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皇帝這算不算是求捶得捶?
方唐鏡正要往下奮筆疾書,猛地又停住了筆。
此時各位考生都看完了試題,果然如方唐鏡所想的那樣,嚴肅的考場頓時傳來種種倒吸冷氣的聲音,接着就是陣陣喧嘩。
驚詫過後的考生們第一反應就是興奮、激動,甚至有的眼淚都出來了
中興之主,中興之主,吾皇果然是中舉之啊!
自古以來,皇帝能自省的有幾人,更遑論如此情真意切,諄諄叮囑上着杆子主動納谏的?
這恐怕隻有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和唐宗李世民了吧?
所有人都認爲成化皇帝這是要勵精圖治,奮發中興了。
這篇策論文,重點就是向成化皇帝提出治國良方!
治國、安民,軍事,天災,經濟等等,凡有一管之長都可以任意發揮。
應該說,成化皇帝這道題目正正撓到了所有人的癢處。
書生們哪裏有什麽實際的治國經驗,所想的自然理想化,揮斥方遒張口就來,正是書生們最所擅長的啊!
這樣似乎專爲嘴炮而生的題目,對于衆書生來說,簡直就是老鼠一跤摔進了米缸。
衆人自然是激動得不要不要的!
吾皇胸懷天下,主動納谏,實有千古明君之風!
吾皇欲做三皇五帝,咱們做臣子的當然要做比幹魏征這樣的賢臣!
衆人自诩自己實乃經天緯地之才,胸有萬言,幾乎要化爲實質噴薄而出了,胸中的激動哪裏還忍得住,提起筆便開始奮筆疾書。
“肅靜,肅靜,考場之内不得喧嘩,違者逐出!”
監考官員及時發出喝斥,總算制止住幾乎要仰天壯懷的考生,很快便恢複了平靜。
但平靜之下卻是波濤澎湃的内心。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聽說了,方會元在會試時就因爲寫了一篇壯懷激烈的文章,甚得聖上賞識,這才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奪得桂冠的,此情此景,何其相似也!
順着這條思路,不少考生越想越覺得思路開闊,真真是文思湧泉。
雖然大家沒有實際的治國經驗,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啊!尤其平時生活裏的所見所聞,又讀了萬卷書,對某一領域還是有些獨到見解的。
于是,各種完美的見解就源源不斷地噴湧而出,簡直如火山噴發,止都止不住的那種!
隻有方唐鏡痛苦了……
這便宜老丈人怎麽看都不象是要找虐的樣子啊!
他雖然随和寬容卻極爲傲嬌,這一點從汪芷傳回來的信息就可以知道。
成化皇帝竟然對萬娘娘說:“咱家女兒找的這小子,長相實在不怎麽樣,比朕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以後外孫但願接芷兒的長相還好一點。”
方唐鏡表示不服的,論顔值,成化皇帝自然可以自稱是皇帝裏最靓的那個仔,可與自己比嘛,呵呵……
方唐鏡當時聽了汪芷的轉述自是一笑了之,情人間的玩笑話卻透露出了一個巨大的信息:
成化皇帝很傲嬌,很要面子,很有點即當又立的那啥……
這樣一想,一個念頭便宛如閃電般撕裂了籠罩在眼前的重重迷霧!
即當又立?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老丈人狡猾狡猾的……!
成化皇帝承認自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是可以的,這叫自謙,是一種高貴的品德。
可别人當真那就萬萬不行了。
這就好比年終開總結會的時候自我批評,領導說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實在慚愧。
下屬們要自發地維護領導的權威,幫領導找出現由,比如領導說自己丢三拉四,下屬就要說這是領導日理萬機,些許小事實在是秘書不稱職。
若有哪位腦袋是榆木疙瘩,非要指着領導鼻子大罵你這貨做事七不搭八,一點不靠譜,幹脆讓賢,那麽等待他的結果除了小鞋就是辭退了。
所以一切所這道題目看成是成化皇帝要自虐的,通通是自尋死路。
再看自己先前寫的那兩句,未免太淩厲了一些,方唐鏡提筆,另起一行,寫下一個詞:燕雀處堂!
于是文章的開頭便成了:
“欲求治國之道,必先明亡國之道!方可言治也。
臣觀史常自問,唐玄宗,隋炀帝,亡國之君乎?
