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麽。”
“你在想,母後她是去找父皇了,是不是?”
林瑞嘉不語。
東臨觀月伸手輕輕戳了戳她的臉蛋,卻被她一把推開。
他有些惱,冷冷望了她半晌,轉身拂袖而去。
下午的時候,朔風萬裏,天氣愈發冷了。林瑞嘉在含章殿内軟榻上,卻聽得外面絲竹管弦聲不絕,隐隐有女子曼妙的歌聲傳來。
小魚從外面進來,捧着個手爐,塞進林瑞嘉的小毯子裏,摸了摸凍僵的耳朵,笑道:“今年比往年都要冷!外面風可大了!娘娘在做什麽?”
林瑞嘉低頭繡着一隻小肚兜,“繡些小東西。”
正在這時,那女子的歌聲又傳了來,影影綽綽,引人遐思。小魚撅起嘴巴,不滿道:“自打這個女人進宮,陛下已經有三天沒來看娘娘了!真是狐狸精!”
她隻是随口抱怨,林瑞嘉卻不禁擡眸看她:“這話,是你能說的嗎?小心被人聽見了,割你舌頭!”
小魚被她唬住,有些害怕,卻仍然犟嘴道:“奴婢還不是替娘娘操心嘛!”
她不過十歲,“操心”這話從她嘴裏說出口格外惹人發笑。
林瑞嘉掩唇輕笑,“你如今還小,且記住了,這宮裏,你對誰不滿,人前人後都不可輕易說出口。若聽到的人是自己人也就罷了,若被其他人聽見,你這小命,說不準就沒了。”
小魚笑嘻嘻地應了聲是,便飛快跑出去找小姐妹玩耍了。她很信任林瑞嘉,覺得無論她說什麽都是有道理的。
林瑞嘉偏頭看向窗外,外面又在落雪了。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濺……”
妙環的歌聲極具穿透力,伴着絲竹聲一遍遍回蕩在林瑞嘉耳畔。她低頭撫摸着柔軟的小肚兜,上面的小雛菊花已然繡了一半。
入夜之後,青蓮殿内依舊歌舞升平,殿内炭火燒得很旺,成群的舞姬在殿下曼舞。王座上,妙環身着輕薄羅裙,赤·裸着大片雪白脊背,端着一杯美酒坐在東臨觀月腿上。
她巧笑倩兮,将酒喂到東臨觀月唇邊,嬌聲道:“皇上,再喝一杯嘛!”
觀月微笑着喝下,随即将她翻身壓在龍椅上,殿下舞姬見此,忙不疊退了下去。兩人翻雲覆雨、颠鸾倒鳳,好一陣子才罷休。
妙環喘着粗氣,一張臉紅豔豔的透着情·欲的顔色。她躺在椅子裏,偏頭卻見東臨觀月正穿上衣袍。
“這麽晚了,殿下要去哪兒?”她疑惑。
東臨觀月卻答非所問,“幾時了?”
“亥時兩刻了。”妙環說着,起身勾住他的脖頸,正要貼上他的唇,東臨觀月毫不留戀地推開她,往青蓮殿外走去。
妙環愣了愣,忙追上去,軟聲道:“殿下!您到底要去哪兒?”
東臨觀月并不理睬她,隻是大步往外走。
妙環有些惱,這三天以來,皇帝與她日夜黏在一起,她受的恩寵是她未進宮前從不敢想的。這三天,她幾乎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何曾受過半點委屈!
如今東臨觀月忽然冷淡如此,她便慌了,追着拉住他的龍袖,“可是臣妾做錯什麽,惹陛下生氣?”
東臨觀月被她扯得不耐煩,抽出袖子,冷聲道:“朕去哪裏,由得你過問嗎?!”
說罷,便大步走了出去。
妙環站在原地,又羞又惱,想了想,叫來貼身婢女,讓她去打聽打聽皇帝去了哪兒。
東臨觀月出了青蓮殿,乘了龍辇往含章殿而去。他徑直進了寝殿,寝殿内亮着燈火,那個女人身着素色短襖、繡梅花八副長裙,長發随意簪着一根檀木簪,正坐在燈下看書。
溫婉沉靜的模樣,恰似一朵靜靜盛放的蘭花。
他喉頭動了動,朝她走了過去。
林瑞嘉見他過來,便放下書,默默等待着。
東臨觀月大掌覆在她的腦後,俯身湊近她的脖頸,輕輕咬了下去。
他吮吸着,甜美的血液讓他渾身都舒暢起來。
盡管已經承受過數次,可面對這樣的痛苦,林瑞嘉依舊無法忍受地咬住嘴唇,死死拽着東臨觀月的衣袖,一張小臉蒼白無色。
過了好一會兒,東臨觀月松開口,****掉唇邊的血液,目光落在她脖頸殘留的血液上,生怕浪費似的,又俯身一點一點舔幹淨。
林瑞嘉忍受着難堪與羞恥,東臨觀月深深看了她一眼,轉身離去。
青蓮殿内,芯兒回來朝妙環行了個禮,“回禀娘娘,陛下他去了含章殿。”
“含章殿?!”妙環坐在梳妝台前,頗有些不悅,“他是去見那個幕傾城嗎?”
“是的。”
妙環盯着鏡子,早幾天聽聞幕傾城拒絕承寵,惹惱了聖上,聖上這才一連三天宿在她這裏,可是聖上今夜居然主動去找她……
莫非真的如市井傳言那般,皇上他真的愛幕傾城,以緻不在乎她是殘花敗柳,以緻即使被惹惱也仍然願意主動低頭去找她?
想到這裏,她突然很惶恐。這三天的寵愛讓她如癡如醉,一股名爲獨占欲的東西在她心底滋生蔓延。她不想看見聖上寵幸别的女人,更厭惡後宮之中有别的女子淩駕于她之上。
她撫摸着鏡子裏的人,似是自言自語一般,“她那麽美,皇上寵幸她,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芯兒抿了抿唇,壓低聲音道:“進宮之前常常聽人說她是禍國殃民的妖女,是魔鬼派來給東臨警示的!奴婢還聽說,北皇和先皇都很迷戀她。現在皇上也這樣癡迷于她,說不定她會使用妖術呢!”
“妖術?”妙環心一動,一個計謀在心中悄然成型。
她臉上露出一抹微笑,“既是妖,不如咱們替皇上除了她?也好保東臨太平……”
這日,東臨觀月正在禦書房心不在焉地批折子,南楚端了藥進來,聲音很輕,“第十碗了。殿下再吃七次,想必天疾便能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