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萊默爾給了康斯坦丁一個大大的擁抱,嘴裏調笑道:“好啊你,在赫本小姐面前給我下套子,吃定我什麽都會答應是吧。”
康斯坦丁正俯身吩咐司機把車開走,聽到萊默爾的話直起腰背,得意一笑。
“哥們夠不夠義氣,專門幫你創造向赫本小姐獻殷勤的機會。”
萊默爾懶得理會這個蹬鼻子上臉的家夥,他拿出幾張照片,殷切的問道:“赫本小姐,可不可以請你在劇照上簽名?你诠釋的簡·奧斯汀實在是太出色了,我們一家都是你的劇迷。”
“我相信新簡·奧斯汀同樣出色,希望萊默爾先生有空去劇院捧一下場。”
李瀾笑着從手包裏取出一支鋼筆,筆走龍蛇,一列“leehepburn”行雲流水般出現在照片上。
“赫本小姐的字同本人一樣,很好看,很有氣勢。”萊默爾如獲至寶的把照片收起來,誇獎道。
“你過獎了。”
當然好看了,她私下一直偷偷練習簽名,不就爲了在遇到今天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光明正大的秀一手嘛。
“你們想幹巴巴杵在外面互相吹捧嗎?我們邊走邊聊。”
康斯坦丁翻了個白眼,毫不客氣地打斷對面兩人其樂融融的談話。
哼,他才不會說他也想體驗被别人拿着照片索要簽名的感覺。
好萊塢位于洛杉矶市的北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擁有可以進行終年拍攝的充足光照。
1911年10月,一批來自新澤西州的電影工作者在當地一位攝影師的帶領下,租下一家名叫布朗杜的小客棧,他們把這家客棧改裝成電影公司的樣子,創建了好萊塢第一家電影制片廠――内斯特影片公司。
成千上萬的夢幻制造者緊随而至,兩年後的今天,已經有二十多家制片廠在這裏定居。
洛杉矶之所以如此吸引這些制片廠,除了與生俱來的自然條件,更重要的是,在躲避愛迪生信托公司的狙擊上,洛杉矶同樣具有優勢。
二十世紀初,電影拍攝并不是自由的、無門檻的。
托馬斯·愛迪生手握大量電影拍攝技術方面的專利,爲了攫取更高的利潤,他号召各家電影公司停下耗費精力的專利戰,一起合夥賺錢。
1909年1月1日,在愛迪生的主導下,美國八家電影公司(包括愛迪生、維太格拉夫、比沃格拉夫、愛賽耐、山立格、劉賓、卡勒姆、喬治·克萊因)和兩家法國電影公司(百代和梅裏愛)聯合組成了電影專利公司,又稱“愛迪生信托公司”。
愛迪生信托公司從各種電影技術發明者那裏取得十六項專利權,并和當時唯一能生産膠片的柯達公司簽訂了膠片的專買權,以法律爲矛,實現了對電影經濟的全面控制。
換句話說,愛迪生信托公司在與電影的制作、發行和放映等相關的各個方面形成了徹底的壟斷。
他們要求全美每家影院,每周必須交納五美元的貢金,影片交易所(即電影發行商)每年必須交納五千美元的租金,而獨立制片商如果沒有經過信托公司的特許,則不允許拍攝任何一部電影。
愛迪生信托公司的經理,來自比沃格拉夫的j·j·肯尼迪組織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情報網,嚴密監控獨立制片商的活動,通過情報網,他能迅速掌握對方的行蹤,甚至知道他們當天穿了什麽顔色的内褲。
j·j·肯尼迪在紐約百老彙大街52号設立了辦事處,整整一層樓面,作爲對獨立制片商發動全面攻擊的大本營。
根據肯尼迪提供的情報,愛迪生信托公司雇傭黑幫打手,襲擊獨立制片商的攝影場地,搶走甚至砸壞攝影設備。
“我們在托拉斯(即壟斷組織)的眼皮底下艱難偷生,遇到外景拍攝,有時不得不把攝影機藏在冰櫃裏躲避偵查,好在一切都要過去了。”
萊默爾憶起舊日時光,感慨萬分。
卡爾·萊默爾是一家影片交易所的老闆,他以芝加哥爲根據地建立了自己的發行系統,主要服務于美國中西部及加拿大地區的影院,迅速成爲北美最大的電影發行商,他對愛迪生濫用壟斷權利的做法感到憤怒。
經過深思熟慮,萊默爾上交執照,退出了愛迪生信托公司。
他決定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
萊默爾租下紐約東十四街的一棟破舊商業樓,清掃出近一米厚的塵土與垃圾後,把這裏變成了一個攝影棚,膠片則從盧米埃爾那裏購買,這位法國電影發明家因爲和愛迪生的競争關系被排除在信托公司外。
“爲什麽後來把公司遷到了好萊塢?”
