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訂閱!!】
王承恩也沒想到,李子霄會如此堅決,崇祯給他封侯後,面對朝廷兵部的第一道命令,他也拒絕執行。
“侯爺,雜家想和你單獨聊聊。”
這個時候,王承恩突然對李子霄說道。
“單獨聊聊?”
李子霄聽到王承恩的要求,心生疑惑,但随即還是同意了。
“你們先下去吧,羅超去村堡裏,将所有百姓的豬羊全都買下來,今晚本侯要和将士們好好慶賀一下。”
李子霄對着羅超等人揮揮手,說道。、
“是,爵爺。”
羅超,趙子龍等白龍軍将領,包括洪承疇等一衆明軍将領,全都退出了大廳,隻留李子霄和王承恩兩人在。
“王公公,現在你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但本侯聲明一點,想讓本侯白白交出這批錢糧物資,是不可能的。
本侯不是一個人,本侯身後跟着數萬将士,那些将士背後更有一家家妻兒老小。
既然,他們跟随了本侯,跟随本侯出生入死,戰死沙場後,本侯絕不能虧待他們的家眷。
既然朝廷不承認他們,更不會給他們發撫恤金,那本侯就得自己來。”
李子霄一字一句的說道,語氣堅決,不容動搖。
“侯爺,聖上也明白侯爺的難處。
雜家來的時候,聖上特地向雜家交代過了,不會白白從侯爺手裏獲取這些錢糧的。
侯爺有什麽要求,可以向朝廷和聖上提出來,聖上一定盡量滿足侯爺。”
王承恩走到一側座位上坐下,笑眯眯的對着李子霄說道,臉上已經沒了怒色。
“要求?”
聽到王承恩的話後,李子霄有些發蒙,這是崇祯在向他妥協嘛,是讓他提出要求,然後雙方互換利益嘛?
“什麽時候崇祯變得這麽‘通情達理’了,竟然也能放下皇帝的身份,還知道利益交換了。
這不像崇祯的風格啊!”李子霄在心裏嘀咕道。
按照崇祯以前的脾氣,哪能這麽圓滑。
說實話,李子霄對于崇祯的骨氣,是十分欽佩的,這點李子霄在後世就知道。
可是,崇祯的性格有些剛愎自用,看不得手下臣子忤逆他,而且疑心病重,總以爲自己的決定是最正确的。
這就造成崇祯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顯得太生硬刻闆,不懂得變通。
更别說,直接指示手下人,來和自己的臣子做交易了,這種事情,崇祯以前絕對做不出來。
此時,要是眼前跟李子霄說這話的,不是王承恩,而是其他太監,李子霄絕對會嗤之以鼻。
可眼前這可是王承恩啊,對崇祯最忠誠的宦官,也是崇祯最信任最親近之人,絕不會假傳旨意。
李子霄不知道是,崇祯之所以懂得了變通,完全是受盧象升的勸說。
此時,唯一能勸說得動的崇祯的,也就隻有盧象升了。
而盧象升和李子霄接觸了很多次之後,也摸透了李子霄的性格,知道李子霄更喜歡雙方做利益交換。
想從李子霄手裏得到什麽,你就得拿出東西和李子霄交易,李子霄最看重實際利益,盧象升就将這個告訴了崇祯。
所以這一次,崇祯就派王承恩,來和李子霄做交易了。
崇祯派出王承恩,就已經彰顯了他的誠意,此時李子霄聽到王承恩都這麽說了,就不能再一口拒絕了。
“聖上真的允許本侯提要求?”
