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省是順天府的所在地,京城九在大都省的境内,算是一個物阜民豐的省郡,因爲靠近京城,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是商貿很是發達。大名縣是大都省郡的一個縣,雖然山區面積不小,可是耕地也不少,人口有100萬,耕地卻有300多萬畝。隋朝建國以來,一直就是風調雨順,很少鬧災,加上有京城的便利,家家戶戶有通商的習慣,是一個亦商亦農的郡縣,不說知縣的例規銀子有多少,就是應交的國家的稅收,都在2000萬兩,是一個比較富裕的郡縣。
知縣盧先甯已經就任11年了,一直不想離任,就是因爲在大名縣有着很好的油水,不說受賄,就是每年的例規銀子就達3000萬兩,自己貪墨2000萬兩是綽綽有餘的加上各行各業的人送禮,也有1000萬兩,加起來就是3000萬兩,曆任11年,足足有3億兩銀子,小日子過的悠哉悠哉,因此,盧先甯根本就不想升官,隻要每年有這些銀子入手,再過上幾年,自己的銀子再多一些,就可以安安穩穩的回老家過日子了。
可是,近年來情況有變,大名縣隸屬順都府管轄,一般情況,隻要自己每年給順都府200萬兩銀子的孝敬就可以了,可是,自從去年開始,孝敬銀子一下子暴漲到500萬,這還不說,還增加了不少的名堂,就是年敬,節敬,碳敬,冰敬都翻倍了,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年上交的足足有1000萬兩。這就打破了盧先甯的算盤,自己每年3000萬兩銀子的收益就打了折扣,這樣一來,自己幾隻剩下1000萬兩多一點了。盧先甯可是不幹,這些銀子,自己已經習慣了,一下子少了一多半,那個心疼就不說了。
于是,盧先甯就隻好把縣裏的例規銀子提高,原來是3000萬兩,一下子就提高到了5000萬兩。這樣一來,大名縣的商人跟百姓就受不了了,隻好減低稅收,本來上交的國稅銀子,就少的多了,每年2000萬兩,就銳減到200萬兩,成了原來的十分之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樣一來,盧知縣的的好處得到了保證,上交的孝敬有了來路,可是有一樣,應該交的國稅就少了。
艘遠科不情敵察戰冷顯科術
按說國稅少了,就是一任知縣的過錯,分管的知府是要來問責的,可是,盧先甯每年給知府就是500萬兩銀子,加上各個官吏都收到了好處,自然就會給盧先甯說好話,就會羅織一些原因,比如大名縣受災了,商人減少了,農民歉收了,所以,稅收就要銳減了。反正隻要個人有了好處,就會給下屬庇護,說出了很多理由。盧先甯就能穩穩當當的做自己的知縣了,至于知府怎麽交差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實,知府給省郡的交差也很簡單,就是送禮,省郡官員收到來自府縣兩級的送禮,自是有不少的賄賂,自然也就給各縣和各府庇護了。
郡縣上交的稅銀少了,府衙就會減少,那省郡給朝廷的銀子也随之下降,戶部收到了國稅是逐月下降,有原來的每年500多億兩,知道現在的不足兩百億,朝廷就陷入了很大的麻煩。龍氏三個鐵帽子王的軍饷,每年就是150億兩,這是雷打不動的,要是一旦減少,就會引起嘩變,這可是朝廷的大忌,朝廷就是勒緊褲腰帶,也不會斷了饷銀,别說戶部不敢,就是皇帝楊廣也不願意,靠山王更是不願意。這會動搖朝廷的根本,雖然國庫裏還有幾千億兩銀子,要是這樣下去,很快就會枯竭的,皇帝坐不住了,靠山王爺坐不住了。
