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屍體上全都少了眼睛,手藝精到,如同被人挖了一樣,隻剩下空洞洞的眼窟窿,這可能是一種神秘動物吃掉的。
“孔叔你看這眼睛像是人挖掉的啊?”
我看到屍體上的眼窟窿挖得幹幹淨淨的,爐火純青,不是老醫生都沒有技術,我心裏不禁打鼓。
孔笙躲在死屍旁邊,仔細的查看着,忽然之間他站起來,往後退了幾步,像是很驚恐的樣子。
“不好,大家快離開,有火蟻。”孔笙拉着我們躲進了神社裏。
所謂火蟻是一種極其微小的螞蟻,肉眼是幾乎很難看到的,身上有火焰一樣的紋飾,因此得名。
火蟻喜歡吞噬人的腐肉,那些屍體的眼球就是被火蟻吃的。
我們盡量躲開屍體,這地府神社很大,裏面幾乎全是死人,裏面有藏經閣,裏面藏書萬卷,我們仔細的翻看了每一冊古籍,卻沒有發現第七卷佉盧文。
這藏經閣布局太詭異,我們進去容易,出來就很難了,藏經閣上下幾百間房子,裏面全是神秘的古書,由懸梯連接着,每一間房子都一模一樣,我們很容易迷失。
不知不覺之間,我們來到了一個神秘的石洞裏,裏面陰冷黑暗,隐隐約約有黑影從上空掠過,這是一間神秘的祭祀地,裏面全是古老的靈牌,形式不一,有篆書楷書也有日本字。
這裏并不是祠堂,裏面供奉的靈牌上姓氏不一,還有一通神秘的古石碑,我在上面看到“陰陽道”三個字,立碑人是安倍晴明,此人是古日本最有名的陰陽師,最善于捉鬼伏魔。
裏面是曆代陰陽道掌門的靈位,原來我們闖入了陰陽道的禁地,這藏經閣應該是就是陰陽道的秘密總舵,名叫伏魔古樓。
這伏魔古樓我在祖父的行軍筆記裏見過,據說是出自安倍晴明之手,裏面機關暗器數不勝數,自古都是活人進死人出。
我祖父曾認識一個日本人,是侵華日軍的頭目,名叫安倍龍陵,後來在南京汪僞政府當差,是田國維的頂頭上司,據說他是安倍晴明的後裔,日本陰陽道第五十七代傳人。
安倍龍陵與田國維曾前往新疆,試圖尋找精絕古國,不料,那會天皇宣布投降,他們剛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撤出來,途中遇到黑風暴,回到南京的就隻剩下了七八個人。
據行軍筆記的記載,安倍龍陵是戰犯,應該與田國維一同被槍決的,不過,他賄賂了當時的主審官,被遣返回日本。
新中國建立後,安倍龍陵曾多次試圖秘密偷渡中國,都被邊防軍發現,多次遣返回國。
直到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安倍龍陵以商人的名義回到中國,在深圳開了一家日資企業,後來投資了一家石油廠,就在新疆雅瓦附近。
幾年後,石油廠被當地政府強行關閉,據說還出動了數萬武警,安倍龍陵被遣送回日本,還上了黑名單,永遠不得踏入中國領土。
安倍龍陵犯了什麽法無人知道,官方并沒有公示案件,民間有傳說據說是他以石油廠的名義盜挖了幾座古墓,都是精絕古國時期的。
安倍龍陵從民國開始就觊觎精絕古國,其中的秘密已經無法獲知,難道他也是1005号工程的一員。
現在管不了安倍龍陵身後的的秘密了,最緊要的事情就是逃出伏魔古樓,據說所知安倍晴明自幼學習墨家典籍,對機關秘術了如指掌,他花費了畢生的心力才造了伏魔古樓,如此大的地震都安然無恙,足以證明古樓的神秘。
此時,石洞外的房裏傳出腳步聲,裏面好像是有人,難道是失蹤不見的天下霸唱,我們急忙跑出去,發現一個人都沒有,腳步聲也沒有了。
我進了一間書房,裏面幾十個書架,透着一股潮濕的臭味,突然之間我聽到細微的腳步聲,于是慢慢的挪動着步伐,忽然間,書架突然蹋了,我被壓在下面,喘不過氣來。
由于潮濕的緣故,書架吸了許多水,因此變得陰沉起來,我力氣也不小,怎麽用力都無法推開,它太重了。
我看到一個黑影從書架後消失了,輪廓很清晰,可以确定是個人,他穿着一身侵華日軍的舊軍裝,光頭,胡子白花花的,身手很敏捷,應該是個日軍老兵。
孔笙與陳文文聽到雜亂聲就起來了,見我被壓在書架下,于是合力擡開書架,把我拖出來。
我把我看到日軍老兵的事情給他們說了,他們半信半疑,順着老兵消失的方向找去,卻一個人影都沒有看到,這就奇怪了。
我的眼神還挺好,肯定不是錯覺,孔笙突然停下腳步,他的目光聚集在牆上的一幅畫像上,畫裏的人是聖人孔子,他盯着孔子畫像看了半天,突然伸手揭下,我們看到畫像後頭竟然藏着一扇暗門,地上還有雜亂的腳印。
這伏魔古樓裏果真還有其他人,我們檢查了彈夾,不敢掉以輕心,把暗門打開,舉槍走了進去。
這是一條密道,走了三五分鍾,到了一間密室裏,看布局像是一個軍官的辦公室,牆上畫着太陽旗與戰略地圖,跟抗日劇裏日本兵的辦公室一模一樣。
我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因爲桌上有刀架子,卻沒看到武士刀的蹤迹,就在此時,黑暗處突然閃出一個黑影,他手持一柄武士刀,表情恐怖,朝着我們殺來。
此人就是我在書房裏見到的光頭老兵,我仔細的看了他的模樣,心中吓了一跳,我在行軍筆記裏見過這人的照片,此人就是安倍龍陵。
沒想到安倍龍陵還沒死,他雖然八十多了,身子骨比我們年輕人還硬朗,他劍術還不錯,把我們仨壓制住。
一番打鬥過後,我們身上都受了劍傷,鮮血不止,此時,我發現角落裏有一挺機關槍,于是擡起它對着安倍龍陵瘋狂掃射,他右手被子彈擊中,于是從密道逃了,密道格局詭異,我們找不到他的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