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雞唱曉,東方漸漸露出魚肚白。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
此時的紫禁城,早朝的百官已悉數到齊,正等着上朝。
與以往不同的是,百官之外,多出了三百零六名新科進士。
蓦地,一縷金色的陽光劃破重重天幕,照射在紫禁城頭。
新的一天,旭日初升。
遠遠看去,朝陽在皇宮身後冉冉而起,神聖,莊嚴,巍峨。
當朝陽升到春天殿頂的時候,威嚴的景陽鍾聲響起,遠遠傳遍重重宮闱,跌宕萦繞。
數隻仙鶴翩跹在大明門上空,清鳴數聲後掠過城樓,在奉天殿上空一飛沖天,沒入雲端之中。
朱紅色的大明門如一幅畫卷徐徐展開。
緊接着,一道道沿着中軸線的内宮門,由外至内逐一打開。
明朝朝會,分爲大朝會與常朝會。
從名字上可知,大朝會最爲隆重,中有皇帝登基,大婚及每年正旦冬至兩次舉行。
一般早朝稱爲常朝會或例行朝會。
不過,例朝會也分兩等,爲“禦殿例朝會”與“禦門例朝會”。
禦門例朝會,就是在奉天門舉行的朝會。
皇帝在奉天門外升座,文武百官在大廣場上拜見皇帝。
一般的朝會都是禦門例朝會,比較簡單明了。
禦殿例朝會規格要高于禦門例朝會,當有大事舉行時,便需在禦殿進行朝會.
今天是金殿傳胪的日子。
金殿在大明,指的就是奉天殿;傳胪則是宣布科考名次,當然是國家盛事。
掄才大典關乎江山社稷,自是要鄭重其事,因而今日早朝便是在奉天殿舉行禦殿例朝會。
大明門大開,由司禮監秉筆太監覃昌出門宣旨道:
“陛下有旨,中式進士與文官百官入奉天殿觐見!”
大明門外百官已自覺地按自己的江湖地位站好位子,三三兩兩說着話。
萬安,劉珝,劉吉三位閣臣最前,其後是六部尚書,然後才是百官。
但今日這些國之重臣卻不是主角,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排列整齊的三百進士身上。
三閣老與幾位尚書自然知道皇帝欽點的三鼎甲及前十是誰,并且已經填好了金榜,隻等金殿傳胪之後張榜天下。
但新科進士們自己和百官們卻還是不知道的,所以百官們好奇地打量着這些朝氣蓬勃的讀書人,試圖看出些什麽來。
百官們看得最多的當然是排在首位的方唐鏡,這位玉面俊俏的少年會不會是狀元郎?
百官心裏隐隐有些期待,不知這位小解元會不會成爲繼商相公之後又一位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事。
據統計,從唐開科考至今,三元及第者也不過十三位。
而大明至今爲止,隻出過三位“三元及第”。
最牛的是第一位,洪武二十四年的狀元黃觀。
此公縣考,府考,院考均是第一,乃是小三元。
接下來的鄉試,會試,殿試又都是第一,中了大三元,堪稱考試達人之王,大滿貫得主。
不過現在,大家都不提此人爲“三元及第”。
原因很簡單,成祖朱棣下旨廢掉了黃觀的狀元。
靖難時,黃觀是建文帝的死忠之臣,不但抗擊靖難軍,且死硬到底。
妻兒被俘之後跳江自殺,黃觀領兵抵抗到建文帝一把火燒了宮殿傳言已死之後,自己跳江殉建文帝而死。
成祖得知後大怒,追削其狀元及官職。因而後世史書并沒有将他的三元及第算在内。
其次便是永樂十五年的李骐,此公鄉試,會試,殿試三個第一,且是連中連捷,故此是名副其實的“連中三元”。
此公名字倒也有趣,原名李馬,在殿試的時候,朱棣極欣賞他的文章,欽點狀元。
不過呢,朱棣又覺得馬是畜生,畜生的名字在狀元身上,似乎不太合适。
于是老朱大筆一揮,改“馬”爲“骐”,狀元的名字便從李馬成了李骐。
到了金殿傳胪的時候,宣讀狀元名字,連續唱名三遍,卻是沒有人答應,朱棣一拍腦袋诶呀我去,這才想起原來是自己幫人改了名卻并沒有通知,于是便解釋道:
“李骐就是李馬。”
第三位便是上一屆緻仕的商珞商老相公。
商相公宣德十年鄉試第一,但其後在會試上接連敗北,直到十年之後才連中了會元,狀元。
