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老闆也恭維道:“蕭大人此言不錯。看樣子大人寫的野史頗受歡迎,臨海縣現在可是一書難求。小可懇請大人立即再加一兩千冊,正好可以乘機多賺點錢……”
“哦?是嗎?前兩天,鄭大老闆不還是對我的書不以爲然嗎?怎麽現在反倒催着我印書了?”蕭文明冷冷一笑道。
鄭老闆趕忙賠笑回答:“那是小人沒有眼光,認不得真正的好書。蕭大人就不要放在心上,求大人的新書還在我的印書坊裏刊印,最好還打上我的牌号,咱們有錢一起賺嘛……”
銷路這樣好,再加印,那就相當于是給自己送錢了,蕭文明是不會不同意的。
然而同意之前,蕭文明還有幾句話要問鄭老闆:“鄭老闆前兩天不是說過嗎?說是好書一經發售,就會被廣泛傳抄,就是再外加一版,恐怕也賣不出像剛出版時候賣的那麽好了,我就怕書賣不出去,耽誤了鄭老闆賺錢呢!”
聽了這話,鄭老闆若有所思道:“尋常的書自然不能免俗,然而大人真是好手段啊,曲曲幾頁繡像,便将翻印轉抄這個弊端徹底解決了。小可想了這麽多年、印了那麽書,竟然想不出這樣好的辦法,真是慚愧慚愧……”
鄭老闆所說的繡像,是蕭文明特意拜托溫伯明畫的,共畫了曹操、劉備、孔明,關羽,張飛、趙雲、周瑜、呂布等八人。
溫伯明本就是丹青聖手,又将《三國演義》通讀過兩遍,筆下的人物可謂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讀者一邊看着書裏描寫的情節,一邊看着有如注入了靈魂的繡像,那是一種雙重的感悟、雙重的體驗,可謂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再加上蕭文明印書的時候雖然粗糙,可這印制這八頁繡像時候卻是下了血本——成本幾乎趕上了半本書——因此印刷質量也是異常精美,在别人未取得原畫原版的情況下,就是勉強翻印,也根本複制不出那種神韻來。
更何況,在這些繡像之下,除了蓋有溫伯明的私印之外,蕭文明還額外加蓋了臨海屯的官印。
臨海屯雖然隻是個不起眼的屯田所,但也是朝廷正經的軍事機構,就算有人真的能夠冒充溫伯明的手筆、假冒溫伯明的印章,他也是絕對不敢刻印臨海屯的印章的。
私自刻印朝廷官印,那就等同于謀反!
爲了搞幾本盜版書,賺點小錢就把自己的命搭上,實在是不值得。
這樣一來二去的,每本書裏的繡像,竟成了這一套正版《三國演義》的防僞标志,讓在市面上一時半會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盜版翻印的書籍的。
除此之外,蕭文明還有多耍了一個小心眼。
這八頁繡像,并不會在每一冊書裏都湊齊,而是隻在其中夾帶兩頁而已。
因此,想要集齊全套溫伯明的親筆的繡像,那就必須至少買上四本書,又從側面增加了銷量,可謂是一舉兩得。
這個主意,是蕭文明從方便面裏的水浒人物卡裏産生的啓發。
那時候,爲了集齊一套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卡,蕭文明可沒少吃幹脆面——記得小學三年級,他每天的早飯就是那一包包味道濃郁得有些發膩的方便面……
這對他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
經過這樣介紹了一通之後,鄭老闆終于把話題引回了正題:“蕭大人,看在之前那兩千冊書,我同大人合作得還算順利的份上,之後大人印書的差事,可否也交由我來辦理?”
說起來,這姓鄭的老闆幾天前還不想替蕭文明刊印《三國演義》呢!
他嫌印書的成本太低、成品質量太差,唯恐損了自己的名頭。
然而如今形勢逆轉,不管印得質量怎樣,看來暢銷那是一定的了,反倒輪到着鄭老闆上杆子過來央求蕭文明了……
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這個道理蕭文明當然是知道的,長遠來看,印書、賣書那是一筆可持久發展的好生意,最好是自己掌握整個流程,至少也不能讓一家印書坊大包大撈。
但是蕭文明現在根基尚淺,還沒有開辦印書坊的本錢和經驗,況且溫伯明的面子他還是要賣的。
于是蕭文明假裝斟酌了一下說道:“行吧,那看在半松先生的面子,接下來的這兩千冊書,也交給你來刊印,這下你滿意了吧?”
