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日本的難度之大,這些日子蔡锷可沒少爲這件事情頭疼,爲了這一個登陸方案,蔡锷甚至想出了不下十種不同的方案,但是最終在綜合考慮之後,隻留下了四個方案。
但是相對最完美的方案,也是成功率最高,傷亡率最小的方案,無疑就是蔡锷剛才提出的第一套方案,以空降師作爲先鋒,在一天之内将一個空降師的兵力投放到本州島,然後陸戰隊迅速的登陸,鞏固戰果,陸軍緊随着開始登陸,擴大戰果。
但是作戰方案可沒有說這套不行就完全推翻重來的可能,在第一套方案失敗之後,爲了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往往會立即發動第二套方案,兩個方案雖然完全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而且第一套方案當中的部分計劃跟第二套也有着一些必要的關聯,在蔡锷的這套計劃中,如果第一套方案失敗,那麽空降師肯定會損失慘重,但是被全殲的可能性卻并不大。
那麽殘留的空降師部隊将會承擔起吸引敵軍的任務,爲陸戰隊執行第二套方案提供掩護,從而增加第二套方案成功的幾率。
“如果第一套方案失敗,那麽空降師将立即轉入防守狀态,從而吸引更多的日軍前來攻擊,在海面上待命的陸戰隊則趁機登陸,盡可能的占領碼頭,然後陸戰隊與空降師合二爲一,共同拱衛碼頭的安全,并且派出部分精兵炸掉附近的沿岸炮台。”蔡锷說道。
不過他已經想到了接下來曹锟肯定會問第二套方案也失敗了該怎麽辦?很顯然,蔡锷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準備方案,解釋完第二套方案之後,便直接開口說出了第三套方案。
“第三套方案是在第一套方案和第二套方案全部失敗之後才會啓動的,而且啓動第三套方案對于我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爲了保證登陸的成功性,我們必須要做出抉擇。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第四師團叛變,對附近的日軍進行攻擊,隻要他們能夠堅持一天的時間,我們就有把握将兩個師送到本州島,到時候基本上也就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第三套方案之所以被單獨的列出來,而沒有被劃歸到第二套方案最後保留的一部分計劃,那是因爲第四師團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第四師團關乎帝國之後在本州島的一系列計劃安排,如果沒有必要的話,沒有人想提前暴露第四師團。
而在這個計劃中,他們是打算等帝國軍隊打到大阪的時候,在啓動第四師團這顆暗子,或者當帝國軍隊即将抵達大阪,又恰好因爲戰局需要的時候,才會提前啓動第四師團來切斷敵軍的後路。
所以,第三套方案隻是個備選方案,被提前拿出來使用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這個計劃根本就不會被同意。
但是暫且不管上面是否會同意,他們作爲司令部,這個計劃必須要有的,而且這也隻是個備選中的備選,說不定什麽時候會用上。
“第四套方案呢?”曹锟緊皺着眉頭問道,這三個方案的冒險性有些太大了,一時間曹锟也拿不定主意。
“第四套方案隻是作爲最後的備選,如果前三個方案全部失敗的話,才有可能啓動這套方案,而一旦這套方案被啓動,我們就必須要做好接受更大損失的可能性。”說着,蔡锷從自己的身上取出一副日本地圖,這幅地圖已經被他親自标注好了,并且随身攜帶,這份地圖隻有這一份,除了蔡锷之外,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份地圖的存在,也并不知道第四套方案的存在。
雖然一套方案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因爲中間還有大量的細節需要去商定,但是作爲最後的備選方案,蔡锷不得不小心謹慎,至少在前三套方案全部失敗之前,蔡锷都隻會自己去完成前期的計劃規劃。
将曹锟單獨的拉到了一間休息室内,蔡锷将那幅地圖攤開,指着日本本州島關東平原地區,低聲的說道:“本州島唯一适合大規模登陸的地方隻有關東平原,九州島則是南部地區,其餘地方均不适合登陸作戰。如果前三個方案失敗,我們唯有啓動第四套方案,在這裏與日軍死扛,從正面戰場敲開他們的防禦。
