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了!!)
“這次盧愛卿親自領兵鏖戰鞑子,九死一生,勞苦功高,李愛卿忠貞報國,血戰疆場,朕心甚慰,上前聽封!”
說着,崇祯把手一揮,後面一名手捧聖旨的太監,就走了出來。
“嘩啦啦……”
這時,盧象升和衆将也趕緊跪了下來,李子霄當然也緊跟着跪拜下去。
很快,大殿上就響起了,這名太監尖銳的聲音:“奉天承運,皇帝诏曰,盧象升精忠報國,不負朕望,特加封太子少保銜,賞紋銀五百兩,錦緞五匹。
永城屯軍遊擊李子霄,功勳顯赫,國之棟梁,升授平遠将軍銜,徐州都指揮使并鎮守海州,淮安,揚州江北防務,賞賜紋銀三百兩,錦緞三匹。”
聽完這個太監所念後,李子霄内心早已陷入到了狂喜。
他升任爲參将,封平遠将軍銜,而且任徐州都指揮使,并鎮守海州淮安和楊州的江北。
李子霄此時恨不得仰天大笑,這下可是發達了,沒白瞎他送出去的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盧象升果然說動崇祯,滿足了他的要求。
之前,李子霄最擔心的,就是崇祯會在心裏起了,防備、削弱他手中實力的心思,将他發配北方邊境,或是陝西,河南西部一帶駐防。
那李子霄可就欲哭無淚了,他要是真去了北面邊境,以此時鞑子對他的痛恨,估計過不了兩天,多爾衮就會率大軍前來剿滅他。
而如果崇祯将他封到河南西部,甚至是陝西,那裏現在是赤地千裏,流民遍地,根本不是作爲根基之地。
而且到時候,他還要直面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大股亂軍,這兩個家夥可都不是善類,到時候看到李子霄手下這些人,保準會将其吞并。
所以,李子霄早就入京之前,就跟盧象升通過氣了,希望盧象升在崇祯面前美言,将其他封到山東,江北一道任職。
現在看來,盧象升沒有辜負李子霄的厚望,也主要李子霄獻出的一百四十萬兩銀子,實在是讓崇祯激動。
崇祯心情一好,對盧象升的話,也不好意思拒絕,索性就答應下來。
在明朝,參将可是僅僅小于總兵的軍職,參将負責爲朝廷鎮守各地,手裏掌握兵馬。
這次李子霄确實立下不少戰功,但是實在是因爲李子霄出身的緣故,以及他年紀的問題,讓他絕不可能做到總兵之位。
這點從一開始,李子霄就已經想到了,要是崇祯真敢給李子霄一個總兵之位,估計滿朝的大臣也不會答應。
而升任參将,确實最爲合适的,果然最後事情和李子霄預計的一樣。
而平遠将軍銜,這個頭銜其實是虛銜,但畢竟是一個正牌将軍,要是換做其他人,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但對于李子霄來說,這個對他沒什麽用處,他看重的還是實權。
而這個徐州都指揮使,就是讓他最看重的,因爲那可是實職了。
再加上,他還總領海州淮安和揚州的防務。
也就是說,崇祯已經把江北的軍事力量,都交歸他管了,這才是真正讓李子霄激動的。
當然,李子霄也知道,其實此時江北一帶,近兩年來倭寇屢屢犯邊,掠奪沿海城池,崇祯早就收到無數次彙報了。
但是,這個時候江北一帶的明軍衛軍,早已就糜爛到極點,讓他們對付那些窮兇極惡的倭寇,絕不可能取勝。
既然盧象升提議讓李子霄去山東,或是江北,崇祯就索性順水推舟,就将李子霄調任到了江北,防備對付倭寇去。
對于李子霄來說,比起對付鞑子和亂軍們來說,他當然更樂意對付倭寇了,而江北更是李子霄最理想的根基之地。
這次,他得到崇祯的任命,接下來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入主江北,打造他的根據地。
徐州府,淮安府,再加上一個揚州府,整整江北三府之地,都算是畢竟富裕的地區,足有供養起一支人數龐大的軍隊。
畢竟,接下來李子霄要擴充部隊,就得有地盤,有人口,才能供養的起,萬不可坐吃山空。
“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完封賞後,高興得幾乎要手舞足蹈的李子霄,也随着前面的盧象升,再次跪拜了下去。
崇祯皇帝坐在高處,李子霄那狂喜的神情,清楚的映入了他的眼裏,他心裏也起了将李子霄收爲己用的想法。
待到衆人謝恩後,崇祯才和藹的說道:“李愛卿,雷霆雨露皆爲君恩,望爾等今後,能倍加努力報效朝廷,勿負朕之厚望!”