因此,商相公這個“三元及第”屬于“非連中”,乃是“獨中三元。”
有官員心裏默默地計算着方唐鏡的簡介,竟然發現,方唐鏡是院案首,鄉試第一,會試第一,若中了狀元,便是“大四喜”。
此時大明門大開,萬安等人領着文武百官分左文右武從掖門而入。
等待入門的三百進士喜氣洋洋,紛紛互相恭喜。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等到官員們進完,禮部官員咳嗽一聲,新進士們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氣,魚貫而入。
這是新科進士們第一次參與朝會。
方唐鏡戴着插了簪花的烏紗,雙手捧着笏闆,當先走進大明門。
金色的朝陽照耀在年輕進士的臉上,帶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走過大明門,穿過承天門和端門,來到了午門之前。
百官排在午門前的金水橋南。文武泾渭分明,文官位東面西,武官位西面東。
此時負責課堂紀律的糾察禦史們便手捧着黃冊,雙目精光四處地開始點名。
當然,除了記錄遲到早退之外,還有官員行止失儀事,比如咳嗽吐痰交頭接耳什麽的,都會被記下來課後處罰。
三通鼓響過後。
兩隊身着飛魚服的大漢将軍,邁着整齊威武的步伐自午門側門分兩列而出,護道兩旁。
接着是數百手持金瓜、寶頂、旗幡的大漢将軍而出,排列站在奉天門兩側。
然後是更多的大漢将軍魚貫而出,一層接一層有規律地站在奉天殿四周。
盔甲明光锃亮,威儀赫赫。
司禮監秉筆太監覃昌站在午門宣旨:
“陛下有旨,宣新科進士金銮殿面聖!”
距離太遠,新進士們完全不知覃公公說了什麽,不過沒關系,數百大漢将軍齊聲道:
“陛下有旨,宣新科進士金銮殿面聖!”
三百多名進士光聽這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先已醉了。
讀書所爲何事?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十年寒窗,爲的就是今日啊!
許多新進士們在這一刻,眼淚止都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謝吾皇隆恩!”
衆進士們在禮部鴻胪寺官員的引領下,終于來到奉天殿前的廣場上。
廣場可容納數萬人之廣,奉天殿矗立正中,陽光灑落到這座巍峨的建築上,看上去自有一股格外的神聖、威嚴、肅穆。
廣場上文武百官分作兩列已排好,位居文官班首位置的,自然是萬安等三位閣臣,而英國公等實職國公則排在武官班首,錦衣衛官員作爲武官排在幾位國公之後。
一眼看過去,文官補子是飛禽,武官補子爲走獸,滿滿的飛禽走獸。
越是接近金銮殿,身着的官服非朱即紫,上面的補子也不再是飛禽走獸.
不是各種蟒服就是飛魚服鬥牛服!
蟒服,飛魚服,鬥牛服上面紋的動物,與皇帝所穿的龍衮服相似,因而是不在九品官服制之内的。
唯有朝廷重臣和極信任的官員以及親近内臣才會獲賜,代表了皇帝的親信器重。
金銮(奉天)殿下,文武相對而立,百官肅然。
新進士位置,獨立于文官之後,仰望這巍峨壯麗的金銮殿,一時都震撼得大氣不敢出。
方唐鏡此時也是心潮澎湃,不同于殿試時的心情,此時明顯能感覺到自己與這個時代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已融爲一體,我,是大明人,是大明的一份子。
丹陛上十八尊巨大的銅爐吐出袅袅白霧,使得整個大殿如天上仙庭一般。
便在這時,從丹陛之上陡然傳出三聲清脆的鞭響,接着從大殿中傳出陣陣韶樂。
這是皇帝的儀仗來到了奉天殿。
皇帝禦寶座。
朝會開始了。
金殿傳胪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