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步兵好歹目标單位小,如果實在是沒辦法了,可以直接往樹林裏一鑽,除非中國人去摧毀整片樹林,否則就一定會有人活下來。
可是海軍就不同了,海軍艦船的移動速度相對較慢,在海面上也沒有任何的掩體可以給他們庇護,大量的黑色煙霧,更像是爲航空兵提供了定位導航一般,使敵人有可能會在幾十公裏以外的區域就發現他們。
日本陸海兩軍的确是不合,但那并不代表着兩軍都希望對方倒血黴,雖然大多數軍人都是這麽想的,但是作爲日軍當中的高層人物,乃木希典可是不會有這種錯誤的想法的。
事實上,但凡是有點軍事頭腦的人,都不會因爲海陸兩軍的不合而希望日本海軍倒黴的。因爲海軍一旦完蛋,日本陸軍也就真的完蛋了。
屆時中國人将有能力憑借着微薄的海軍力量去封鎖整個日本,日本秘密的獲得了美國人的軍援那又如何?一旦被中國人封鎖,除非美國與日本撕破臉面,否則日本依舊要被打回原形。
所以,海軍的存在雖然未必會給整個戰局帶來什麽太大的改變,但是一旦沒有了海軍,這場戰局必将變的更壞。隻要有海軍在,中國人的軍艦就必須要用來保護他們的補給運輸線,不然登陸日本的陸軍必将會陷入困境。
但是中國人有了飛機,日本的軍艦可是沒有任何的防空功能的,事實上現在世界各國的軍艦都沒有防空功能,除了中華帝國那個奇葩而已。
不過現在再去想一想,中國人的這個想法似乎是早就已經形成了,否則的話,當初他們爲什麽會在軍艦上安裝那麽多的小口徑火炮?不,或者應該說是防空火炮。
乃木希典想到了一切的可能性,唯獨沒有想到,中國人的飛機竟然會是從軍艦上起飛的,而且還是那種他聽都沒有聽說過的航空母艦。他更加沒有想到,戰機的起飛地點與作戰地點也僅僅隻有不足四十公裏。
乃木希典也更加沒有想到,在他想到要提醒海軍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現了日本人的海軍艦隊,并且已經做出了應對。
數十架飛機在航空母艦上進行了補給之後,迅速的改變了航向,直接瘋狂的撲向了日本海軍艦隊那裏,一副要在日本海軍抵達戰場之前就幹掉他們的姿态。
事實上他們也的确做到了這一點,而這一仗也讓海軍艦隊的官兵們郁悶不已,早就接到了日本海軍即将來襲的消息,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撸開了膀子的想要大幹一場,可是從天亮等到天黑,理論上早就應該出現的日本海軍,卻始終沒有任何的蹤影。
不要跟我說什麽迷航,要是在自家門口都能迷路,日本海軍也就真的可以去買塊豆腐集體撞死了。
第一戰鬥轟炸機大隊的大隊長張勇因爲之前的失誤導緻了整整兩千陸戰隊士兵的陣亡,所以這一戰張勇并沒有急着去攻擊日本人的海軍艦隊,而是将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副手,張勇則是繼續帶領着其餘的五架戰機攻擊日本人的防線。
天空上,海面上,戰機發動機的嗡鳴聲久久的傳遞着,其實這些噪音傳遞的距離并不遠。(并不知道老式螺旋槳飛機的噪音有多大,但是綜合現在的情況來判斷,一架飛機從頭頂上路過,噪音最多也就不到半分鍾,所以給出的這個說法。)
偵察機在不斷的來回的飛行着,并且随着日本海軍艦隊的方向調整着方向,隻要日本海軍進行了轉向,他也會相應的做出跟蹤,并且爲後續的攻擊編隊提供指引。
這是爲了防止攻擊編隊在抵達目标區域後找不到目标,另一個,在這個距離上,戰機的燃油也并不算特别的充足。
爲了趕時間,戰機一路上幾乎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的飛行,所以原本兩百多公裏的航程,基本上已經減到了不足兩百公裏,加上戰鬥的時候更加費油,所以實際上他們的燃油也并不算充足,如果日軍沒有轉向,那麽還是足夠用的。
如果日軍進行了轉向,戰機抵達原本的區域沒有找到目标,再去尋找目标,然後趕過去,到時候進入戰場之後也不會有太多的燃油可以投入戰鬥。
飛機投入實戰,的确爲戰争帶來了全新的變化,但是現階段的飛機作用還是相當有限的,或者說,現階段的飛機還暫時沒有開山立派的能力,光是這一個短腿的特效,就會把人給拖死。
不過對于飛機的能力,中華帝國這邊可是深信不疑的,他們不僅僅要爲飛機開山立派,并且還爲飛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雖然在後世看來這并不算什麽,但是放在現在,那絕對是超前的,劃時代的作品。
