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趁着這股東風,中華帝國倒是一口氣組建了四個裝甲師,迄今爲止,中華帝國已經擁有了十三個裝甲師,四千多台坦克,但這還遠遠不夠。
而剛剛完成擴建沒多久的洛陽戰車工廠,也面臨着再一次的擴建,對于戰車工廠的擴建那也是毫無壓力的,基本可以随意的建設,哪怕之後戰争結束了,不需要制造這麽多坦克裝備了,那麽這些生産線也能搖身一變成爲卡車生産線,拖拉機生産線。
甚至都不需要大範圍的改動生産線就能做到(我國早期國有拖拉機廠都能夠生産坦克,傳說洛陽一拖和開封拖拉機廠就始終保持着坦克生産線,更換部分設備後随時都能開工,不過那些都是老式生産線,新式坦克無法生産)。
7月2日,中英法三國再一次進行了緊急的磋商,這次的會晤主要是商談後續的一些詳細事件。
最終,在經過整整一周的商談之後,中英法三國在7月9日的早晨八點鍾,在中京正式簽署了中立協約,這份協約一共有十五張紙,全文一萬五千餘字,其中包含了協約國方面退出亞洲,時間,次序,接受時間,方式,中國方面支援武器數量,時間,地點,裝備的情況等等。
協約的内容有很多,盡管英國人有些不太舍得,但還是那句話,他們沒得選,要麽牢牢的控制着亞洲,然後等着中國人一點點的去打下整個亞洲,然後直接打到他們的本土,要麽就選擇妥協,然後盡可能的從中國這裏撈取一些好處,增強自己的實力。
而在這份合約簽署之後,英國人也明白,除了這七個師的裝備以外,以英法爲首的協約國再也沒可能從中國這裏得到任何的武器裝備,以及任何的支援,哪怕是出錢購買都沒有可能。
與之對應的,則是以德國爲首的同盟國方面也将不會成爲中國的客戶,中國也将按照協約規定,拒絕爲同盟國以任何方式提供任何的支援。
從某一個方面來講,協約國在這方面是吃虧的,因爲德國人的制造能力要比英國更強,而德國也占領了大半個法國,占領了大量來不及摧毀的工廠,德國人利用這些工廠迅速的制造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協約國方面卻隻能在英國進行制造,或者是從美國人那裏購買。
但是随着失去亞洲的殖民地,英國在資源方面也将會陷入緊張,所以即便他們是得到了技術支持,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去制造這麽多的武器裝備。
但不管怎樣,至少英國人可以确定中國人不會參與到歐戰當中,也不會對同盟國進行任何方式的支援,這就足夠了。
爲了鼓舞協約國的士氣,同時又爲了打擊同盟國的士氣,在簽訂協約的當天,也就是倫敦時間的7月9日上午九點鍾,英國首相赫伯特正式對外宣布,因爲戰略需要,大英帝國暫時放棄了亞洲地區的利益,并且無償的從中國人手中拿到了二十個裝甲師的裝備,這批裝備會盡快的被運往英國,然後走上前線,成爲打擊同盟國的中堅力量,他們還獲得了這些裝備的技術參數,英國将會擁有自産坦克的能力,會有更多的坦克源源不斷的開往戰場,打敗同盟國的裝甲部隊,直到打到柏林。
通過赫伯特的一番别出心裁的演講,那頗具感染力的文字與聲音,瞬間使的英國上下士氣大振,雖然也有人質疑英國爲什麽要全面放棄亞洲?在亞洲地區他們并沒有遭遇到什麽打擊,而那裏的資源不正是英國所需要的嗎?