李子霄聽完崇祯的話後,立即恭敬的說道:“末将謹遵聖令,吾皇萬歲萬萬歲!”
但李子霄此時在心裏卻,這樣想到:崇祯啊崇祯,要不是老子知道你以後注定要做亡國之君。
就憑今日的封賞,說不得我還真會對你生出效忠之心,生出匡扶大明社稷的想法,但現在我卻不會。
我注定要走上一條争霸之路,但我可以保證,在你不死之前,我盡量不會公然舉起反明大旗。
日後我會殺光鞑子,平頂亂軍的叛亂,讓大明百姓脫離火海,不會讓漢家江山,落入鞑子手裏。
崇祯當然也不知道此時李子霄心中所想,點頭微笑道:“好了,盧愛卿,李愛卿,你們退下吧!”
“是,謝皇上!”
盧象升和李子霄退了下去,随後過了不久,就退朝了。
盧象升這個時候,有湊到李子霄跟前,對他嘀咕了幾聲,便提前離開,他要處理孔有德淩遲之事。
後面,随着退朝聲響起,大殿中的官員們散開後,三三兩兩的向大殿外走。
有不少朝廷官員,過來恭喜他,但也有不少官員,懶得搭理李子霄,很顯然那些官員都是楊嗣昌一派的。
李子霄等那些官員快走完後,正要邁步向外出去時,一名小太監匆匆從裏面,走到李子霄身前。
小太監低聲,說道:“平遠将軍,請留步,皇上有旨,請将軍往禦花園一行,皇上吩咐,今日要在禦花園與将軍賜宴!”
“賜宴?”李子霄不由得吃了一驚。
皇帝賜宴,這可是臣子難得的殊榮,此時李子霄不由的在心裏,揣測崇祯給他賜宴,到底是爲了什麽呢?
“難道真的是爲了拉攏我?”李子霄在心裏想道。
看到李子霄臉上,有些驚疑不定的神情,這名小太監隻是微笑不語。
然後,李子霄就偷偷從衣袖裏,掏出了一錠銀子,悄悄塞到了這名小太監的手裏,輕聲問道:“敢問這位公公,皇上因何要賜宴給李某?”
小太監颠了颠手中,沉甸甸的銀子,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心道:劉公公說得真沒錯,這位李将軍可真大方,這次宣诏可真是賺到了。
于是,小太監便笑呵呵的,對李子霄說道:“平遠将軍勿怪,天威難測,咱家也不知道,皇上爲何要賜宴。
但剛剛咱家觀皇上面色,并無不愉之色,想必不是什麽壞事,将軍盡管放心前往,不過将軍面聖也要注意一些忌諱,比如……”
這名小太監邊走,邊對李子霄耳提面命,說了宮裏的一些忌諱,這也讓李子霄覺得這錠銀子花得太值了。
李子霄跟着小太監,慢步行走在禦花園中,李子霄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那就是,他們這一路走過來,沿途看到的太監宮女很少,李子霄看着周圍一棟棟古老的建築,竟然在感覺到了一絲空蕩蕩的感覺。
李子霄心下感到奇怪,不由問道:“敢問這位公公,本官這一路行來,發現這禦花園裏許多地方,竟然無人打掃。
難道管事的公公,就不派人過來打掃一下嗎?你們也不怕聖上看到了,責罰你們啊!”
這個小太監聞言後,苦笑道:“李大人有所不知,當今聖上乃是一位勤勉節儉的天子,爲了籌措邊軍的糧饷,聖上連頭發都急白了。
近些年來,聖上一再消減宮中的開支,現在宮裏的奴才,已經不足千人。
這麽點人手,也隻能放在一些要緊的地方聽差,像這些不重要的地方,也就顧不過來了。”
李子霄聞言後點點頭,心裏歎息一聲,是爲崇祯歎的,皇帝做到他這個份上,也真夠可憐的。
看來,後世傳聞崇祯乃有明一朝,最爲節儉的天子,并不是虛言,從他削減宮中的開支,大量撤裁太監宮女,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爲,崇祯手裏實在是沒有銀子了,這些年來,朝廷戶部年年缺錢,崇祯屢屢從自己的内帑中調錢,填補窟窿。
到了今天,崇祯自己的小金庫,也比較被壓榨幹淨了,要不是實在是逼的沒辦法,崇祯也絕不願意這樣做。
正在說話間,小太監領着李子霄已經來到了,禦花園裏一個小亭子旁,崇祯就坐在一張石凳上。
小太監領着李子霄走到小亭旁,恭聲說道:“啓禀皇上,奴才奉命,領平遠将軍李子霄前來見駕!”
