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當這一條新聞成功引起了普羅大衆的關注,并且引起了廣泛讨論之時,無疑是給一衆媒體打了雞血。
既然普羅大衆喜聞樂見,自然就會驅使着媒體去不斷挖掘和深入,從而赢得更多流量和關注。
甚至爲此不惜一切手段,任何與周東升相關的話題和内容,都成爲了挖掘的對象。
就連其老家都未能幸免,不少記者不惜千裏迢迢趕到谷鎮,嘗試進一步的挖掘周東升發家之前的故事。
試圖從親朋好友,同學老師口中挖掘出周東升曾經的形象來,并且希望從中能夠得到一些有趣的爆點,以此作爲撰寫新聞的素材。
不得不說,這麽一條新聞所造成的影響力,甚至連作爲始作俑者的媒體,都有些始料未及。
畢竟任何一條能夠引爆輿論的新聞,往往都是集齊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要素,缺一不可。
唯有集齊諸多要素,才能保證受衆範圍的基礎廣闊,從而産生海量的讨論和争議,進而産生引爆輿論的效果。
但是打鐵需要自身硬,如果沒有合适的新聞素材,哪怕是精于此道的媒體,那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而毫無疑問,周東升白手起家,成爲90後首位百億草根富豪的這個新聞,無疑就是要素集齊的新聞素材,可謂是精準踩中了普羅大衆的痛點。
畢竟風水輪流轉,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時代的接力棒總是從一代人轉接到另外一代人手中。
其中,在話語權方面表現尤爲明顯,而現如今随着時間流逝,新一代年輕人逐漸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成爲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并且發出自己的聲音。
但盡管這一代人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成長的,但真正站到曆史舞台上的時間終究尚短,還稍顯稚嫩。
真正能夠在輿論場上發出聲音的代表少之又少,隻有互聯網才勉強算是年輕人的地盤。
因此,在年輕人急于發聲的訴求之下,網紅成爲了這個載體,在互聯網上嶄露頭角,成爲年輕一代的代言人。
同時這些脫穎而出的草根網紅,無疑也是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時代機遇,完成了鹹魚大翻身,完成了階級躍遷不說。
在社會之中也逐漸開始掌握一定話語權,最起碼當經濟基礎上去了,在家庭之中的地位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隻不過,互聯網始終隻是社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饒是年輕人在網上圈地自萌,擰成一股繩,也絲毫不影響社會的話語權,始終還是掌握在老一輩人手中的事實。
盡管一代新人換舊人是曆史客觀規律,但是這一過程總是循序漸進的,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
其中,富豪榜單的存在,無疑就是給普羅大衆提供一條管中窺豹的渠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财富跟社會話語權之間的關系,幾乎是可以劃等号的。
而從往年的财富榜單足以看出,社會的财富依舊是掌握在老一輩人手中,唯有少部分接班人開始嶄露頭角。
其中,作爲首富之子的王校長,高挂榜首自然而然就成爲了普羅大衆眼中的焦點,從而成爲了互聯網上廣受追捧的話題人物。
隻不過繼承和接班人的身份,這種生下來就已經赢在了起跑線上的待遇,顯然不是普羅大衆能夠企及的。
普羅大衆總是更傾向于看到“白手起家”崛起的草根,比起先天條件的優越來看,後天的努力總能跟大衆一種距離自己更近的錯覺來。
畢竟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自己的人生道路,卻實實在在是在自己腳下,可以由自己決定的。
而在時代更疊之下,上一代“80後”早已經成爲了社會的中流砥柱,開始掌握一部分社會财富,從财富榜單上足以管中窺豹。
2016年财富榜上,超過68位80後企業家上榜,比之去年多了12位,其中隻有21位是白手起家拼搏出來的,由此足以看出這一代人依舊是社會的主力軍。
而作爲“90後”,年僅21歲的周東升猶如一匹黑馬突然上榜,成爲榜單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90後創業者!
正所謂物以稀爲貴,這樣“前無古人”的壯舉,能不成爲普羅大衆眼中的焦點嗎?
尤其是在互聯網這個以年輕人爲主的輿論場上,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不少年輕人都心甘情願化爲擁簇,爲周東升的這條新聞推波助瀾。
畢竟在輿論場上,身份标簽總是首當其沖劃分派系的手段,以往“90後”這個身份标簽,總是無辜成爲主流輿論批判的對象。
饒是有心反駁,卻也是有心無力,畢竟在“90後”的這個身份标簽之下,确實沒有什麽能夠在輿論場上嶄露頭角的人物。
如今風水輪流轉,周東升有出息了,四舍五入那就是“90後”有出息了,足以讓廣大年輕人揚眉吐氣一把。
再看到有人說“90後”難堪大任,這不就有拿得出手可以反擊的人物了嗎?
而吹捧周東升,那都不叫吹捧,叫爲年輕人扛起大旗,這樣難得能夠在輿論場上爲自己的身份标簽貼金的機會,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當然,除了一部分年輕人一面倒的吹捧和擁簇之外,自然也少不了諸多質疑和争議。
畢竟總會有人喜歡唱反調,選擇跟大衆背道而馳的發言來博得滿堂彩,而在輿論場上,立場對立就是制造沖突最簡單粗暴地方式。
對于看熱鬧不嫌事大,亦或者就喜歡找樂子的人來說,雞蛋裏挑骨頭就是他們最大的樂趣。
“現在的新聞真是看不懂了,這有什麽好吹的?”
“怎麽人家有100億身家是會分錢給你們嗎?你們那麽興奮幹嘛?”
“首位90後白手起家的草根富豪?口說無憑,白手起家的證據呢?”
“退一萬步說,這樣的人對社會有什麽貢獻嗎?”
“這樣的人都可以掌握這等财富,恰恰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哀!”
諸如此類的評論逐漸出現在各大評論區之中,并且逐漸呈現燎原之勢,得到諸多附和支持,越來越多持不同意見的人加入其中。
一時間,兩個泾渭分明的派系在互聯網上吵得可謂是不可開交,更有不少意見領袖加入其中,一同參與這麽一場流量盛宴。
如此畫面,自然更加是媒體喜聞樂見的場面,更是給了他們持續挖掘和尋找爆點的動力來。
畢竟輿論就像是一團柴火,如果沒辦法持續不斷的往裏添柴火的話,再旺的火也是三分鍾熱度。
然而就在輿論嘩然之際,一個關于周東升的個人專訪視頻突然發布。
這無疑是又在這熊熊燃燒的輿論之中,再次丢入了一塊竹子。
登時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
……
ps:加班忙到現在,困得不行欠的明天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