒頂着重甲和巨盾,開始向西側的宋軍陣地沖鋒。
從河谷到主陣地有六百尺遠,盡管距離不長,但坡度仰角卻比谷口的坡度要陡得多,所以林沖有把握在這裏再次重創沒藏花紅。
沒藏花紅仔細觀察這一波的進攻,他希望能從中發現野狼軍的弱點,下一波才是關鍵。
經過探查,野狼軍背後是連綿不斷人迹罕至的山嶺,這個陣地就是一處絕境。
隻要扼守住谷口,阻止其他宋軍救援,就能從容吃掉這支讓他們損失慘重的宋軍,洗刷戰敗的恥辱。
随着黨項人的進攻,野狼軍的反擊也開始了,破甲箭,弩車,投石器,從上方傾瀉而下。
一批批黨項人倒下,後面的人在軍令的威逼下,不得不踩着戰友的屍體接着往上沖。血腥味,哀嚎聲,怒罵聲,随着黨項人的進攻向着野狼軍蔓延過來。
朱武站在林沖身後,評估着戰局,“爵爺,沒藏花紅真是一條老狐狸,這一波沒盡全力,意在測試我軍防守薄弱之處。”
林沖卻看着北面的群山,半晌才說“那就讓他測,隻要我們再消滅六千,看他能不能忍得住。”
朱武心中一動,“爵爺,河谷外友軍情況不明,眼下又陷入西賊重圍,北面皆是群山,隻怕難以跋涉。”
林沖點點頭,這些山區根本沒路,而且飲食起居都很成問題,不用黨項人追殺,光是惡劣的環境就能讓野狼軍損失慘重。
這時候,黨項軍中也架設好了十幾門弩車和投石車,開始朝着陣地轟擊。這一波波攻擊威勢吓人,對于進攻的部隊是一種激勵,所以突進速度快了很多。
野狼軍陣地上的投石器和弩車,都安置在反斜面,或掩體之中,損失倒不大。但是戰壕中的步卒沒注意防護的在這一波打擊中,傷亡開始增加。
六百尺的距離,黨項攻擊部隊足足花了一刻鍾,傷亡幾近三百,終于沖到了第一道戰壕面前。
這麽高的傷亡比例,換作一般的部隊早就崩潰了,但是這一支是沒藏花紅挑選的敢死隊,根本沒打算活着下來。
六百多人加快了沖刺速度,當他們密集沖上第一道戰壕的時候,第二、第三道戰壕的霹靂火箭弩兵毫不猶豫的扣動了弩機,五十支步兵版霹靂火箭飛向了黨項軍。
一朵朵火團爆起,一第二排黨項重步被炸得血肉模糊,斷肢殘體到處亂飛。這種大規模一連串爆炸,徹底超出黨項士兵的想象。
當最前面三百多黨項士兵被火箭一掃而空的時候,因爲恐懼而導緻的崩潰,也就不可避免了,剩餘的三百多黨項殘兵連滾帶爬的下了山坡,吓得瑟瑟發抖。
沒藏花紅二話沒說,将這批士兵押着再次前去沖鋒,不肯動的一刀砍下腦袋。
就這樣,逼迫着剩餘的三百人繼續沖鋒。這些人戰戰兢兢的爬上去,很快就被野狼軍的弩車、投石和弓弩消滅在半途。
“首次進攻,我軍損失一千,宋軍損失不過百餘人,另河谷外的宋軍,已經開始大規模進攻我軍谷口陣地,野狼軍陣地應盡快拿下,否則我軍被敵軍前後包夾,形勢不妙。”
沒藏花紅冷哼了一聲“就那些西軍?我給他們一個月也打不進來,讓鐵鹞子去解決他們的騎兵,然後堅守谷口即可。”
他看的很透,河谷外的宋軍戰鬥力和戰鬥素養不高,按照一個黨項人換兩到三個宋軍來看,隻需要三千人防守,宋軍基本上拿他沒辦法。
不過,野狼軍這隻刺猬,不好下嘴。
剛才的一千人試探進攻,基本上探測了宋軍的戰術模式,尤其是弩車、投石車的反斜面布置很巧妙,基本上不用擔心遭到反擊。
同時大規模霹靂火箭的運用,使得野狼軍的戰鬥力更爲霸道。密集沖鋒的戰術,使得火箭發揮的威力成倍遞增。
野狼軍居高臨下,黨項軍進攻就會很不利。了解了彼此的情況後,沒藏花紅冷冷一笑,暫停了進攻。他要去谷口看看種師道的進攻,到底怎麽個意思。
在谷口,三千黨項悍卒,頂住了楊可世和姚平仲的三次進攻,依舊占據着陣地巋然不動。
姚平仲喘着氣,對楊可世說“這沒法打,弩車、投石車的威脅太大,再沖的話就是送死一般。”
楊可世臉色鐵青,他沒想到在野狼軍面前如同豆腐的黨項人,爲何在子面前變得近乎于鋼鐵,連續三次沖鋒都被打了回來,體力消耗過大,眼下急切之間确實不宜再戰。
等等老種來了,讓投石車、弩車配合重步沖擊試試。“也好,歇一會,蓄蓄力,等老相公來了再琢磨琢磨。”
沒藏花紅鄙夷的說了句“還是沒長進的西軍,看來就是野狼軍特殊一點,剿滅了野狼軍,餘者不堪一擊。”
于是整整一天,兩處陣地都沒有在發生戰鬥,到了晚間,無星無月的夜間,沒藏花紅派了三千人夜襲野狼軍的陣地。
而老種的大帳内,也在進行着一場謀劃。在老種的部署下,後半夜,派五千人将對谷口的黨項軍陣地發動奇襲。将其擊潰後,再由楊可世和姚平仲進谷援助林沖。
三千人的黨項軍實力,大大超過了陣地上的五百人,在付出了五六百人的代價後,兩千人的黨項軍連續突擊到了主陣地,林沖不得不拿出預備隊才勉強壓制住。
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