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人——”修蛇的嘴巴大張着,“你們小若蝼蟻,還妄想把我給永久愛封存,你們算是什麽東西?”
四象陣法,是依據先天八卦易理化合,并按東、南、西、北、中五行方位,苦練而成的一種陣法。想當初,德叔通過這四個飛行夜叉而煉制而成了這個陣法,是多有不易,但是卻沒有想到,還是被這修蛇給破開了去。
“咳咳咳……”崔明麗的臉頰上面終于泛起了微微的血色,我一把把她給攬在懷裏,“我沒事,你去看看德叔,他才是陣法的陣眼,他受傷最嚴重。”
崔明麗氣若遊絲地說着,我慢慢地把崔明麗放在了地上,趕緊走到了德叔的身邊,德叔單膝跪地,一隻手撐着地面,并且嘴角之上全然都是黑色的液體。
“修蛇,我若是放了你,便是黑苗寨子最大的罪人,我們祖先從南越王國遷徙而來,一生勤勤懇懇,卻沒想到族中竟然出現你這麽個妖孽,你當初弑母殺妹,你…….”德叔說着捂住了胸口,“你難道沒有想過你母親白矖大神嗎?”
我的心一抖,卻沒想到,面前的這個修蛇竟然是白矖大神的孩子,怪不到,可誰料到,它竟然如此兇殘,這其間到底出現了什麽事情呢?
“我有什麽錯,論修爲,我比那鳴蛇不曉得高了多少倍,但是白矖就是偏心,說我不及妹妹,才把護國女巫的寶座傳給她,憑什麽,我問你憑什麽?”修蛇越說越起勁,口中大霧飛卷而出,朝着我們洶湧襲來。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古書有雲:黑水國再往西三百裏,爲座鮮山,富金,玉石,不長草木。水從此發源,向北流入伊水。水中多鳴蛇。不單單爲山海經,還有其他記載,但都發現于,金礦,玉石,陵墓,寶藏。 傳說其職責就是看守寶藏。大體爲通體金色,有四個翅膀,兩大兩小。聲音如石頭抨擊之聲,其性屬火金,看到後此地則會旱災禍害。
但是我沒想到,它們兩個竟然都是白矖的後代。
“哈哈哈,但是你們晚了一步,今夜我就會飛升,變成肥遺,倒時候,就算是白矖轉世,又奈我何?”它的聲音越來越響。
肥遺是中國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旱魃之兆。據說肥遺是一種居住在渾夕山山麓的怪蛇,有一個頭、兩個身體,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大旱。
《山海經》:“又西六十裏,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裏,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璭,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肥璭是一種居住在太華山的怪蛇,六足四翼。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大旱。又北百八十裏,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這種肥遺是居住在渾夕山,一個頭兩個身子。出現的地方的國家會有大旱。
明朝的時候,有史籍記載,萬曆十四年,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縣,先民在山林中碰見一條長着六隻腳的大蛇,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肥遺。萬曆丙戌1586年,建昌鄉民樵于山,逢一巨蛇,頭端一角,六足如雞距,見人不噬亦不驚。民因呼群往視,亦不敢傷;徐徐入深林去。《華山記》雲:“蛇六足者,名曰肥遺,見則千裏之内大旱!”戊子,己醜之災,其兆已先見之矣。
而在明代末年,湖北京山縣一民宅水溝中,亦曾發現這種“六足如雞距”的怪蛇。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彭楊畈民家溝中見蛇出,長六尺,圍尺許,身紅綠色,六足如雞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遺也,主千裏旱。”果驗。
“不行,我就是拼了性命要把殺了你——”德叔說着從懷中取出一個玉牌。