崇祯點點頭,這名小太監見狀,立刻對李子霄做了個請的手勢。
李子霄大步走進小亭後,一撩官服單膝下跪,行禮道:“微臣平遠将軍、徐州指揮使李子霄,參見皇上!”
崇祯把手虛擡,輕聲道:“愛卿平身!”
“謝皇上!”
看着恭敬的站在一旁的李子霄,崇祯指了指身邊的石凳,開口說道:“李愛卿,陪朕坐坐吧!”
李子霄躬身行了一禮後,坐在了身邊的石凳上,此時的他終于有機會,仔細打量這位大明的末代君王了。
此時的崇祯,已經沒有了早上上朝時的威嚴,一張蒼白而的面孔上,滿是疲憊之色。
很快,就有兩名宮女帶來了兩個食籃,裏面是飯菜。
片刻之後,石桌上就放上了四菜一湯,兩人的面前也各擺放了一碗白米飯和一副碗筷。
崇祯拿起了筷子,對李子霄說道:“朕聽聞愛卿在永城,安置收留災民,開墾荒地上頗有建樹。
昨日朕又聽盧愛卿講了愛卿奮勇殺敵,朕心甚慰,今日特設宴款待,以示褒獎。”
李子霄聽完崇祯這番話,心裏反而忐忑起來,看樣子崇祯已經派人,将他在永城縣的所作所爲,都了解清楚了。
如此一來,他在永城縣執行的很多政策,完全就是大明祖制想未必,按說崇祯知道了,應該生氣才對。
但李子霄此時确實看得出來,崇祯的心情不錯,并沒有要責怪他的意思。
其實李子霄不知道的是,崇祯早就有改變大明祖制的想法,有很多政策,此時大明早就不宜施行了。
例如,那個最可惡的,不能向士大夫、商賈收稅,崇祯知道李子霄在永城,可是人人都要收稅的。
其實每人收取的稅賦,并不是很多,不會影響百姓的生活,但聚少成多,就能爲朝着積攢下一筆不小的财富。
崇祯不是李子霄,整個大明也不是區區一個小永城,李子霄此時能在永城推行的稅收政策,崇祯要想在整個大明實行,難如登天。
聽完崇祯的話,李子霄回過神來,看着面前兩葷兩素一湯,不禁搖頭,說道:“皇上,您真是太節儉了,臣汗顔!”
崇祯苦笑道:“沒法子,現在各處都要用銀子,九邊一年就要軍饷五百萬兩,而朝廷一年的賦稅也不過四百萬。
朕要是不省着點,哪還有銀子支付給九邊的将士啊!還有陝西,湖廣一帶的叛亂。
洪承疇他們,也需要朕撥銀子給他,才能繼續圍剿那個叫李自成的亂軍頭子,一日不除他,朕一天不安心的。”
李子霄聽後,默然無語,現在的大明不是沒錢,而是非常有錢。
隻是那些錢,全都在那些富戶士紳的地窖裏,藏着呢,特别是此時的江南一帶的有錢人,簡直就是過着奢靡的生活。
在明朝,尤其是明朝末期,江南的工商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的雛形。
那時候,稍有身家的商賈士紳家産,全都是以數十萬,上百萬計。
可是,這個時候明朝的戶部,每年爲什麽還是這麽窮呢?
那是因爲,在明朝後期,大明朝廷内出現有一個“怪現象”。
任何國家加強,對私人經濟活動控制的政策,任何國家試圖增加,工商業稅收的行爲。
這些行爲都必然遭到,商賈在朝廷的利益代言人,也就是東林黨人,堅決一緻的抵制排斥。
這也就是此時崇祯同樣面臨的難題。
而且,這些抵制行動,幾乎無一例外的,全都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