比如各種類型的艦載機,因爲還在航母上起飛,所以起飛距離必須要短,這也就意味着戰機起飛時的速度必須要快,戰機的重量必須要盡可能的減輕。同樣的爲了符合這兩點,也就隻能犧牲飛機的航程以及載重量這兩點。
所以這種飛機用于陸基的時候,威力就顯得稍微有些不足。所以他們也開發出了陸基版本,兩者其實大差不差,就是體型上的差距。
而陸基飛機往往具有更加全面的性能,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攻擊力更強。
事實上,王思銳對于空軍的具體方案也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一個大體的概念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中華帝國也是目前爲止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完整空軍框架的國家,也是目前的唯一一個,盡管可能不是那麽的完整,但至少比起其他國家來說,至少也算是提前了一二十年的發展概念。
上午九點二十分,十一個編隊,六十六架戰鬥轟炸機組成的攻擊梯隊抵達了戰場區域,日本海軍并沒有進行轉向,他們甚至都沒有能夠發現跟在他們身前的偵察機的蹤迹。
不過這個倒不是日本海軍的瞭望兵在偷懶,而是因爲偵察機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偵察機不需要貼近距離的去觀察日本艦隊都幹了些什麽,這對于偵察機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他隻需要待在可以看到艦隊的位置就可以了。
而這個看到,往往指的是艦隊上空的黑色煙霧,隻要視線中能夠看到煙霧,那就證明敵軍在自己的偵察範圍之内,若是煙霧消失了,那麽就需要進行搜索。
在編隊抵達的時候,偵察機與攻擊編隊進行了簡短的交接,偵察機在這裏待的時間也不短了,燃料什麽的基本上也已經到了臨界線,在編隊抵達之前,偵察機進行了一次貼近偵察,确定了目标的數量沒有出現偏差,将這一消息傳遞給攻擊梯隊之後,偵察機便調整了方向,朝着航母所在的位置飛去。
緊接着,第一個攻擊梯次,由三個攻擊小編隊,十八架戰鬥轟炸機組成。
第一波的攻擊由第一戰鬥轟炸機編隊副隊長叢飛中校負責指揮,叢飛也是先期的航校教員之一,後來與張勇一同被調入海軍航空兵,并且擔任第一戰鬥轟炸機編隊的副隊長一職。
叢飛也是個具有豐富經驗的老牌飛行員,雖然沒有真正的參加過實戰,但是在平時的訓練當中,倒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利用炸彈攻擊地面固定目标的時候,叢飛的記錄是百分之四十的命中率。
面對移動靶的時候這個命中率必然會有所下降,但是不要忘了,他們攻擊的目标可是軍艦,軍艦的側面才是最厚的地方,上層甲闆反而算是他們最薄弱的地方,航空炸彈自上而下,很有可能直接砸穿軍艦的甲闆。
即便無法砸穿,航彈巨大的爆炸力,以及對地面目标巨大的殺傷力,也能夠使這艘軍艦死傷一片。
而且還有一點,軍艦的鍋爐是沒有辦法做任何裝甲的,特别是上面的煙囪,如果運氣好的話,隻需要一枚五十公斤級的航彈,順着煙囪扔進去,無論這艘軍艦是多大的重量,都可以直接宣告完蛋,鍋爐爆炸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叢飛帶領着第一個攻擊梯次迅速的調整了位置,爲三個不同的編隊劃分了各自的任務,然後順着下方日軍軍艦移動的方向便猛撲了下去。
戰鬥轟炸機的俯沖性能并不好,但這個時候又必須要進行俯沖,而且也隻有進行俯沖,才能夠最有可能的砸穿敵方軍艦的上層甲闆,才有可能擊中他們的彈藥庫,擊中軍艦的内部。
叢飛所負責的小隊,他們的對手是兩艘戰列艦,而另外的兩個小隊,一個是自由攻擊,另一個是跟在叢飛的身後進行補刀,而到了這裏,叢飛的戰術目的也已經很明确了,就是優先幹掉敵方的主力戰列艦,其餘的小軍艦即便是突破了過去,影響也不大,海軍軍艦會解決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