“因爲洛杉矶方便跑路啊。”
萊默爾哈哈大笑,拍拍康斯坦丁的肩膀道:“是他把這座小鎮介紹給我的。”
“三年前我被公司派到西海岸拍電影,發現這裏很适合開電影公司,就告訴他了。”
康斯坦丁向李瀾解釋道:“其實我也有私心,我早晚要離開比沃格拉夫,不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喝西北風啊。”
“當時公司在紐約快開不下去了,我聽了康斯坦丁對好萊塢的介紹,馬上決定把公司遷過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很明智。”
确實很明智。
洛杉矶的法官對愛迪生信托公司和那些專利權沒什麽好感,并且就算專利案真的向下追究,執行起來也不會那麽簡單,從紐約到洛杉矶橫跨整個美國,對于聯邦警察和黑幫打手來說這段旅程是又辛苦又昂貴。
與此同時,愛迪生信托公司的許多專利即将到期,公司也在反壟斷案件中節節敗退,這個時間差給了那些獨立電影人一個寶貴的發展機會。
就這樣,谷倉般的攝影棚在鎮上拔地而起,每天都有劇組在好萊塢各處拍攝外景,還有慕名而來的絡繹不絕的遊客,美國電影業的重心漸漸從東部轉移到西部。
萊默爾的公司到了,他指着門外刻在石頭上的“universal”,自豪的說道:“他們商議公司名字的時候,我看見窗外有一輛卡車經過,上面寫着環球水管裝修,我說‘有了,咱們就叫環球吧’,這名字是不是很棒!”
李瀾贊同的點點頭,她不知道他的心願在未來會不會實現,但在地球上已經實現了。
環球,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它的旗幟插遍了全世界,如卡爾·萊默爾最初的決心。
“你要不要加入環球,我爲你提供最好的合約。”
萊默爾突然開口邀請李瀾,康斯坦丁吓了一跳,大聲拒絕道:“嘿夥計,赫本可是我的演員!”
“她隻簽了你的一部電影,她不來環球,難道去你的公司?”
康斯坦丁連忙搖頭,比沃格拉夫的情況他比誰都要清楚,如果不是合約所限,他都想脫離公司,怎麽可能讓赫本進去。
“赫本小姐,你應該清楚,美國所有電影公司,隻有環球會去捧紅演員。”
李瀾知道萊默爾說的是實話。
1910年以前,電影演員不是什麽光彩的職業,他們在社會上受到歧視,毫無地位,因此沒有演員願意使用真實姓名,而制片公司方面,由于他們害怕演員成名後索取更多的報酬,也很樂意保持演員這種無名狀态。
但是,随着電影業的發展,看電影逐漸成爲最受大衆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觀衆們有了影片中自己喜愛的對象,他們開始迷戀那些在銀幕上經常出現的美麗面孔,甚至代替制片廠給他們迷戀的對象起了名字。
如卡洛兒·勞倫斯就被稱爲“小瑪麗”,因爲她在康斯坦丁導演的電影中經常以瑪麗的名字出現。
卡爾·萊默爾的猶太鼻子嗅到了錢味:乍看之下,一個知名演員确實可能會要價非常高,但不用太仔細推算就知道,同他能夠帶來的巨大票房收入相比,這點工資實在是九牛一毛。
于是,在愛迪生信托公司對獨立制片商發動進攻之後,萊默爾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與高額的聘金開挖信托公司的牆角。
第一個被他挖來的就是被稱爲“比沃格拉夫女郎”的芭芭拉·斯威夫特。
1909年,芭芭拉·斯威夫特不滿足于過低的薪酬,她給另外一家公司寫信表示願意跳槽,可是這家公司不僅沒接受她,還把這封信捅到了比沃格拉夫高層那裏,公司一氣之下,炒掉了芭芭拉。
這簡直是天賜良機,萊默爾馬上用高薪挖來這個比沃格拉夫最紅的女演員,并且動用十分超前的營銷策略“發布負/面新聞”把她炒成了美國最紅的女演員,更準确的說,是美國最紅的女明星。
“萊默爾先生,你是想讓我接芭芭拉的班嗎?我聽說她前不久離開了環球公司。”
“當然不是,你和芭芭拉是不同的人物,公司會根據你的特點制定獨屬于你的培養方案。”
“我十分相信環球的誠意與能力。”
李瀾把臉頰旁的碎發撩到耳後,淡淡的說道:“抱歉,萊默爾先生,我不能加入你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