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齡盤腿而坐,膝上橫着一把長劍。
本該是人間歡樂時節,此地卻是寂靜冷漠如清秋。
超然台外風聲正烈,怒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海水翻騰起雲霧與天際連成一片。
水打風流,浪淘沙。
劍閣隐在東海之濱,已經許多年不曾過問江湖之事。隻是江湖之人若是說起天下間最大的劍術宗門來,其他或有議論,獨有劍閣,無人敢有争議。
除了當年舉閣赴死殺出來的赫赫威名,這些年劍閣出去的江湖行走在江湖中的廖廖幾次出手,也是震懾住了天下不少用劍之人。
而今江湖之上,若是論單人獨劍,自然是楚難歸殺力最強。可若是論及門派師承,用劍之人最向往之地依舊是在劍閣。
劍閣有劍,不入江湖。
據傳當年劍閣舉閣赴死之前閣主曾有遺訓,劍閣赴死,不負天下,日後劍閣之人獨修劍道即可。
所以這些年劍閣之中除了偶爾冒出一個江湖行走之外,也算是與江湖斷了聯系。可江湖人卻不曾忘記過劍閣。江湖之中的習劍之人,若是不曾挑戰劍閣,如何說的上劍術有成?沈醉如此,楚難歸也是如此。
不入江湖,卻也見遍了江湖之中的用劍好手。
沈齡扯了扯嘴角,忽然想起自家那個徒弟離開劍閣時的言語,“劍道在直,豈可曲之?”
也不知他而今如何了,想來是在江湖上尋了三五個好友,輕歌快馬,逍遙快意了。
他那個徒弟也許到現在都不知道,這一屆劍閣的江湖行走本該是他的,不過想來即使知道了應該也不在意。
少年時,誰不曾輕狂年少,以爲天下事不過一劍事。
當年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也曾一劍會盡天下雄。
劍閣之中的習劍之人自來隻修兩種劍術,出世之劍與入世之劍。其實哪有什麽閣主遺訓,隻不過是當年那些修行入世之劍的劍閣之人在那赴死一戰之中死傷殆盡,原本勢微的修行出世之劍的一脈這才掌了閣中的大權。據說那個江湖行走還是當年幾個年歲太老,赴不得死的老人在議事堂裏拼死争出來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今的劍閣之人多是修行出世之劍。
他低頭想了想,當年若不是在東都城裏遇上了那兩個橫行無忌的有間雙雄,自己隻怕也是會在出世之劍那條路上越走越遠吧。
出世之劍講究的是飄逸出塵,不沾凡俗因果,人心即劍心。所以這麽多麽年來,無數劍客持劍而來,能入劍閣之門者,廖廖無幾,除非他們能闖進來。
不與匹夫論長短,隻與劍道問高低。
“可劍道不該如此小。”
他擡起頭望向閣外煙雲,當年出世轉入世,一身修爲廢了大半,他不曾後悔。
他自小傳授沈知遠的便是入世劍。
就像當年東都城裏那人所言,若是劍不入世,少了心中那口意氣,那又何必習劍?
意氣未盡,劍不停。
還好他已經有了傳人。
隻是不知自家那個傻徒弟将來能夠走到何處,想來多半會超過他這個師父了。
世道必進,後勝于今。
如此也好,如此最好。
他擡手指向閣外天水相接處,那把橫在膝上的長劍驟然出鞘,帶着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股凜然劍氣,直直的撞入遠處的雲海之中,下一刻,雲海與海面相接之處先是出現一條細小白線,接着那條白線不斷擴大,最後宛如一面鋒利無比的鏡面,切開天水之間。
他手指一抹,天際之間劍氣翻騰不休,攪碎滿天雲海。
片刻之後,長劍自行回入到劍鞘之中。
晴空萬裏無人煙。
劍在匣中微微顫動,猶有劍氣翻騰不止。
世人皆說南楚楚南歸,劍術劍意皆無雙。
劍閣之中豈無劍?
