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引起他注意的,當然是“開天斧法”,也必須是“開天斧法”。
那可是盤古開天的斧法,哪怕後羿所學的隻是其中百分之一,而月桂通過無數年的切身體會所得到的精義隻會更少,但僅僅是“開天斧法”這四個字,就足夠龐士元深刻記憶,并去好好學習。
這世上,還有比開天更牛B的事情嗎?
沒有,絕對沒有!
我們現在所在的現實世界、夢境世界,以及無窮諸天萬界,都是依靠開天而存在的。什麽聖人,什麽道佛,什麽九天、人間、九幽,什麽六界衆生,什麽先天至寶,什麽成聖功法,相比開天,統統都是渣。
這世間一切,都以開天之後世界爲基礎而存在的。
沒有開天,就沒有一切。
因此,任何能和開天相聯系的東西,那都是好東西。
開天後活下來的生物,叫先天神魔;留存的寶物,那叫先天寶物;而開天功法、感悟什麽的,那叫大道之基。毫無疑問,“開天斧法”就算不是大道之基,那也是了不得的好東西。
因此,龐士元對“開天斧法”可謂是垂涎三尺。
可惜以前他,即便是垂涎三“丈”也沒用。因爲“開天斧法”實在是太高級了,高級到當時還未到先天的龐士元,甚至連體會的資格都沒有。他隻能一次次地跳躍而過,神魂根本不敢在“開天斧法”上多做停留。
這次,他倒不是擔心消耗太大了。
而是深怕記憶中“開天斧法”上殘留的那點開天辟地的道韻,會把他的神魂給震傷。
這絕不是他妄自菲薄、杞人憂天,而是他的直覺在明确告訴他:危險,極度危險,會死人的!
從來都很善于聽人言的他,當然要從善如流。
如今,成就了先天的他,終于有資格去體會“開天斧法”。
有“洞察”洞察“開天斧法”奧秘,有“玄黃功德碑”把奧秘融入自身修行,龐士元有足夠的自信,他的戰力必将因此而大升。
“開天斧法”之外,龐士元的注意力還停留在太陰殿上。
太陰殿:常羲、羲和所居之所。
那是一座很難用言語來形容的美麗宮殿,不好說它壯麗,也不好說它瑰麗,龐士元最終隻能以渾然天成來說明太陰星太陰殿的太陰之美。
太陰殿的材料取自月桂的枝葉,又以太陰之力煉制而成。
從它開始建造開始,它就已經和太陰星成爲一體。而當初常羲和羲和建造太陰殿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爲了讓太陰殿取代月桂,成爲太陰星主脈樞紐。
被寄予厚望的太陰殿,當然具備了不可思議的威力。
不過,龐士元并不在意太陰殿的威力,他真正在意的,是太陰殿的煉器之法。
在夢境世界,龐士元一直都缺少得用的裝備。
武器方面,他的連一把趁手的神劍都沒有,實在是寒碜的要命。
當初他曾得到過一把神兵飛羽弓,可惜卻在“命喪”巫山的時候丢失了,現在可能已經被真神教收藏。
而防具方面,那就更寒碜了,他從來就不曾擁有過。
其實,他這樣的情況,在夢境世界并不是特例。
在現實裏,人們早就習慣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理念。
科技大工業的概念早就深入人心,每個人都知道裝備的重要性,并習慣性地以強大在裝備武裝自己。
可在夢境世界,大部分卻沒有這樣的觀念。夢境世界的武道環境,讓更多的修者把追求放在修爲,而非“器”。
當然,也有一個原因是夢境世界的煉“器”水平的發展,有些畸形。
厲害的,非常厲害。
夢境世界的鑄造大師,都能夠鑄造神器,其能力連現實世界都隻能瞠乎其後。
可惜,鑄造厲害是厲害了,可數量卻實在太少了。而且,很多鑄造大師可能一輩子也就那麽一兩把作品。偏偏,他們的鑄造絕技,還不外傳。
這就導緻,厲害的鑄造大師們根本無法帶動整個武道夢境世界的武器水平。
結果,少量的神兵根本無法滿足多如恒沙的武者的需求。
而渣渣的武器裝備,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主流。
岱宗當然有神兵,岱宗代代相傳的“太嶽劍”,就是一把非常不錯的神兵。
不過,“太嶽劍”是鎮派之寶,也是岱宗的象征,從來都掌握在掌門的手裏,龐士元不可能去搶。
而别的神兵,也各有其主,龐士元也不想奪人所好。
當然,他不奪人所好,也因爲他認爲那些神兵根本無法發揮他的實力。
他的妖族身份和妖力實在特殊,并不是普通的神兵就能解決。
不得已,龐士元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而解決之道,就來自太陰殿的煉器之法——太陰煉器法。
太陰殿出于太陰星,但又自成一體。
它坐落太陰星,那就是太陰殿的主脈樞紐,能夠最大限度的使用太陰星的太陰之力,堪稱無敵。而它一旦離開太陰殿,雖然威力明顯下降,但依然能禦使一部分的太陰星力量。
簡單地說明兩者的關系,太陰殿就像是太陰星的一個分身。
爲了不暴露本體,龐士元現在無法以現出本體“山河社稷圖”作戰,那就意他的戰力無法完全發揮,更無法持久作戰。
因此,他就需要一個掩飾自己本體,又能發揮自己實力的特殊武器。
太陰殿的煉制之法——太陰煉器法,給了他不少靈感。
他無法現出本體,這已經是事實,很難更改,但他可以煉制“山河社稷圖”的分身神兵,來禦使“山河社稷圖”和一身強橫妖力。
分身和本體本爲一體,兩者不會有妖體和本體之别。
分身要煉制得好,還能進一步掩飾本體和妖力,那就更加完美。
而要做到這一點,他還需要完成下一個目标——功法!
在成就先天妖體之後,龐士元現在面臨着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主修功法缺失、斷層。
他現在的主修功法,依然是《武相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