面對着這樣的質疑,赫伯特隻用一句戰略需求便完美的敷衍了過去,關于中協協約中的那些條款,英國人隻是選擇性的公布了部分條款,他們希望當這些條款公布之後,會給外界造成一種假象,那就是中國人已經開始倒向協約國了,同時也能夠盡最大可能的破壞中德之間的關系。
另一邊,解決了一個可能存在的棘手問題之後,英國方面一邊痛心疾首的回味着亞洲的感覺,一邊則是迅速的與美國進行聯絡,在拿到坦克的相關技術之後,英國人要求美國的工廠立即開工制造,并且盡快的被運往前線。
而英國人在放棄亞洲之後,也并非完全沒有好處的,而最大的好處就是,原本分布在亞洲地區的軍艦,貨船,将會全部被調回英國,然後他們将往來于英國與美國之間的大西洋上,将美國的軍備源源不斷的運回英國,這将會是至關重要的。
因爲從亞洲運回來的都是原材料,是需要二次加工的,但是從美國運來的那可是現成的裝備。
不過這些船隻需要先前往中國,将那裏的裝備運回來,然後再去美國運輸裝備。
中國方面不想跟協約國撕破臉面,同樣的也不想跟同盟國方面撕破臉面,而中國跟協約國方面簽署的協約,将會成爲壓垮中國與同盟國之間關系的一根稻草。
但是中國方面卻并不對此感到焦急,因爲這一切盡在預料之中。
在與協約國方面簽署了協約之後,王士珍便立即召見了德國大使穆默,而早已得知消息的穆默也是急得團團轉,數次提出了拜帖,但卻始終杳無音信,而當時王士珍也正忙于跟協約國方面談判,爲了不節外生枝,所以也就沒有同意默默的拜會。
但是現在合約簽了,一切都已經成爲了定局,那麽也是時候該去見一下德國人了。
而在見面之後,王士珍的第一句話便讓穆默從煎熬之中解脫了出來。
“你認爲中華帝國是加入到同盟國一方,然後迫使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我們雙方共同的将這場戰争擴大,讓更多的戰士和平民死亡,這樣的結果是最好的嗎?不,德國從一開始就找錯了對手,你們的對手并不是英法兩國,英國雖然看似強大,可實際上則是外強中幹,我們拿到了整個亞洲,就等于是切斷了英國的一隻臂膀,使他們的資源大大的減少。
而你們有想過從戰争一開始,美國人又在其中扮演着什麽角色嗎?其實你們真正的敵人是美國,隻要美國還在,他就能夠将源源不斷的裝備運往歐洲,爲協約國提供後勤保障,讓他們有用不完的裝備,打不完的子彈和炮彈。
現在我們切斷了英國人在亞洲的手臂,如果我們在想辦法切斷美國呢?那麽英法兩國還會是同盟國的對手嗎?
所以,這個協議我們必須要簽,引誘英國人主動的撤離亞洲,同時有助于讓我們盡快的控制整個亞洲,而按照協議的約定,英國人将會在三個月内撤離亞洲,而我們則希望用一年的時間去整頓整個亞洲。
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已經開始布局對美國的戰争,一旦美國本土也陷入了戰争之中,那麽他們還會有精力去支援歐洲嗎?
但是我們的海軍實力目前還是太弱了,無法保證大量的部隊進攻美國本土,所以,在兩年内,我們将會全力的建設海軍,争取在兩年之後登陸美國本土,徹底的切斷美國與歐洲的聯系。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有一些其他的部署,至于是什麽部署這個我暫時無法告訴你,但是你隻需要知道,最遲一年,美國本土就将進入戰争狀态。”
王士珍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直接告訴了穆默,我們跟協約國簽署協約其實就是個大騙局,目的就是爲了騙英國人從亞洲撤離,然後我們趁機控制整個亞洲,在增強我們實力的同時,也在削弱着英國的實力。
而你們德國人隻需要穩住現在的局勢一年的時間就行了,一年之後,雖然仍有可能會有運輸船往來于美國與歐洲之間,但是數量一定會大大的減少,甚至是一艘也見不到。
而兩年之後,我們将會親自進攻美國本土,而英法兩國一旦失去了美國這個強援,那麽他們接下來還指望什麽打?沒了亞洲殖民地的資源,又沒了美國的支援,等待着他們的隻有兩個結果,投降,或者毀滅。
穆默最終還是被王士珍的一番話給說服了,但隻是口頭協約并不能讓穆默說服威廉二世,所以穆默也希望中國跟同盟國簽訂一紙協約,不過他們卻可以保證這份協約在一年内不會被公開,如果一年後美國真的陷入戰争的話,那麽這份協約将保密到中國登陸美國爲止。
這紙協約被稱之爲中同協約,并且在前期得到了保密,德國方面也一直遵循着協約的規定,直到三年後,德國人這才徹底的恍悟過來。
什麽狗屁的中協協約,中同協約,全他娘的是中國人布置的一場騙局,而中國人簽署的這兩份協約,更是欺騙了整個世界,被後世公認爲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騙局,不過這些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