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在樂文聽到美妙之處,老僧的鼾聲緊接着又變成了一曲《平沙落雁》,旋律起而又伏,綿延不斷,優美動聽,基調靜美,但靜中有動,猶如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裏,天際飛鳴,也有回翔瞻顧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後集之象,驚而複起之神,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适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叙。
聽罷一曲《平沙落雁》,讓樂文有種意氣風發之感,以爲老僧不再打鼾了,誰知隻是寂靜了片刻,又接着來了一曲絕響《廣陵散》,曲中貫注着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讓人熱血沸騰。
話說《廣陵散》的來曆是根據《晉書》記載,此曲乃嵇康遊玩洛西時,爲一古人所贈,而《太平廣記》裏更有一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寝,起坐撫琴,琴聲優雅,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于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6年,嵇康爲司馬昭所害。臨死前,嵇康俱不傷感,唯歎惋:“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
當樂文随着曲聲,猶如在戰場縱橫厮殺之事,老僧的鼾聲戛然而止,讓樂文也從這種幻境中脫然而出,不禁緩緩睜開雙眼,看到那位老僧已經醒來,正在微笑看着他。
“阿彌陀佛,施主,你可有聽到老衲的鼾聲?”老僧站起身來,對樂文施禮一禮,遲疑的問道。
樂文現在簡直對這位老僧贊佩不已,颔首連聲道:“世人傳言大師天生異禀,今日得見,果不其然,在下很是佩服。”
“诶,哥哥,莫要被這妖僧給騙了,想必定是他給你的那粒藥丸有問題,要不然他的鼾聲傳入我的耳中,卻是刺耳的噪音?”這時龍超和丁珂兒見老僧已經醒來,也走了進來。
“阿彌陀佛,明鏡非台,菩提無樹,思之不得,尋之奈何,皆爲心之所向,怎堪萬象皆空,心象有則有,心象無則無。”老僧面對龍超的質疑,微微一笑,闡明道。
“哦?這麽說,是因爲在下聽到的鼾聲,并非是耳朵聽到的,而是心中聽到的,心中覺得大師的鼾聲猶如琴音一般美妙,那麽就會覺得如此,反之則會截然相反?”樂文摸了摸胸前的狼牙,若有所思道。
“施主所言極是,老衲正是此意。”老僧颔首點頭道。
丁珂兒挑眉一笑,嗤之以鼻道:“本姑娘還以爲你這老和尚有什麽大本事呢,原來也就是故弄玄虛罷了。”
樂文一擺手,淡淡道:“诶,這位大師佛法高深,豈是吾等小輩所能洞悉的。”
“哼……說的好像你就是小和尚似得。”丁珂兒瞥了一眼樂文,哼聲道。
其實樂文在這位老僧睡覺打呼噜時,聽入耳中的的确是像彈奏琴聲一般有節奏的妙曲,可是到底是爲什麽,他也不知其所以然,也許真如老僧所說的那樣吧。
不管怎麽樣,樂文還是覺得不虛來此尋訪一番,大感佛理之奧妙無窮,博大精深。
于是樂文和老僧告辭後,在阜城調養了兩日,三人便又繼續趕路了。
三人來到肅甯城時,已是正午,正值腹中饑餓,聽說此城有一位秀才出身的書生因爲多次落榜而心灰意冷,由于他喜愛下廚,他并非專業的廚師,炒菜做飯僅僅是業餘愛好,但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揣摩,竟然練出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廚藝,而且廚藝之高,可與庖丁媲美,便靠着這點名氣在城中開了一家酒館,生意也是極好。
史上刀工最好的廚師是哪一個,倘若把這個名頭冠于庖丁頭上,估計大家都不會反對,庖丁經過19年的刻苦修煉,宰了幾千頭牛之後,終于練成了化繁爲簡,舉重若輕,遊刃有餘的好功夫,赢得了帝王的嘉獎,後人,也常用庖丁解牛這個成語來作爲技藝神妙的典型,千百年來,似乎無人能出其右。
而此人的廚藝竟然能與庖丁媲美,即便隻是贊賞之言,想必也不會太差,于是樂文三人便抱着想美餐一頓的想法,經過打聽,七拐八拐的來到了這家小酒館。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家酒館便是如此,雖然比較難找,但是酒館的樓上和樓下都已客滿,還好他們隻是稍等了片刻,在靠近廚房處的那張桌子上的人便吃完離開了。
店小二簡單收拾了一下桌椅,三人點了一些酒菜,便坐在椅子上等待這位能于庖丁媲美的秀才廚師到底廚藝如何了。
樂文的座位剛好正對着廚房門口,看到廚房裏有一個書生摸樣的廚師,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可是操起刀來,精氣神卻非同尋常,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自信,從他的四肢百骸散發出來,簡直有睥睨天下之感,他身手迅捷,手起刀落之間便把一條鳕魚肉食肉,刺是刺的給分離了開來,仿佛暗合着宇宙間的某種自然的節律,恍若鬼斧神工盡在于此。
可是當樂文心中對這個秀才廚師的廚藝之高,連連驚奇的時候,卻隻聽得耳邊一聲震耳欲聾的霹靂響起,那堆在食案上的雪白的魚鲙,竟然都化爲蝴蝶,振翅而飛。
酒館裏在座的客人都聽到了這陣霹靂般的響聲,還以爲廚房裏發生了什麽事呢,連忙起身來到廚房想看看到底是怎麽了。
可是當這群客人看到從廚房裏飛出來的一群雪白色蝴蝶時,臉上都是露出一臉不敢相信的驚異之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