兩天之前,還對蕭文明的書不屑一顧的鄭老闆,現在得了首肯,已然是喜上眉梢,忙不疊地回答:“滿意了,滿意了,當然滿意了。多謝蕭大人恩典。”
“嗯,你滿意了就好。不過我有言在先,我肚子裏的好故事還多着呢!遠不止這一套《三國演義》而已。将來那些好書,還要不要在你這裏刊印,就全看你這回伺候得服帖不服帖了。我的書第一版不是已經賺了兩千兩銀子了嗎?我這親自把錢取回來,要是你給的銀子并不足額足兩,可别怪我翻臉不認人!”
有了蕭文明這話,鄭老闆怎敢造次?
他不但足足地給了蕭文明兩千兩雪花銀子,更把那些散碎銀子換成了成色極好的十兩一個的大銀錠子。
看着碼放整齊的整整兩百個銀錠,蕭文明已經看傻了,他帶過來的幾個押運銀兩臨海屯的子弟,更是看得止不住地咽口水。
他們這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銀子啊!
然而這兩千兩白銀雖然多,但也隻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不是吃不光、花不完的,對于這些錢如何使用,蕭文明在一路之上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
兩千兩之中,二百兩是要還給姐姐蕭文秀的——其中一百兩是本金,另外一百兩則是利息。
再取出一百兩銀子,是溫伯明的潤筆——他畫的八張繡像,成了這本《三國演義》的一大賣點,并且還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盜版的問題,一百兩的潤筆雖然不少,但就其起到的作用而言,也是完全值得的。
再取出其中的五百兩銀子,則是專門用來加印的——按照之前的成本核算,五百兩足足可印一萬冊,但是蕭文明的書現在打開了局面,那就不能再繼續粗制濫造了,多少也得提高一下印刷的質量。
于是他同溫伯明和鄭老闆商量了一下,雕版還是用了原來的那些,但是墨和紙都改用質量更好的,這樣提高了成本,五百兩銀子也就夠新印五千冊書了。
這樣利潤雖然是降低了,但是數量卻上去了,賺的錢一樣不少。
再取出大頭的一千兩銀子——這是作爲臨海屯的軍費,先替屯裏的子弟兵購置齊全軍裝和兵器。
當然了,要想真正的練起一支精兵,投入的銀子一千兩是遠遠打不住的。
但是萬事開頭難,這一千兩銀子至少能起一個好頭吧……
至于剩下來的三百兩銀子,蕭文明是要捏在手裏親自掌握的,畢竟他還沒有完全搞明白這個大齊朝的套路,留些現銀在自己身邊應急,還是十分重要的。
除去留在印書坊裏的五百兩銀子和當面交給溫伯明的一百兩,蕭文明還要搬一千四百兩白花花的銀子回臨海屯。
一千四百兩,那就是一百四十斤,這分量可不輕,體積也不小。并且這年頭四處災荒很多,抱着這麽大一筆銀子,在路上走難免引起宵小之徒的觊觎。
因此,爲防意外發生,蕭文明幹脆來他個反其道而行之,命令跟着自己過來的十幾個臨海屯的子弟兵,幹脆打起醒目的旗号,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臨海屯的千戶蕭文明運送銀子回屯田所,閑雜人等一該退下,否則便以劫掠軍饷、以謀反大罪論處,逮住了當頭就是一刀,根本就不和你商量!
蕭文明這一路走得那叫一個旌旗招展、那叫一個明羅開道,場面搞得很大,便也難免引來衆人的側目。
立即就有眼紅的議論:“這個蕭文明,印的這本書倒确實是好看的……賺些錢也是應該的,可怎麽也不懂得謙遜低調呢?這樣大張旗鼓地走,就不怕别人責罵?”
當即有人反駁:“這怕什麽?他的錢賺得光明正大。不是還有一些賺黑心錢的,不比他更要嚣張、更驕傲嗎?”
“嗯?你說的是誰?有話明說嘛!”一旁又有人問道。
“大家都是明白人,何必打這個啞謎?我說的是誰你們還不知道嗎?就别來給我上套了!”那人回答。
衆人議論的不是别人,正是臨海縣的徐世約。
如今這世道的确不太平,百姓們日子過得苦,既缺錢、也缺東西。
而徐世約則頗有幾分經營的才能,他早預料到今年的年景不好,因此早早便囤積了大量的藥材、布匹、糧食等物資,等物價上漲的時候,再在他自己的藥房、綢緞莊和糧行裏銷售,一轉手就是兩倍三倍的利潤。
這利潤率雖然還不及蕭文明買書賺得多,但是他炒作的這些東西,那都是關乎于每一個老百姓生存的最密切的東西。
這些物資,原本就十分昂貴,又經過徐世約這麽一炒作,更是讓許多老百姓都負擔不起,更有不少人在背地裏罵他,是在發亡國财、喝百姓血,死了以後,是要千刀萬剮下地獄的!
而問題就是徐世約已經很有錢了,又爲什麽要去賺這幾個黑心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