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潤沒有拒絕,但也語焉不詳:“其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秘密。不過是我錢家兵家傳承中的一點保密的小技巧,隻在戰時有效。隻不過東靈教和岱山武館的戰争,相信會僵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根本不需要擔心洩密。”
錢潤的解釋倒是讓龐士元想到了“戰時保密條例”。
不過,“戰時保密條例”隻是靠軍法約束,約束的效果肯定比不上錢家兵家傳承的玄妙“小技巧”。
接着,錢潤繼續分說東靈教的情況。
東靈教的内部問題越發嚴重,嚴重到已經開始動搖東靈教的生存根基。
畢竟,華蓋洞天之中,并不是隻有東靈教一家勢力。
東靈教在原地踏步,甚至在倒退,其他的勢力可不會停下來等他們。
相反,他們一直都在虎視眈眈,等待機會群起而攻之。
可就在東靈教眼看着就要日暮西山的時候,老天無眼(錢潤是這麽想的,很多非信者也都是這麽想的)居然給了東靈教一次重新崛起的機會——東靈天尊找到了一條直通其他世界的道路。
其實,所謂的道路,其實就是空間坐标。
而空間坐标,當然不是我們認知的三維坐标,而是一種玄而又玄的,能夠直接溝通并突破兩個世界空間壁障的空間指引。
這空間指引,可以是精神型的,也可以是物質型的,更可以是能量型的。更甚者,還可以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隻是更形而上的空間和時間型的。
當然,後者實在太過玄妙,也可遇不可求,基本可以不予理會。
現在人們所熟悉的空間坐标,絕大部分都是前三者。
東靈教的空間坐标,就是物質加精神的雙保險空間坐标。
物質空間坐标,确保了兩個世界的聯通。
精神空間坐标,确定了東靈教對聯通兩個世界的通道的占有。
華蓋洞天的空間坐标,本身就指向永成縣的飛霞山飛霞洞。這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物質空間坐标,倒是和中國神話傳說的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八洞天華蓋山洞完全相合。
這樣的相合,當然不是巧合。
尤其是在結合了中國大地上已經被人所知,也被人所查,更被人所占據的衆多洞天福地的具體情況之後,人們已經不再懷疑“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還有“十八水府、五鎮海渎、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十洲三島,以及無盡虛空宇宙世界”等傳說了。
當然,那即便都是真實的,對于現在的龐士元來說,也都是比較遙遠的故事。
現在要說的,依然是華蓋洞天。
物質空間坐标是一種開放型空間坐标,華蓋洞天的物質空間坐标也不例外。
也就是說,指向永成縣飛霞山飛霞洞的空間坐标并不屬于東靈天尊和東靈教獨有,華蓋洞天内外的任何一個人、勢力都有機會利用這個空間坐标。
隻要華蓋洞天内外的人,能夠在外面的世界建造或找到相應的物質空間坐标和精神空間坐标,那麽他們就能自由來往兩個世界,從而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勢力。
而這也是絕大多數洞天福地剛出現時的最初狀态。
所有人都有機會,所有人也都在尋求徹底獨立掌控的空間坐标的可能。
最後在一番争奪之後,各物質空間坐标也紛紛落入了某人、某勢力的掌握,并被打上了精神空間坐标烙印,成爲獨享或者少數人共享之物。
東靈教是幸運的,因爲他們很早就給空間坐标打上了精神烙印,也就擁有了比所有勢力更早地進入現實世界(其實洞天福地,也是現實存在的世界。隻是,我更習慣以現實世界來稱呼我們原來所在的世界)的機會。。
而他們之所以會幸運,是因爲東靈天尊的早有預謀。
其實,像東靈天尊這樣的老謀深算,很多古老的存在都在做。
隻是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東靈天尊成功了,夢予者榮騰被他轉化爲“神子”。
有了“神子”這個天然的精神空間坐标,他就基本立于不敗之地。
而想要奪舍龐士元的古老存在則失敗了,更直接造就了龐士元後來的一系列成功。
龐士元不但神魂之力大增,更借機煉化“玄黃功德碑”。
接着,得到了“玄黃功德碑”的他更是一飛沖天,直接開辟了一方岱宗靈境。
而開辟了岱宗靈境時的感悟,又讓他聯系上了夢境世界的“他”,從而擁有了一具“身外化身”。雖然龐士元的“身外化身”目前聯絡起來并不方便,但那确實是超越了龐士元這個境界的一個大神通,未來的發展無限。
也許,在不久的将來,他還可以憑借着“身外化身”這個精神空間坐标,确定夢境世界的位置,并建立物質空間坐标,從而以真身進入夢境世界。
對于夢境世界的人來說,現實世界是洞天福地。
對于現實世界的人來說,夢境世界的洞天福地。
現實和夢境,在本質上,其實并沒有什麽區别。
就在其他人、其他勢力還在爲空間坐标而大打出手的時候,東靈天尊就憑借“神子”的存在,确定了巨大的先發優勢。
而再接下來的故事,不用錢潤說,龐士元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東靈教的“異界”征戰,基本就是一部征服史。
有“神子”榮騰本土勢力,再有從華蓋洞天中開出來的東靈教大軍,東靈教很快就在永成縣打下了根基,并順利拉起了十萬“異界”信徒。
世道變幻之後,人們朝不保夕。
對于任何一個能夠提供安全和食物的勢力,他們都向往之。
哪怕東靈教的很多規矩讓習慣了現代社會的人們很不習慣——東靈教的統治簡直就像是在牧羊(神,總喜歡自比牧羊人,而世人則是他們的所牧的羊),根本容不得異議——可爲了生存,他們也隻能忍受。(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