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麗,我……”他又試圖想要說些什麽,喉嚨抖動了幾下,仍舊支支吾吾。
但是崔明麗卻沖着他擺了擺手,“行了,你不要再說了,我知道你的心裏面在想什麽,任林昆,我敬你爲同道中人,我也希望你不要再找我們仙佑堂的麻煩,我們雖然不是武林大派,但是我們的師父也絕對不會應允我們如此唯唯諾諾地活着,其他的道理我不再多說,你好自爲之……”
崔明麗說完,也不顧任林昆是什麽反應,拉着我打了一輛出租車,到了就近的一家醫院裏面在包紮着我的虎口,雖然虎口上的傷口傷的有些深,流的血也有些多,但也不曉得爲什麽,當簡單的縫合清創處理之後,那傷口處傳來的痛楚卻少了許多。
我不曉得這根九眼天珠有沒有一定的關系,但總之,跟崔明麗從這醫院裏面走出來的時候,頓時輕松了不少。
和崔明麗打了一輛車,直奔仙佑堂,現在已經是淩晨五點了,若是現在趕回家的話,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了,倒不如就在堂口裏面休息吧。
我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眉中間,想想剛剛任林昆充滿殺氣的眼神還有眉中心的那個天珠,心頭便湧起了一種異樣的情緒。
九眼天珠爲天珠中最上品、能免除一切災厄,慈悲增長,權威顯赫,利益極大。在天珠修法功德中,九眼包含所有圖騰的象征與意境,佛法修行中最後境地,九品蓮華化生。“九”也象征不可預知、無法超越、無限寬廣之境界。九眼天珠爲天珠中最上品、最尊貴者,藏人極爲重視九眼天珠。
九眼象征自然界九大行星運轉,包含宇宙的運行與人類的思維,化弱爲強。代表集九乘之功德,慈悲增長,權威顯赫、利益極大之意,是天珠中最珍貴的一種;至高無上的尊貴氣宇、世間一切事業速獲成就、能免除一切災厄!
在天珠修法功德中,九眼包含所有圖騰的象征與意境,佛法修行中最後境地,九品蓮華化生。“九”也象征不可預知、無法超越、無限寬廣之境界。
九眼:集九乘之功德,慈悲增長,權威顯赫、離苦得樂之意。至高無上尊貴之氣宇、世出世間事業一切迅獲成就、爲天珠中最上品、能免除一切災厄。九眼天珠是驅邪的,能爲人轉厄運爲吉祥。并有保護之功用,消除慢性病毒,防止惡化之功效,有着不可思議之功力,九眼天珠。
天珠分爲各種圖騰,而九眼天珠是天珠之王,彙集了九乘功德,代表了權傾天下的威勢和普度衆生的慈悲。當初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時帶來一尊佛像,佛像上鑲嵌了各式各樣的珠寶,而帽子上方最明顯的地方,就是三顆九眼天珠。
所以,這天珠當中所蘊藏的秘密,當真是極爲複雜。
“你啊,也不要想那麽多了……”崔明麗從寝室裏面給我取出了一床被褥,放在了我的身邊,“來,休息吧,都到了這個點兒了,你也該睡覺了。”
我點了點頭,接了過來,“任林昆這個家夥,不曉得以後還會不會找麻煩。”
崔明麗輕輕地搖頭,“應該是不會的,今天我說的話也幾乎是到了底兒了,他隻要不是太傻,肯定可以明白我是何用意,除非,他想被逐出師門。”
我同意崔明麗的意思,這任林昆或許是對崔明麗極爲不甘心,才會對我使出如此的一招,我的心裏面暗自慶幸,幸虧我今日沒有接受他的挑釁,若是剛剛在那決鬥的時候,我使用了禁咒,不用那個臭小子,單單他的兩位師父都可以把我給大卸八塊了。
“不過韓小天,你不覺得小姜姐當初告訴我們在咱們宗門當中其實存在着幹将和莫邪兩把寶劍……”崔明麗說道這裏停頓了一下,“應該不是無稽之談嗎?”