但是據我所知,日軍計劃在這裏部署二十個師團的兵力,而一旦啓動第四套方案,從現在開始,我們需要最少半年的準備期,而那個時候,日軍估計也早已了解到了我們的目的,到時候或許那裏會有三十個師團,或者四十個師團。
雙方上百萬兵力的比拼,而我軍作爲登陸一方,在前期的時候兵力上是占據着絕對的劣勢的,即便半年後我們能夠一次性投放四個師的部隊登陸,在面對四十個師團的日軍的時候也依舊力不從心。
而且這也極不符合我們自身的利益,所以我并不建議實行第四套方案,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必須要确保前三套方案能夠成功,甚至在這三套方案中可以放棄一定的利益,擴大一部分損失也都無所謂,隻要能夠在本州島站穩腳跟,哪怕隻有一個碼頭大小,也要強過執行第四套方案。”
曹锟面無表情的看着那副日本地圖,上面被蔡锷劃的有圈也有箭頭,能夠清晰的看到第四套方案的初步執行方案。
這個方案如果實施,他們一定會創造一個人類戰争史上的先例,但是這個先例卻是需要以大量的人員傷亡去付出代價的,曹锟并不想要這樣的先例。
雙方上百萬人的登陸與反登陸作戰,這已經超出了人類對戰争認知的極限程度。
所有人都對皇家陸軍有着絕對的信心,但是這種程度的登陸作戰,卻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看到的局面,除了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衆以外。
日本人那中二的屬性,也是這項計劃是否能夠成功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如果日本平民也參與了進來,那麽最終的結果又會怎樣?除非是中華帝國能夠走一路殺一路,殺到最後連日本人自己都不敢再有任何的反抗思想。
但是這樣的話,勢必會讓中華帝國深陷日本戰場當中,這同樣的不符合中華帝國的利益,出征前,皇帝曾經召見了曹锟和蔡锷兩人,并且給出了最後的通報。
帝國可以放權給他們,但凡是他們想要的,他們覺得有用的,帝國都會竭盡全力的去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帝國也同樣是有底線的,最遲不能超過三年,對日戰争必須要結束,日本的反抗勢力必須要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内。
按照原本的計劃,當第三年的百萬兵力踏上日本本土的時候,就是壓垮日本這個僞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計劃被改變了,三年的期限卻依舊沒有任何的改變。
皇帝的限期結束戰争,也讓曹锟可蔡锷感覺到了帝國在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大的動作,如果日本戰争沒有結束,接下來将有可能成爲束縛中華帝國發展的腳步。
第四套方案,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日本主力部隊的方案,但是對于中華帝國來說,同樣的也是一場消耗戰,這種雙方條件不等的戰鬥,最好還是不要發生的好。
“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出來,我不希望看到第二套計劃的實施。”曹锟深知其中的利害關系,許久之後,緩緩的放開了那緊皺着的眉頭,對着蔡锷吩咐道。
“是!”
随着曹锟的表态,關于之後的登陸作戰基本上也就定下了腔調,将會以空降師爲主,對日本本州島發起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登陸作戰,戰争就像是一場賭博,沒有平局,要想勝利,就隻能看誰下的本錢更大一些,誰的決心更大一些。
中華帝國有他們自己的優勢,這種優勢是日本人所不具備的,而且随着戰争的持續,日本人接下來的戰鬥隻會越來越難打,各種資源也會越來越缺少,到時候會缺少彈藥,缺少藥品,缺少糧食,餓死的日本平民會數不勝數。
二十年後,時任帝國軍部大臣的蔡锷在回憶錄的對日作戰篇幅中這樣寫道,下面的士兵,基層的軍官,高層軍官,甚至是位于司令部,制訂了整個計劃的我們,還有那些在本土的各級官員,我們完全沒有想到最終會是那樣的結果,那場戰争就像是兩個不同的極端,剛開始的時候由易入難,曾經一度幾天幾夜愁的睡不着覺,但是當我們扛過那段時間之後卻發現,占領日本竟然是那麽的簡單。
放眼現在來看,其實當時我們取得那樣的成績也并不意外,如果無法取得那樣的成績反而顯的有些意外。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