君非甚暗,孤立而揚弊甚多,臣盡營私,結朋黨而公忠絕少也。
百姓之慘烈,言之者多,心憂者少,人情弊于其所不見,燕雀處堂,亡國之因種也。”
這段話的重點在于“燕雀處堂”。
“燕雀處堂”指燕雀居住在人住的房屋裏,因生活安逸而喪失了警惕性。比喻大禍臨頭而不自知。
唐玄宗,乃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明君,惜乎先明後暗,最後導緻了“安史之亂”,生靈塗炭,盛極一時的大唐自此日薄西山,直至消亡。
後世史學家有言“唐實亡于玄宗也”。
隋炀帝,開大運河,功在千秋,三征高麗,滅國無數,若非窮兵黩武,窮奢極侈,也算是一代英主,最後身死人手,爲天下笑之哀之。
方唐鏡筆鋒一轉,追究起亡國的責任,用了“燕雀處堂”這個詞呼應上一句的“君非甚暗”,就是明确了亡國的責任,并不在于皇帝,而是在于臣子啊!
方唐鏡微微一笑,一篇文章的主旨确立。綱舉目張,接下來就簡單了。
此時考場裏的考生們興奮而又激動的運筆狂舞,将胸中的學識抱負真知灼見化爲一篇篇治國安邦的金玉良策,十年寒窗無人知,等的就是這一刻啊!
陛下!我來了!
一筆三流淚,語不驚人死不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下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下筆如有神,簡直是在起飛,根本停不下來!
方唐鏡看了看四周,無語地搖頭,怎麽看都像是大型翻車現場。
他已經可以想見到成化皇帝見到這些文章後的大緻心情:
你什麽意思,給我寫這麽多意見是幾個意思?
難道你是想說我朱祐樘不如你啰?
朕長得這麽帥,雖然是上天之子還這麽自謙,我有膨脹了麽?
沒有嘛!這樣比肩三皇五帝的好皇帝,你确定不如你一個讀死書的死龍套?!
呵呵,這麽優秀的皇帝你看不到,噴出來的口水多過茶,你是想上天還是怎的?!
方唐鏡接下來要做的就很簡單了。
讨論清楚了亡國之道再來看怎麽治國就簡單了,最起碼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嘛?
而且方唐鏡拎出來作爲反面教材的唐明皇和隋炀帝都不是一般皇帝,乃是公認的雄才大略之輩,将之與成化皇帝比肩,成化皇帝說不定會心中竊喜。
實話實說,這兩位皇帝若不是先明後暗,在後世史書中也是大帝一般的存在。
意思是成化皇帝若不是犯他們一樣的錯誤,一個中興之主穩穩落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不要犯“燕雀處堂”的低級錯誤,成化皇帝就是咱們大明皇帝裏最耀眼的那顆帝星。
當然,裏面也要有幹貨才成,比如自己的“把蛋糕做大”的理論就恰到好處地解決了經濟民生的問題。
經濟發展起來,至少有如下的好處:
首先,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做事便有足夠底氣。
比如用兵,打的就是後勤,一次輸了不要緊,接着打就是。
咱們可以輸得起無數次,可對手呢,隻要輸一次便會萬劫不複。
鞑靼如此,女真如此,倭寇亦如此,原因無他,咱們玩得起,他們玩不起!
其次,曆朝國内民亂,基本上都是民無果腹之食,不得不反,經濟做大,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飽飯,誰會吃撐了去造反?就算有這樣的瘋子,别人會跟随麽?
咱們本朝太祖便是最好的例子,若不是當了和尚都差點餓死,又何至于反?
其三……凡此種種,方唐鏡侃侃而談,娓娓道來。
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處了,根據後世的經驗,方唐鏡甚至可以一步步倒推出從這個理論所衍生出來的行業,如何實施,如何發展,要注意什麽,避免什麽,總之,一切問題都可以從發展的角度去解決。
最後,方唐鏡當然是狂拍了一番成化皇帝這種主動求谏,居安思危的明君胸懷。
這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再一次證明了老朱家的優秀基因乃是上天賜予全天下人的寶貝。
我輩讀書人務必深刻領會皇帝的治國方略,貫徹好皇上的思想,落實皇帝的理念,天下自然大治,再現三皇五帝時的大同世界。
凡此種種,洋洋灑灑四五千字,嗯,差不多了,可以收尾了。
“噫,吾皇宵衣肝食,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必期天下大同之日乎?”
留給人一點意猶未盡的遐思,很好!
(本章完)