她壓低了聲音,我自然明白她是什麽意思,其實,若論道法,我們不差那任林昆絲毫,但人家家大業大,用的裝備自然比較精良,在這一點之上,我們是無法和他相比的。
劍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爲殺。因爲它的兩邊都開了刃,有着筆直的劍身和尖銳的劍尖。
舞動時向正反兩邊施展都具有殺傷力,用劍尖攻擊可以輕易穿透甲衣。是非常危險的武器,常使人險像叢生。是一種單純爲了殺人而存在的兵器。
劍,古代兵器之一,屬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古代的劍由金屬制成,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
劍又稱:“輕呂”、“徑路”,“長铗”。春秋末年,開始流行長劍。質地精良的寶劍大多出自南方,主要是吳、閩越、楚、巴蜀。長劍出,短劍也不廢。劍的曆史是源遠流長的。
長劍便于戰鬥,短劍利于護身,還可以用于刺殺,荊轲刺秦王,東漢末年俠客王越、史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劍爲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爲标準,以須量人而定。
鄭锷更于劍有所詳解,謂:人之形貌大小長短不一也,制劍以供其服,非直以觀美,要使各适其用而已。故爲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随宜而自便焉。劍之莖其長五寸,劍身若五倍長其莖,則三尺也,重九锵,則重三斤十二兩也,其長之極,重之至也,故謂上制。
唯士之長而有力者,然後能勝之,故上士服之。劍身四其莖,莖之長則二尺五寸也,重七锵,則二斤十四兩也,長短輕重得中焉,故謂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劍身止三其莖,則二尺耳,重止五锵,則二斤一兩三分之中耳,輕而且短,故謂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劍制,大抵沿用于遠古,曆代仍多變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钜。鄭锷雲:“若以秦漢之劍與宋時之劍比較,則宋時長劍有二十一寸三分,漢時長劍僅十七寸九分。宋時短劍十五寸二分,漢時短劍僅十寸五分,故宋時之劍較漢時之劍長,且品質更優”。言雖如此,當有所據,然亦未便苟同。
蓋以劍之用途,雖非專供殺戮,亦爲文士之飾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敵爲主,如劍長則運用不便,劍短則難期緻遠,短者輕而不易擊堅,長者重而揮動遲緩,二者均非劍制所宜。證以古籍有言:“漢高祖仗三尺劍而得天下”,則漢代劍長不及兩尺之說諒有所誤。若綜合劍史所記,大抵古劍之長,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則爲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設制,應屬可信。
劍是短兵的一種,脫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于殷商以前,形極爲短小,僅有短平莖,而無管筒。古人用此劍插腰,可割可刺,抵禦匪寇與野獸。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已成爲主要短兵器,士類必有之佩備。連馮谖與漢初的韓信,雖然貧至無食,也仍然随身攜帶。著名的有幹将、莫邪、龍泉、太阿、純鈞、湛盧、魚腸、巨阙等。春秋時的龍泉劍,仍有一隻藏于故宮,至今仍很鋒利,證明我國在劍的制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曆史。
幹将,春秋時吳國人,是楚國最有名的鐵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幹将爲他鑄寶劍。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爲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幹将,一曰莫邪。由于知道楚王性格乖戾,特在将雌劍獻與楚王之前,将其雄劍托付其妻傳給其子,後果真被楚王所殺。其子成人後成功完成父親遺願,将楚王殺死,爲父報仇。
“行了,睡吧……”我拉了拉被子,就準備睡覺,但是在我還沒有躺下的時候,崔明麗卻一把拉住了我,“韓小天,我請你先不要睡好不好?”
我坐直了身子,目光訝異地看着她,“你還有什麽事情啊?”
崔明麗微微地嘟起了嘴巴,嘴角也仰起了好看的弧度,從我這個角度看過去,她真的是可愛到翻!我甚至想湊上去親一下,但是崔明麗卻推了我一把,“你忘記了嗎?我們在那拓跋珪的地宮的時候,咱們可是使用過‘雙劍合璧’的劍法的?”
我木讷地點了點頭,“是又怎麽樣,你忘記了嗎?我們用的還是這判官筆啊……”
但是她貌似不同意我的說法,“我覺着你說的不對,如果真的沒有這兩把劍,爲什麽咱們兩門當中要爲我們的判官筆編寫‘劍譜’和‘劍訣’這兩章呢?還有啊,雙劍合璧的劍譜極爲精妙,不像是生搬硬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