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火炮的數量倒是挺多的,其實真正符合炮兵師身份的火炮數量卻沒多少。
全師10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隻裝備了一個團,其餘的三個團裝備的清一色的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以及山炮,野戰炮。
而那一個裝備了10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團,其中一個營裝備了100毫米口徑的普通火炮,一個營的105毫米口徑普通火炮,以及120毫米口徑的普通火炮。
但是按照設計,10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是可以發射榴彈的,但是因爲目前榴彈的研發進程并不是特别的滿意,榴彈的效果與理想之中的效果還有差距,所以才沒有裝備榴彈,而是采用了普通的炮彈。
經過數年的發展,受制于工業能力的限制,所以炮兵部隊的發展速度并不快,甚至隻比裝甲師的發展速度稍微快一些而已。
到目前爲止,全軍共有六個炮兵師,共計4608門火炮,但是其中的3456門火炮都是75毫米口徑的火炮,雖然經過近年的發展,工業方面的能力增加了許多,但是到目前爲止,整個帝國集中全部的精力,也隻能做到每個月爲一個營更換裝備的速度。
而六個炮兵師一共有72個營,除去已經裝備了大口徑火炮的六個團,十八個營,還有54個營在等着更換裝備。
而用目前的速度,将這六個師全部更換成大口徑火炮,至少還需要四年半的時間,這個速度,一點也不快,甚至很慢,慢的就跟蝸牛似的。
但是誰也沒有辦法,工業能力在那放着呢,幾年前,他們是一門像樣的火炮也生産不出來,現在好歹還能生産一些出來。或許,唯一能夠指望的,就是希望那些科研人員能夠破解火炮生産線的一些技術難關,早日研究出自己的火炮生産線,合格的火炮生産線。
隻要他們掌握了這種技術,那麽,帝國将有能力在未來的兩年内,爲所有的部隊更換大口徑火炮,甚至,再去發展更多的炮兵部隊。
而目前,整個第一集團軍旗下也隻有兩個炮兵師,就這還是擠壓了第三集團軍的名額,第一,第二,第四這三個集團軍更是每個集團軍霸占了兩個師的名額。
而第三集團軍則是有苦難言,誰讓他們的任務是戍守内陸,訓練新兵呢?部隊任務的不同,這也導緻了國家資源也必将會朝着那些有作戰任務的部隊傾斜。
王樹起緊緊的皺着眉頭,自打一零三師彙報上來的第一封電報開始,王樹起便意識到了問題可能要比他們預想的更加嚴重。
在集團軍部的推算中,俄軍很有可能會在邊境地區增兵,但是具體增兵多少,這個誰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确定,他們不會增加太多的兵力,而最有可能的便是,俄軍屯兵西伯利亞,一旦東方戰事開啓,大量的俄軍便通過西伯利亞鐵路直接開赴東方戰場。
而俄國人将部隊囤積在西伯利亞,也有很多的好處,不僅可以迷惑中華帝國,因爲西伯利亞處于俄羅斯中部地區,距離中華帝國太遠,中華帝國的情報偵察部隊根本就到不了那裏。
另一個,西伯利亞地區有大量的居民,那裏并不缺少糧食,如果将部隊駐紮在那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俄軍的隐蔽性。
但是根據目前的情報彙總,情況卻跟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一零三師那裏先是在攻擊阿巴蓋圖伊小鎮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個俄軍步兵師的蹤迹,雖然作戰進行的很順利,戰果就連王樹起都不敢相信。
但是緊接着,一零三師卻發現了更多的俄軍,并且根據俄軍炮兵的數量,推算出那裏應該會有三個基幹軍的部隊。
三個基幹軍,少則十三萬,多則十八萬或者二十萬人,如果李運昌的猜測是正确的話,那麽在短期内,一零三師那邊的兵力是不占據任何優勢的。
盡管在他們身後還有八個步兵師作爲支援,但八個步兵師也才4萬人,再加上一零三師的7萬人,實際上也就1萬人,若是抛去後勤等部隊,實際參戰部隊大約隻有十三萬人左右。
而俄軍在後方會不會還準備了更多的部隊?這個他們無法确定,但至少可以肯定,短期内,中華帝國是無法派出更多的部隊支援上來了。
而最近的支援,預計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夠支援過來,但是一個月後,部隊雖然支援上來了,但是後勤卻将會壓塌整個作戰計劃。
戰争,的确不是想象中的那麽簡單的,盡管在開戰前他們已經做出了不下于三套的備用方案,可是目前戰争剛剛爆發三天,他們的三套備用方案就已經全部被淘汰了,戰場局勢發展太快,根本就來不及讓他們去做出調整。
“調三列火車,立即将炮兵二師送過去!”緊接着,王樹起立即命令道,這麽快就進行決戰,雖說有些意外,但如果真的能夠展開決戰,那麽對于他們來說也還是有好處的。
一旦他們獲得了勝利,那麽将會有至少兩個月的時間去調整,而兩個月,已經足夠讓他們做好一切準備了。
王樹起繼續問道:“第六軍到哪了?”
