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冷清清的萬泉山官道,如今熱鬧非凡,人頭攢動。殘破狹窄的山路被擴充了一倍,直接擴到了北邊山崖,天地農莊修葺一新,穿戴整齊的農人遠遠的站在田埂上。
韋幼青換了一身布衣短衫,煞有介事的坐在劉家客棧的櫃台裏面。眼看着遠遠的官道上,從圍起的紅綢帳子上面露出一點頭來的帝後肩與走遠。
帝後不在他們這個小村子停留,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們最多隻會在華國夫人的城堡稍做休息,最大的可能是根本不會停下來休息。
這一路山路很長,如果他們二人停下來休息,各種禮儀太耽誤事。這次出行的總管楊亦和計劃能在晚上走到大高觀,這麽多人,還是住在道觀裏更安全一些。
韋幼青在等後面的人。這次出來聽講道,皇帝陛下隻帶了皇後與公主,還有未嫁的妹妹婉儀。
讓李婉儀停車在劉家客棧歇息,是早幾日韋幼青約見胡靈均時就說好了的。這個任務自然是李桃夭親自完成。
幾個内宦進來,将劉家客棧裏的人統統趕到後院裏去。“公主殿下馬上就要到了。”
韋幼青松了一口氣,這說明一切順利,昨晚自己送李婉儀回去的時候,見這位公主一直不醒,他正擔心李婉儀不能去大高觀了。
一時間環佩叮當,聽着有很多人的腳步聲,卻沒有什麽聲音傳出。
兩個公主在劉家客棧逗留了許久,直到外面阿西塞王子騎馬經過劉家客棧時,内外都聽見了陽城公主驚恐的聲音:
“婉儀姑姑!婉儀姑姑!”
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陽城公主的呼喊聲極大,韋幼青在後院聽得清清楚楚,想必前邊官道上的人也能聽見。
官道上正在行進的阿西塞聽到“婉儀”兩個字,精神一振,驚喜的停下馬來,打量着這個客棧。
隻見客棧門口站着許多内宦宮女,阿西塞雖然來洛陽不久,卻知道這是有宮裏的貴人在此歇息,故而急忙問左右随從:“婉儀是誰?”
“王子小聲,”一個随從低聲道,“婉儀是陛下的妹妹汾西公主。王子不要提公主閨名,這是對公主的冒犯。”
阿西塞匆匆從契丹跑出,身邊并沒有帶随從。他的這些随從都是禮部從羽林軍中抽調出來的,與其說是随從,不如說是監視。
故而阿西塞很不喜歡他們,若是平時他們這麽對他說話,少不得一番口角。
可阿西塞今天卻沒有生氣,甚至有些心花怒放。說不定就是昨晚那個仙子呢?他盤算着,對随從說道:
“你去禀報,就說阿西塞想在這裏寬寬衣,不知是否方便。”
随從有些爲難,可阿西塞目光灼灼的瞪着他。他雖然職務不高,可在羽林軍多年,自然看出朝廷對這個契丹王子極爲重視。
“聽說皇帝要招他爲驸馬……”随從思忖着,“公主裏面好像隻有這個汾西公主該嫁人了,說不定人家将來就是一家子。去禀報一聲,公主要是不願意就怪不得我了。”
随從于是禀報了站在外面的管事内宦。管事内宦也是同樣的心理,又禀報了公主身邊的青青。
青青聽說阿西塞終于來了,心裏喜出望外,又急忙收斂心神,快步進裏面去禀報李桃夭。
李婉儀與李桃夭正在内室喝茶,李桃夭很無辜很認真的對姑姑解釋着剛才大驚小怪的原因:“姑姑,桃夭做的這身裙子您穿上實在是太漂亮了。我以後出門也要穿裙子!”
李桃夭作爲李承嗣唯一的孩子,盡管所有的人都知道李承嗣隻有一女,可李承嗣依舊掩耳盜鈴的把李桃夭當成男孩子來養,出門都要帶上公主,且按照太子的服色穿戴打扮。
李婉儀知道李承嗣的心思,正要相勸,聽青青進來禀報契丹阿西塞王子來了。李婉儀正要愠怒的回絕,卻聽李桃夭高興的笑道:
“那個契丹王子?聽說他文武雙全,是個人物,讓他進來給本公主瞧瞧。”
李婉儀覺得不妥,可李桃夭要見王子她也不能回避出去,總不能讓侄女自己單獨見一個異族王子。
少頃,阿西塞王子走進内室,第一眼瞥見的就是宛如仙子的李婉儀。
李婉儀也大吃一驚,想不到昨晚夢裏的英俊男子竟然實打實的走到眼跟前來。她愣了片刻,有些臉紅,急忙掩飾的用帕子遮住臉。
李桃夭心知肚明,見二人局促不安,故意問道:“你們二人見過面嗎?”
阿西塞是契丹人,生性豪放,他見面前這個十一二歲的男裝少女氣度不凡,猜想必是陽城公主無疑。
雖然皇帝曾經流露過隻要阿西塞不回國的話,想招阿西塞爲驸馬的意思,可阿西塞從未想過皇帝會把陽城公主嫁給他。不要說陽城公主未成年,而且在很多人看來,陽城公主驸馬多半是趙翾飛或者鄭秉德。
故而阿西塞向李桃夭行了一禮,直言不諱的表達道:“是,小王有幸,能認識大煻最美麗的女子。”
李婉儀的臉更紅了,她掩飾的坐下來,不去看阿西塞。高大強壯又英俊迷人,阿西塞多麽像自己情窦初開時遇到的大皇商時文兒。
三個人又重新上路了,隻是這一次次序有了改變。阿西塞騎馬跟在汾西公主的車駕旁邊,心甘情願的做起公主的護衛。
百年好合之地果然神奇,又一段讓坊間津津樂道的百年好合的故事誕生了。人們紛紛議論,這個地方誕生的美好姻緣,似乎都與異國王子有關。
隻是與鄭譽不同,阿西塞成婚後返回了契丹。契丹王見兒子毫發無損的回來,還帶回了千嬌百媚的王妃,老婆與母親也不再不依不饒,着實的高興。
契丹王主動上表稱臣,每年朝貢。雖然契丹的朝貢從不吃虧,可從此兩國邊境安甯,北方六鎮得以休養生息。
公主和親的故事也因王子與王妃夢中相遇的奇緣,還有百年好合之地的神秘傳說,而成爲一段佳話被廣爲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