終有一日他要問劍那個天下第一劍客,既分勝負,也分生死。
他輕輕拍了拍身前長劍,不必急。
擡眼望去,閣外海波平,日在中天。
他輕輕吐了口氣。
我有一口劍氣長。
-------------------------------------
西南,懸空寺。
世間佛寺多開在人煙鼎盛之處,如此不止能多收些信徒,也能多收些香火錢。當年佛門在大楚占據中原之時最爲鼎盛,江南半數之地,幾乎淪爲佛國。後來秦以強兵稱雄天下,倒是短暫壓下了佛門的氣焰。可惜道門不争,儒家的根基又多在朝堂。後來随着一招白馬西來,佛門又重新在中原之地站穩了腳跟。
亂世之中,本就适合佛門生根發芽。
而今佛門的根基雖然大半都在南楚,可随着大秦聲勢日隆,東都城裏的白馬寺也被不少僧人奉爲了佛門聖地。
南來北往,将來是大秦順勢統一了天下也好,南楚得勢重回中原也罷,于佛門而言反倒是沒有什麽大礙。
兩面下注,左右逢源,這才是繁衍的真意。
隻是隻有那些真正的修佛之人才知道,天下佛理,盡在懸空。
西南懸空寺,比劍閣更爲偏僻一些,畢竟劍閣雖說同是隐世,也隻是在海岸之上,尋常人費些力氣到底也能找到。懸空寺則是不同,不止在深山,更是修建在山崖石壁之上。
林深路遠,山崖峭壁,一路之上,活人碰不到幾個,山野之間的猴子倒是能夠碰到不少,而且若是動起手來,尋常的江湖人物說不得還要被這些猴子狠狠的揍一頓,然後劫掠一番。山裏的猴子甚至比山外的人更聰明一些。
最爲可惜的是即便是有人排除萬難來到了這懸空寺之中,多半也是要敗興而歸。
僧人不愛說佛法。
懸空寺外有一條常常的山間廊道,山石鋪就,步步登高。哪怕建成了這許多年,廊道上依舊有不少細小的碎石,走在路上難免會有些硌腳。曾有些寺外的僧人走過這條廊道,驚爲天人,然後世間之人便傳出了一個佛途的說法。
入西南,過佛途,得見蓮台。
隻是懸空寺裏的僧人倒是不曾将這條路當成什麽佛門聖地,反倒是時常埋怨每次下山時還要多走不少路,不知磨破了多少雙布鞋。
一個身材高大的僧人背着手,手裏提着一隻山跳,嘴裏哼着一支不知名的小曲,正慢悠悠的走在廊道上。突然,他咧嘴罵了一聲,接着一腳踢飛了腳下的一個小石子。僧人歎了口氣,當初自己那個傻弟子隔斷時間就要清理一下這廊道上的碎石,還是那時走的舒坦,最少也不會被山石磨了腳不是?
想到自家弟子,僧人又是咧了咧嘴,山上的師兄弟們也不少,可到底還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自己教的弟子最有靈性,山上那道戒心樓,可不是什麽人都能過的。
他掂了掂手中的山跳,還好這小子不在,不然這一隻山跳鐵定是不夠了,山下的人常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多半還是有些道理的,隻是不知道這小子這次下山學會了喝酒沒有。
山下的醇酒美人,最是動人心魄,當年老子下山的時候就差點沒有忍住。
自然,酒是喝了的,隻是忍住了色戒沒破。倒也不是他佛心堅定,隻是誰能想到那世間的女子都隻是喜歡那些會吟詩作對的窮書生,對自家這精深的佛法半點不感興趣。
他想了想,當年自家确實是年輕氣盛了,有幾個秀才不過是嘲諷了他幾句,罵了他幾句娘,他一時沒忍住,就将那幾個人扒光了衣服,扔到了最繁華的大街上。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我佛慈悲,我彌陀佛。
他低宣佛号,希望自家弟子不要如此,最少犯案之時要把頭和臉遮上,當年自己就是吃了太年輕的大虧。
懸空寺的後山上,戒嗔死死的盯着眼前烤了八成熟的山跳。
他擡頭四顧,見到沒有旁人後才重重松了口氣,他倒不是怕被人捉住吃肉,隻是這一隻山跳還不夠他自己吃的,要是來了個師兄弟,豈不是自己最少要少吃一條腿?他在心中感慨了一聲,自己還是太善良了一些,吃個獨食都不安心,希望釋空不要像他一般才好。
他心裏想着,手上動作倒是不慢,一腳踹翻了身旁的篝火,然後重重跺腳踩滅了地上的火星。
“戒嗔,你這就有些不地道了,你那些師兄們都在寺裏吃着饅頭,喝着清粥,你自己在這裏大魚大肉,有些說不過去吧。”
一個有些幹瘦的僧人從不遠處的林子裏鑽了出來,身上一件大紅的袈裟滿是油漬。
戒嗔看了自家住持一眼,然後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山跳,一臉痛心的伸出了一根手指。
不想住持同樣伸出一手,比了個二。
“師父,做人不能太貪心,看你老人家的樣子,應該已經吃了不少了。”
住持眯了眯眼,“不多,你是今天第十二個。”
一炷香之後,住持拿着手中兩個吃剩的山跳腿,一臉滿足。
戒嗔黑着臉,生無可戀的啃着手中山跳的骨頭。少了兩條腿,他自然是沒吃飽的。他正想着等會兒去哪個師侄那裏坑些吃的。沒法子,這是懸空寺的傳統,當年他也曾是一個純良溫和的好少年阿。
住持打了個飽嗝,向後一仰,躺倒在了身後的草地上。
“有些想念釋空那小子了,要是沒記錯,今年冬天你可沒在後山堆雪人。”
戒嗔撇了撇嘴,“年年堆,煩了。”
“死鴨子嘴硬,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下次下山别忘了搞幾隻來吃吃看。師父擔心弟子嘛,有什麽大不了的?當年你下山的時候我還不是天天擔心你?”
“擔心我?”
“擔心你闖的禍太大了,師父抗不下來。”
戒嗔難得沉默片刻,“師父,我。”
住持擺了擺手,沒讓他說完,“若是有人仗着勢力欺負了釋空,你要如何?”
戒嗔挑了挑眉,“自然是将他三條腿打斷。”
住持笑了笑,遙遙望着天際。
“這就對了嘛,佛有善心,可佛也是人。能渡之人,我有渡世筏。不能渡者,我有修羅刀。”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