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萬德國軍隊,兩百多萬奧匈帝國軍隊,一百多萬意大利軍隊,在這将近八百萬軍隊的攻擊之下,英法聯軍基本上喪失了歐洲大陸的控制權,現如今,英法聯軍已經被德軍壓縮在法國西南部臨近西班牙的幾座小城鎮内。
英法聯軍的活動區域,不足法國全境的三十分之一大小,更讓英法擔心的是,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的西班牙,最近也開始磨掌擦拳了起來。
現如今歐戰的局勢已經是越來越明顯,同盟國可謂是占盡了各種優勢,除了海軍方面依舊無法與英法兩國抗衡以外,在陸地上,英法兩國基本上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
現在英法聯軍被壓制在靠近西班牙的小鎮上,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英法的末路。但是西班牙王室卻在此刻感受到了一些隐患。
事實上,西班牙語英法美等國的關系也并不怎麽好,前些年的美西戰争,讓西班牙丢掉了古巴和關島等地,并且以兩千萬美元的廉價将菲律賓出售給美國,從而導緻西班牙大國地位一落千丈,至今也未能緩過氣來。
西班牙人又何嘗不恨美國人?而美國人如今恰恰又是英法兩國的盟友,雖未簽訂合約,但美國人卻已實際行動來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僅僅隻是敵對關系就讓西班牙的中立态度出現了松動,那麽也未免太過小看西班牙了。
西班牙作爲歐洲大陸的最後一片淨土,同盟國一方會輕易的放棄嗎?而且西班牙還占據着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直布羅陀海峽。
奧斯曼土耳其雖然成功的從英國手中奪走了蘇伊士運河,但實際上蘇伊士運河現在是奧英共管區域,西側的埃及那邊是英國人的地盤,東側歸奧斯曼帝國所擁有,不過因爲奧斯曼帝國控制了運河的東部,所以也等于是直接廢掉了蘇伊士運河這條捷徑。
現在雙方誰也不敢輕易的通過這條運河,但是直布羅陀海峽就不一樣了,作爲地中海的門戶,直布羅陀海峽可以說是蘇伊士運河的第一道防護屏障,隻要同盟國占領了這裏,那麽英法等國在想去亞洲地區,那就隻能繞道非洲。
雖然亞洲跟他們已經沒有什麽關系了,而且中國人也絕對不會給他們重返亞洲的機會,但這種可能性是的确存在的,再一個,占領了直布羅陀海峽還有另外一個意義。
那就是直接封死了整個地中海,那麽英法等國也将會進一步的失去對北非地區的控制,如果同盟國在切斷北非的話,那麽協約國基本上就隻能投降了,除非是美國直接參戰,并且派出數百萬的大軍遠征歐洲,否則的話,協約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出路。
而現在的問題就在于,美國人會選擇參戰嗎?現在的局勢,還适合美國人加入進來嗎?
與其說西班牙是爲了找美國人報仇,倒不如說是爲了自保,這個時候歐戰局勢已經是相當明了,協約國戰敗那也隻是時間上的問題,與其等着同盟國入侵西班牙,倒不如西班牙直接擺明姿态,至少可以讓西班牙免于戰火。
不過西班牙雖然已經明确的表态,但是也并沒有急于加入同盟國,西班牙方面則是組織了九十多萬的兵力囤積在北線邊境地區,以防止戰敗之後的英法聯軍進入西班牙境内,從而将同盟軍招惹過來。
另一方面,西班牙也開始派人秘密的與同盟國方面進行接觸,而英法兩國也很清楚一旦西班牙加入同盟國,那麽将意味着什麽。
但是面臨着陸地戰争不斷的失敗,這也将會是成爲将西班牙推向同盟國的最大助力,也正是出于這種原因,英法兩國一方面派人去跟西班牙進行接觸,一方面則是緊急的将兩個訓練了半年時間的裝甲師派往前線。
不求能夠徹底的擊潰德軍,但至少要打出英法聯軍的氣勢,要向西班牙,向整個世界宣示一下他們并沒有戰敗,他們還有一戰之力。
而原本勢如破竹的德軍,似乎是覺得拿下歐洲大陸已經不成問題了,所以得意洋洋的德軍也如同曆史上一樣的開始急劇膨脹。
威廉二世先是從西線抽調了一百萬軍隊,又從國内抽調了一百五十萬大軍,直接穿過奧匈帝國境内,與奧匈帝國的兩百五十萬大軍,共五百萬大軍組成聯合軍隊,朝着東部的烏克蘭等國家發起攻勢。
另一方面,德國再一次的從前線抽調了五十萬軍隊,加上國内的一百五十萬軍隊,這些軍隊分爲兩個部分,其中一個部分進攻比利時,另一個部分進攻荷蘭。
在基本上擊敗了英法之後,德國開始将他的獠牙伸向了歐洲其他的地區,德國這邊一膨脹,就讓英法兩國找到了反擊的機會。
本來德國海軍就不怎麽樣,英國集中力量,在短短的兩天内将兩個完整的裝甲師,共計五萬餘人的部隊全部運送到了法國的西南部,這兩個裝甲師稍作休整,在登陸之後的第二天便展開了反擊。
在上百萬英法聯軍的配合下,由兩個裝甲師組成的一個尖刀迅速的突破了德軍的防禦。
其實德軍現在也根本沒有什麽防禦,他們正處于進攻之中,而就在昨天,他們都還在朝着英法兩國的陣地上發射大量的炮彈,毒氣彈呢,誰又會想到英法會突然間發起反擊?