李子霄試探的對王承恩,問道。
“聖上親自說的,侯爺有什麽難處盡管說,聖上一定盡力幫侯爺解決。”
王承恩笑着說道。
李子霄雖然聽王承恩這麽說,但他心裏十分清楚,向崇祯所提的要求,也是要有講究的。
首先第一條,絕不能向崇祯開口要錢要糧。
此時,崇祯最缺的就是錢糧,這次派王承恩過來,和他做利益交換,甚至不惜封他爲候。
可不是看在,李子霄擊退清兵的軍功上,就是爲了那批錢糧物資。
所以,李子霄知道,有些條件可以提,但這種要錢要糧的條件,就不用提了。
王承恩此時很淡定,他相信李子霄是個聰明人,能夠聽懂他話外之音,知道什麽條件不該提。
李子霄陷入沉思,而王承恩也不着急,喚來一個侍女,給他沏了一杯茶,慢悠悠的喝了起來。
說實話,錢糧是好東西,什麽時候都不嫌多。
可此時,李子霄對于這兩樣東西的需求,并沒有他自己說的那麽誇張。
首先,除了他的老地盤江北每季的稅收外,李子霄這次在壽張,已經從清軍手裏奪來一大批的錢糧。
再加上,李子霄已經暗中派李富貴,帶人去了青州,圖謀德王運走的一大筆銀子去了。
隻要這筆銀子到手,李子霄便不會缺錢了。
至于糧食,李子霄其實也不怎麽缺。
經過兩年多不懈努力,此時紅薯和玉米,早已經在江北成規模種植,每年僅憑江北一地出産的糧食,便足以養活好幾個江北的人口。
雖說紅薯和玉米沒有大米、面粉好吃,但至少能養活人,這對于明末這個時代的貧苦百姓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更何況,此時河南也已經歸李子霄管轄,林永年和錢廣元等文官,開春後就會在河南廣大的地盤上,種植紅薯和玉米。
可以想象,到了明年夏收之後,李子霄就更不缺糧食了。
所以,李子霄放棄這批錢糧,對他損失并不大。
李子霄心裏已經有了決斷,決定用從鞑子手裏奪回來的這批錢糧,和崇祯交換些什麽。
地盤,不要!
李子霄剛剛吞下河南,河南遍地流民,就已經夠他愁的了,短時間内都消化不了。
地盤不是越大了越好,盤子大了,如果自身實力不夠,反而越容易亂,短時間内李子霄不需要新地盤。
軍隊編制,這個玩意好像李子霄從沒需要過,此時他擴編軍隊,已經不需要崇祯同意了。
“我該開口向崇祯要什麽呢?”李子霄開始思考。
“有了!”
片刻之後,李子霄終于有了想法。
李子霄站起身來,看向王承恩,開口說道:“王公公,本侯想了想,還真有些難處,希望聖上爲本侯解決。
爲此,本侯可以将從鞑子手裏奪回的那批錢糧物資,進獻給朝廷。”
“侯爺請說。”
王承恩聽到李子霄的話後,笑着說道。
“第一,本侯希望陛下下令,讓朝廷工部調出五百工匠,兩千學徒給本侯。
第二,跟随本侯的諸多将領,此次擊退鞑子,都立下大功,希望聖上給予本侯封賞他們的權力。
本侯給他們封的官,朝廷必須加以認可。
第三,本侯需要聖上給本侯一道诏書,允許本侯組建遠海船隊,下南洋通商各國。
第四,本侯還需要聖上給本侯一道聖旨,讓本侯可以有權出兵,征讨倭國。”
說完,李子霄便微笑的,望着王晨恩。
“侯爺說完了?”
王承恩皺了皺眉頭,問道。
本來他還以爲李子霄會提出要地盤等要求,沒想到李子霄隻提出四條這樣的要求,讓王承恩感到不解。
“完了。”李子霄微笑的點點頭。
“那好,雜家即刻派人回京,将侯爺提出的要求,呈給聖上,由聖上定奪。
然後雜家就在這裏,和侯爺等候聖上的消息,侯爺不嫌棄雜家在這裏叨擾兩日吧。”
雖然,王承恩沒搞明白,李子霄爲什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隻能按照想好的去辦,讓崇祯定奪。
“當然沒問題。”
随即,王承恩便派人快馬加鞭,将李子霄提出的要求,送回京城給崇祯定奪。
李子霄之所以提這四個要求,其中第一條是最實際的。
李子霄此時手下人才,最缺的隻有兩種人,一是文官,這點目前已經得到有效的解決。
第二,缺的就是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工匠,這樣的工匠,簡直比官員還缺少。