符,又稱符契,或符節。是古代朝廷調動軍隊或發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闆或金屬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爲兩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帥持有。它是權力的象征,具有絕對服從的意義。
漢代君權神授思想,認爲天會賜祥瑞予人君,以爲受命的憑證,這種憑證,叫做符命。道符,又叫神符或天符。符所具有的這些内容和形式特點在漢代時期被巫師、方士和道士借用到鬼神世界創作形成。在對符的體式的認識上,道符除了借用如前所述的現實社會中朝廷作爲信物的符契、符節、符命、符傳等文體外,還使用“策”作爲對“符”的稱呼。
符所具有的這些内容和形式特點,在漢代就被巫師、方士和道士借用到鬼神世界,從而了道符,又叫神符或天符。他們模拟現實社會符信的絕對權威,認爲神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有資格頒布靈符,施之于鬼神社會,可以召劾鬼神,鎮壓精怪,正象人間帝王調遣将帥,統領萬民一樣。
如果說在人世間符體現了最高統治者的絕對權力的話,那麽,在鬼神世界,佩帶道符的法師則具有崇高不可抗拒的法力。《後漢書?方術傳》中所載費長房得符棄符一事就是這種權力意義的最好說明。據傳雲:“長房辭歸,翁又爲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鞭笞百鬼,及驅使社公。汝南歲歲常有魅,僞作太守章服,詣府門椎鼓者,郡中患之。時魅适來,而逢長房谒府君,惶懼不得退,便前解衣冠,叩頭乞活。長房呵之雲:‘便于中庭正汝故形!’即成老鼈,大如車輪,頸長一丈。長房複令就太守服罪,付乞一劄,以敕葛陂君。魅叩頭流涕,持劄植于陂邊,以頸繞之而死。後失其符,爲衆鬼所殺。” 道教正式産生以後,道符越來越被道士所重視,以至成爲他們的三大秘術之首。
葛洪把道符界定爲一種天文,并闡述了符的來源。他說:“抱樸子曰:‘鄭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驗者,由于出來曆久,傳寫之多誤故也。’”所謂天文,就是自然現象諸如日升月落,鬥轉星移,風雲雷電。
符就是根據這些自然現象、天文地理創造的一種“文體”,這無疑是道教取法老子“道法自然”的表現。
在對符的體式的認識上,道符除了借用如前所述的現實社會中朝廷作爲信物的符契、符節、符命、符傳等文體外,還使用“策”作爲對“符”的稱呼,這在古靈寶派的經典如《靈寶五符》中經常出現。三天太上伏蛟*山精文,名之曰‘八威策’。
符的構成來看,早期的道符是由單個的文字構成的,到了太平道興起的時候,開始把多個文字拼合而成,這在《太平經》裏被稱爲複文。據《太平經複文?序》雲:“(複文)凡四部,九十五章,二千一百二十八字,皆太平本文。
其三百六十章是幹君從本文演出,并行于世,以複相輔成教而傳授焉。”符字慢慢增多,也就爲符的種類、形式的增加提供了條件。到魏晉之際《三皇經文》的出現,符的創作則更趨複雜化,由字的篆體和多字重疊而成,同時認爲,符系宇宙天空中的雲氣自然結成,故稱“雲書”或“雲篆”,因此,在畫符的時候,多仿篆體及蟲書鳥迹的古文,筆畫故作曲折盤纡如雲氣缭繞之狀。
又約成書于西晉末至劉宋初亦雲:“天書玄妙,皆是九氣精像,百神名諱,變狀形兆,文勢曲折,隐韻内名,威神功惠之所建立。”
陸修靜指出:“凡一切符文皆有文字,但人不解識之。若解讀符字者,可以錄召萬靈,役使百鬼,無所不通也。”符的構成來看,早期的道符是由單個的文字構成的,到了太平道興起的時候,開始把多個文字拼合而成,這在《太平經》裏被稱爲複文。
複文凡四部,九十五章,二千一百二十八字,皆太平本文。其三百六十章是幹君從本文演出,并行于世,以複相輔成教而傳授焉。”符字慢慢增多,也就爲符的種類、形式的增加提供了條件。到魏晉之際《三皇經文》的出現,符的創作則更趨複雜化,由字的篆體和多字重疊而成,同時認爲,符系宇宙天空中的雲氣自然結成,故稱“雲書”或“雲篆”,因此,在畫符的時候,多仿篆體及蟲書鳥迹的古文,筆畫故作曲折盤纡如雲氣缭繞之狀。又約成書于西晉末至劉宋初的《太上洞淵神咒經》亦雲:“天書玄妙,皆是九氣精像,百神名諱,變狀形兆,文勢曲折,隐韻内名,威神功惠之所建立。
但是德叔這玉牌之上的符文,則是貨真價實的“天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