因爲被調走了大量的部隊,裝甲部隊也被調走了不少,英法聯軍的兩個裝甲師在戰場上已經是一股不弱的軍事力量了,而且全套的中國裝備,摩托化程度百分之百的兩個英軍裝甲師剛一登上戰場,便将正在進攻的德軍打的有些懵圈。
裝甲部隊迅速的推進,橫插,分割,包圍,身後的步兵則是趁着德軍懵圈的功夫迅速的發起攻擊,什麽炮彈,高爆彈,手榴彈,毒氣彈,子彈等等,但凡是有機會的,全部都扔到敵人的頭上。
而猝不及防的德軍很快便敗下陣來,戰死六千多人之後,德軍開始撤退,跑不掉的則開始投降。
而深得閃電戰精髓的英法聯軍,又豈能讓德軍反應過來?眼看着德軍根本就不是裝甲部隊的對手,加上德軍的裝甲部隊也被調走了不少,兩個裝甲師完全沒有必要聚集在一起。
所以,前線的英軍将兩個裝甲師分散使用,不過也沒有太過分散,隻是讓裝甲師以師爲單位來作戰,兩個師的裝甲部隊呈扇形朝着外部推進,見到裝甲部隊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時任英法聯軍總司令的法國人福熙也開始展現出了更大的野心。
他并不僅僅隻是希望在戰場上打上一場勝仗這麽簡單,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希望能夠對德國發起反擊,一直打到德國本土,雖然他也知道這并不現實,但是至少現在他也正在朝着這方面努力着。
見到裝甲部隊起到了作用之後,福熙立即向倫敦發電,希望能夠将另外兩個尚未完成整訓的裝甲師也一同派到戰場上,而爲了能夠說服後方同意他的申請,這一次福熙給出了一個理由,如果他手中有四個裝甲師的話,他有把握拿回至少三分之一的法國領土。
而此時德軍剛剛抽走大量的德軍,正處于兵力空虛階段,裝甲部隊雖然還沒有完成整訓,但是基本的訓練他們也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隻是磨合訓練而已,在敵軍裝甲部隊數量不足的情況下,他們的裝甲部隊完全可以到戰場上來進行磨合訓練,這樣會使裝甲部隊的成軍速度更快,同時又能夠很好的幫助英法聯軍,解決目前的尴尬局面。
最終,英國方面同意了福熙的申請,将本土剩餘的三個裝甲師中的兩個調往了前線,如果不是另一個裝甲師剛剛拿到裝備不足半個月,士兵還不太熟悉裝備的話,福熙估計會一口氣的将所有的部隊都調到前線。
中國人移交裝備很有頻率,基本上是兩個月稍微多一點會移交一批,一批就是一個裝甲師的裝備,而因爲蘇伊士運河無法使用,所以運輸裝備的英國船隻,隻能繞道非洲。而好在同盟國的海軍實力不強,英國并不需要派出太多的護航艦隻就能夠完成任務。
但是英國人卻總感覺中國人好像在故意拖延時間一樣,那種感覺就好像明知道裝備就在他們手中,可是中國人卻總是找尋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拖延交付,期間英國人甚至數次與中國人進行交涉,希望可以支付給中國人一筆資金,以換取中國方面加速移交裝備,但是這個建議被中國人給拒絕了,理由是現在工人們都已經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工作了,即便是給錢,他們也沒有辦法來擴大生産力。
而購買中國現役裝備的事情,自然也是被中國人毫不客氣的拒絕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