李子霄本來就重視科技,他手下兩大座兵工廠,就搜羅了上千工匠,但依舊人手緊缺。
面對李子霄每次給那些工匠,提出各自稀缺古怪的想法,那些工匠都需要大量人手去實踐和制造。
李子霄手下的兵工廠,可不單單隻是制造火器和甲胄,武器。
去年,李子霄正式在兵工廠中,劃分出民用部門,專門用來研究各種适合民用的機器,工具。
這一年來,江北和河南大地上,随時都可以見到很多新奇的工具,都是從兵工廠出産出來的。
随着兵工廠的攤子,越鋪越大,兵工廠的工匠需求也就越大。
而那些學徒想要變成熟練的匠師,是需要時間磨煉的。
李子霄沒少想着,從京城和金陵那邊挖朝廷的老工匠,可是朝廷對于這些工匠的管理,還是很嚴格的。
李富貴的情報局,想要将這些工匠及其家人,大規模的弄出京城和金陵,有些困難。
而每次小打小鬧,偷偷弄來幾個工匠,根本滿足不了此時李子霄手下兵工廠的胃口。
所以,李子霄這次便提出了這樣的條件。
至于第二三四條要求,都算是李子霄附帶的,就算是崇祯不答應,李子霄也可以自己做。
當然,那樣在法理上,其實是說不過去的。
就比如,此時李子霄雖然都給羅超,李天霸等白龍軍将領,任命了官職,封了将軍。
可是,這隻在白龍軍中有效,沒有朝廷的認可,羅超他們走到其他大明地盤上,那些官員完全可以不認。
現在,李子霄就解決掉這個問題。
至于李子霄向崇祯讨要,下南洋通商各國的诏書,以及征讨倭國的聖旨,也是爲了求法理上一個合法。
畢竟,此時大明還沒有滅亡,崇祯還是大明皇帝,他下的诏書和聖旨,就是合法,可以讓李子霄占據大義。
這些說不重要也不重要,要說重要也重要。
畢竟,華夏有句話古話,叫‘名不正則言不順’,大義這種東西,還是需要的。
李子霄後面的三條要求,對于崇祯和朝廷來說,根本就沒有多大損失,李子霄相信崇祯會答應的。
很快,李子霄提出的四條要求,就被快馬加鞭送到的崇祯的手裏。
“這個李子霄,要這麽多工匠幹嘛?
不過,五百工匠和兩千學徒,朝廷應該還能調的出來,這條朕倒是可以答應。”
崇祯随即繼續往下看去。
等崇祯看完後面三條要求,崇祯頓時松了一口氣,生怕李子霄趁機獅子大張口。
“李子霄竟然沒有獅子大張口,提出過分的要求,後面這三條要求,對朕和大明都沒什麽損失嘛!
第二條,朕不給李子霄的手下封官,他自己也封了,索性朕就滿足他。
至于第三條,‘海禁’早已經名存實亡,他想要造船下南洋,那就讓他造,最好多造。
第三條,李子霄要跨海去打倭國?
第四條,那就讓他去打,最好多派人馬去打,将他手下人馬都派去最好。”
崇祯在心裏考慮着,李子霄提出的這四項要求,對于朝廷的利弊時,是越想越高興。
特别是後面兩條,簡直是讓崇祯樂開了花。
現在,崇祯日夜正發愁,李子霄手裏實力越來越大,地盤也變大了,軍隊也比之前更多。
面對勢力越來越大的李子霄,已經有了尾大不掉的趨勢。
崇祯就怕李子霄那一天,突然反了。
那對于此時,内憂外患的大明來說,将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崇祯巴不得讓李子霄将精力,都投入到大海之上,多造船,就得多花錢,就沒錢擴編軍隊了。
陸地軍隊少了,李子霄對于朝廷的威脅,也就小多了。
于是乎,崇祯很高興的,便大筆一揮,直接在王承恩送來的奏章上,用紅筆寫了一個準字,同意了李子霄提出的四項要求。
“來人,将這份奏章,快馬加鞭送到王公公手裏。”
崇祯喚來宮内侍衛,笑着吩咐道。
“這種建奴入關,總算是挺過去了,又能多爲朕争取一些時間,讓朕盡快處理掉國内的亂賊,再和建奴算賬。”
侍衛離開後,崇祯靠在龍椅上,在心裏想着。
此時,崇祯也已經收到盧象升,從山西太原發回的消息,知道侵入山西的清軍,也已經在數日前退走了。
而河北山東這邊的清兵,也已經退走,讓崇祯徹底松了一口氣,心裏也高興起來。
其實,對于這次李子霄率軍再次北禦鞑子,崇祯心裏還是挺滿意的。
但這依舊不妨礙,崇祯一直想要削弱李子霄勢力,甚至殺死李子霄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