靠山王就跟皇帝進言,要啓用能臣幹吏,誰要把銀子弄來就是封官加爵,誰要弄不來銀子,别說封官了,很有可能就要罷官。尤其是朝中的三省六部,都感到了壓力,就是位于首輔大臣的宇文化及也感到了威脅。要是自己再一味的貪污受賄,朝廷極有可能就會罷免自己,宇文化及就改變了策略,給全國41個省郡下達了死命令,今年的稅收要是誰恢複不到原來的水平,就要就地免職,情況特别差的就要充軍發配。還被說,嚴令之下必有效果。
從第二個月開始,全國的稅銀就急劇上升,雖然沒有恢複到以前的水平,可是效果已經有了,宇文化及才喘了一口氣,算是給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宇文化及從戶部的資料上也看出了。全國主要的稅源在京畿之地附近的幾個省,還有江南三省,還有南疆的三個省郡,這九個省郡的稅源幾乎占了全國的六成,其餘的32個省郡也隻有2成的稅收。尤其是江南三省郡,稅收更是達到全國稅收的三成,是全國的糧倉,也是朝廷的金庫。重中之重新的就是江南郡,每年的稅收就是80多億,幾乎是每個郡縣的稅收就達到一億之上。
可是自從宇文化及上任以來,由于拼命的收取賄賂,緻使省郡拼命的送錢,省郡也就随之搜刮個郡縣,郡縣就拼命的搜刮百姓,百姓苦不堪言,隻好将稅收的銀子減半,來增加例規銀子的數量。這稅收也就減半了,上交國家的稅收也就隻有40億不到了。江南郡有80個郡縣,每個郡縣上交的稅銀也隻有5000萬兩了。江南省郡的巡撫胡燕南,也是一個老巡撫了,在江南任上足足有兩任了,每年搜刮的銀子何止一億,六年的任期,胡燕南足足撈取了30億的銀兩。就是胡燕南自己也覺得撈夠了,就上書吏部,準備告老還鄉。
吏部可就炸鍋了,江南省是全國的第一大省,當然說的财富,就是每年的稅銀在鼎盛的時候,就有80億之多,這可是一個極有油水的地方。就算是不貪的官吏,隻要再江南省郡坐上一任,撈個一億兩也是跟鬧着玩一樣。于是,在三省六部,展開了激烈的争奪,都想去江南省郡坐上一任,就算是衣錦還鄉也夠本了。
吏部也是犯難了,這麽多争着去江南省郡的,不說京城的官員,就是全國省郡的巡撫,有三分之一的巡撫,都有這個念頭,還有那些2品的官員,也趁機想升職,做一任江南巡撫試試。在省郡卸任留京的候補官員更是不少,都紛紛将自己的履曆遞交給吏部,以求升任江南省郡巡撫。
有一些皇親國戚,甚至就直接給吏部下令,要自己的人走馬上任。吏部尚書許慶奎可是一個老油條。見這個江南省郡如此的燙手,就回禀中書省中書令宇文化及,将就任江南省郡的挑選權限上交,給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知道了,也有是難辦,他知道,如今連皇親國戚都出來了,可不是自己一個中書省的中書令能就解決的,要是答應了這家,就得罪了另一家,而且,也沒有人送上巨額的賄賂,自己可不合算。宇文化及就有悔意,考慮再三就把江南省郡巡撫的挑選權退給了吏部,并嚴令吏部,一定要挑出合适的人選,不然就問責。
老奸巨猾的許慶奎,見宇文化及不接招,隻好上報朝廷,可是皇帝根本不早朝,就是相見皇帝也見不着,不由的心下着急,隻好将上百個候選人的履曆寫成阄,就随便抓取了一個,結果就抓出了一個四不靠的人。許慶奎一看,也許是有天意,就将這個人的履曆上報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接到此人的履曆後大喜,見這個人是什麽關系背景也沒有,隻有一個特點,就是爲人老實。
宇文化及就覺得此人就是江南省郡巡撫的最好人選,這就鹬蚌相争漁人得利,就讓這個老實人幹一任看看,要是稅收再上不來,就是拿他問罪也沒有問題,反正他沒有關系背景,正好殺雞給猴看。于是這個人就坐上了江南省郡的巡撫,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呂鴻恩。呂鴻恩就帶領家眷,來到了江南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