“司令,十八師正在哈爾濱等待火車,隻要火車到了,他們随時可以支援過去。四十一師今天淩晨三點鍾抵達了滿洲裏,估計最遲明天就能夠與一零三師主力碰面。四十三師距離稍微近一些,所以我們沒有安排火車,直接命令他們步行前往,預計三天内可以到達。四十六師和五十師預計一周内能夠抵達哈爾濱,十天内可以進入戰場,三個預備役師預計一個月内抵達戰場。”參謀官彙報道。
調兵遣将,可不是說到就到的,曆史上哪一次的決戰,使用的不是添油戰術?而誰的部隊更精銳,誰先投入的部隊能夠扛的更久,殺死更多的敵人,那麽獲勝的希望也就更大一些。
第六軍的防區主要以吉林爲主,連帶着盛天的部分地區,早在半個月前,他們就接到了命令,不過前來接替防區的預備役速度稍微慢了一些,等他們交接完任務之後,便馬不停蹄的北上。
有的地方有火車,可以乘坐火車直接抵達戰區,而大多數地方都沒有火車,他們隻能依靠步行慢慢的去行軍,所以,能夠在一個月内,将八個師投入到戰場上,這種投送能力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了,有一點需要注意,這裏的八個師投放到戰場上,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八個師,而不是像後世那種,說是一個師到了戰場上,而實際上抵達戰場的隻是這個師的一個營,或者一個連,甚至是一個排。
而他們的主力部隊,甚至還在千裏之外,而指揮官們也誤以爲整個部隊都已經到了,所以便按照一個師的規模去下發任務,然而執行任務的最多也就一個營,這仗怎麽可能打赢?
怪誰?怪部隊?其實一點也不怪部隊,距離戰場将近兩千公裏,沒有火車,沒有卡車,隻是依靠雙腳,還要攜帶大量的物資,讓人一個月,甚至二十天内趕到,就是神仙他也到不了。
而這一次這八個師全部是輕裝上陣,幾乎不用攜帶太多的物資,因爲早在一年以前,第一集團軍就開始暗中的在沿途秘密的囤積物資了。這些部隊在即将抵達戰場的時候,可以到那些秘密的補給點進行一次補給,而經過一年的運轉,至少目前這個階段,他們是不缺少物資的。
但是,更多的物資還在後面,一旦第二集團軍也過來了,那麽這點物資可就不夠用了,若是戰事打的在緊一些,物資頂多也就夠三個月用的。
而對于這一現狀,王樹起也沒有絲毫的辦法,作爲指揮官,能做的他已經都做了,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轉告曹锟,讓他自己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好節奏,這仗能打責打,不能打就想别的辦法,絕對不能硬拼,現在我們拼不起。”王樹起轉而吩咐道。
原駐朝鮮軍團總司令曹锟,這一次也被調了回來,被王樹起任命爲西線指揮官,負責節制一零三裝甲師,一零一裝甲師以及第六軍和三個預備役師,共計二十餘萬人的部隊。
而王樹起則是整個對俄戰争的總指揮,負責協調整個戰場的工作,而表面上看起來,王樹起的任務倒是最輕松的,隻需要制定一個硬性的方案就可以了,比如說,一個月内部隊要完成多少任務,半年内要完成多少任務,然後将這個任務下放到各個部隊,再由他們自己去負責制定具體的計劃,而後勤什麽的則由王樹起統一協調。
如果哪邊的部隊不夠用了,也由王樹起去決定抽調哪一支部隊前去支援等等,說白了,總司令其實就是個管後勤的,真正起到決定性意義的,還是頂在前面的那兩個總指揮。
ps:今天4更,或者5更,具體的要看情況了,另外點娘改版了,書頁那裏感覺沒有以前看着方便,想感謝投月票支持俺的朋友,卻總感覺不是太全面,今天有空的話,俺從手機上作家助手那裏翻一下感謝。(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